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创伤评分预警表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2015-03-22汤曼力
周 琼 汤曼力
周琼:女,本科,主管护师
严重多发伤常合并有颅脑、胸腹、脊柱、骨盆、四肢等多部位损伤,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危重,抢救难度大[1]。在临床上,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提高,有赖于把握最佳的抢救时间和高效合理的抢救措施的实施;而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护理人员的高效配合至关重要[2]。现有的常规护理流程是由护士遵医嘱逐项执行,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和病情观察,缺乏定量指标;尤其是低年资护士因为专科知识和经验的缺乏,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病情动态观察缺乏预警意识,对于突发情况缺乏主动性和预见性,导致护理措施滞后,未能及时将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反馈给医师,容易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不利于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效率的提高。因此,如何定量评估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病情,利用定量评估指标优化、改善临床护理流程,对于提高救治效率、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所在科室将修正创伤评分预警表应用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护中,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3 年7 ~12 月应用修正创伤评分预警表评估严重多发伤患者112 例,其中男85 例,女27 例。年龄19 ~71 岁,平均年龄(49±2.9)岁。其中颅脑损伤合并胸部损伤共57 例,胸部损伤合并腹部损伤29 例,脊髓损伤合并四肢骨折26 例。
1.2 方法
1.2.1 修正创伤评分(RTS)[3]Champion 提出来RTS,认为RTS=0.9368 格拉斯哥指数(GSC)+0.7326 收缩压(sBP)+0.2908呼吸率(RR),Gilpin和Nelson 经过大量病例研究验证,RTS=呼吸频率+血压评定+Glasgow 昏迷指数。RTS >11 分诊断为轻伤,RTS≤11 分诊断为重伤,RTS <12 分诊断为危重伤。科室根据RTS 的评定指标制作出一份创伤评分预警表,将分值设定为3 级预警:RTS <12 分为红色预警,RTS≤11分为黄色预警,RTS >11 分为绿色预警。红色预警最危急,黄色次之,绿色预警为伤情较轻患者;设定评分的频率和预警的级别成正比,预警程度越危急评分频率越密集。护士对分值低的患者重点观察,定计划监测,立即采取对应护理措施。
1.2.2 成立急救培训小组,指导护士正确评分 科室护士长为组长,重症监护室组长为副组长,护士长负责督导和考核培训成果,副组长制定具体培训计划,包括创伤评分的正确应用,预警相关理论培训、情景模拟处理和现场急救实践。培训结束后,护士长考核每位护士应对能力并作出评级,将护士等级与护士排班紧密结合,合理搭配护理人员,每个班次均有高年资专科护士或经验丰富的护师以上级别的护士担任小组组长,下设1 ~2 名急救护士,急救护理工作由小组组长合理分工,严格把关,做好各个环节的衔接并发挥最大效益。
1.2.3 制定对应的急救护理措施 我科室是国内较早提出并实施创伤一体化救治的科室,在启用创伤预警评分时,将修正创伤评分预警表纳入了创伤一体化救治流程中,护士在接收患者入院后立即实施评分预警处理,对评分预警表里得分低的评定指标重点动态检测,及时实施对应的护理措施,将护理融入创伤一体化救治中,即入院、评分、处理、反馈、沟通、评价。这项评分预警工作全程贯穿于患者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中。
2 结 果
实施RTS 预警护理的112 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重症监护室平均住院日为3.68 d;治愈出院105 例,治愈率为93.75%;由于伤情严重累积多器官衰竭而死亡的患者7 例,死亡率为6.25%,效果满意。
3 讨 论
3.1 完善创伤急救体系提高患者生存率 多发伤的急救处理,目前存在以下问题:(1)院前急救。患者伤势严重来不及抢救;急救中心数量不足,反应时间较长。(2)院内急救。专科医师专科化,片面注重本专科问题,缺乏综合急救能力,延误创伤急救的“黄金时间”。(3)后续治疗。专科医师常在处理好局部伤后,缺乏完善合理的整体治疗计划。(4)病情危重。严重创伤后期继发的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等并发症,加重病情,降低生存质量。因此,争分夺秒的创伤急救,尤其是被称为“黄金1 h”是救治的关键所在[3]。利用科学、系统的评分方法判断辅助指导临床护士预处理,能够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
3.2 科学的评分方法保证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RTS 作为临床上判断患者伤情严重程度的一个评分系统,通过观察人体呼吸系统功能、循环功能、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病理反应来评价,能够帮助临床医护人员判断伤情严重程度,对正确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其他医院目前在临床上被医师用于辅助诊断工具,在病房内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指导护理和后期进一步护理观察应用。我院应用RTS 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伤情评估,并根据伤情严重程度设置分级报警,将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作为评分参数予以量化及权重处理,并在第一时间报警提示,保证了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病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同时,护士加强对各个分值变化的动态观察,做到查原因、早处理、勤反馈。
3.3 量化指标有利于护士临床观察反馈 有国外文献报道,创伤死亡病员中,如伤后处理得当,观察严密有半数患者是可以救治的[5-6]。严重多发伤患者伤情累及多个部位、多个器官,有很多隐性的危及生命的病情易被掩盖或者忽视。因此,准确地评估伤情,合理运用标准的量化指标来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第一手信息,使得危重患者能够得到快速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严重多发伤患者死亡率;同时也为临床护理工作积累科学的数据和提供正确的指导,总结经验。
3.4 实施创伤一体化综合救治,推动护理质量的提高 我科在国内率先开展创伤一体化综合救治,制定了创伤危重症和多发伤综合救治的标准化流程,为了更好地配合提高救治水平,制定实施新的护理措施已经迫在眉睫,将创伤评分与临床护理、病情观察等护理工作合理结合,进行入院、评分、处理、反馈、沟通、评价流程化管理,切实实施创伤一体化综合救治,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质量和效率,推动护理质量的提高。
3.5 护患沟通贯穿于整个急救过程 在实施RTS 急救过程中,护士作为抢救者、照顾者,主要作用是全力执行医嘱,争分夺秒地完成各项技术操作,为患者及家属清楚的传达信息的内容,解答患者的疑问[7]。患者病情危急的时刻,清醒患者情绪波动很大,感到担忧和恐惧;昏迷患者家属急切、焦虑的心理等,这些心理往往会通过一些行为和言语表达出来,如医护人员未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会影响医、护、患关系,甚至还会引发医、护、患矛盾和纠纷。因此,急救护士应做到主动沟通、以人为本。每位护士都要求不单具备扎实的急救护理技能,还应该富有同理心,时刻为患者着想,真心诚意的沟通,以宽容的心态面对患者及家属,使整体化护理理念真正得以实现。
[1] 尉玉杰,高 静,成维鹏,等.251 例严重多发伤的加强监护救治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57-58.
[2] 张晓霞.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与程序化护理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6):107-108,110.
[3] 孙志扬,刘中民.国内外创伤急救的进展[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7,4(4):1958-1960.
[4] 陈 晓,苏佳灿.创伤评分系统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0,4(10):1958-1961.
[5] Gonzales EA.Fluid resuscitation in the trauma patient[J].J Trauma Nurs,2008,15(3):149-157.
[6] Cei M,Bartolornei C,Mumoli N.In-hospital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of elderly medical patients can ben predicted at admission by the 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a prospective stydy[J].Int J Clin Pract,2009,63(4):591-595.
[7] 陈正红.产科病房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4):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