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师范大学教育基金发展的困境与出路——来自25 所师范大学的经验分析

2015-03-22王志彬

湖北社会科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校友师范大学基金

王志彬

(华中师范大学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湖北 武汉 430079)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综述

自1999 年我国高校实施扩招政策以来,招生人数从1998 年的108 万人快速增长到2014 年的699.8 万人。在学生数量成倍增长的现实情况下,要保证并提升扩招后的教育质量以及高校的科研水平,充足的经费投入尤为重要。尽管这期间我国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自1998 年的356.8 亿元增长到2011 年的4023.5 亿元,但由于学生与高校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使得高校在发展中依然面临不同程度的经费短缺问题。在此背景下,各高校开始教育资金多元化筹集的探索,其中高校教育基金作为高校多元化筹集办学资金的有效载体,在过去十几年间无论是基金会的数量还是其运作的资金额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据基金会中心网资料显示,截至2013 年底,我国已有405 所高校成立基金会,年均新增50 家,教育基金会正日渐成为中国高校有效动员社会资源投入高等教育的有效组织形式之一,高校基金会的净资产也有了快速增长,截至2013年底,全国高校基金会净资产总量已达158 亿元,其中排名前10 的高校在2013 年末的净资产都超过3 亿元。清华大学作为我国最早成立非公募高校教育基金的高校,自1994 年成立之初的2000 万元起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2013 末净资产高达32.2亿元,连续多年稳居我国高校教育基金净值第一。(具体数据见表1。)

随着我国高校基金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也开始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从已有文献看,对高校教育基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对国外大学教育基金发展经验的介绍;二是对我国高校教育基金发展中资金筹集、保值增值以及运营模式的研究。可以说,这些研究不仅对我国高校教育基金在实践中的发展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推动我国高校教育基金理论层面的深入。然而,这些研究主要对我国高校教育基金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宏观层面的研究,忽略了如综合大学、理工大学、师范大学等不同类别高校特性。因此,本文针对我国师范大学①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原有的师范大学也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但受原有学科、专业的影响,师范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机构中,仍具有鲜明特性。本文针对这类院校深入研究。教育基金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解决我国具有师范特性的大学办学经费筹集多元化转型和教育基金发展的难题,为提高师范大学办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师范大学教育基金发展的现状

本文选取我国基金会中心网非公募基金中具有明显师范特性的25 所大学②25 所师范大学组成是指,通过基金会中心网搜索“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以后,剔除部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育基金会、师范大学与地方政府合办的非师范类型的教育基金会以及四川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暂无数据的教育基金会,再加上西南大学教育基金会,共25 所。的教育基金作为研究对象,且所有资料来源均出自基金会中心网站。从这25 所师范大学教育基金的发展情况看,我国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与综合性高校教育基金发展现状相比有几个特征:

第一,师范大学的教育基金会成立时间相对较晚,注册资金规模整体偏小。我国最早成立教育基金会的师范大学是南京师范大学,于2006 年成立教育基金会,比清华大学晚12 年。在2010 年之前成立师范大学教育基金的只有7 所大学,其余师范院校都是在2010 年后才陆续成立教育基金会。同时,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注册资金是25 所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中规模最大的,其注册资金也只有3000 万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成立之初资金规模仅有400 万元,其他师范大学教育基金注册资金规模多数为200 万元左右。

第二,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社会捐赠,但年度捐赠总额整体偏小,投资收入基本为零。从单个师范大学每年接受的社会捐赠情况看,捐赠规模整体偏小,目前只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在近5 年内年平均捐赠额超过1 亿元,9所师范大学教育基金年平均接受的捐赠额超过千万,其余师范大学教育基金每年接受的捐赠总额相对较小,年度捐赠总额最小的仅有5 万元。同时,从25 所师范大学教育基金的投资收入实际情况看,只有2 所师范大学教育基金有投资收入,即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基金在2010 至2013 年间,投资收入分别为46 万、-35 万、17 万、26 万,总计投资收入54 万元,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在2012 和2013 年投资收入共计900 万元。其他23 所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从成立以来无任何投资收入。

第三,师范学院教育基金的净资产规模相对较低。从表1 可知,近两年全国高校教育基金净资产排名前10 的师范院校只有北京师范大学,截至2013 年,只有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基金净资产过亿,作为我国师范大学第一梯队的教育部直属的6 所师范大学①教育部直属的6 所师范大学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的教育基金2011 至2013 年的年平均净资产为6393.5 万元、8143 万元和11508 万元。25 所师范大学中有8所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基金在2013 年末经济净资产仍只有百万。

表1 2012—2013 年度高校教育基金净资产前10 排名

三、师范大学教育基金发展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受我国《高等教育法》、《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以及《基金会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的支持,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的注册数量也有了快速增长,但从25 所师范大学教育基金运行的实际情况看,师范大学教育基金在进一步发展中还面临资金筹集、基金保值增值和激励三重困境。

1.资金筹集困境。

应该说,我国所有高校教育基金都面临不同程度的资金筹集困难,但师范大学与其他高校教育基金筹集困难相比,其不仅仅是资金筹集困难,甚至是陷入了资金筹集的困境。因为高校基金会最基础的资源是校友资源,校友资源与基金会资金筹集密不可分。从全国范围看,高校教育基金的资金筹集基本依靠校友个人捐赠、企业捐赠以及其他的社会捐赠。其中,企业捐赠中的大多数企业是由校友自己创建或受校友资源影响较大的企业。师范大学教育基金在收受捐赠方面也不例外,但师范大学受原有学科专业设置的影响,大部分校友分布在教育行业,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在我国,从事基础教育的这些校友本身收入就很低,即使有回报母校的愿望,在行动上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师范大学逐渐向综合大学的转型以及双向选择就业政策的实施,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开始出现多元化,但师范大学多数优势学科仍为传统的基础学科,师范大学毕业生的优势仍然集中在教育行业。因此,师范大学教育基金的社会捐赠总体呈现捐赠人数相对较多、但单项捐赠额及捐赠总额都相对偏低。即使是在师范大学中排名第一的北京师范大学,其教育基金会在2013 年接受的捐赠资金总额仅为清华大学当年的接受捐献资金总额的11.8%。据新浪网2015 中国大学排行榜百强榜单显示北京大学校友黄怒波近年来个人累计向母校捐赠10.24 亿,创造中国大学校友个人捐赠总额的最高纪录。武汉大学校友创办的当代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卓尔控股有限公司先后分两次向武汉大学捐赠1 亿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同期,教育部直属的6 所师范大学接受的校友个人或校友企业捐赠单笔超过千万的寥寥无几,足见师范大学教育基金资金筹集受校友资源影响所处的困境。其次,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之所以处于筹集困境,还因为筹集渠道相对单一。从25所师范大学教育基金的筹集情况看,大部分师范大学教育基金缺乏资金筹集的长效机制,未搭建起日常资金筹集的平台,多数的捐赠仅仅结合校庆活动的举办而开展,呈现一次性特点。

2.基金保值增值困境。

一般而言,根据捐赠人的意愿和我国相关制度,大学教育基金分两大类,一类是根据捐赠人的意愿在一定期限内用完捐赠后,基金终止;一类是把捐赠的基金以及国家出台的高校教育基金配比资金的收益用于学校发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第二类基金总额有了快速增长,因此教育基金保值增值就成为基金运营的目标和要求。从前文可知,目前25 所师范大学教育基金只有华东师范大学一家教育基金在3 个不同年份有投资收益,其余24 所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从未实现任何投资收益,面临基金的保值增值困境。《基金会管理条例》第28 条规定:“基金会应当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从制度层面看,大学教育基金在投资方面没有太多的限制,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基金会已经尝试多元化的投资运作,如银行存款、购买国债、股票投资、委托理财、股权投资等。从前文可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和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已经开始进行多元化投资,且投资收益幅度增加,特别是南京师范大学投资收益显著。但大部分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依然面临基金保值增值困境。通过对25 所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的调研,本文认为造成基金保值与增值困境的主要原因存在于三个方面。

其一,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专职人员。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之所以难以实现保值增值,其首要原因是几乎所有的师范大学教育基金都无明确的管理机构,大部分基金会的日常管理由学校校友联系办公室兼任,[1](p40)以华中地区某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为例,该校教育基金会设在学校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整个办公室共有7 名正式工作人员,2 名聘用职工,其中1 名为兼职财务人员。所有工作人员中只有3 名工作人员具有经济管理教育或从业的背景。同时,该办公室工作职能包括校友会、基金会、理事会建设与管理、各地研究院建设、基础教育合作办学等对外联络与服务工作。由此可见,缺乏专业的管理机构及专业性的基金投资运营人才导致该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从成立以来仅有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没有任何经营性的投资收益。而国外高校教育基金会通常会成立专门的投资部门,聘请来自投资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士组成专门的管理团队,美国加州大学仅负责资金运作的工作人员就有46 人,哈佛、耶鲁等大学的基金会日常工作人员就超过100 人,[2](p236)而且分工很细,包括宣传、大额捐赠、财会、法律、市场与发展等。[3](p50)美国捐赠基金排名前10 的院校中,投资委员会成员平均8.9 人,其中4 人是专业投资人士,平均2.5 人有另类资产投资①另类资产投资,是指除主流资产如股票、债券外的投资,诸如私募基金、信托基金、对冲基金以及集合理财等投资。的经验,顶级院校另类资产投资经验的平均人数高到5.5 人。[4](p79)

其二,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资金规模小,影响保值增值。从国内外看基金运营效益较好的教育基金都具有一定的规模。世界知名大学往往有庞大的资金池,如美国哈佛大学在2011 年、2012 年、2013年基金会规模分别为317.28、304.35、323.34 亿美元。[5]我国2013 年位列高校教育基金投资收益前3的高校基金总资产都在10 亿以上,其中清华大学净资产超过33 亿,正因为有庞大的资金规模,这些高校的教育基金才能聘请更优秀的专业营运团队,通过资产配置,分散经营风险,获取较好的投资收益。相比而言,2013 年末净资产额超过亿元的师范大学教育基金只有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三家,有8 所师范大学的教育基金2013 年净资产额不足千万,全国25 所师范大学教育基金2013 年的基金平均净资产额只有4654 万元。

其三,外部投资环境也制约师范院校教育基金的保值增值。应该说,我国高校教育基金已经开始尝试多元化的投资运作,但外部投资环境特别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不规范、诚信度不高、市场风险较大,收益不稳定等直接限制了基金的投资积极性。以耶鲁大学为代表的国外一流大学的教育基金在投资中除对资本市场的股票和债券等常规投资以外,还对房地产、私人股权、甚至国外股权等另类资产进行投资。这种投资组合进一步提高其投资收益,确保基金保值增值。但这些另类资产投资需要有相对成熟的投融资环境,尽管说我国近年来房地产信托、私募股权以及P2P 等互联网金融有了快速发展,但由于监管不完善,风险相对较大,导致我国师范大学教育基金根本不敢涉足这类资产的投资,从而影响教育基金的保障增值。从我国近10 年的经济发展情况看,师范大学教育基金通过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两种途径进行投资,不足以抵御通货膨胀,更谈不上资金的保值和增值。

3.激励困境。

当前,我国师范大学教育基金的发展受外部与内部的双重激励困境的制约。尽管说,为了促进我国高校教育基金的发展,相关部门出台多项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向高等学校捐赠。但这些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程序复杂,针对捐赠的税收扣减比例相对较低。跟国外鼓励捐赠的税收体系相比,激励力度还不够。以遗产税为例,美国的遗产税税率采用累进税率,尽管2011 年美国上调遗产税起征点同时降低税率,但个人500 万美元的起征点和35%的税率还是促使高资产家庭对教育事业的捐赠行为。除税收激励外,在社会舆论和社会价值观导向方面与国外早已成熟的捐赠理念相比,我国对企业和个人捐赠行为在道德与精神层面的激励还相对缺乏。

同时,在高校内部教育基金发展同样也面临激励困境,特别是对具体运营组织和人员的激励不够。在调研中发现,尽管基金会作为独立的社团法人,理应建立适应市场基金的现代管理制度,采取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员工绩效考核与激励制度,但如前文所述,大部分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相当于学校的一个职能部门或挂靠在其他部门,其工作人员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的员工同等待遇,25 所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基本没有对投资收益的具体激励政策。在事业单位体制大背景下,基金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个人报酬与基金的投资收益、风险承担责任之间的不匹配,导致师范大学教育基金面临严重的内部激励困境。2010 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曹喜多对部分高校教育基金投资情况进行调研,其中“投资风险太大”、“没有先例和领导支持”、“资金较少”、“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等成为高校基金不投资的主要理由。在电话访谈中,多数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工作人员都谈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基金在2011 年亏损35 万元以及个别高校投资失败的案例,这些失败的案例促使高校基金管理工作者在进行教育基金投资决策时达成“投资有收益是分内的事,但投资出现亏损则需承担责任”的共识。因此,在现有高校教育基金管理框架下,对个人而言收益和风险不匹配,缺乏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不仅难以吸引优秀的专业投资人才,而且难以激励现有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激情,也就造成师范大学教育基金首选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以确保基金安全,忽略基金收益成为基金运营的首要行动准则。

四、师范大学教育基金发展的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制度的改革,师范类大学的办学经费急需突破单一依赖财政拨款,实现多元化办学资金的筹集。而要实现多元化办学资金的筹集,就必须破解师范大学教育基金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本文认为,破解师范大学教育基金发展的困境,应从优化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着手。

(一)优化师范大学的内部管理,为师范大学教育基金提供持续发展的内源动力。

破解师范大学教育基金的发展困境,需从师范大学内部管理体制入手,为师范大学教育基金提供内源动力。短期可以通过健全组织运作体系,建立有效激励机制,聘请专业投资团队,优化投资组合,分化投资风险;长期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潜在捐赠人的发展空间,构建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1.完善组织体系构建,为师范大学教育基金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尽管在25 所师范大学都已经成立了校内主管教育基金的组织单位,但从实际情况看,除北京师范大学等少数学校有专门管理机构,且该组织机构内部分工明确(如图1 所示)以外。其余师范大学教育基金的主管机构都身兼数职,基金会内部无明确分工。因此,要突破师范大学教育基金的发展的困境,首先必须完善组织体系的构建。随着基金规模的扩大逐步完善,部分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可以从兼职部门转为专职部门,专门负责师范大学教育基金的所有工作;其次完善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组织体系的内部构建,既可以借鉴以耶鲁大学和牛津大学教育基金会为代表的投资管理委员会管理的模式,即大学教育基金会成立投资管理委员会,并由投资管理委员会指派首席投资官负责基金会具体的投资事务,也可以借鉴以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教育基金会为代表的投资管理公司模式,即大学教育基金会成立独立的投资管理公司,采用公司运营方式进行投资。现实中,各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可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模式。无论采用何种模式,完善的组织体系是师范大学教育基金发展最基本的组织体系保障。

图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组织架构图

2.细化募捐项目规划,开展筹款营运,提高募捐效率,为师范大学教育基金的发展拓宽源头。当前,我国师范大学教育基金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捐赠收入是决定基金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从近几年25所师范大学平均捐赠总额的增长可以看出,各师范大学已经开始有意识进行捐赠筹划,如校庆捐款。但从美国大学筹集捐赠经验看,细化捐赠项目,开展筹款营运可以提高筹集捐赠效率。如斯坦福大学在2000 年10 月为提高本科教育质量,针对斯坦福本科校友和在校本科生的家长,启动“本科教育行动”。这项筹资项目仅用4 年就完成10 亿美元的筹资目标。之后,斯坦福又启动“斯坦福挑战计划”,再次筹集43 亿美元用于全面提升斯坦福大学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也同样利用捐赠项目实现其捐赠筹资目标。因此,师范大学必须改变目前坐等捐赠的局面,结合各校实际情况,结合本校学科发展或教学发展规划,打通学校和院系两级分设的教学与科研实施计划,通过细化捐赠项目规划,提出具体的捐赠项目营运方案,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在校学生亲属资源以及社会大众对教育事业的支持,提高捐赠效率,拓宽师范大学教育基金发展的资金筹集源头。

3.聘请专业投资团队,优化投资组合,分化投资风险,为师范大学教育基金的发展扩大空间。目前25 所师范大学教育基金几乎没有投资收入,其主要原因是人才缺乏,因此要打破教育基金的发展困境必须打破事业单位现有人员聘用体系,引入基金经理制度,聘请专业的投资团队,在做好资金管理的同时注重基金投资营运。借鉴美国大学教育基金的投资经验,从目前的通过银行存款、购买国债逐渐向银行存款、理财、股票以及另类资产投资等多种方式过渡。一般而言,在资产配置方面,英国大学基金会比美国大学基金会要相对保守,如2012 年牛津大学基金会的资产配置为:50%为全球权益,10%为私募股权,非定向资产占16%,固定资产(地产)占16%,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8%的份额。同年,哈佛大学基金会的资产配置情况为:国内权益11%,海外权益22%,私募股权16%,绝对回报15%,固定收益11%,地产和能源占比最高为25%,现金占比为零。因此,我国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先借鉴英国大学基金会的资产配置情况,在积累一定投资经验以后,再借鉴美国大学基金会的资产配置比例,充分利用不同的投资组合,分散投资风险,为基金保值增值的发展扩大空间。

4.建立激励机制,破解师范大学教育基金的发展动力不足的束缚。从内部看,要打破师范大学教育基金的发展困境,还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首先应建立与投资行业标准基本一致的薪酬激励标准,确保吸引优秀的投资人才。其次,明确专业投资团队的责权利,特别是对待基金投资运营成效的考核,应建立跨年度投资绩效考核机制,在一定投资额范围内给予投资团队充分的投资组合权利,改变当前重风险规避轻保值增值,过度谨慎的投资运营策略。

5.构建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破解师范大学教育基金发展的困境。如前文所言,师范大学大部分校友从事教育工作,从长期来看,师范大学也可以从两方面着手,通过人才培养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一是通过在校期间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为本校培养今后有能力捐款的校友;二是通过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感恩教育,让学生今后愿意为母校捐款;三是注重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今后校友对本校教育基金会的捐款能力。也就是说,师范大学可以在继续发挥师范类学科优势的同时,注重非师范类学科的发展,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如美国名校之所能筹集大量的校友捐款,得益于这些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理念:“我们的教育能够保证你的成功,而且保证你成功之后认识到是我们的教育改变了你的一生,最后你会捐钱来感恩”。[6](p21)也正因为这种理念,学校为在校的每一个学生提供最大可能的帮助和能力的提升。在我国,马云作为杭州师范大学杰出校友的代表,说明师范大学也有能力培养具有极强捐赠能力的成功人士。师范大学本来就是培养教师的高等学府,相对而言,本来就具有浓厚的人文社会底蕴和传统的道德认同,因此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只需要进一步强化这种教育,避免教育产业化、甚至商业化的办学理念的冲击。当前中国正处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师范大学也必须加强在校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对师范类的学生坚持就业优先,对非师范学生提倡以创业带动就业,拓宽师范大学学生的发展空间。

(二)优化社会对师范大学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为师范大学教育基金提供持续发展的外源支持力。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税收重设、搭建师范院校教育基金投资平台以及培育捐赠文化、重塑捐赠理念等方式破除师范大学教育基金发展的困境。

首先,税收种类及税率直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行为选择。要鼓励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可以适时开征遗产税、资源税以及提高所得税的累进税率,同时提高捐赠税收减免额度和减免比率,建立税收减免的跨年度递延制度,对超出当年税收减免额的部分的准予在今后一定年限内给予扣除,这样既可以充分体现对捐赠税收优惠的弹性,又可以鼓励大额捐赠行为,有助于引导社会捐赠文化理念的培育。再者,简化捐赠税收扣除的各种审批程序,给社会各界对教育基金捐赠提供可行、便捷的捐赠通道。

其次,建议组建师范大学教育基金投资平台,借鉴互联网金融投资模式,解决单个师范大学教育基金资金规模小、难以吸引优秀专业投资团队、难以承受大的风险投资损失的问题。通过师范大学教育基金投资平台的专业化运作,优化投资组合,开拓另类资产的投资渠道,在降低风险的同时提高投资收益。

最后,师范大学教育基金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捐赠文化和理念的支持,尽管说师范大学教育基金受“炫富”事件的影响较少,但这类负面事件对我国社会整体的捐赠文化与捐赠理念有很大的冲击。因此,师范大学应借助高校非公募基金的特性以及社会对教育事业的支持,重塑捐赠理念,培育捐赠文化,营造良好的捐赠氛围,优化师范大学教育基金发展的外部环境,为师范大学教育基金提供持续发展的外源动力。

[1]罗伟峰.高校基金会筹建问题研究——以广东G 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7).

[2]郭秀晶.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路径选择[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苏钰琰.我国高校基金会的人才匹配问题浅析[J].教育导刊,2009,(12).

[4]燕凌,佟倩,等.美国一流大学捐赠基金管理的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12,(1).

[5]王翔,杨颿.顶尖大学的发动机,欧美大学基金会如何运作[J].新财富,2014,(4).

[6]谢维和.高校募捐的现实意义[J].教育旬刊,2013,(5).

猜你喜欢

校友师范大学基金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Courses on National Pakistan culture in Honder College
Film Music and its Effects in Film Appreciation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