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与神户开港研究述论
2015-03-22邹静,沈岑
邹 静,沈 岑
(1.大连大学 英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2.大连大学 东北亚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622)
近代上海与神户开港研究述论
邹 静1,沈 岑2
(1.大连大学 英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2.大连大学 东北亚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622)
中日两国沿海港口城市作为本国与外国交流贸易及文化的窗口,在近代东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中日两国港口城市的开港问题的研究遂显得尤为重要。整理上海与神户两个城市近代以来由开放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把两个城市的比较臵于大的时代背景之下,探索中日两国面对“西力东渐”所采取的不同应对方式,以及两国的近代城市发展进程,以取得以小见大的效果,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上海;神户;开国;开港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及工业革命的进展,在几个世纪之内,世界掀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各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并开始了对东方的殖民掠夺,东亚国家中国与日本首当其冲,被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坚船利炮打开国门,受到武力和文明的双重冲击。在此背景之下,中、日两国的港口城市作为本国与外国交流的窗口,并且在近代东亚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中、日两国港口城市开港问题的研究遂显得尤为重要。上海与神户作为中、日两国开国时较先开放的城市,长期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拟对上海与神户开港问题的研究状况做综合性论述,探讨过去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明确下一步的研究目标,应该对这一课题的开展略有帮助。
一、近代上海开港问题研究综述
就目前研究成果来看,涉及到上海开港问题有两个方面,总结如下:
(一)上海开港历史进程方面的研究
上海正式开港后,英国率先在上海设立租界,随后,美租界、法租界先后辟设,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内外关于上海租界方面的研究颇丰。史梅定等编撰的《上海租界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从上海市档案馆收藏的近6万卷租界档案中挖掘出大量珍贵的史料,运用到此志书的撰写中,其中有不少反映租界历史变化和制度演变的珍贵史料,使这部志书在保存原始资料方面较为突出,因此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吴志伟著《上海租界研究》(学林出版社,2012年)、马长林著《上海的租界》(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年)都是比较全面介绍上海租界的书籍,内容涵盖了上海租界的行政、法律、财政等各种制度,以及城市建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风情等各方面情况,构建起了整体租界历史的框架。此外,马长林编《租界里的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展示了近十几年来有关租界史与近代上海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从经济、文化、社会、对外关系等多方面揭示了租界对近代上海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国外学者对上海租界问题的研究也取得较多成果,法国人梅朋和傅立德合著的《上海法租界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通过对法国领事馆和法国外交部等方面的往来文书、信件及档案资料的分析,详细地叙述了法租界形成和发展的脉络,并格外细微地描述了法租界与外界冲突和交融的过程,是一部讲述法租界历史的极为重要的著作。美国学者罗兹·墨菲著《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重点论述了上海从1843年正式开埠到1949年解放这一时间段城市的演变历程,内容涉及到政治、地理、交通运输、贸易、工业制造等方方面面,书中认为上海的发展演变对中国适应世界潮流和走向现代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伴随着对上海开港研究的深入,对其开港地建设、经济发展及近代产业的产生与发展的探讨也逐步增加。比如王垂芳主编《洋商史:上海1843~1956》(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描述的从上海洋商企业的起源到上海解放后洋商企业的逐渐消失;从上海洋商开设进出口贸易洋行起始,发展到创办涵盖各行各业的工业、商业、航运业、公共事业、文化事业;时间跨度长,内容系统,资料翔实,弥足珍贵。陈文瑜《上海开埠初期的洋行》(《经济学术资料》1983年1期)从经济史的角度详细介绍了上海开埠初期洋行的设置、类型以及在开埠初期所起到的历史作用。徐公肃、丘瑾璋著《上海公共租界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就因为作者亲身经历了上海公共租界的鼎盛时期,所以占有的历史资料比较丰富,颇为详尽地论述了上海公共租界的各种制度。邹依仁著《旧上海人口变迁的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主要侧重于对鸦片战争后上海人口的增长趋势、地区分布、人口的职业构成、籍贯构成、性别比例及出生率等方面的研究,以小见大,表明了帝国主义列强对沪侵略势力的消长。张景岳《上海租界的人口与经济变迁》(《社会科学》2001年6期)认为无论是在战时或平时,经济因素始终是上海租界人口变迁的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只有经济的发展与资金的集中而非战乱的大小与难民的多少,才是影响上海租界人口增长最主要的制约因素”[1]。并且试图从城市经济职能演变的视角来论述上海租界人口的百年变迁历程及其深层次的制约因素。黄逸平《上海初期的租界和城市经济近代化》(《学术月刊》1987年5期)认为虽然租界给中国人民留下了一段被欺凌、被侵略的血泪史,但从客观上却刺激了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生,作者试图从上海开埠初期在这方面的历史作用,进行初步探索。凌弓《近代上海航运发展与城市变迁》(《社会科学》1996年12期)介绍了近代上海航运的发展与特点,以及原因与影响。文章分析城市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基础设施,其中交通运输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另外,王立民《论上海租界法制的差异》(《法学》2011年7期)与《上海租界与上海法制现代化》(《法学》2006年4期)从租界的法制化方面进行了探讨。前者认为同一个城市的上海租界法制存在差异,并详细分析了这种差异的表现及形成原因,进一步得出了差异存在的后果;后者认为上海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始于租界,并论述了上海租界法制化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熊月之《上海租界与文化融合》(《学术月刊》2002年5期)认为“租界的存在为西方文化比较系统地、迅速地、少受约束地输入上海提供了便利条件。”[2]作者认为近代上海有着亦中亦西的气质,是中西不同文化共存、交流、融合的结果,是上海被称为文化熔炉的原因所在。梁伟峰《论上海租界与租界文化》(《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3期)认为上海的租界文化是依托租界生发出来的一种以混合中西文化为主要特征的近代移民文化,具有鲜明的殖民性、混合性、近代性、自治性,成为上海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上海的租界文化是上海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并在上海城市近代化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先导和示范作用。
(二)上海开港影响方面的研究
1843年上海被迫开放,成为中国第一批对外通商口岸及中国对外贸易的第一大港,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乃至对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周鹤《上海租界华洋杂居形成的社会背景分析》(《东华大学学报》2008年3期)试从社会背景的角度,以华洋杂居的开端、社会动荡华人大量涌入对租界的影响、华人绅商及谋生文人的促成、华洋文化的交融及英语学习的影响这四个方面对上海租界华洋杂居形成的社会背景进行阐述。满振祥《租界市政与上海近代化》(《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期)认为在近代中国,上海的近代化程度最高,长期处于中心地位,这是由多方面的历史因素促成的,不能否认租界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文章还论述了租界市政的兴起及其对华界的影响,进而促进了上海的近代化,从另一个视角揭示了上海中心地位的形成原因。熊月之《论上海租界的双重影响》(《史林》1987年3期)认为上海租界对于近代上海、近代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是单一的。它是中国遭受资本主义列强欺凌的耻辱标志,又是近代文明的窗口,它是侵犯中国主权的“国中之国”,又是进步人们反对封建、军阀统治的活动据点;它是外国资本主义对华经济掠夺的最大基地,又促使上海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它是殖民主义文化渗透的重要场所,又是传播近代新学的批发部和中转站;它促使了上海社会风气的腐败,也刺激了一些健康因素的发展。文章进而分析上海租界的双重影响主要是由近代西方与中国的矛盾所决定的。这种矛盾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侵略与被侵略的矛盾,二是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矛盾。章银杰、金雪妹《略论上海租界的城市化效应》(《邢台学院学报》2006年1期)一文依据相关史料,从租界开发、越界筑路及华界自治三方面,对其城市化效应作了初步考察,以从一个侧面增进对上海租界与上海崛起关系的认识。徐占春《上海开埠后江南地区的变化及其对上海发展的影响》(《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9年3期)及《上海开埠后江南与上海经济发展的双重变奏》(《高职论丛》2010年2期)认为从唐宋到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上海的开埠在近代江南地区人口和市镇发展过程中引起了很大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反过来对近代上海都市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李天纲《简论上海开埠后的社会与文化变迁》(《史林》1987年3期)一文认为“如果没有列强的东来,上海的社会文化发展肯定会更进一步地向正统文化靠拢,最终可能是以其强大起来的旧式商业力量,使旧文化达到一个新高度。”[3]但是,开埠以后的上海社会文化步出了传统,寻求新的文化发展之路,引进现代经济生活和强化重商思想;旧等级秩序被破坏和纲常伦理思想被动摇;知识分子觉醒以及新的学术思潮的兴起,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的产生使思想完成更新。
二、近代神户开港问题研究状况
日本学界对神户开港问题关注已久,主要以神户开港的历史进程及居留地建设为研究视角,取得了相对丰富的研究成果。国内学界鲜有关于神户开港问题的专门考察,而集中于探讨日本开国开港后的社会文化变迁及西力东渐对日本产生的影响。笔者就目前搜集到的国内外资料,分别对中日两国的研究成果进行阐述,总结如下:
(一)日本研究成果
新修神戸市史編集委員会編纂的《新修神戸市史》(神戸市,1989年)详尽记载了神户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历程,其中近代篇中对于神户居留地的建设、市街的形成及开港后的文明开化、衣食住行的变迁和教育近代化都有详细介绍,是一部不可或缺的通史类著作。神戸開港百年史編集委員会編《神戸開港百年史》(神戸市,1970年)则注重于神户开港百年以后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鳥居幸雄著《神户港1500年 ここに見る日本の港の源流》(海文堂出版株式会社,昭和57年)以时间为轴,具体介绍了神户港的由来和港口的建设,内容涵盖了从5世纪开始到现在的神户港历史,此书以小见大,认为从神户港的发展状况可以窥见整个日本港口的发展源流。此外,还有如田井玲子著《外国人居留地と神戸:神戸開港150年によせて》(神戸新聞総合出版センター,2013年)在神户开港方面也为笔者提供了较为详尽的参考资料。
在居留地建设方面,也有很多相关著作。土居晴夫著《神户居留地史话》(リーブル出版,2007年)根据大量史料详细地介绍了神户开港的缘起与经过,开港后的贸易往来及文明开化,并重点还原了神户居留地建设的方方面面。山下尚志著《神戸港と神戸外人居留地》(近代文芸社、1998年)通过史料简短介绍了神户开港的经纬,在神户外国人居留地方面介绍的则较为详尽,包括居留地的设置、位置、建筑物、贸易等方面。神户外国人居留地研究会编纂的《居留地の街から——近代神戸の歴史探究》(神戸新聞総合出版センター,2011年)书中收录了数篇关于神户居留地历史的文章,认为在神户的历史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就是设立外国人居留地,对经济和文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是神户转型为近代都市的起点。同样是神户外国人居留地研究会编纂的另一本书《神戸と居留地——多文化共生都市の原像》(神戸新聞総合出版センター、2005年)则收集了数篇涉及居留地时代诸方面的短文,内容包括居留地与外国的贸易、居留地的组织和运营、居留地时代的外交、饮食与文明开化等等,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对神户居留地进行了更为详尽的介绍。
日本学界在学术论文方面涉及到神户开港问题的较少,据笔者收集到的资料来看,有代表性的论文如下:一坂太郎《神戸開港について》(《海事博物馆研究年报》2008-03)一文详尽介绍了神户开港时日本的国内国际背景,文章以神户开港为契机,展现了日本最动荡时期幕府、天皇、倒幕派等各方面势力的此消彼长。八ヶ代 信行《幕末維新期の神戸と外国人居留地》(《海事博物馆研究年报》2008-03)通过对若林秀月所绘的《开港神户之图》的解读,描述了幕末维新期神户的大致地理情况,并简要概述了神户外国人居留地的历史,文章还提到了外国人不仅可以在居留地内居住,在居留地外的居住也是被允许的。户田清子《神戸外国人居留地の形成と貿易の発展》(奈良県立大学研究季報、2013年)和中上郁《居留地植民地的遺産としての神戸外国人》都是属于在神户居留地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
(二)国内研究成果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鲜有关于神户开港方面的专门考察,研究视角多集中于日本开国开港后的社会文化变迁及西力东渐对日本产生的影响。李存朴的《论日本开国前后文明观念的“华夷变态”》(鲁东大学学报,2013年6期)认为“日本文明观念的转型是在开国前后完成的,19世纪中叶是日本华夷观念最激进、变化最剧烈的历史时期。”[4]文章还论述了在开国后,日本从推崇东方文明特别是儒家文明到完全投入西方文明的怀抱,完成了文明观念的整体转换,这就是华夷变态,作者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华夷观念、有关西方的知识及外部环境是影响日本文明观念的主要因素,伦理道德成为日本评判文明的主要标准。朱俊奇《略论大连与神户的城市经营策略》(社科纵横,2010年1期)对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经济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城市经营进行了分析研究,值得借鉴的是神户的城市经营理念。王家骅《幕末日本人西洋观的变迁》(历史研究,1980第6期)追溯了幕末日本人西洋文明观的变迁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明治维新的思想源流。郝秉键《江户时代日本人华夷观的变迁》(世界历史,1994年2期)文章理清了日本对外文化观的发展脉络,探究了日本近代化的思想动因,并且对近代日本的社会思想变迁进行了讨论研究,对“华夷观”问题也进行了深入探讨。黄世坤《19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对“西力东渐”回应》(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2期)认为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大致经历了被动“开国”——攘夷运动的高涨——主动“开国”,“日本完成其发展路向的快速转换,不仅在于现代文明的挑战给予了日本一个必然选择,还在于其自身的优秀品质、历史因素及有利的国际环境”[5]。申健《论日本明治初期的“文明开化”——以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中心》(《史学月刊》1988年6期)对“文明开化”进行了定义,阐述了“文明开化”与教育及社会等的关系,并总结了文明开化的特质。马依弘《西力东渐与日本的锁国》(《日本研究》1990年1期)对日本开放的条件及开放后外来势力给日本社会带来的影响两方面进行了阐述。
三、对上海与神户开港之比较研究现状的思考
通过对上海与神户开港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后可以看出,两个城市在开港背景、居留地及租界建设以及开港后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存在相似性和可比性,具有较高的中外港口城市比较的研究价值,但学术界尚无系统详尽的两城市比较研究成果,实为应该加强改进之处。
笔者阅读了一些文献资料后发现,单方面研究上海开港的成果较多,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单方面介绍神户开港的详尽历史资料也较为丰富,主要集中于居留地的产生、建设过程以及居留地的成立对神户港乃至日本所有港口发展的影响等方面,但对此时期上海及神户开港的背景过程影响方面缺乏深入分析及宏观视角下的考察。上海和神户一样,都是一个国家从锁国走向开放的门户,并且在被动开放后不约而同地汇入了现代化的潮流,两个城市在城市建设、文明开化、近代产业发展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可比性。但在以往的城市研究中,对于“单体城市”的研究占大多数,比较城市史的研究成果较少,对于中外城市的比较更是少之又少。整理两个城市开放的历史进程,把两个城市的比较置于大的时代背景之下,探索中日两国面对“西力东渐”所采取的不同应对方式,以及两国的现代化进程,以取得以小见大的效果,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1]张景岳.上海租界的人口与经济变迁[J].社会科学,2001(6):68-72.
[2]熊月之.上海租界与文化融合[J].学术月刊,2002(5):56-62.
[3]李天纲.简论上海开埠后的社会与文化变迁[J].史林,1987(3):102-111.
[4]李存朴.论日本开国前后文明观念的“华夷变态”[J].鲁东大学学报,2013(6):1-5.
[5]黄世坤.19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对“西力东渐”回应[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2(2):17-25.
On the Opening of Shanghai and Kobe in Modern Times
ZOU Jing1,SHEN Cen2
(1.College of English, Dalian University, Dalian 116622, China; 2.Department of Northeast Asia Studies, Dalian University, Dalian 116622, China )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mmunication, port cities in China and Japan played essential ro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ast Asia.The research on port cities in China and Japan becomes particularly important.There is academic value to study the opening of Shanghai and Kobe by comparing them and to explore the different strategies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West over the East” in their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Japan.
Shanghai; Kobe; country opening; port opening
K26
:A
:1008-2395(2015)10-0026-05
2015-04-05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2BSS016);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一般项目(L13BZS009)
邹静(1970-),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英语应用语言学研究;沈岑,(1989-),女,大连大学东北亚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东北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