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性降压在鼻内窥镜术中的应用分析
2015-03-22杜铁流内黄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河南安阳456300
杜铁流(内黄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河南安阳 456300)
控制性降压在鼻内窥镜术中的应用分析
杜铁流
(内黄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河南安阳456300)
【摘要】目的分析控制性降压在鼻内窥镜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内黄县人民医院于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均接受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根据给药不同将其均分为3组,Ⅰ组作为对照组,Ⅱ组为硝酸甘油组,Ⅲ组为硝酸甘油联合艾司洛尔组,对3组患者在手术期间的时间、出血量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降压后Ⅱ、Ⅲ组术中MAP、RPP均较Ⅰ组显著下降,且Ⅲ组下降程度大于Ⅱ组,但Ⅱ组HR显著高于Ⅰ、Ⅲ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Ⅱ、Ⅲ组的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Ⅰ组(P<0. 05)。结论在鼻内窥镜术中采用控制性降压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控制性降压;鼻内窥镜;麻醉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耳鼻咽喉科广泛采用鼻内窥镜开展鼻腔以及鼻窦手术[1]。但因鼻窦、鼻腔解剖学特点,手术中出血量较大,增加了手术难度,多数需采用控制性降压麻醉治疗[2]。笔者选取内黄县人民医院2012年9月至2013 年6月收治的6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在实施手术治疗同时给予患者硝酸甘油联合艾司洛尔降压,现将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内黄县人民医院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均接受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根据给药不同将其均分为3组,Ⅰ组作为对照组,Ⅱ组为硝酸甘油组,Ⅲ组为硝酸甘油联合艾司洛尔组。所选取患者为ASAⅠ~Ⅱ级,均无原发性高血压。66例患者中,男36例,女30例,年龄17~57岁,平均(37. 0±1. 1)岁。3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术前0. 5 h给予患者肌内注射10 mg安定及0. 5 mg阿托品,麻醉诱导采用0. 05 mg/kg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025),0. 5~0. 6 mg/kg阿曲库铵(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869),1~1. 5 mg/kg丙泊酚(Fresenius Kabi AB,国药准字J20130013),实施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潮气量为8~10 ml/kg,呼吸频率为12~ 14次/min。常规建立静脉通路,维持尿量≥1. 0 ml/(kg·h),所有患者均接受静脉穿刺置管并对MAP进行监测。Ⅰ组术中血压保持与术前接近,Ⅱ、Ⅲ组实施成功诱导后,使用微量泵给予硝酸甘油,初始剂量为1 μg/(kg·min),待平均动脉压为60~70 mm Hg时调整剂量,维持在恒定的血压水平。Ⅲ组采用微量泵同时持续输注艾司洛尔(河南神农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56041),初始剂量为1 μg/(kg·min),心率控制在75~85次/min。
1.3监测指标术中对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肌耗氧指数(心率×收缩压,RPP)等指标进行观察,同时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 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定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AP、HR及RPP水平降压前3组MAP、HR、RP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降压后Ⅱ、Ⅲ组术中MAP、RPP均较Ⅰ组显著下降,且Ⅲ组下降程度大于Ⅱ组,但Ⅱ组HR显著高于Ⅰ、Ⅲ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降压前后MAP、HR、RPP(±s)
组别Ⅰ组MAP/mm Hg HR/(次/min)RPPⅡ组MAP/mm Hg HR/(次/min)RPPⅢ组MAP/mm Hg HR/(次/min)RPP麻醉前 84.9±5.8 89.7±11.4 9 002.1±602.1 84.1±4.6 82.3±5.9 9 064.1±899.2 87.3±3.6 83.4±5.7 9 231.0±687.4术中 84.2±6.8 91.2±12.5 9 123.6±1 084.1 72.0±5.6 101.3±12.3 8 246.1±879.1 68.9±3.1 76.3±5.1 6 765.3±432.1术后 87.6±4.6 92.3±12.1 9 130.1±698.2 73.6±4.8 96.5±12.8 8 879.3±673.9 66.9±5.3 81.3±6.9 8 892.2±698.3
2.2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Ⅱ、Ⅲ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达到降压目标后,Ⅱ组硝酸甘油的维持速度为(2. 5± 0. 8)μg/(kg·min),Ⅲ组硝酸甘油的维持速度为(1. 4± 0. 3)μg/(kg·min);Ⅰ组手术时间为(103. 6±17. 9)min,术中失血量为(476. 8±41. 2)ml;Ⅱ组手术时间为(82. 9± 14. 8)min,术中失血量为(289. 1±51. 6)ml;Ⅲ组手术时间为(74. 6±18. 7)min,术中失血量为(276. 3±45. 8)ml,3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2.3不良反应3组均未发生相关不良反应。
3 讨论
临床治疗鼻窦炎、鼻息肉,一般采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在实施该手术时,需要良好的手术视野,在切除病变组织的同时,避免伤及正常组织,但因鼻腔狭窄、有丰富的血管,术中出血量大,严重影响手术进行,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出现[3]。因此,采取适当措施控制降压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控制性降压是通过药物作用,将血压调至最佳水平,且患者短期内血压可回升。在实施控制性降压治疗时,应选择见效快、应用方便、不良反应小,且有利于患者身体早日恢复的药物[4]。本次研究中应用硝酸甘油降压,此药物可有效减轻心脏负荷,松弛血管,达到降压目的。艾司洛尔为一种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断剂,可有效减缓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单纯使用硝酸甘油,虽然可以实现降压效果,但用量过大,极易诱发患者出现心肌耗氧增加、心率加快现象;而联合使用艾司洛尔,降压平稳,容易控制,无反跳现象,可稳定患者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术后出血,缩短手术时间[5]。本次研究中,降压后Ⅱ、Ⅲ组术中MAP、RPP均较Ⅰ组显著下降,且Ⅲ组下降程度大于Ⅱ组,但Ⅱ组HR显著高于Ⅰ、Ⅲ组(P<0. 05);Ⅱ、Ⅲ组的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Ⅰ组(P<0. 05)。与文献研究结果基本相符[6]。综上所述,在鼻内窥镜术中采用控制性降压,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参考文献
[1]陈琼,吕杰.控制性降压全麻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7): 135-136.
[2]熊含春,吴红波,陈雄林.控制性降压在鼻内窥镜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71(1): 8896-8897.
[3]赵静,樊理华.鼻内窥镜术中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对肺内分流的影响[J].海峡药学,2010,43(8): 813-814.
[4]宫润娟.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20): 24-25.
[5]刘二瑛.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中填塞材料的应用护理观察及效果比较[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1): 41-42.
[6]汤樾.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临床疗效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5): 118-119.
(收稿日期:2015-01-16)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5.06.077
【中图分类号】R 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