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大利亚联邦大学师范生在中国辽宁教育实习的研究

2015-03-22金爱晶MaxineCooper

大连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教学方法学校

金爱晶,Maxine Cooper,冷 慧

(1.澳大利亚联邦大学 教育与人文学院,澳大利亚 巴拉瑞特市 3350;2.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澳大利亚联邦大学师范生在中国辽宁教育实习的研究

金爱晶1,Maxine Cooper1,冷 慧2

(1.澳大利亚联邦大学 教育与人文学院,澳大利亚 巴拉瑞特市 3350;2.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本研究以案例形式(Case study)呈现了四名澳大利亚联邦大学教师教育专业大四学生2014年4月在中国辽宁为期三周教育实习的体验和收获。研究数据显示此次中国实习对澳大利亚实习教师不仅是一次难得的教师职业经历更是一次丰富的人生体验和异域文化理解与交流的实践。中国实习拓展了他们的教师职业技能,增强了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实习生在学习,反思,实践中丰富人生,体验成长,自信心倍增,对未来的教师生涯充满信心。

中国;澳大利亚;教师教育;师范生;教育实习

一、研究背景介绍

澳大利亚联邦大学[1]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直属的三十九所国立大学之一[2],是唯一一所主校区不在省会城市的地方性综合大学。学校设有理学院,商学院,教育与人文学院及护理与健康学院等二级学院。联邦大学的七个校区分布在维多利亚州的Ballarat,Gippsland,Horsham,Ararat and Stawell等不同城市,主校区坐落在十九世纪因淘金潮而迅速发展起来的维省第三大城市-Ballarat。教育与人文学院的教师教育专业肩负着为维多利亚州特别是西南维多利亚地区培养合格的中小学及幼儿教师的责任。由于澳洲社会的多元文化特点和越来越多的移民的加入,对教师的多元文化知识及管理多元文化课堂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大学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由于历史和地域文化的原因联邦大学教育学院的学生多数来自维省的中小城市,绝大多数没有海外经历。为了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能应对多元文化课堂环境要求的合格教师,澳大利亚联邦大学在中国的广东省和辽宁省分别建立了师范生教育实习基地。每年按计划派出教师教育专业的大三,大四学生到两省的中小学进行为期3-4周的教育实习。实习期间,实习生们将在当地的中小学校教授英文课程,参加日常的教研活动及集体备课,体验学习中国文化,了解中国的教育体制及教学方法。本课题是对2014年4月在中国辽宁一座具有近四百万人口的中等发达城市进行了为期三周教育实习的四位联邦大学大四学生的案例研究。他们都是第一次来中国,第一次亲眼见到一个老师要管理50-60名学生的大班型,第一次经历早上7:30到校准备上第一节课的作息时间。太多的第一次及完全不同的教师职业体验使他们的鞍山之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学生们在实习日记中写道的“这是改变人生的一次经历……..。”研究者作为澳方实习指导教师组织并参与了学生们在中国的实习,感受到他们的成长和进步。本文的研究结果部分将以实习生们自己的语言呈现他们中国实习的收获和体会。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四名澳大利亚联邦大学教育系教师教育专业大四的学生应邀参加本研究。去中国时离他们毕业只有几个月时间。这次海外实习之前他们已在澳大利亚本地中小学完成了70多天的教育实习(80-85天教育实习是维多利亚州政府教师教育委员会对完成四年本科教师教育课程实习的最低要求[3])。其中两名男生Daniel和Tim分别是27和28岁,两名女生Laura和Amanda分别是26和23岁。他们都是出生在澳大利亚的白人后裔,之前对中国了解甚少。他们是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由教育学院实习指导委员会从所有报名学生中按学习成绩和在校综合表现筛选出来的。每位学生都得到了澳大利亚政府2000澳币的海外实习资金资助。临行前中文水平几乎为。确定他们去中国实习后,研究者书面正式邀请他们参加本研究,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回应。同时课题申请也得到了澳大利亚联邦大学学术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二)接受澳方实习生的中方学校情况

当地排名前十的两所重点初中各接纳了两名澳方实习学生。其中一所学校拥有约2500名学生,42个教学班,另一所学校约有2000名学生,32个教学班。两所学校各挑选了两名优秀英语教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他们同时都担任本校七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实习生除了在指导老师班级授课外,也任七年级其他班的英文课。每天至少1-2节课。此外还参与英语组的集体备课,观摩其他老师的课堂教学,做学校英语演讲比赛的评委,组织课外活动等,特别是在铁东区教育局的安排下,两名男实习生还共同上了一堂有全区英语老师观摩的公开课。两所学校的校长都对澳方实习生的工作给与了大力的支持。全校上下都为澳大利亚联邦大学实习老师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研究主要数据来源与收集方法

实习日记是对他们实习结果的考核内容之一。在抵达中国的当天晚上研究者给学生们提供了更加具体的思考问题供他们写实习日记时参考。这些问题的绝大多数与本课题的研究问题密切相关。学生们的实习日记,在中国期间的交谈及看课记录,返校后的实习总结,及对他们的访谈记录构成本研究的研究数据。

(四)主要研究问题

澳大利亚实习教师在中国实习的收获和感受。包括个人成长和职业成才,认知层面,情感方面,教师专业技能和能力方面,以及对异域文化的理解和交流方面的收获。他们怎样看待中国的学校教育,中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及这一经历对他们未来的教师职业生涯的影响和意义。

(五)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在西方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案例法(case study),对四名澳方实习教师进行个案研究。Case study的实质是研究者通过与被研究者的谈话,提问,书面调查等来获取第一手材料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经历,所体验。这一研究方法的特点是它可以探寻不同被研究者的独特的,叙述性的,内心深处的感受从而达到理解领悟被研究者的内心世界中正在发生着或曾经发生过什么的目的[4−8]。

三、研究结果

以下研究结果集中讨论研究数据反映出的跨文化实习对澳大利亚实习教师在认知层面,情感方面,教师职业技能和能力方面的收获。主题是在对研究数据进行了反复多次的阅读,整理,归类,比较和分析过程中提炼出来的出现频率较高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应该说明的是这些主题之间是有交叉性的,不是完全孤立的,这里人为设立的独立主题是为了使讨论更有针对性和侧重点。

(一)独特的人生体验,文化体验和教师职业体验研究数据集中反映了中国实习带给澳洲实习生不同的人生经历,文化体验以及不同的教师职业体验。

Laura在抵达中国后的第一篇实习日记中这样写到“.....从机场到实习学校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令我的视觉应接不暇。沿途上看到的是我从没亲眼见过的景象,以前只在电视和网络视频中见过。现代大都市欣欣向荣的繁华与成片低矮破旧农舍共存让我对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充满好奇,对我的此次中国之行充满期待....”。她在其最后一篇实习日记中以概括的方式又谈到“....周末的周边城市游及北京游,特别是参观故宫博物院和登上万里长城的震撼感让我对这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东方大国产生浓厚的兴趣,想深入的了解她。来中国实习大开眼界,这是一次特殊的教师职业经历更是一次丰富的人生体验....”.

在谈及教师职业体验时,Daniel在实习总结中这样写道:“中国学生是我四年师范生实习中见到的最尊重老师的学生。他们非常有礼貌,非常勤奋的学习。难以置信的是在三周的课堂教学中我没有遇到任何课堂纪律问题。一个班级50-60个学生没有一个在课堂上随便离开自己的座位,也没有大声喧哗的。他们对学习的刻苦用功程度是我在澳洲中小学实习中没有见到的。中国实习让我反思澳大利亚的学校教育。看到中国孩子们在学习上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大量时间我感到作为老师我应该给我未来的澳洲学生提出高一些的要求,同时也对自己提出高一些的要求。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一名现代社会的公民,我都该努力进取。我的学校教育和个人经历都没有教给我有关中国方面的知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跨学科的教学中,帮助我的学生学习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将是我要努力去做的一件事”。

Tim也在实习日记中提到职业收获和文化体验“中国实习不仅收获了面对完全陌生的教学环境,教材,教法时的教学经验,也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除了了解到中澳学校教育之间的不同外,也开始了解中国文化中的基本元素,如:尊老爱幼,中国美食,传统节日的庆祝,中国的家庭结构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等。它们开阔了我的视野增强了未来管理多元文化课堂的信心,整体提高了我的从师素质。我建议我的学弟学妹们有机会去中国实习,去体验完全不同的文化和完全不同的做教师的感受……”

年龄最小的Amanda在实习总结中写道:“去中国之前我很担心第一次远离家人去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去面对独立生活,文化适应,语言障碍,和实习教师工作的巨大挑战。但到达中国之后师生们的友好和热情很快让我消除顾虑。这是我四年师范生实习经历中最快乐的一次。我庆幸在即将正式开始教师职业生涯时有了这次可能改变未来人生轨迹的经历。环境,文化,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的不同帮助我从不同角度观察和理解学校教育和教师职业。我结交了可以终生难忘的中国朋友,学会了怎样教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技巧。我现在很自信,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学校教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生。中国实习对我是一次在社会文化,语言,特别是课程,教材,教法都不熟悉情况下的特殊教师技能培训。我非常享受这一过程.....”

以上是从大量的研究数据中提取的点滴个案资料,完全使用实习教师的原始语言,翻译过程中作者也多次与实习学生们沟通联系,确认译文的准确性。作为一种共同感受,实习生们一致认为中国实习带给他们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教师职业体验。一定意义上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

(二)教师职业技能在跨文化教学实践中的拓展和提高

整理数据过程中发现的另一个焦点是实习生一致认为中国实习给他们提供了拓展和提高教师职业技能的机会。其中包括在陌生的异国教学环境中面对不同的教学理念,课堂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等探索可行的教学方法,尝试把在澳洲四年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在中国的教学实践中。

中国的特大班型及缺乏教学空间对实习生是很大的挑战,这一特殊教学情景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和课堂组织的灵活性。在中方指导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下,他们大胆尝试,努力探寻中澳结合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两名男实习生准备有全区英语老师观摩的公开课期间,他们集思广益,每人都为如何上好这堂有澳洲特色的公开课献计献策,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教师专业技能的拓展也是合作能力及交流能力的实践。他们从中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力量。

在谈到教学技能方面的收获时,Daniel在访谈中表示“我可以带回澳大利亚的一个重要教学技能是非语言表达能力。中国实习极大的拓展了我的非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了通过视觉和身体语言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我从来没有意识到非语言表达可以对教师教学效果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在中国因为语言障碍它显得更为有效。在我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此次实习积累的非语言交流经验都会有用,特别是教小学,孩子们的认知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时,语言难以解释清楚的内容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非语言交流达到教学目的....”

Laura强调对母语非英语学生的理解和情感移入是她在教师专业发展上的一大收获。在访谈中她谈到“随着澳洲社会文化多样性的不断深化,文化敏感性是每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从师素质。中国实习让我感同身受的体会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母语非英语的学生在澳洲主流学校接受教育时的心理和情感支持需求。我亲身经历了置身异国文化语言沟通障碍的心理压力,更加理解教师创造有归属感的课堂学习环境对非英语背景学生的重要性,开始深层次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某些极端表现和情感焦虑。对自己曾经的一些做法认真反思。

Tim对中国英语教学中将听说读写分开教学颇有兴趣,他在实习日记中写道“一直以来澳洲学校教育强调英文教学应该以综合方式达到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能力。中国实习期间看到学校将听,说,读,写分开教,开始有些不解,但渐渐发现不同课堂上侧重不同方面语言能力的培养不是没有道理的,特别是对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生这一教学策略很有参考价值。我会在日后的教学中考虑使用这一教学方法。

澳大利亚实习生一致认为中国实习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和更好的老师,给他们带来职业信心和做教师的幸福感。他们非常看重此次中国之行对他们的职业成长和个人成长的巨大贡献。他们在这样的跨文化教学实践中丰富人生,体验成长,自信心倍增,对未来的教师生涯充满信心。

(三)对中澳不同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思考

研究数据中最大的焦点集中在对两种不同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比较和反思上,实习生们在访谈和实习日记中都谈到中澳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异。Amanda在实习日记中写道“中国学校学习氛围之浓及班级人数之多是我没有见过的。孩子们对学习的用功程度包括他们聪明的天资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们好像对我所使用的西方的教学方法很不熟悉,但大多都能积极适应,努力参与课堂活动并回答问题。在我的四年教师教育课程学习中所有的老师都教育我们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这些似乎与中国目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大相径庭…..”

Laura在谈到中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时说道“中国学校教育的高密度课程及激烈的竞争意识令我吃惊。社会现状和教育结构使孩子们必须在学校刻苦学习以取得好成绩。在我看来这一切给只有十几岁的正在成长发育阶段的孩子们以巨大的精神和身体压力。他们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大多数学生都有理想,都知道长大后要作什么。但如果你问同龄的澳洲孩子,很少有人能给出比较现实的回答,多数不清楚。中国学生非常渴望学习,但很难判断这是不是因为我是外国老师使他们有新奇感所造成的…..”

Daniel在实习日记中提到有关在中国的教学感受时写道“显然,中国的整体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与我在澳大利亚从小学到大学所经历的完全不同。但我常常思考为什么它们在中国适用。人数超多的大班型,频繁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考试和测验,加上教学内容的巨大量,使得灌输式方法和死记硬背成为可以理解的主要教学形式。我认为,中国学生虽然学习了很多具体的学科知识,但他们并不一定具备对知识的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他们的记忆力超强,可以大段大段的背诵英文课文,但我不肯定他们真正的理解了并能在实践中运用背诵的知识…..”

Tim在谈起这一话题时认真的说“我热爱教师职业,喜爱孩子们。我的教育理念是每个学生都可以以适合自己的不同方式达到学习目的。中国的教育好象只给出一种衡量成功的方法。孩子们从早上8点开始上课一直到晚上5点。一天9个多小时在学校努力读书,开始时我有些为他们担心,但很快就意识到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学习生活方式。他们对英语学习的认真程度令我佩服。我在初中时也选学过法语作为第二语言,但从来没有像中国学生对待英语学习那样认真过。他们每天都有英文课,而且对语法学习非常重视。虽然英语是我的母语,是我从开口讲话时就开始学习并使用的语言,但面对聪明好学的中国孩子有时令我怀疑自己的英语语法水平……”

从实习生们的感受中可以发现一些中澳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不同。对中国课堂教学环境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他们也有一些个人的看法。

Amanda在接受访谈时谈道“大班型决定了中国课堂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没有太多的空间留给老师们进行创造性的教学组织安排。所有教室的布置都是横竖成直排整齐摆放的课座椅,之间空间很小,极为不利于学生们进行课堂讨论。多数情况下是教师一对一与学生对话,有时同桌对话交流。坐在最后排的学生远离教师视线,偶尔有在课堂上睡觉的情况,学生们说不是对课堂学习没兴趣只是太累太疲劳了…..”

Laura在实习总结中这样写道“我不知道该怎样准确评价中国老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形式,因为他们的工作情境与我在澳大利亚所见所经历的完全不同,所以很难理解中国老师们的感受。很明显,学生们只能以最大密度按排序坐在教室里。有几节课我试着将学生分成小组,组织小组讨论的课堂活动,这是澳洲中小学最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但效果不是太好因为没有空间供孩子们移动,使组间交流极为困难。后来我尝试将学生带到操场上去上英文课,但由于学生人数太多加上对室外课的新奇感和兴奋感使得课堂组织有些力不从心。这并不是说学生的纪律有什么问题,他们都很守纪律,但我必须调整在澳常用的组织教学思维模式,探索新的方法去适应这样的特殊教学环境….”

Tim对此很坦诚的表示“我有一点忐忑和踌躇来谈中国的教学方法。我在课堂教学时更注重激发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纠正他们的发音,组织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对话,不太注重语法。中国的老师花大量时间教语法,帮助学生准备考试,做语法练习题,几乎每天都有小测验训练孩子们的应试能力。孩子们以超过成人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来努力学习以提高考试成绩。我想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还是在文化层面。中国社会,家庭,学校,政府对孩子们都寄予厚望,期待值相对很高。我认为要想理解中国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及学生们的行为表现应该首先尝试了解中国文化。就像你可以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学校教育中体察那个国家的文化一样……”

Daniel对此有着略为独特的看法“当我在课堂上尝试用启发法,鼓励式等教学方法时,孩子们都很兴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澳洲孩子并无两样,而且更加聪明智慧。我的体会是无论哪里,无论什么文化背景,孩子们的天性是一样的,他们喜欢积极的,给他们机会参与的,鼓励发展创造性能力的课堂活动。只要教师能营造适当的学习环境给孩子们留出想象和创造的空间,他们会有惊人的表现,让你看到他们的潜力。在全区英语老师面前所上的公开课让我相信中国的孩子们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学会并掌握中国老师用填鸭式方式灌输的知识…..”

实习生们坦诚的表达了他们对中国学校教育及教学方法的看法,尽管有些看法可能片面或过于表面化,但都是他们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在结束中国实习回到澳大利亚后,他们的思考并没有停止。在总结中他们非常看重此次中国之行对他们的职业成长和个人成长的巨大贡献。

四、分析与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对澳大利亚实习老师而言中国实习是一次对其未来教师职业生涯意义重大的跨文化教师职业体验。正如他们自己谈到的是一次改变人生的经历。他们一致表示中国实习经历是他们人生长卷中短暂而浓重的一笔,有着改变他们未来人生轨迹的力量。同时澳大利亚实习生的中国实习感受和体会也给我们提供了思考中国学校教育的一个视角。四名澳大利亚实习生既不是专家也不是学者更不具备对中国教育把脉问诊的能力。他们只是以普通实习老师的身份真诚坦率的表达对他们来说完全陌生的中国学校教育带给他们的感受,很客观很中肯。双方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差异有些是教育本身所无法涵盖的,与中澳不同的历史文化,社会结构,人口状况,发达程度等密切相关,应该在更大的社会文化范畴内加以讨论。研究数据也不同程度上体现出两种不同文化对教育的塑造和影响。有一点是无疑的,这种教育文化交流实践值得继续做下去。在给中方老师学生带来新意和思考的同时也把中华文化传播出去。

澳大利亚学校教育是一种体验教育,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实践,掌握知识。所以鼓励创新,课堂气氛活跃,注重学生的参与,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及实践能力是澳洲学校教育模式的基本出发点;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调查研究,动手实践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是其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国内目前的基础教育某种程度来讲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过于重视知识的传递。多数情况下是老师讲学生听并认真做笔记,被动的接受知识。某种意义上说仍是灌输式为主。然而,教育是一个社会性议题,不仅涉及到制度层面也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对它的理解和评判。讲究高学历,讲究分数,讲究名校的现状不是教师所能左右的。中国指导老师们的敬业,积极思考,努力进取和默默奉献是这次跨文化教育实习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地方教育局及两所中方学校校长的大力支持为交流的顺利圆满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保障。

关心学校教育,关心孩子们的成长对任何社会制度下的任何国家都是关乎民族希望,前途与未来的大业。这样的跨文化交流给彼此提供了相互学习各自反思的难得机会。相信不同的读者对本文大篇幅重笔墨所呈现的研究数据会有不同的解读和诠释。

[1]Federation University Australia–federation.edu.au http://www.federation.edu.au

[2]List of Australian University http://www.australianuniversities.com.au/list/

[3]Victorian Institute of Teaching–Professional experience requirements http://www.vit.vic.edu.au/finditfast/Teachereducation-programs/Pages/Professionalexperiencerequirements.aspx

[4]Yin,R.K.Case Study Research:Design and Methods[M].London:Sage Publication.2003.

[5]Gillham,B.Case Study Research Methods[M].London: PastonPress Ltd.2000.

[6]Merriam,S.B.Case Study Research in Education:A Qualitative Approach[M].San Francisco:Jossey-Bass Inc.Publishers.1990.

[7]Stake,R.E.The Art of Case Study Research[M].London: Sage Publication,Inc.(Ltd.)1999.

[8]Patton,M.Q.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M].London:Sage Publications,Inc.1990.

The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s of Federation University Australian Pre-Service Teachers’Placement in Liaoning,China

JIN Ai-jing1,Maxine Cooper1,LENG Hui2
(1.Faculty of Education and Arts,Federation University Australia,Ballarat 3350,Australia;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Through case study,this paper reports on their three weeks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results of four fourth year pre-service teachers from Federation University Australia in Liaoning,China,April 2014.The research data indicates that this placement in China is a valuable teaching practice and rich life experience and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communication,extending the Australian pre-service teachers’professional teaching skills and their identification in profession with a contributed to their growth and maturity as preservice teachers.Their self-confidence has significantly developed and become positive in their future teaching career.

China;Australia;cross-cultural;teacher education;pre-service teacher;teaching placement

G40

A

1008-2395(2015)04-0107-06

2015-06-08

金爱晶(1962-),女,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Missouri State University)教育学硕士,澳大利亚迪肯大学(Deakin University)哲学博士。澳大利亚联邦大学教育与人文学院,主要从事教师教育,跨文化教师教育及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研究;冷慧(1966-),女,新加坡国立大学应用语言学硕士,澳大利亚Edith Cowan大学应用语言学博士,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副院长、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澳大利亚语言与文化、英语教育、认知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教学方法学校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以毕节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学校推介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
中等卫生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分析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