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狼疮性脑病患者的护理

2015-03-22谈敏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脑病医嘱药物

谈敏娟

谈敏娟:女,本科,副主任护师,副护士长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由于体内有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造成组织损伤,临床可以出现各个系统和脏器损害的症状。当累及神经系统时,以累及脑最多见,约10%患者可发生各种精神障碍,如躁动、幻觉、猜疑、妄想等,约15%患者出现癫痫发作。凡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均表示病情活动,且严重,往往预后不佳,称为狼疮性脑病[1]。2010 年12 月~2014 年3 月,我科共收治狼疮性脑病患者23 例,在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护理经验,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3 例,男4 例,女19 例。年龄18 ~52 岁。患SLE 6 个月~21 年。出现狼疮性脑病症状半天至5 年。3 例有躁动、幻觉、猜疑、妄想等精神障碍,6 例出现癫痫发作,8 例出现意识障碍,9 例出现头痛,5 例出现头晕、头昏,2 例出现中枢性面瘫。所有患者均合并1 个或多个其他系统受累,其中11 例合并肾脏损害,6 例合并血液系统受累,7 例出现间质性肺炎或肺间质病变,1 例出现急性心肌梗死,1 例出现高血压,12 例有发热,15 例出现面部蝶形红斑或其他部位充血性皮疹,5 例有口腔溃疡。本组有7 例自行停用激素,1 例因怀孕拒绝服药,后因胎儿发育不良引产。

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用大量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冲击疗法。对有癫痫发作者或并发精神症状者加用抗精神失常药物,有脑水肿者加用脱水剂,有局灶性脑梗死加用抗凝药等。同时,对于并发的症状采取对症治疗,如抗感染、降温、保护消化道黏膜、止血等。

1.3 结果 23 例患者中,16 例病情好转出院,1 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家属签字要求自动出院,2 d 后在家中死亡;3 例转精神专科医院继续治疗;3 例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23 例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自伤、走失、伤人等情况,未发生压疮、静脉炎等。

2 护理措施

2.1 急性发作期的护理

2.1.1 癫痫发作的护理 患者癫痫发作时,护士应沉着冷静,迅速松解患者衣带,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迅速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必要时使用吸引装置,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压舌板或毛巾等放在患者臼齿之间,预防舌咬伤;同时,立即呼叫他人通知医师。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如给予安定缓慢静脉注射,静脉滴注脱水剂等。给予2 ~3 L/min氧气吸入,减少缺氧对组织器官的损害。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情况,观察抽搐发作的时间、癫痫持续状态的时间和伴随症状,观察有无昏迷发生。指导家属不可在患者抽搐时强压肢体,防止骨折。床边备好压舌板、开口器、拉舌钳及各种抢救药品和器械。

2.1.2 意识障碍的护理 狼疮性脑病的患者会出现嗜睡甚至昏迷等意识障碍,如癫痫发作缓解后会伴有脑水肿而导致昏迷。遵医嘱给予心电血压氧饱和度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情况,观察有无烦躁不安。采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药物脱水治疗,一般使用甘露醇,当患者合并肾脏或心脏损害,不宜使用甘露醇,而应用其他药物,如地塞米松加50%葡萄糖静脉注射。安置患者卧气垫床,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定时更换体位,预防压疮。遵医嘱予保留导尿,做好导尿管的护理,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必要时可留置鼻饲管,定时给予鼻饲,并做好护理。

2.1.3 精神障碍的护理 狼疮性脑病出现精神障碍表现为躁动、幻觉、猜疑、妄想、乱语、抑郁、有自杀或杀人倾向等。应保证患者处于一个安全的休息环境,尽量安排患者住单间,戴手腕带,窗户安装防护网,病床设置床栏;清除患者身边的危险物品,如剪刀、绳子等。嘱家属24 h 陪护,随时注意患者的言行举止,防止患者外逃、自伤或伤人。对一些烦躁、不配合的患者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并遵医嘱给予镇静、抗精神病药物等。

2.1.4 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的护理 (1)用药护理。狼疮性脑病患者往往采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我院常用的激素为甲基强的松龙,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为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时应注意控制好给药速度,太快易发生意外,太慢达不到治疗效果。如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0.5 ~1.0 g 要求在10 ~15 min 内滴完,过快可导致心跳停止而死亡,在滴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脉搏、血压情况[2]。静脉使用免疫抑制剂时,要确保静脉通道通畅,输注前后进行冲管,防止药物外渗[3]。(2)预防交叉感染。因机体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后抵抗力弱,为防止交叉感染,最好将患者安置在单间病房或隔离病房,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清新,减少人员走动,每天进行2 次室内消毒,可采用紫外线等,使用时避免紫外线直接照射患者。每日做好患者口腔和会阴清洁护理,预防感染。(3)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由于冲击治疗所用药物可引起严重电解质紊乱、溃疡出血、结核复发、诱发和加重感染等,因此,治疗前应注意询问胃肠疾病、结核、牙龈出血等病史。冲击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高热能加重脑损害,应遵医嘱使用物理降温,不宜使用退热药和冬眠疗法,以避免发生出血、呼吸抑制等副作用。注意观察患者大便的颜色、性状,定期检查大便隐血,以便及时发现应激性溃疡,一旦发现出血应及时给予止血剂和胃黏膜保护剂。环磷酰胺可引起消化道症状和出血性膀胱炎等,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良反应,有无尿频、尿急、血尿等出血性膀胱炎表现。可通过加大输液量和鼓励患者多饮水、勤排尿的方法预防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

2.1.5 血液净化的护理 血浆置换和免疫吸附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血液净化方式,对重症狼疮性脑病的救治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4-5]。血液净化前应进清淡饮食,换宽松衣裤和排空膀胱。护士应备好抢救药物和器械。血液净化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有无口渴、出汗、头晕、口唇发麻等,有无针眼渗血等,对血液净化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血液净化后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血浆置换和免疫吸附后免疫球蛋白下降,患者易发生感染,应做好预防工作。

2.1.6 腰椎穿刺的护理 对狼疮性脑病患者进行腰椎穿刺术,一方面为了明确诊断,另一方面可鞘内注射药物进行治疗。术前向患者做好介绍和解释,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术中协助医师摆放体位和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腰椎注射的患者应头低脚高6 h 使药物流向脑组织利于吸收,然后再去枕平卧24 h[6]。注射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抽取脑脊液的患者术后去枕平卧4 ~6 h,以防止腰疼、脑疝等并发症。放脑脊液过多者,可嘱多饮水,如2000 ~3000 ml。穿刺处敷料保持清洁干燥,3 d 内勿进水,1 周内避免潮湿,以防引起感染。腰穿后第1 次下床应有人看护,防止跌倒或突发头痛。

2.2 缓解期的护理

2.2.1 心理护理 SLE 患者一旦发生狼疮性脑病,患者和家属均会产生悲观、恐惧等情绪,同时SLE 的长期治疗给他们带来精神和经济的双重负担,易产生消极情绪。医护人员应积极做好健康指导,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消除其对疾病的错误认识和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随着治疗效果的体现,增强患者的信心。

2.2.2 饮食护理 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饮食,少量多餐,尽量避免进食易过敏和刺激性食物,避免光敏食物,如芹菜、香菜、菌菇、无花果等。多吃新鲜蔬菜、瓜果及肉蛋类,多喝牛奶、豆浆等。

2.2.3 用药护理 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仍是SLE 治疗的常用药。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电解质紊乱、消化道溃疡、骨质疏松、肝肾功能损害、口腔溃疡、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相关情况,做好预防和对症处理。如预防性应用漱口液,防止口腔感染;预防性使用药物补钙,防止骨质疏松;使用降压药物控制高血压;使用降糖药物控制糖尿病等。用药过程中不能随意减药或停药,以免引起病情反复,必要时咨询医师药物的调整。

2.2.4 健康指导 狼疮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有:(1)未及时诊断和治疗。(2)应用激素治疗不规范。(3)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4)妊娠时机不对。(5)各种不良刺激等。为避免狼疮性脑病的发作,应对患者做好相关方面的健康指导。患者应保持乐观情绪,并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生活应规律,不宜劳累,发现身体不适应及时诊治;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室内应注意开窗通风,尽量少到人群聚集的地方,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衣裤,注意口腔清洁,勤洗手。天气变化和季节更换时要适时加减衣服,冬季外出戴口罩、帽子、手套等,预防感冒。外出应避免阳光直射,撑伞、戴遮阳帽等,避免使用化妆品和染发剂等化学品。女性患者做好避孕措施,避免口服、注射含雌激素的避孕药,在病情不允许的情况下避免怀孕。根据自身情况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生化免疫指标等。

3 小 结

狼疮性脑病患者发病危急,对医务人员是个考验。面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需要护士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对疾病可能发生的情况具有预知性,同时护士应具备扎实娴熟的专业技能,才能将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而对于恢复期患者的观察和健康指导也不容忽视。对于狼疮性脑病的护理,更应注重预防和预见性护理措施的落实。对于SLE 的患者,护士应切实做好各项健康指导,让每位患者掌握尽量避免狼疮性脑病发生的方法。在接收到狼疮性脑病患者时,护士应明确应该在护理工作中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以应对可能会发生的情况。

[1] 叶任高.内科学[M].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09-911.

[2] 高宏华.狼疮性脑病患者的观察与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6):146-147.

[3] 方蘅英,潘英华.神经精神性狼疮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1,9(6B):1514-1515.

[4] 孔卫红,叶志中,李 博,等.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对比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0):3721-3723.

[5] 陈德宝,万汝根,楼永刚,等.血浆置换治疗35 例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2,25(4):218-220.

[6] 徐 玲.甲基强的松龙与环磷酰胺双冲击疗法治疗狼疮性脑病的护理[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7,28(10):820-821.

猜你喜欢

脑病医嘱药物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护肤有误区 遵循医嘱防陷阱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扩散张量成像MRI 在CO中毒后迟发脑病中的应用
医嘱
邯郸市中医院脑病科
IGF-1与缺血缺氧性脑病
最熟悉的药物伤你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