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节管理在心血管科住院患者跌倒预防中的应用

2015-03-22胡晓虹史秋寅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卫生间细节危险

胡晓虹 史秋寅 陈 泳

胡晓虹:女,本科,护师

跌倒是指出现突发的、不自主、非故意的体位改变而倒于地面或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平面上[1]。在心血管科,由于其疾病、药物、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性高。世界上很多国家已把住院患者跌倒率作为临床护理质量控制的一个显性指标[2]。解决跌倒的最好办法就是注重细节管理,可有效避免由于护理缺陷、差错、事故而引发的护理纠纷[3]。我科对发生跌倒的病例进行分析跌倒原因并在工作中注重细节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3 年1 ~7 月我科共收治患者1080 例,发生跌倒意外的有5 例,发生率为0.46%。其中男3 例,女2 例。年龄69 ~86 岁,平均年龄80.2 岁。冠心病1 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1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高血压病2 例,心脏瓣膜病、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病1 例。跌倒的时间:0∶01 ~8∶00发生1 例,8∶01 ~17∶00 发生2 例,17∶01 ~0∶00 发生2 例。跌倒地点:病床旁2 例,卫生间3 例。跌倒发生原因:2例为肢体无力,2 例为卫生间湿滑,1 例为床上跌落。跌倒后果:前额皮肤损伤1 例,右股骨粗隆间骨折及右腕colles 骨折各1 例,未检出损伤2 例。

2 跌倒的原因分析

2.1 外部因素 老年人的生活安全由其生活方式和每天的生活环境来决定[4]。病房卫生间由于人员流动频繁,地面易潮湿,加之患者对环境陌生,均可导致跌倒事件的发生。若地面高低不平,工人拖地后未设安全警示牌;病房照明灯光昏暗或直射;病房内堆放有障碍物,也会影响患者的安全。另外鞋子不合脚,鞋底易滑,裤子过长,手杖高度不合适,也易导致患者跌倒。本组就有2 例患者因卫生间湿滑、拖鞋不防滑而出现跌倒。

2.2 疾病因素 疾病因素是引发住院患者跌倒的主要因素。心血管患者往往会存在多种慢性病,其所患病种越多,跌倒的危险性就越大。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各种心律失常、冠心病、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等,均可引起头晕、体力不支等,不能保持平衡而导致跌倒;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时可以侵及神经系统各部位,引起下肢痛觉、压力觉、温度觉及本体感觉减退或消失,并可合并眼病和糖尿病足。此外,一些中枢神经的病变和骨关节肌肉方面的疾病,也可使跌倒的风险增大。本组有2 例患者因站立时下肢无力而发生跌倒。

2.3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步态的稳定性,下肢肌肉收缩能力及平衡性都会存在退行性变化。而年龄增大常会带来的散光、白内障等视力问题以及听力的下降,也会使跌倒的发生率增高[5]。本组跌倒患者平均年龄80.2 岁,其中3 例为80 岁以上的高龄患者。

2.4 药物因素 降压药容易引起头晕、体位性低血压;抗凝血药、利尿剂会干扰人的前庭功能,进而影响到人的平衡能力;而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可影响人的稳定和感知能力。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往往会用到这些药物,这些药物的使用会使跌倒的概率增加,并且随着药物种类的增加,跌倒的危险系数也会随之呈指数增长。

2.5 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对跌倒危险的预测不足,评估不到位,没有加强对患者及陪护预防跌倒的健康教育,晚夜间护理人员较少,巡视不足等,同样不能有效预防跌倒的发生。

3 细节管理方法

3.1 跌倒危险因素的评估 患者入院时护士及时、准确地进行跌倒危险因素的评估,包括病史、用药史、跌倒史、日常生活能力评估以及心理状态等。我科运用我院制定的“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来评估患者跌倒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对存在跌倒可能者,应分析其可能的诱发因素,制定出预防措施,并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对于有跌倒危险的患者在其床头插“防跌倒”标识,这样便于病区内的工作人员在患者活动时能给予协助或提醒,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防止危险的发生;对活动不便易跌倒的老年人建议家属陪护。如果遇到患者病情变化,或使用易致跌倒的药物,需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评估;住院时间达1 周以上的患者,则每周进行评估。

3.2 创造安全的病室环境 及时评估住院环境,指导全科护士都参与到病房管理中来。保障病室的光线充足,夜间病房开地灯;地面保持清洁、干燥;对有跌倒危险的患者及时拉好两侧床栏;卫生员拖地应设警示牌;卫生间增设防滑垫;保证病房无障碍物。同时,护士和卫生员加强对重点区域的巡视,如卫生间、配餐间、过道等。

3.3 用药护理 患者服用有跌倒危险的药物时需正确指导其用药,做好疗效及副作用的观察。对于服用镇静安眠药者,告知其未完全清醒时勿下床活动;服用降压药、降糖药、强心利尿剂者,应告知患者严格遵医嘱服用,不可擅自改量,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低血压、低血糖、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师。

3.4 日常生活护理 护士主动帮助患者将呼叫铃及常用物品如水杯、眼镜、便器等放在患者伸手可及处。对行动不便者起床或如厕时给予搀扶,条件许可时安排靠卫生间近的床位或协助床上使用便器。部分跌倒与身体活动有关,如洗澡、行走、起床喝水、如厕等,入院应与家属积极沟通,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协助,如在患者洗澡时可给予凳子,由站姿改为坐姿洗澡,避免时间多长,防止滑倒[6]。

3.5 加强健康教育 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切实做好防跌倒措施的宣教。对久病卧床及服用降压药物患者,告知上下床、久蹲后起身速度宜缓慢,以防直立性低血压发生。提醒老年人在日常生活起居中做到3 个30 s,即醒后30 s 再起床,起床后30 s 再站立,站立后30 s 再行走[7]。对于心功能Ⅳ级或身体虚弱的患者,应告知严禁下床,必要时争取家属的理解和配合。责任护士要多与患者沟通,关注患者的心理感受,及时了解其对预防跌倒的认识。对于个性好强、遵医行为差者,应反复宣教,严加看护。

3.6 增强风险意识 护士在工作中做到多了解、巡视患者,做好交接班,对患者的情况要有预见性,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做好防范措施。对于患者的鞋子,一定要做到每双必查,如果鞋子不防滑,及时告知更换,同时加强对陪护人员的管理和指导。对于节假日、低年资护士当班及危重患者较多时,护士长合理排班,保障患者安全。为了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防跌倒风险意识,科内还不定期开展防跌倒的护理风险预案讲座,并及时对发生的跌倒不良事件开展头脑风暴,分析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使护士充分注重细节,防患于未然。

4 结 果

通过实施细节管理后,我科调查2013 年8 月~2014 年6月收治的1756 例住院患者,无1 例发生跌倒事件。

5 小 结

护理工作要求护理人员细致入微,任何一个细小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发生不安全事件,甚至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护理细节管理有助于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保障患者的安全,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率。注重细节,把小事做好,能使医院赢得患者的信任。

[1] 方红珍.鱼骨图法分析神经外科患者跌到原因[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11):20-22.

[2] 荣 岚,朱 萍,余小萍.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10,10(2):75-80.

[3] 余亚飞.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防跌倒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7):68-69.

[4] 高英梅.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7):263-264.

[5] 杨红霞,吕美娜.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6):70-73.

[6] 邓蓉林,江道群,王 静.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09,7(3):769-771.

[7] 崔红梅,刘娜娜.高龄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5):117-118.

猜你喜欢

卫生间细节危险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卫生间抢劫案
PLC和触摸屏在卫生间控制系统的应用
我帮你上卫生间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喝水也会有危险
在卫生间里“玩一会儿”
细节取胜
拥挤的危险(三)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