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族龙舟竞渡文化研究

2015-03-22史红强

大理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龙舟竞渡洱海白族

史红强,李 雯

(1.大理学院体育科学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2.大理州民族事务委员会,云南大理 671000)

在文化视野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产生和传承是多元的,它与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紧密联系,反映一个地区、一种民族的物质和精神追求。云南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只有白族和傣族有传统龙舟文化。据史料记载,早在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人就在洱海上竞渡龙舟,开展与崇奉龙神有关的宗教祭祀活动,后来才逐渐发展成为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

1 龙舟的象征意义

文化必须依靠集体记忆(collective memory)传承,“文化要存在就必须保存自己过去的经验,而对于过去经验的传递和保存必须通过群体意识来构造和维持”〔1〕。集体记忆的指向即是象征(物、行为或某种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即是象征,象征反映文化。在白族人的文化记忆里,龙舟一直作为白族人调适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而存在。

自古以来,中国南方临水而居的民族多以龙蛇为图腾。在中国古代传说中,龙是一种善于变化,能兴云布雨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2〕,龙舟即形态似龙的船,先秦故事集《穆天子传》卷五载:“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3〕。龙舟象征着权力。云南龙舟竞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滇国(西汉时期),上世纪50年代,昆明市晋宁县石寨山古滇国遗址出土了刻有龙舟竞渡图纹的铜鼓。人们把船建造为龙形,装饰以龙纹,在江河中竞游,以示龙行于水,表达对龙的崇奉。龙舟竞渡的整个过程,包括“龙”本身,便是人们崇拜龙、祭祀龙、模仿龙的仪式,即采用类比联想、模拟、接触等思维方式和行为方法来实现龙舟的象征功能。

2 龙舟:白族文化记忆的象征

2.1 白族龙舟竞渡的渊源竞渡来源于南方水域地区的民族民间习俗。节庆期间,人们划着船走亲访友,途中遇其他船只随意比赛速度,而后年年相袭,便成了龙舟竞渡的习俗。也有纪念爱国人士屈原之说,“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汩罗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4〕。有祭礼仪式之说,龙舟竞渡有特定的时间、内容,三国《风土记》记载“仲夏端午……竞渡”。端午龙舟竞渡与纪念屈原、神话传说有关联,又增加了驱邪和避疫风俗。在大理的神话传说中,白族龙舟竞渡活动是源于纪念黄木龙,它打败了洱海里年年兴风作浪,涂炭人民的黑龙。《滇系》记载,大理西洱河有赛龙神之会,老幼男女皆乘游艇前往洱海神祠祭祀段赤城,一路喝酒唱歌,扬帆竞渡。

尽管龙舟竞渡的起源传说各有出处,但总的来说,关于龙舟竞渡的传说围绕着节日、祭礼和民俗这三方面,尤其是祭祀庆典,它反映了人类对于自然力量的尊重和崇敬。节日和民俗在祭祀文化的基础上衍生。在中国古代体育活动发展史上,包括节日在内的民俗活动对于体育活动的产生和维系发挥了重要作用。由原始生产力产生的习惯、常识、经验、习俗、情感、信仰等人类文化意识通过文化活动得以整合、调节,民俗活动与神话传说、游艺、表演相结合,人们在活动中得到精神和身体上的满足。

2.2 白族龙舟竞渡的文化内涵龙舟是白族传统体育活动,在大理地区流传有1 000 年的时间,吸收融合了社会历史各个时期的文化,成为具有多元文化的传统活动。文化以“一种能够传递信息和表达观念的象征体系”〔5〕,将“龙”图腾符号化,以“龙舟”为文化象征、为载体,诠释人类最初始的文化需求。

2.2.1 渔猎文化 白族是我国西南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洱海流域。洱海有“三岛五湖九曲”之称,盛产鱼、虾、蟹。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决定了渔猎在白族社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也孕育了白族文化,白族与水有了与生俱来的联系。为了维持生存需要,白族人在洱海里捕鱼捉虾,延续生命。洱海为白族人提供了生产、生活所必须的重要资源,能否保护好洱海,不仅关系到生产能否持续进行,更加关系到人们能否继续生存发展。因此,白族人非常重视保护和利用洱海等自然资源,视龙神为“管理”水(雨水)的神灵。依赖于水的渔猎行为,其周期性特征及对节令的需要,产生了一些与白族社会生产各阶段、各环节相联系的龙神祭祀。有关龙神崇拜的祭祀活动又强化了人们尊重自然的生态观念,人们通过献祭和竞渡祈求得到自然(洱海)的关照。神话传说中的“龙”能走能飞能泳会兴云降雨,龙舟竞渡即是祈求雨或晴的仪式,白族人相信“耍龙”之后天上就会下雨,即“关于操纵和控制超自然力的巫术观念”〔6〕的表现。同时白族人祭祀龙神的仪式包含着祈子和祓邪厌胜的含义。龙神祭祀与时令、渔猎、收获结合,之后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生活内涵,逐渐发展为渔猎节日。而各种渔猎活动衍生出更多、更为复杂的水上活动技能和竞技活动。据大理海东地区的考古发现,大理白族赛龙舟至少有1 000年的历史。

2.2.2 本主信仰 维克多·特纳认为,象征是“由象征符号和象征意义两种要素组合而成,象征的基本特点即仪式象征符号具有浓缩性或多义性、统合性和两极性”〔7〕。在白族传统节日开海节上,最隆重的是祭海仪式,龙舟作为象征符号(表层结构)是祭海仪式,分为迎南诏海神(莲池会白族老年妇女会念经祈福)、进献祭品(猪头、鸡、鱼)、海神巡海(烧高香,前往本主庙接龙母、龙神,表演“绕山灵”)、洱海放生、划船比赛几部分。而象征意义(深层结构)是人们进行龙舟竞渡的心理需求,结合白族独具特色的本主信仰崇拜,表达人们希望风调雨顺、鱼虾丰收、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在大理地区,龙舟竞渡除了传统的龙图腾崇拜意义外,还有本主信仰的内涵。张海超以大理白姐故事为研究对象,提出文化传统需要放置在具体的民俗活动中加以阐明。白族有许多与洱海有关的民间故事,例如望夫云、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的火把节,在白族人看来,是为了纪念柏洁夫人(也称白姐、慈善夫人,大理邓川地区本主),三月街赛马和划龙舟也与白姐殉葬联系在一起。白姐投水自尽,“白族人民矢志不移地打捞下去,于是就形成了游耍与祭祀缅怀相结合的捞尸会”〔8〕。捞尸会也称耍海会,大理、邓川一带的白族群众在火把节这天要在洱海里举行耍海赛龙灯会〔9〕。

2.2.3 节庆活动 崇奉龙神的仪式产生了带有巫文化特点的节庆活动,民族节庆时的游戏、游乐活动,祭祀歌舞也正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重要起源。白族人崇奉龙神,试图通过模拟“龙”在水中的姿态来实现祭祀神灵的愿望。临水居住的民族往往有围着水畔活动、集会的习俗,耍海会、三月街、开海节即是白族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赛龙舟、舞龙是当中最重要的活动。百里洱海,千帆竞发,赛神娱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农历七月二十三洱源地区会举行纪念龙王诞辰的“游海”,农历六月十五剑川剑湖地区会举行“绕海会”。接本主的活动也要通过水路,划船的人员有男有女,船只在水面上相互竞赛,充满游戏和娱乐〔10〕。

3 龙舟竞渡:文化视野中的民间体育

民间体育背后的民俗文化不仅包含了人类最初始的知识、科学理论,还有人类社会传习的知识和经验,“民俗体育所依附的民俗文化图景,在人文主义视域下彰显为原始的神话传说和宗教思想,反映了特有的文化认知与逻辑思维”〔11〕。龙舟是人们传递信息和表达观念的符号载体。龙舟的建造、装饰、色彩,龙舟竞渡的时间、空间、人物以及竞渡前的仪式、礼节、舞蹈,人们的体态、姿势等等,都是白族人从历史上沿袭下来的文化传统,在耍海会等特定时间、特定场合出现,满足人们的特殊需要,引起人们的共鸣,激发人们强烈的情感和情绪。

3.1 龙舟形制及装饰白族龙舟通常使用的是传统的渡船和渔业捕捞船,也有为了耍海会而准备的大型龙舟。通常的龙舟长约10 m,宽约3 m,船身上绘有“黄龙”和“黑龙”,包括鱼鳞波纹,涂上了红、绿等鲜明的色彩。“连升三级”的大斗和“宝镜”是白族龙舟装饰的鲜明特色,大斗和铜锣拴在桅杆上,尾舵竖松枝,船舷插有小旗子。龙船整体装扮绚丽多姿。

3.2 人员配制与苗族、汉族龙舟竞渡不允许妇女上舟有所区别,白族龙舟允许、鼓励妇女参与。白族妇女不仅承担着家庭事务,也从事很多经济生产工作。本主信仰亦有女性本主,对女性英雄的崇敬使妇女自然地加入到龙舟竞渡中来。剑川沙溪河畔的白族妇女平时在河里拉沙劳作,节庆日便组成女子龙舟队,参于竞渡活动,在大理地区尤为有名。

对大理市双廊镇白族龙舟竞渡选手的年龄进行调查,2014 年,白族龙舟竞渡选手的年龄集中在20至50岁,年龄最小的竞赛选手16岁,最大选手55岁。其中25 至39 岁的年龄段占60%,表明中青年占竞赛人员比例较大,然而与往年相比,由于外出务工的青壮年人数增加,参加龙舟竞渡的青壮年人数减少。从分工上看,老年长者主要职责是组织和协助龙舟工作,极少数在龙舟上指挥竞渡、掌鼓击锣。观察白族龙舟竞渡选手的体质外观,基本是从本村或宗族内挑选出的具有优势体格的人员。

4 现代转型:白族龙舟竞渡的发展

4.1 白族龙舟竞渡的现状龙舟运动这一民族体育项目的发展不论作为体育文化现象和体育产业现象,都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支持的。“正是这些各地各民族的龙舟文化才能够建立各具特色的体育文化品牌,充分体现出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特点”〔12〕。白族龙舟竞渡活动历史悠久,地方、民族特色浓郁,耍海会、三月街、端午节期间的龙舟竞渡活动也一直受到大理人民的喜爱。人们观看龙舟比赛,不仅关心胜负,更多的还是想参与到这项运动所带来的白族传统文化氛围之中,这也反映出白族人好胜求强、刚柔并济的心理和性格。近年来,结合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白族龙舟竞渡活动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海东地区的龙舟竞渡活动有序开展,为大理各民族、各地区间相互交往、促进文化交流,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4.2 白族龙舟的现代化转型龙舟竞渡作为国内体育运动项目起步于上世纪80 年代,1984 年原国家体委将龙舟列为一项全国的正式比赛项目,通过积极推广,按照现代体育赛事模式来运作,现如今龙舟已经作为一项正式比赛项目出现在全国龙舟赛、亚洲龙舟锦标赛、民族运动会、俱乐部赛以及世界性锦标赛等各级各类比赛之中,龙舟运动带来了商业和旅游业的繁荣,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龙舟从传统的民俗活动发展到现代体育竞技比赛项目,傣族泼水节、龙舟赛已成为云南体育旅游资源开发项目,为云南省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作出了贡献。白族龙舟也应顺应社会发展,在保留白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向群众性、竞技化运动发展,传承龙舟竞渡的社会文化价值。

4.3 白族龙舟竞渡的发展前景随着科技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人们了解历史、传统文化不需要过多依赖特定的传承人,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手段,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方式可以更快速、更便捷的传播白族龙舟文化,展示白族龙舟制作方法、竞渡方式、仪式祭祀、神话传说等。组织以龙舟为主题的民族文化活动,利用开海节、耍海会、三月街、端午节等节庆活动举行龙舟竞渡,以体育活动这一动态的形式展现大理最美的物质景观和文化底蕴。

〔1〕康澄.象征与文化记忆〔J〕.外国文学杂志,2008(1):55.

〔2〕许慎撰.说文解字〔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587.

〔3〕韩鹏,涂莉,乔建华. 鸿荒开封:《穆天子传》原文新解〔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2:44-55.

〔4〕韩致中. 新荆楚岁时记〔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36-40.

〔5〕瞿明安.论象征的基本特征〔J〕.民族研究,2007(5):56-65.

〔6〕胡新生. 中国古代巫术〔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24-28.

〔7〕维克多·特纳.象征之林〔M〕.赵玉燕,欧阳敏,徐洪峰,译.上海:商务出版社,2012:6-10.

〔8〕李中清. 大理喜洲文化史考〔M〕.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368.

〔9〕巍山县人民政府.南诏故地的传说〔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52.

〔10〕李晓华.浅论南诏国体育〔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9(2):70-75.

〔11〕秦涛. 结构主义视域下民俗体育的文化意蕴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7):34-37.

〔12〕陈丽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创建:以龙舟活动为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2):130-133.

猜你喜欢

龙舟竞渡洱海白族
挥桨逐浪观音湖 龙舟竞渡展雄风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洱海月下
洱海,好美
洱海太湖石
湖南汨罗江龙舟竞渡的发展研究
白族火把节:一天星斗下人间
爱上洱海,只需要这十个瞬间
对潮汕传统龙舟竞渡运动发展的审思
大理白族扎染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