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泥鳅的健康养殖技术

2015-03-22刘国春

黑龙江水产 2015年4期
关键词:排水口植物性投饵

刘国春

(五常市常堡乡人民政府 黑龙江 五常 150200)

泥鳅属底栖性鱼类,分布广,喜栖息于淤泥多的池塘、稻田、河、湖等浅水底层淤泥中,尤喜生活于中性或弱酸性的土壤中,具有适温范围广、耐低氧和杂食性等特点。泥鳅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5-30℃,最适宜水温5-27℃。水温高于30℃,则钻入淤泥中休息;水温低于5℃,则潜入泥中冬眠。泥鳅的生长速度取决于水温及营养条件。泥鳅是高蛋白质、低脂肪类型的名优水产品种。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水中人参之称。泥鳅的可食部分占整个鱼体的80%左右,高于一般淡水鱼类。泥鳅销路很广,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所以大力发展泥鳅人工养殖前景非常广阔。

1 养殖的环境条件

1.1 水质 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养殖用水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规定。养殖排水应符合GB18596的规定。

1.2 养殖场地 生态环境良好,养殖区域内及上风向、灌溉水源上游,没有对产地环境构成威胁的(包括工业“三废”、农业废弃物、医疗机构污水及废弃物、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污染源。

2 养殖的池塘条件

池塘应选择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保水性能良好,以水泥池或土池为宜。水泥池面积以150m2~300m2为宜。土池面积667m2~2000m2,池底以黏土为宜。池深80cm~120cm,池底淤泥10cm~20cm,水深保持在50cm~80cm。池底向排水口倾斜,形成一定的坡度。

3 前期的池塘准备

3.1 防逃 池四周应用水泥、砖、塑料板或黏土等材料修建防逃墙或设防逃网,高出水面宜30cm以上。注水口应高出水面20cm以上。注、排水口用铁丝网或尼龙筛绢网作拦鱼栅。

3.2 集鱼坑 在排水口附近挖集鱼坑6m2~8m2,深度30cm~50cm。

3.3 清塘消毒 鱼种下塘前10~15d,按SC/T1008的规定消毒执行,排干池水,暴晒池底,清除杂物与淤泥,修整池埂。当水深0.2m左右时,每公顷用900kg~1050kg生石灰,用水溶化后趁热全池泼洒。

3.4 水质培育 消毒后,每平方米施0.3kg~0.45kg生物有机肥作基肥以培养天然饵料。池水加至30cm深,透明度为15cm~20cm后,即可投放鳅种。

4 泥鳅种的放养

4.1 鳅种来源 天然鳅种在原产地选用笼捕、诱捕方法采集,人工繁育苗从有资质的原良(苗)种场采购。

4.2 鳅种质量 选择体形端正、体色正常、体表有黏液、集群、逆水、畸形率小于1%、损伤率小于10%、无传染性疾病的个体,并检验检疫合格。

4.3 放养时间 为4月下旬~5月底。

4.4 放养规格与密度 规格为体长5cm~8cm,每平方米放养50尾~80尾,并适当搭养草鱼、鲢鱼、鳙鱼等中上层鱼类。

4.5 鳅种消毒 按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的标准执行。一般采用3%的食盐溶液对下池鳅种进行浸浴5~20min。消毒药物要现配现用,浓度准确。浸洗时间视鳅种的忍耐时间确定。若发现鳅种有忍耐不住现象时,立即加水或者停止浸浴。

5 泥鳅的饲养管理

5.1 投饵

5.1.1 饵料种类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饲料和肥料来源广。动物性饵料如鱼粉、鱼浆、动物内脏、蚕蛹和猪血(粉)等。植物性饵料如谷物、米糠、豆粕、小麦粉、麸皮、豆渣、蔬菜和草浆等。人工配合饵料粒度适中,蛋白含量为30%。饵料应符合GB13078和NY5072的规定。小规模养鳅,可在附近的大水面比如湖泊、水库、河沟捞取。若是较大规模养殖泥鳅,可自己利用田边地角培育活饵料。

5.1.2 投饵量 水温在20℃以下,植物性饵料占摄食总量的60%~70%;水温20℃~23℃,摄食动植物饵料各占一半;水温24℃~30℃,摄食植物性饵料占30%~40%。水温15℃~25℃时,日投饵量为鳅体重的2%~5%;水温25℃~30℃时,为5%~10%;水温高于30℃或低于15℃时则不喂或少喂。

5.1.3 投饵方法 投饵是将饵料与腐植土混合成粘性团状进行投喂,饵料投在固定的食场。要注意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水温时,泥鳅对饵料的不同要求,以调整饵料的种类及投喂量。水温在20℃以下时,植物性饵料约占60%~70%,动物性饵料占30%~40%;水温20℃以上时,逐渐调整为以动物性饵料为主。

水温在20~24℃,动物和植物性饵料各占50%;水温25~27℃时,动物性饵料调到60%~70%,植物性饵料降到30%~40%;水温在28~30℃时动物性饵料又降到50%或更低。投饵量也要随着水温的变化而调整,一般每天投饵量为:3月份,投饵量为泥鳅总重的1%~2%;4-6月份,投饵量为泥鳅总重的3%~5%;7-8月份,投饵量可增加至泥鳅总重的10%~15%;到9月份,投饵量则逐渐下降至泥鳅总重的4%。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要减少投饵量或不再投饵。水温适宜时每天分早、中、晚投喂三次,让泥鳅“少吃多餐”,水温较低时每天只分上下午投喂二次。

5.1.4 施肥 施肥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培养水中的浮游生物,以作泥鳅天然饵料。与饲养其它鱼类一样,施肥要根据水体中的饵料生物的丰欠情况来决定,肥料主要有人畜粪便(有机肥料)或化肥(无机肥料)。饵料生物少时,在池水边角处施堆肥。

6 养殖池的水质调控

6.1 水深 应保持在50cm~80cm,池水透明度保持在15cm~20cm。7~10d换水1次,换水量为总水量的20%~30%。水温达30℃时应勤换水,并增加水深。

6.2 巡塘 坚持早、中、晚巡塘,注意池水水色变化,观察泥鳅的活动及摄食情况;检查注、排水口以及池埂,防止逃逸。

6.3 病害防治 病害预防采取定期对水体、食台(场)消毒,病害治疗的药物使用和休药期按NY5070和NY5071的规定执行。

7 泥鳅的捕捞收获方法

7.1 直接网捕法。采用早晚缺氧时用无节网直接捕捞。

7.2 饵料诱捕法。用炒香米糠放在鱼笼或其他小型网具内,于晚间置于集鱼坑、鱼沟等处,引诱泥鳅进入而捕获。

7.3 冲水刺激法。在注水口处铺设网目为1cm~1.5cm的网片,4个网角结绑提绳。然后从注水口缓慢注水,待泥鳅聚拢时,提网捕获。

7.4 干塘捕捞法。将池塘水排干,直接捕捉。

猜你喜欢

排水口植物性投饵
城市道路排水口安全自动打开系统的设计
人的动物性与植物性
人的动物性与植物性
植物性饮食或能让肠道更健康
摄入健康的植物性饮食或可降低中风风险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精养鱼池不同天气如何科学投饵
精养鱼池如何做到科学投饵
排水口工程对京杭运河通航条件的影响研究
投饵机的选用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