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组织”视阈下高校教师发展新路径探析
2015-03-22邬志辉
石 磊,邬志辉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学习型组织”视阈下高校教师发展新路径探析
石磊,邬志辉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良好的教师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提升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保证。当前中国高校教师发展中主要存在着“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无法满足当前高校教师发展的不同要求”、“各高校在教师发展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高校教师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指导,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创新出适合中国高校教师需要的新发展路径,对于提高高校教师整体素质,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增强国家教育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型组织”理论;高校教师发展;问题;新路径
良好的教师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提升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保证。经过近年的连续扩招,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教师队伍也随之快速发展。在此形势下,教师发展就成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乃至整个国家教育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视角出发,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探求中国高校教师发展的科学路径,既是当前必须重视的理论课题,也对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解读中国高校教师发展现状
(一)高校教师发展的内涵
高校教师发展不同于传统的教师培训、进修等,它是指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方式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使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持续提高、不断完善的过程。高校教师发展的内涵是个历史的范畴。在欧美等国,它最早的含义是指教师专业领域水平的提高,后来增加了教学能力的提高,再后来又引入了职业发展、组织发展和个体发展等内容。在当代中国,高校教师发展应当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师职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师德的提升等三个方面[1]。
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是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条件,这是高校教师发展的首要内涵;教师职业的专门性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相当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以及经过训练的教育技能,而且这些知识和技能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改进,这些职业知识和技能就是高校教师发展的基本内涵;师德修养反映了“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在培育人才过程中的示范作用,这是高校教师发展的本质内涵。高校教师,如果不能具备热爱学生、严于律己和求真创新的职业道德,那么即使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再精通,也不会培养出真正有益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人才。
(二)高校教师发展的必要性
1.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发展为主导的新时代。各行各业的新科学、新技术日新月异,出现了许多交叉学科和新兴文化。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对所传授学科知识的前沿性、学术性及实践性都要有更深入的挖掘和研究,真正做到“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此外,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广泛使用使人们获取知识的手段日趋多样化。因此,高校教师必须要适应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信息渠道多样化的特点,善于利用网络最新的知识信息来补充书本的不足,同时开拓学术研究视野来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化,教师还必须加强英语等外语的学习。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把多媒体等电子教学手段带入了高校课堂,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掌握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技术,加强对网络及教学软件的学习利用,从而达到丰富课堂表现形式,增强教学效果的根本目的。
2.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高等教育开始进入大众化发展时期。近几年的全国高考平均录取率从2008年的57%迅速增至2010年的69.5%,并且已有8个省市的录取比例超过了80%[2]。扩招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增大了中国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差异。这就要求普通高校及高职高专的教师必须增强教学技能的培训,以保证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同时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也导致了高校教师人数剧增。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从2002年的61.84万增加到2005年的96.58万,增量达36%[3]。这些新增的教师大多是初出校门的青年大学生、研究生。他们拥有较深厚和较前沿的专业知识体系,但对于教学技能和经验,特别是师德修养方面则存在很大的不足。这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高校初任教师的岗前培训。如今的高校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责任,更肩负着开发学生智慧、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职责。而这一切都要求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发展。
(三)高校教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无法满足当前高校教师发展的不同要求
高等教育大众化也带来了中国高校发展的分化,少数重点大学坚持的是精英教育,而多数普通高等学校则更注重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但目前中国高校教师发展主要依靠教师培训的方式,且“一刀切”的情况比较明显,不能兼顾到不同高校教师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培训内容的设置、形式的选择上也缺乏必要的区分,体现不出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学科教师的差异性。教师培训模式比较单一化,大多以理论学习为主,而缺少有针对性的实践指导,特别是存在忽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职业道德的培养问题。在培训中,更多地是关注知识理论的更新及系统化,而忽视对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一定程度地弱化了教师培训在高校教师发展中的作用。
2.各高校没有充分发挥在教师发展中的自觉作用
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虽然已经形成以政府为主、集中建设的100多个教师培训基地,为高等教育培养教职人员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传统的集中培训存在培训人数有限、缺乏针对性、实效性以及花费较大的问题。而作为最了解本校教师发展需要的各级高校,却长期以来游离于教师发展的任务之外,没有发挥应有的组织和管理功能。各高校普遍存在漠视教师群体发展规律,过分注重以制度控制为核心的管理现象。大多高校往往把教师发展问题简单等同于教师培训或进修,并没有专门的部门和相关政策来规划和管理。对于教师培训,很多高校只是重视教师的参与性,却忽视了培训效果的评估和监督。这都导致了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相脱节的情况,从而影响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
3.高校教师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制约中国高校教师发展的主观性因素集中表现在教师自身发展意识的缺失。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施教者,承担着艰巨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既需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荣誉感。特别是后者,对于高校教师发展而言,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自主意识是保证教师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强烈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正是产生教师发展自主性的动机来源。由于传统的教师培训对师德修养的重视度不够,导致部分教师缺乏职业荣誉感,出现职业倦怠,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落后,只把教育工作作为谋生手段以及对学生缺乏热情和关注等问题。另外,当前高校教师中普遍存在“单干”的职业特点,教师之间严重缺乏教学技能与方法的协作,缺乏知识沟通。加上传统的教师培训既难以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又难以保证培训效果。因此,如何激发教师内在动力来调动教师发展的积极性,避免行政命令或者指派的简单化方式,就成为当前中国高校教师发展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二、探求当前中国高校教师发展的新路径
(一)“学习型组织”理论梳理
“学习型组织”是现代管理体系中的重要表现形式。相关理论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65年美国哈佛大学佛睿思特教授在《企业的新设计》一文中首先提出的“学习型组织”概念,他勾画出了这种组织的一些基本特征,即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信息化、组织更具有开放性、组织不断学习、不断调整组织内部的结构关系等。但直到1990年,美国学者彼德·圣吉才在《第五项修炼——学习的艺术和实务》中系统阐述了这一理论,指出“学习型组织”就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高度柔性、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它不同于传统的组织,在“学习型组织”中行政权力和等级制度将失去魅力,在组织中项目管理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它强调通过终身学习、全员学习、持续学习和团队学习来提高组织对外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内部环境需求的革新能力。“学习型组织”发展的最高目的,是在内部组织成员个人价值得以体现的同时,使组织绩效大幅度地提高。
从叶延红教授将“学习型组织”理论研究引入我国后,近年来,围绕着这一理论的学术探讨和实践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叶延红的《组织成长的助力——五项修炼的实践》、张声雄的《学习型组织与现代管理》、王维的《学习型组织之路》等集中反映了国内的理论研究情况。张声雄在彼德·圣吉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的五项要素“自我超越、改变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的基础上,将学习型组织的真谛概况为3层内容,即“全体组织人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持续增长学习力的组织”、“能让组织人员体验到工作中生命意义的组织”、“通过学习创造自我、创造未来能量的组织”[4]。王维在研究中,进一步提出了构成学习型组织的6大内容:拥有终身学习的理论和机制;建有多元回馈和开放的学习系统;形成学习共享和互动的组织氛围;具有实现共同愿景的不断增长的学习力;工作学习化,使成员活出生命意义;学习工作化,使组织不断创新发展。
(二)构建“学习型组织”,创新高校教师发展路径
与高校教师发展相契合,“学习型组织”理论更注重和强调以整体的、活动的人作为组织对象,以教师发展的需求满足作为出发点和目的,以激发教师的创造力、提高教师的竞争力作为目标。
1.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2000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逐步建立终身教育体系”[5],这充分反映了中国对教师继续教育、持续发展问题的高度重视。
由于高等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因此对教师知识内容的更新、教育教学技能的完善和师德修养的加强都有更高的要求。高校应当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学无止境,产生强烈的职业危机感。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地完善自身专业素质,调整专业结构,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才能真正地实现创新和超越。高校要加强宣传教育,帮助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树立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使他们明确终身学习是个持续而漫长的过程,是贯穿于高校教师发展始终的。
2.确立教师共同愿景
高校教师发展中要注意结合具体工作实际,确立教师的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组织中人们共同的意向和目标,高校应当注重从帮助教师确立个人愿景入手,在全员参与和沟通的基础上提炼、强化广大教师的共同愿景,即学校发展的明确目标。当高校教师真正在内心深处形成共同愿景时,这个愿景目标就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推动力,从而激发全体教师的学习和工作热情。这既反映了“学习型组织”的重要特征,更夯实了“学习型组织”的发展基础,是创新高校教师发展路径的重要条件。
3.倡导团队合作学习
同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是教师成长最直接的实践资源,教师间的协作关系是教师发展的关键。“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倡团队学习,注重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的开发,这恰与高校教师发展的客观规律相一致。高校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在学校中建立“高校教师学习团体”,使教师在充分发挥个体学习及发展的积极性的基础上,更注重教师的团队优势,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以研讨会、协会、沙龙等为平台,让教师经常开展教学讨论与科学研究,增强团队合作的自觉性和自主性,逐渐强化高校教师的合作学习、协同发展理念。通过个体发展和组织学习的有机结合,使教师可以真正体会到学习型组织的个体生命和组织生命的意义,进一步推动高校教师全面发展的进程。
4.构建“以人为本”的在职培训模式
教师培训是教师发展中的有效环节。学校应设置专门机构负责教师培训管理工作,应确立“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多元化培训模式,实现“从基础性培训和学历补偿教育逐步转变为着眼于更新知识,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继续教育;从主要依靠政府行为逐步转变为政府行为、学校行为和教师个人行为相结合”[6]的重要转变。高校可以采取委托培养、岗前培训等开放式培训方式以及国内外进修学习、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国内外科研合作等自主化形式,来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
当前中国高校更应侧重开展“校本部”培训工作,即由学校自己组织,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设计,立足于学校发展实际,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建立弹性的培训学习制度。为确保培训效果,学校应出台相关配套考核制度。通过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教学观摩和模拟演示相结合、师德标兵和教师互动相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考察相结合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7]。既切实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能动性,又充分发挥培训在促进教师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5.建立“扁平化”的管理体系
“扁平化管理”是指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部门和机构、裁减人员,提高组织效率的富有弹性的新型管理模式。高校要构建教师发展新路径,就必须要打破传统的等级分明的科层制管理体系。因为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高校“对专业人员的管理不能仅仅以官僚结构为基础,在学校和学院的管理中,我们必须承认教师的专长和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8]。高知识、高素质的教师必将承担更大的决策责任,某些学者、专家的知名度、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校长。因此,高校应从精简管理机构入手,缩短上下层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密切上下级关系。“扁平化”的管理体系使得权力下移,工作完成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师自身的物质利益、精神荣誉以及心理满足感。因此可以起到调动和促进高校教师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的积极作用。
[1] 潘懋元,罗丹.高校教师发展简论[J].中国大学教学,2007(1):5-8.
[2] 人民网——人民日报.全国高考生源持续下降 部分高校面临倒闭危机.http://edu.hsw.cn/system/2011/05/03/050919742.shtml.
[3] 乔连全,吴薇.大学教师发展与高等教育质量——第四次高等教育质量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106-109.
[4] 叶翠英.“学习型组织”理论与高校教师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2):24.
[5] 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http://news.sina.com.cn/china/2000-10-18/136029.html.
[6] 教育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0/content_60597.htm.
[7] [英]托尼·布什.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M].强海燕,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9.
[8] 杨晶,于伟.教师实践逻辑研究:必要与可能[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231.
Analysis on the New Ways to the Chinese University Teacher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Theory
SHI Lei WU Zhi-hui
(Faculty of Education,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Good teacher development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enhance the level of n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e main questions of Chinese University Teacher Development are “abuse of traditional teacher trainng”,“lack of the university’s special roll”,“deficiency of teachers’conscious development”and so on.Based on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the advanced educational ideas and modes,it is very significant to create new development ways to satisfy the teachers’request,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eachers and strengthen the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education.
Learning Organization Theory;University Teacher Development;Questions;New Ways
2014-10-25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研究基地专项课题(jgzxy11029)。
石磊(1970-),男,吉林白城人,鞍山师范学院科技处处长,副教授,东北师大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
G650
A
1001-6201(2015)04-0230-04
[责任编辑:何宏俭]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5.0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