APP下载

浅析新兴网络三字格中的语音造词现象
——兼论“1+1+1”缩略式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

2015-03-23李登超

文教资料 2015年34期
关键词:造词字格缩略

王 颖 李登超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浅析新兴网络三字格中的语音造词现象
——兼论“1+1+1”缩略式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

王颖李登超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210097)

语音造词是汉语中创造新词语的重要方式,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中队语音造词法的运用具有新的表现和特点。利用谐音造词法所创造的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分“无心插柳”和“有意为之”两种情况,利用音译造词法所创造的新兴网络三字格也因源语言的不同而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此外,新兴网络三字格中属韵律格式“1+1+1”的缩略式词语,常常以结合谐音的方式进行造词,且具有独特的结构特点及缩略风格,因此本文兼论“1+1+1”式的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

网络词语三字格语音造词1+1+1缩略

网络词语具有形象生动、简洁便利、诙谐幽默等特点,在整个汉语词汇、语汇系统中显得独树一帜,极富特色。不同于双音节词占优势的现代汉语词汇,在近几年出现的网络热词、热语中,音节形式上为三音节、书写形式上为三字格的网络新词语占很大比例。①相较于双音节网络新词语,三字格网络新词语在造词模式上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中,语音造词法的广泛运用使得新兴网络三字格的表达效果和使用语境更加丰富和广泛。下面仅就新兴网络三字格中语音造词的两种形式,即谐音造词与音译造词,进行简要分析和例证。

一、新兴网络三字格中的谐音造词现象

(一)“无心插柳”型谐音造词

谐音造词是语音造词中的重要方法,大量利用谐音造词是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的特点之一。究其原因,除了谐音造词本身新奇、诙谐的特点之外,还归功于网络词语的产生和传播的重要工具——拼音汉字输入法。常用汉字输入法中,汉字拼音输入法相较于五笔输入法等汉字字形输入法而言更加容易掌握,因而更多的网络交际参与者选择汉字拼音输入法作为输入和传播网络词语的工具。由于汉语音同、音近字较多的特点,在输入时经常会出现无意中输错的情况;如此机缘巧合之下,某些现代汉语中本已存在的词语在网络语境中被赋予新的内涵;而通过对原词“将错就错”地进行谐音改造,常常制造出与众不同而别出心裁的表达效果。

如“油菜花”,是网友在希望表示对其他网友的赞赏,称赞其“有才华”时,一时手乱导致错误而输入的谐音词;但因为这种“无意”谐音造词的风趣幽默与理解上的曲折性,这一类似于“通假”的表达在网络平台上迅速传播,以至于如今在网络交际中表达赞赏之意时,“油菜花”已基本替代了“有才华”。类似的例子还有以“涨姿势”代替“长知识”,以“肿么了”代替“怎么了”,等等。

(二)“有意为之”型谐音造词

新兴网络三字格的产生,在某种意义上,是语言中的词汇系统为适应语用需要,造词以填补语言中有所指而无能指的“空符号”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使用的有所指、有能指但尚未成为言语事实的词即所谓“潜词”。王希杰先生认为,“潜词的出现,有的是社会语用的需要,有的是说写者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而积极开发的。”②另外一种典型的谐音造词并非无意之举,而是在新兴现象或时事热点的催生下,由网友有意识地利用谐音造词的手法所“积极开发”的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和上一类谐音造词所造词语不同的是,这类词语并非赋予本已存在于规范现代汉语中的词语以新的内涵,而是借用其语音形式,用一个同音、近音的语素或词替换原形式中的某一语素或词,产生新的词语,以委婉地表达调侃或不满。

例如2010年前后产生的一系列谐音类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如 “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糖高宗”、“煤超疯”、“油你涨”等,反映的是当时一段时期内大批食品、生活用品的物价集体飞涨的社会现象,网友以调侃、戏谑的谐音手段来表达对于当时现状的无奈与不满。

二、新兴网络三字格中的音译造词现象

随着外语国家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和深入,外语国家的文化产品也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而网民中的主力——利用网络进行交流的年轻人恰恰是这些产品主要的受众群体。于是,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中出现了很多全部或部分根据外语词的发音而造出的音译词语。根据其来源,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英语音译造词以及日韩音译造词。

(一)新兴网络三字格中的英语音译造词

通过英语音译进行造词的方法在现代汉语中早已产生,网络英语音译三字格词语自网络词语产生之初便也存在,而近年来新兴的英语音译网络三字格词语与传统英语音译词(如“麦克风”、“三明治”)相比,具有鲜明的新特点:虽然发音上是以字音谐英语单词或短语之音,意义却在使用中引申出或通过借代而产生新的贴合中国实际的新的意义,即发生了词汇意义的转移;由于这种词汇意义的变化通常比较剧烈和明显,已难以看出和原词义之间的关系,这些三字格词语往往直接抛弃了原本的意义,而是以被赋予的新的意义作为其词义。

典型的例子如“闹太套”,本为英语短语“notatall(一点儿也不)”的音译,出处为国内某演员兼歌手在演唱某奥运宣传歌曲时将英语“notatall”唱得与汉语中“闹太套”三个字的发音一样,这一三字格词语随即在网络走红,网络交际中的例句如“做人不能闹太套,说句英文让人笑”,其中“闹太套”意义转化为对外语发音过于生硬进行嘲讽,与英语中的原义毫无关系。

类似的例子还有“杀马特”,本为英语单词“smart(聪明的、时尚的)”的音译,自从一个以盲目模仿欧美视觉系摇滚乐队的衣服、头发等等的网络“家族”使用这一三字格词语作为自己在网络平台上的名字之后,这一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迅速通过借代 (借指代状态和现象的词代指经常呈现这一状态的一类人)成为了盲目追求过于夸张的发型与服饰、思想空虚而过于激烈或过于颓废的非主流青年人群体的代名词,与英语中的原义大相径庭。网络交际中的例句如“人家可是小清新,怎么可能跟那些脑残杀马特为伍”,其中的“杀马特”与“小清新”对立,代指打扮、举止夸张古怪却又自以为潇洒,思想空虚颓废的青年人。

(二)新兴网络三字格中的日韩音译造词

作为邻国,日、韩两国在语言、文化上与中国更为贴近,其文化产品更容易被中国人接受。特别是近年来,日韩动漫、电视剧等流行文化产品广泛流通于中国青少年之中,表现在语言文字层面,即产生了大量由日韩语言音译而产生的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与英语音译三字格词语不同,新兴网络三字格中通过日韩语音译所造词语的词义,很多都基本沿袭原语言中的意义,词义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意义发生了变化的,通常情况下也多有明晰的扩大、缩小或转移的线索,词义引申的过程十分显见,变化后的词义不像英语音译三字格词语那样与原词义几乎毫无关系,而是与原词义联系较紧密。

如“欧巴桑”,在日语中为称呼年长妇女的称谓语,意义相当于汉语中的“大婶”或“阿姨”,成为汉语中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后,其词义发生缩小,一般专门用于指称动作、语言比较粗鲁,八卦多事的中年妇女;但缩小后的词义由原词义所指称对象的典型特征而产生,因而与原词义的关系仍十分清晰。又如“阿西吧”,在韩语口语中作为表示对某一事件或者某一事物感到惊奇或者震惊、愤怒等等时所用的感叹语,成为中国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后,其意义发生了转移,从代替汉语中“妈X”、“我X”之类的带有詈骂性质的不雅感叹语,发展成为朋友之间交流时表示调侃和戏谑的口头语;而这是由于朋友之间熟悉亲密,相互调侃戏谑时用语随意、无所顾忌,因而这一发展过程也是顺理成章、有迹可循的。至于“干巴爹”/“刚八代”(加油,日语)、“米娜桑”(大家,日语)、“撒浪嘿”(我爱你,韩语)、“哦多尅”(怎么办,韩语)等词语,其意义基本沿袭原语言中的词义,未发生明显变化。

除英语音译造词以及日韩音译造词外,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中还有一部分方言音译所造词语,如“猴赛雷”(好犀利,广东粤语)、“黑凤梨”(喜欢你,香港粤语)等。其谐音造词机制与英语音译造词机制或日韩音译造词机制基本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三、结合谐音造词的“1+1+1”缩略式的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

“1+1+1”缩略式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几乎全部来源于网络流行语,原形式一般为一个甚至一组句子。其中一部分在造词过程中除了缩略,还结合了语音造词中的谐音法。因此,在分析结合谐音造词的“1+1+1”缩略式的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之前,我们先大致分析一下“1+1+1”缩略式的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的共同特点。

“1+1+1”缩略式的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最大的特点是不遵循甚至完全背离传统现代汉语的缩略规则:为了追求新鲜、奇异的表达效果,特意选取语义承载程度不高的语素作为缩略后词语的语素,以期达到令不熟悉网络流行语的人难以“顾名思义”的目的。正因为这样,其内部结构难以用传统的现代汉语词语中语素与语素之间的关系去界定和解释。其中有少部分勉强还可以说是选取了句子中主要成分中的部分代表语素,如“来信砍”,是“你过来信不信我砍死你”的缩略形式,“何弃疗”是“为何放弃治疗”的缩略形式;但绝大多数在语素的选取上并无规律可言,如“我伙呆”(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人干事”(这是人干的事儿?)、“城会玩”(你们城里人真会玩儿)。这些“1+1+1”缩略式的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在缩略方法上完全背离了传统现代汉语中要求的简明精要、非歧义、约定俗成等规则,追求隐晦、曲折的表达效果。除了求新求异的目的之外,这种缩略的方式还体现出网民们寻找“同类”、寻求“共鸣”的心理动机:只有对这些使用非常规方法所造“1+1+1”缩略式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的原型——句子或句群形式的网络流行语——十分熟悉的网民,才较有可能在不经解释的情况下理解这些三字格词语的意义,并进而欣赏造词者的“匠心独运”,成为造词者的“知音”。

结合谐音的方法进行造词,这是一部分“1+1+1”缩略式的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的一大特点。这种结合的动机和效果仍是以求新求异为主,带有类似“文字游戏”的戏谑性。造词者认为,如果只停留在缩略后的阶段,还是过于容易被理解,不具有新奇性和曲折性;而进一步进行谐音改造后,以其他词语的形式(尤其是伪人名的形式)进行表现形式上的“伪装”,增加了识别其“原形”、理解其意义的难度,从而增加了趣味性。如网络流行语“有理有据,令人信服,”缩略成为“理据服”后,进一步通过谐音改造,造出新兴网络三字格“李菊福”,增加了理解上的难度和趣味性。又如刘德华歌词中“多情暂且保留几分”一句,由于方言歌手演唱后在网络上爆红,此句随后缩略为“留几分”,后进一步通过谐音改造,造出新兴网络三字格“刘继芬”。网友们通过在网络交际中使用这些披着人名“外衣”的新兴网络三字格词语,起到了活跃交流气氛或委婉地表达嘲讽或请求的效果。

注释:

①邱雪玫、李葆嘉在《论当代汉语新词的词音结构多音节化》(2011)中,经过统计分析,认为“当代汉语新词中的双音节与多音节比例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张小平在《当代汉语词汇发展变化研究》(齐鲁书社;2008)一书中写道“在新时期的新词中,多音节特别是三音节呈上升趋势”,“三音节、四音节词就成了汉语造词的新趋势”。其他学者如韩晨宇、刘秉诚、聂桂兰等在经过对汉语新词语的统计分析之后,也得出类似的结论。

②王希杰.潜词和修辞[A].王希杰.显性语言与潜性语言[C].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10.

[1]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014.

[2]王希杰.潜词和修辞[A].王希杰.显性语言与潜性语言[C].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3]刘楚群.近年新词语的三音节倾向及其理据分析[J].汉语学报,2012(3).

[4]张小平.当代汉语词汇发展变化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8.

猜你喜欢

造词字格缩略
《同音》二字格探析
老虎棋
你知道IL Y等缩略式的含义吗?
填字游戏:缤纷每一天
河北迁安方言四字格俗语研究
“壁虎”方言词造词理据的地域文化特征
这些词语你看明白了多少
论当下缩略形式的网络流行语
多语料库中汉语四字格的切分和识别研究
造字・造词・造句——论网络语言的要素及其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