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体验式花文化研究—以木芙蓉为例

2015-03-23祝遵凌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5年3期
关键词:木芙蓉花卉体验式

火 艳,李 攀,祝遵凌,2*

(南京林业大学 1. 风景园林学院;2. 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当代体验式花文化研究—以木芙蓉为例

火 艳1,李 攀1,祝遵凌1,2*

(南京林业大学 1. 风景园林学院;2. 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中国花文化流传久远,历经了古代农业社会、近现代工业社会及当代后现代社会。本文以木芙蓉(Hibiscusmutabilis)为例,详细论述了在中国古代、近现代社会文化中花文化的发展过程及形成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在分析后现代社会文化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类花文化的体验因子数值,并研究了适宜于当代的体验式花文化。

体验式花文化;古代农业文化;近现代工业文化;当代后现代文化;体验因子

中国花卉种植历史悠久,花文化丰富多彩,但传统花文化有着抽象的、供少数人欣赏的特点。当代研究花文化的应用,是为了服务大众的,让其可以融入当代园林景观,以形成百花齐放的特点。选择栽培历史长、文化内涵丰富的木芙蓉作为代表,考察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类型的花文化,并研究了它的当代应用——当代体验式花文化。

木芙蓉(Hibiscusmutabilis),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广卵形,掌状裂。花大,花冠通常为淡红色,后变深红色。花期秋季。原产我国,四川、湖南等地广为栽培。木芙蓉喜光略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略差,忌干旱,耐水湿,耐修剪,生长快,对土壤要求不严[1]。

1 中国古代农业文化与花文化

按社会阶层来划分,中国古代社会可分为皇族阶层、士族阶层、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的民间阶层[2]。按照其对于古典园林及木芙蓉花文化的影响程度,依次考证了文人与木芙蓉花文化、皇家与木芙蓉花文化、民俗与木芙蓉花文化。其中,文人、皇家与花文化主要体现在精神层面,民俗花文化多体现在物质方面。

1.1 文人与木芙蓉花文化

文人是古代知识分子阶层,注重风雅情趣、修养品性和承担社会责任。文人赏花,富有生活情趣。屈大均《广东新语》有描述“醉芙蓉”的:“将红曰初醉,浅红曰二醉,暮而深红为三醉”。描述“醉”的过程使其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苏东坡的诗“溪边野芙蓉,花水相媚好”,唐寅的画《临水芙蓉图》将木芙蓉比作女子,赋予她柔和的气质。文人品性高洁,常以花木自比。苏轼的“换做拒霜知未称,看来却是最宜霜”和吴昌硕《红白芙蓉图》题词“粗枝大叶,拒霜魄力”体现了木芙蓉不畏严寒、拒霜而发的品质。在范成大的“不肯嫁东风,殷勤霜露中”以及方岳的“却笑牡丹犹浅俗,但将浓艳醉春风”中,赞扬了木芙蓉的自我坚持,表达的文人对趋炎附势的轻视。吕本中的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描绘了一个风雨飘摇的南宋,而小池南畔的木芙蓉则代表了坚守南岸的文人的爱国衷心。在绘画中,朱耷的《芙蓉鸭图》取意相同题材,作者放弃了以往的闲适情趣,刻画了沉重的国破家亡之情。

1.2 皇家与木芙蓉花文化

皇帝位居古代农业社会的中心,其园林造景既要表现出皇权威严庄重,也希望借花卉展示一片繁荣盛世景象[2]。据《成都县志》引《成都记》,后蜀皇帝孟昶因妃子“花蕊夫人”诏令成都城头尽种木芙蓉。每年至秋,成都繁花一片,锦绣娇艳。从此,成都被称“芙蓉城”,木芙蓉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花。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南宋宫廷画家李迪的《红白芙蓉图》也是表现皇家气派的典型画作。其所绘秋之芙蓉,线描细腻,色彩鲜润透明,姿态妩媚,比牡丹更雍容,比芍药更富贵,使其不愧为南宋的著名花卉。

1.3 民俗文化与木芙蓉花文化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3]。中国古代的民间群众扎根于生活,赋予民俗文化以勃勃生机,使其拥有极丰富的感性形式与极直接的亲身体验。

1.3.1 花神节

中国古代以旧历二月十五为“百花生日”,即花神节,又称花朝、花王节,是我国民间岁时八节之一[4]。传说有12位“司花之神”,分别掌管各月花卉:正月梅花——寿阳公主,二月杏花——杨贵妃,三月桃花——息夫人,四月牡丹——李白,五月石榴——钟馗,六月莲花——西施,七月蜀葵——李夫人,八月桂花——徐惠,九月菊花——陶渊明,十月木芙蓉——石曼卿,十一月山茶——白居易,腊月水仙——娥皇与女英。花神节这一天,花农和卖花人,以各色花卉供献案几,祭祀花神;女子精心打扮,去花神庙烧香、许愿、还愿;人们还在自家花树枝干上挂红绸布条或纸条,为百花仙子贺寿 ,俗称“赏红”;更有戏班唱戏和“斗花会”、“扑蝶会”;到了夜晚人们还要抬着花神像在庙外提灯巡游,称“花神灯会”。这种节庆方式喜庆热闹,可亲身体验,深受民间群众欢迎。

1.3.2 食花

中国食花自古有之。楚时屈原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夕餐秋菊落英”;唐《花里话》记载“武则天花朝日游园,令宫女采百合,和米捣碎蒸糕,以赐众臣”;宋林洪的《山家清供》收录梅粥、莲糕、雪霞羹等十多种鲜花食品;明高濂的《遵生八笺》收入黄香萱、栀子花、金雀花等鲜花食材;清顾仲《养小录》有“餐芳谱”,收录牡丹、兰花、玉兰等20多种鲜花食品[5]。《山家清供》有“雪霞羹”:采芙蓉花,去花之心蒂,与豆腐共煮,红白交错,犹如雪霁之霞,清诗人袁枚曾为得此食谱弓腰三求[6]。古时鲜花食谱,多为记述民间食法,花材要求新鲜清洁,做法依照其本身风味,加之有医家养生之道及文人墨客推崇的隐逸生活态度,使食花既野趣自然又风雅别致,在宫廷、文人、民间都广为流传,雅俗共赏。

1.3.3 园艺

如果说中国文人和皇家的花文化可以用一个“赏”字来概括,那么民间则可用一个“养”字概括。养花本身就是一个体验闲暇乐趣、修养身心的过程。唐白居易的“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共道牡丹时,相拥买花去” 及欧阳修的“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皆描绘出人们莳花养草的习俗爱好。从某个角度看,中国成百数千年的园艺正是由民间人们爱花养花开始的,然后才有精湛的插花盆景的技艺。古代花谱《群芳谱》《长物志》《花镜》《瓶史》等栽培专著正是这些民间积累下来的养花经验的精华。明朝文震亨《长物志》花木篇记录了一段芙蓉种植经验:“宜植池岸临水为佳,若他处植之绝无丰致。有以靛纸蘸花蕊上,仍裹其尖花开碧色以为佳,此甚无谓。”不仅提炼出木芙蓉宜植水边,成照水芙蓉之景,还简述了选择优良品种的方法。这其中养花人精心呵护地种植,如视珍宝地甄选,以及耳濡目染地审美,跃然于纸上。

1.3.4 手工艺

在中国古代,以花卉为主题的手工艺种类繁多,且大多富有女性特征,具有浪漫优雅的气质。取其姿态的有剪纸、木雕、刺绣、蜡染、服饰等;取其色泽的有染布、胭脂、水粉等;取其芳香的有熏香、香囊等。《成都记》记载有 “以花染缯为帐,名芙蓉帐”。这帐色娇泽艳,以花为名,令人如见美人羞遮面,难怪有诗云“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由唐代女诗人薛涛制作的“薛涛笺”,又称“浣花笺”,由浣花溪的水,木芙蓉的皮,芙蓉花的汁制作而成,深红瑰丽、纹理精致,引领一代风尚。木芙蓉还可做美容。其汁液富于胶质,女子用芙蓉木刨成片屑,泡水涂发,据说能令鬓发光润服帖[6]。

1.3.5 戏曲

戏曲在古代民间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休闲项目,不仅有其铿锵曲折的韵律,还有着饱满的故事情节,反映出当时的风俗偏好。其中赞颂爱情的故事常常与花卉联系在一起。《芙蓉仙子》在四川、广东、云南都有相应的戏剧剧目,后又改编成木偶剧及戏剧故事片。取材于古时民间神话,讲述了芙蓉仙子不畏王母等的恶势力,坚持真爱,最终与相恋之人喜结连理的爱情故事。在这里,芙蓉花借仙子之名,成为了纯洁正义、真情真爱的化身;芙蓉花也终于由曼妙的外形之美升华为敢爱敢恨的理想女性之美,为人们赞颂。

2 中国近现代工业文化与花文化

十八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西方传统农业社会,形成了以社会化大生产为特征的近现代工业社会。西方典型的工业文化崇尚科学技术[7]和社会的平等自由[8]。在中国,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近代中国工业一方面由西方国家强行输入,一方面由本土实业家“师夷长技以制夷”地自主引进[9],形成了一段既有着民族独立、自力更生,又有着开放眼界、中西交融的自由豪迈的近代文化;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工业时代经历了狂热的生产大跃进、曲折蹉跎的文化大革命、个人激情的改革开放、宏观调控的产业转型,形成了一段既有对农业文化的批判、理想社会的膜拜,又也不乏对理性文化的认可的现代文化。伴随着近现代工业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模式的变迁,理性的西方科技花文化被引入,西方人文花文化开始兴起,而中国传统花文化的留存与否也引发了人们的深刻思考[10]。

2.1 古代花文化的颠覆

在时代的变革中,古代文化中柔弱细腻的内容易被颠覆。获茅盾文学奖的小说《芙蓉镇》讲述了一个曾经平静柔美、芙蓉满河岸的桃源式乡镇,在经历了动乱后的荣辱沉浮。《芙蓉镇》里的木芙蓉由原先的繁华斗艳,落没为后来以迷信的名义被一扫而光,代之以稻田。曾经显赫唐宋、意蕴悠远的木芙蓉花文化终于在新的社会潮流中,带着愚昧的帽子令人唏嘘地退出了主流的文化地位。这不仅仅是木芙蓉花文化的落没,而是在新旧交替的大背景下整个农业文化的衰退。延续至文化多元的今天,传统花文化作为众多文化之一,人们对它所执有的热情已无法再现前文“古代农业文化”中所述的繁华。

2.2 西方科技花文化的传入

建立于理性分析的西方科学为中国花文化带来了系统的理念创新、广泛的实用方法,以及看待文化的独特视角。植物园是专门收集栽植有亲缘关系的或形态上相似的植物的主题花园[11]。建于1929年的中山植物园,为人们提供了科学的富于乐趣的植物观赏新方法。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让人们接受了理性的、科学的思想和爱好的熏陶,因此为被评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植物阆苑”。建立于西方生物学的的现代育种技术培育了数量可观的花卉新品种,不仅在株型、色彩、香味上优势突出,习性优良的也不乏少数,为花卉的园林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样,鲜切花保存技术也适应于现代长时间的运输路程,方便了各地人们对特色花卉的使用,拓宽了花文化的传播;还有依赖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的香精提炼、香水制作,赋予了传统花卉以新颖广泛的运用领域,成为现代体验花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

在现代木芙蓉的科学研究中,吕长平等研究了花色形成[12],以服务于新品种选育;马敬原等研究了木芙蓉中微量元素的成分与含量[13],可延伸于花疗文化;齐鸣研究了15个品种在杭州的种植表现,为不同品种在园林中的引种栽培与繁殖奠定了基础[14]。可见,随着西方科技花文化的融入,传统的木芙蓉花文化也吸纳百家所长,为一个新景观世界的应用奠定了物质的基础。

3 当代社会文化中与体验式花文化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信息革命带领人类经历了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后现代化转变,后现代社会文化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现代主义不同,其核心目标是个人幸福最大化,即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体验。在大众艺术与精英艺术的拉力赛中,后现代主义选择了大众,选择了生活化,它认为艺术不仅作用于视觉,还应作用于听觉、触觉,甚至嗅觉,艺术是为了创造整体情景。在大众化的后现代主义社会,花文化应该是立体的、直接的、参与的、轻松的,或者说是体验的[15]。要想了解一个花文化是否是体验的,是否符合后现代社会,可以通过分析这个花文化的体验因子来实现评估。

3.1 各类花文化的体验因子分析

体验由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感官以及精神这六种体验因子组成。表1以木芙蓉为例,分析了不同类型的花文化种体验因子所包含的数量。其中,只要某一表现形式与某一体验因子相关,就计数1。满分为6。

表1 木芙蓉花文化的体验因子分析

由表1统计可知,体验因子强度最高的是中国古代的民俗花文化,其中花神节与手工艺的体验因子为4,食花、园艺、戏曲的为3;中国古代文人、皇家花文化与西方科技文化为2,西方人文文化为0。另,由于木芙蓉无香味,所以缺少味觉因子。

3.2 体验式花文化研究

根据当代体验式花文化的特点,以古代民俗为主,结合部分中国古代文人、皇家花文化及西方近现代科技花文化的花文化,具有最高的体验因子强度。根据对现有研究资料的整理[4,16-17]和当代景观关注大众需求的特点,当代体验式花文化的表现形式比之前讨论的木芙蓉花文化更广泛,因此按照景观活动的类型,将其表现形式归纳如下:

(1)赏花:包括中国古代的单株花卉观赏与西方群体花卉观赏;包括中国传统人文内涵观赏及包括国外科学分类式观赏。也可配合花卉相关歌曲或戏曲。

(2)食花:可炸、炒、蒸、烩、煮等方法做菜肴或制成糕点、饼干、糖果、茶饮,可现场制作观赏。也可配合花卉相关歌曲或戏曲。

(3)花疗:可单独用自然花香理疗或应用于浴花SPA、精油美容,以及营养保健。也可配合花卉相关歌曲或戏曲。

(4)园艺:包括插花、盆花盆景的栽培、露地花卉栽培,以及引种育种。也可配合花卉相关歌曲或戏曲。

(5)节庆:包括中国古代的花神节、传统节日中的花事(如金秋桂花)、当代各地花卉节(如洛阳牡丹节、南京梅花节),国外花卉节(如荷兰郁金香节、日本樱花节)。也可配合花卉相关歌曲或戏曲及赏花、食花等其他表现形式。

(6)工作室:包括如干花、花囊、香水、书签等手工艺制作或如书法绘画、诗社、摄影展、服饰展及歌舞创作的文艺交流活动。也可配合花卉相关歌曲或戏曲。

表2以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精神等方面为体验因子,分析了当代体验式花文化中表现形式的体验因子数值。只要某一表现形式与某一体验因子相关,就计数1。满分为6。

表2 当代体验式花文化的体验因子分析

由表2统计可知:在当代体验式花文化中,节庆的体验因子最高为6,花疗、工作室为5,赏花、食花、园艺为4。这种体验式花文化的每个表现形式都具有比传统花文化更高的体验因子数值,与当代社会文化相匹配。

4 讨 论

体验式花文化适用于当代花卉景观设计,其继承了古今中外文化精粹,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体验驱动的文化诉求,符合园林设计应以人为本的设计理论,是未来花文化应用的方向。但是,从繁多的古代与近现代文化中筛选出符合人类发展的、适合人性需求的优秀花文化是任重道远的任务,并且将古代抽象的精神层面的花文化具象成大众喜闻乐见的体验形式,是当代园林工作者需要探索的课题。

[1]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2]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 王德富. 中国传统花神文化旅游开发研究[C]//中国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5] 杨世诚,郑兆芳.食花文化与深鲜花资源开发利用[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3):25-27.

[6] 何小颜.花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 薛彦平.欧洲工业创新体制与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8] 王同彤.工业革命对英国民主化进程的影响[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3):25-27.

[9] 俞孔坚,方琬丽.中国工业遗产初探[J].建筑学报,2006(8):12-15.

[10] 陈卫平.当代中国继承发展传统文化的若干问题[J].浙江社会科学,2003(5):140-146.

[11] 苏雪痕.植物景观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

[12] 吕长平,郑智,陈晨甜,等.木芙蓉花色素成分的初步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0(1):42-45.

[13] 马敬原,田源红,张英,等.木芙蓉叶中微量元素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3(1):33-35.

[14] 齐鸣.15个木芙蓉品种在杭州地区的引种栽培与繁殖[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4):202-206.

[15] 邹本涛.旅游体验文化新论[J].社会科学家,2010(2):95-97.

[16] 周武忠.中国花文化研究综述[J].中国园林,2008(6):79-84.

[17] 刘怡涛,龙春林.云南各民族食用花卉的初步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2002(1):41-56.

Study of Contemporary Experiencing Flower Culture—A Case Study ofHibiscusmutabilis

Huo Yan1, Li Pan1, Zhu Zunling1,2*

(1.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College of Arts & Design,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 China)

Chinese flower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which goes through ancient agricultural society, modern industrial society and contemporary postmodern society. This paper tookHibiscusmutabilisas an example, and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of flower culture in the social cultures of ancient and modern society which drew forth the meanings and forms of flower culture. Then, founded on the analysis of postmodern social culture, numerical experience factor of various kinds of flower culture were analyzed, and experiencing flower culture fit for contemporary society was discussed.

Experiencing flower culture; ancient agricultural culture; modern industrial culture; contemporary postmodern culture;Hibiscusmutabilis; experiencing factors

2014-08-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0741);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BM2013478);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NY-029);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项目(2012);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火艳(1986—),女,硕士生。主要研究园林植物应用、园林植物栽培等。E-mail:397398464@qq.com

*通讯作者:祝遵凌(1968—),男,博士,教授。主要研究园林植物应用、园林植物栽培等。E-mail:zhuzunling@aliyun.com

10.3969/j.issn.1006-9690.2015.03.014

G05

A

1006-9690(2015)03-0053-05

猜你喜欢

木芙蓉花卉体验式
李鱓·花卉十二开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木芙蓉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生体验式写作教学策略探讨
《花卉之二》
这些花儿爱变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