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凌海市凌河流域生态带建设规划发展分析

2015-03-22于保慧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凌河凌海市经济社会

于保慧

凌海市凌河流域生态带建设规划发展分析

于保慧

(辽宁省水文局,沈阳110003)

凌海市境内大凌河与小凌河堤防工程标准较低,堤防防御洪水的标准逐年下降,已不能满足防洪标准的要求。凌海市在凌河流域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加强凌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文章简述了凌海市凌河流域基本概况、工程建设必要性和规划建设目标,并就规划的发展条件与发展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规划实施建议。

河道;生态建设;策略;条件;凌海市

1 基本概况

大凌河是辽宁省西部最大的河流,大凌河在凌海市境内河长84.59 km,境内流域面积为842.8 km2。干流由凌海市的余积镇小方村进入凌海市境内,于盘锦市与凌海市交界处注入渤海。小凌河发源于建昌县和朝阳县交界的柏山山脉,小凌河在凌海市境内河长74.75 km,区内流域面积为1 330.6 km2,于凌海市娘娘宫乡的龙王庙附近注入辽东湾[1]。凌海市境内大凌河的两岸堤防总长116 km;小凌河堤防工程全部长度为15 km。现在堤防标准较低,堤防防御洪水的标准逐年下降,已不能满足防洪标准的要求。大、小凌河流域现状自然生态环境的脆弱,严重制约了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凌河流域治理与保护迫在眉睫。

2 工程建设必要性

大、小凌河现状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制约了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上级政府已经准确的认识到凌河生态恢复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根基。凌河治理要把生态恢复与旅游开发、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挖掘利用凌河流域文化古迹众、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尽快让独具特色的辽西文化旅游成为凌海市旅游的新亮点,在继续加强现有城市段河道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促进沿河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村镇居民生态质量,科学规划建设一批规模适中、交通便利、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构成凌河生态经济区,成为凌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3 工程规划目标

凌海市根据本地区流域特点,加大凌河流域的生态建设步伐,使生态建设与城市建设并行,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凌海的经济发展,使凌河流域为凌海的建设服务。凌海市凌河流域的生态建设以新建及自然恢复为主。对砂化严重的河段,采取新建湿地、人工绿化为主;对城镇段河道采取景观建设与河道治理并行的方式;对植被条件较好的河段,充分利用河道的自我修复能力,采取自然封育,使其恢复自然的生态环境。

4 规划发展条件分析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一号文件出台,聚焦水利,突出强调河流综合治理,为大凌河河道治理与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的4个体系。”按照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实施了“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国家战略,通过凌河保护区的成立,建立新的河流治理和保护体制,实现让凌河休养生息的目的,就是辽宁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在省委省政府及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对加速推进凌河生态治理保护,把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修复放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把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到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上,实现治理和修复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推动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具体有力的政策支撑。

5 规划发展策略分析

5.1 规划基本原则

不同的河流、河段有不同的自然规律,所处的社会环境与人文背景也各不相同,治理保护凌河流域必须根据河流的现状和具体情况,因河制宜,分类推进,制定相应措施和规划。对于洪水问题突出的河段,要通过控制工程和堤防建设,加强险工险段治理,提高防洪标准,保证防洪安全;对于水质污染严重的河段,要采取工程及植物措施,加强水污染防治,提高河流水质;对于淤积严重的河段,进行清淤疏浚,规划采砂管理,恢复河道自然流势;对于河滩地砂化严重的河段,采取建设湿地及绿地的措施,减少滩地荒漠化,避免沙尘的发生。进行河道生态治理过程中,要尊重自然,尽量维持河流的自然形态,结合生态学相关知识,充分地发挥河流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在建设、治理、保护凌河,恢复生态、改善环境的同时,要尊重历史,传承文明,弘扬文化,将凌河流域七千年的人类文明历展示给世人。同时除了要满足河道防洪、排涝等基本功能,也要发挥河流的休闲、娱乐、景观等社会功能[3]。

5.2 规划发展的策略

生态治理建设以“兼顾经济效益,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分区实施、突出重点”的理念。充分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进行凌河生态带的建设要着力优化空间布局,着力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着力事整合各种资源优势,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共处的科学发展观,把生态建设、景观建设、小城镇建设及土地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治理凌河流域,减少洪患,变害为利,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区域小气候,恢复河道健康生命,改善凌海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实现人与水、人与自然、人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具体可分为以下6个方面:

1)生态发展策略。坚持环保和生态培育为原则,先从局部生态示范区着手,逐步扩展到生态型城区,最后覆盖到整个经济带,最后辐射到整个流域范围。

2)产业发展策略。坚持以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为原则,放眼广义的产业,逐步发展成“遵循生态和经济双向法则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结构。

3)建设发展策略。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发燕尾服成集旅游观光、生态农业、工业园区、生态农村和生态城镇于一体;各项建设有序发展,两岸景色怡人的滨河风光带。

4)空间发展策略。按照“景观一本,空间开放”的思想,发展成规划区内外相互渗透,内部高度融合的有机整体,具体突出:纵向开敞,空间连续;横向水陆空间渗透;竖向景观生态和谐;整体历史文化脉络连续和空间特色。

5)旅游发展策略。通过“生态带”、“景观带”建设,使凌河成为本地区旅游的载体,使凌河流域,乃至整个辽西地区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首先之地。

6)城市协调发展策略。通过以凌河流域为中心轴线的生态、景观带建设,使城市、农村协调发展。形成乡村映衬城市,城市带动乡村的发展目标。

6 规划实施建议

为保证规划更好的实施,应加强工程环境管理,为改善凌河流域水质,建议加快污水治理工程的建设步伐,保证处理后的废水应达标排放,并尽可能考虑回用,以减少对凌河水体的污染,使凌河水体水质达到相应的水功能区要求。另外,护堤林建设采用的灌木及乔木树种应选择多个乡土物种分片间隔种植,即美观又有利于病虫害防治,对保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与滨水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规划凌河生态区的补水治污、绿岸湿地恢复重建、优化空间、助推凌海市区域的空间发展、凝精聚神、培育文化等方面,实现凌河生态带的建设、治理、恢复与保护工作。

[1]才厚.凌海市凌河流域生态带建设规划[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4(11):7-8.

TV82

B

1007-7596(2015)07-0133-02

2015-06-28

于保慧(1983-),男,辽宁瓦房店人,工程师。

猜你喜欢

凌河凌海市经济社会
北凌河
北凌河
亩产过万斤的希森6号马铃薯在凌海市试种成功
紫鸢花开
辽宁省凌海市大刘台山遗址金代遗存发掘简报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劳动报酬偏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推进实现“两个率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上海市浦东新区凌河小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