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及预防进展

2015-03-22冯英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口病小儿护理人员

冯英华

冯英华:女,本科,主管护师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A 组16 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 型(EV71)等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1]。多数患儿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斑丘疹、疱疹,大多预后良好,少数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导致死亡[2]。近年来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呈上升趋势,部分患儿重复发病,已引起了医学界和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因而,如何预防本病的发生和做好小儿患病后的治疗和护理都显得特别重要。现将近年来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及预防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1 护理措施

小儿手足口病发病后,在及时治疗的同时,要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采取护理措施,以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或减轻并发症的症状、体征。

1.1 发热护理 小儿手足口病发病后体温会出现异常,而小儿体温中枢的调节能力较弱,护理人员要注意加强体温监测,掌握体温动态变化情况。谢小建等[3]认为,对体温≤38.5 ℃的患儿鼓励多饮水,水温以37 ~40 ℃为宜,以防过冷过热刺激患儿口腔内溃疡引起疼痛;体温≥38.5 ℃时,可行物理降温或遵医嘱使用降温药物,降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大量出汗时要防止脱水,注意保持体液的平衡;嘱患儿要卧床休息、保暖,及时更换衣裤,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应做好预防预案。

1.2 口腔护理 患儿常因口腔内疱疹、黏膜溃疡引起疼痛而哭闹、流涎、拒绝进食,因而护理人员应加强口腔护理,如在进食前后和睡前用温开水漱口,但要避免用刺激性溶液。护理人员应每天检查患儿口腔黏膜、舌体、咽部3 次,观察并记录口腔黏膜是否有糜烂、溃疡及其变化情况[3]。曹春菊[4]临床护理观察,对有溃疡者可用维生素B2+α 糜蛋白酶+生理盐水超声雾化治疗,同时用中药西瓜霜和冰硼散涂抹于口腔溃疡处,可起到消炎止痛和促进溃疡面愈合作用。涂抹时动作要轻、柔、准、巧,棉签应点状接触,忌反复涂擦,尽量减少患儿痛苦。卢创波等[5]亦主张有口腔溃疡者用维生素B2联合西瓜霜外涂,每天3次,同时注意每次涂药后30min内避免漱口、进食或饮水,以利药物充分吸收。

1.3 皮肤护理 患儿卫生意识尚未建立,护理人员要保持患儿皮肤清洁,每晚用温水给患儿淋浴,注意不要用肥皂、沐浴露等有刺激性的外洗用品。杨慧[6]特别强调要穿柔软宽松的棉质衣裤,穿软底鞋,少走动以减轻皮肤磨损;还需要勤剪指甲,防止患儿挠抓皮疹和水疱,加重皮肤感染,可用炉甘石溶液+冰片搅匀后外涂局部皮疹和水疱处。胡雪元[7]临床观察的经验,对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及时处理患儿的大小便,使用透气性好的棉质尿布,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涂药后2 h内不要为患儿洗澡,以免降低疗效。

1.4 饮食护理 患儿因发热食欲下降或因口腔疱疹、溃疡疼痛不愿进食,除了鼓励患儿进食外,饮食应营养丰富、细软可口,进食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牛奶、面条、馄饨、肉泥粥等,避免让患儿食用虾、蟹、牛羊肉等容易引发过敏的海鲜和高蛋白质类食物。根据患儿情况,可适当进行食疗,曹春菊[4]采用结合中医食疗的方法,将鲜荷叶2 张切碎,白米50 g煮粥给患儿食用,改善饮食意愿,效果良好。

1.5 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 患儿到医院治疗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不适等心理;手足口病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也给家长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出现明显的焦虑心理,因而医护人员有必要对患儿及家长的心理进行干预。(1)患儿心理护理。患儿由于身体的不适、陌生的病房环境及各种注射治疗等因素的刺激,容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常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不止,不能配合治疗和护理。因而医护人员要根据患儿生理和心理特点,利用音乐、图片、画册、动漫等交流方式,采用唱儿歌、讲故事等方式帮助患儿缓解紧张心理,引导患儿配合治疗和护理。欧翠萍等[8]认为,在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对患儿的心理护理,减轻患儿的紧张、恐惧心理。(2)家长的心理护理。由于患儿家长缺乏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和心理准备,新闻媒体及网络关于手足口病可能导致死亡的报道以及因陪护影响工作、家庭生活等原因,家长正常的思维应对能力往往减弱,可能会出现异常的情绪和行为问题[9]。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家长的心理疏导、调理,主动与患儿家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详细讲解手足口病知识,指导家长采取正确的护理患儿方法、传授育儿经验、小窍门等,取得家长的信任,减轻其焦虑情绪,有利于患儿的康复。梁琪[9]通过临床观察认为,对手足口病患儿及家长进行心理护理是必要的,并应把两者看作一个整体进行,效果更好。

1.6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手足口病是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之一,多数病例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出现多方面的并发症,多发生于发病后的2 ~5 d。常见的并发症如脑炎或脑膜炎、脊髓灰质炎、心肌炎、肺炎、肺水肿等,如不及时治疗,重者会危及生命。所以对手足口病并发症的预防或及时治疗及对病情的严密观察和细致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6.1 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护理 对于有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儿,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儿(尤其是年龄<3 岁)的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有无嗜睡或烦躁不安、头痛、颈项强直、呕吐、抽搐及肢体麻木或无力等表现,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医师进行腰椎穿刺、脑电图或MRI 等检查等,遵医嘱应用20%甘露醇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防止颅内高压和脑水肿的发生。欧翠萍等[8]认为,此类重症者同时加用丙种球蛋白以提高患儿的免疫力,促进病情早日康复。

1.6.2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护理 患儿出现心血管并发症时病情已发展到重症或危症,医护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及时诊治和严密护理。鲁萍等[10]采取的护理措施是严密观察患儿有无喘憋、胸闷、心率增快、心律不齐、面色苍白、皮肤湿冷、指(趾)发绀、四肢末端发凉、血压升高或下降等表现,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并给予氧气吸入(氧流量1 L/min),协助行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遵医嘱予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以扩容,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山莨菪碱、多巴胺;应用能量合剂保护心肌,加强抗病毒、抗感染等治疗。吴立青等[11]对出现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患儿适当应用镇静剂,能使患儿安静,降低心肌耗氧量,同时脑细胞得到休息,促进病情恢复有良好作用。

1.6.3 呼吸系统并发症护理 呼吸系统并发症以肺炎、肺水肿多见,病情较重。吴金霞等[12]要求护理人员要熟悉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时的症状,如咳嗽、咯白色或血性泡沫痰,呼吸急促(≥40 次/min)或呼吸困难,口唇及末梢发绀,肺部闻及湿性啰音或痰鸣音,胸部X 线异常等,此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吸氧(1 L/min),配合行动脉血气分析,根据其结果及时给予气管插管正压机械通气,并提前做好抢救前准备工作,增加急救药品备用量,急救器械为备用状态。如病情继续发展,应根据医嘱安全快速将患儿转入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或上级医院进行救治。

2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是控制手足口病的重要方法,小儿及家长是预防的主体,但医护人员有重要的责任。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作为护理的重要环节也在不断的发展完善当中。

2.1 强化培训 护理人员要认真学习卫生部《肠道病毒EV71 感染诊疗指南(2008 版)》,并根据不同工作性质,对儿科门诊、手足口病门诊、留观室和病区的医师、护士、护工及保洁人员等进行分期分批培训,内容包括手足口病的防治基本知识、诊断标准、治疗原则、传染病报告程序、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隔离防护措施和相关的法律法规[13]等,使每一个工作人员掌握各项技术操作。

2.2 规范门诊预检分诊工作流程 建立手足口病诊室,门诊在预检分诊时,首先询问患儿是否来自疫区,然后测量体温,询问临床症状和简要病史,检查有无典型皮疹,尤其注意与丘疹性荨麻疹、水痘、不典型麻疹、幼儿急疹等其他传染病鉴别[1],对疑似病例则引导至手足口病诊室就诊,减少在候诊区的停留和与其他患儿交叉感染的机会。

2.3 加强消毒隔离 本病传染源为患儿及隐性感染者,潜伏期也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粪-口、唾液中的飞沫及密切接触传播,一旦确诊,应立即按呼吸道及消化道隔离治疗,防止疾病蔓延扩散[10]。单独设置收治手足口病患儿病房,病室清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并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天2 次,每次30 min[14]。亦可用乳酸或艾叶、苍术等中药熏蒸进行空气消毒[7]。患儿排泄物、呕吐物用含有效氯20 g/L 消毒剂溶液搅匀放置2 h 后倒入厕所,排入污水系统。生活垃圾按医院医疗废物处置流程处理[14]。待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皮疹消退、水疱结痂脱落后可解除隔离[3]。

2.4 健康教育 通过报纸、电视、电台、板报等多渠道向家长及小儿进行手足口病的宣教工作,如介绍本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流行特征、治疗方法、护理要点和预防措施等知识。让群众认识到手足口病为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传染病,传播快,传染性强,不是终身免疫,可再次感染发病[15],常在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人群密集的场所感染流行,因此预防本病健康教育环节尤为重要。还可采用其他形式如讲座、电化设施、宣传折页、小册子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手足口病预防十五字口诀等对老师、家长和患儿及群众广泛宣传防病知识,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指导家长注意家庭室内清洁通风,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饮食营养合理搭配,适当运动,增强自身的免疫力。疾病流行期间,家长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尽量避免接触有发热、疱疹的儿童,以减少感染机会。

3 结 论

综上所述,虽然手足口病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传播途径广,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少数病例因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循环衰竭等增加了病死率,但是只要严格科学地预防,加强专科知识学习,规范诊治程序,加强病情动态监护,积极防治并发症,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同时,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提升人民群众对手足口病危害认识,宣传预防方法,建立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就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降低发病率,保护小儿的身心健康[16]。

[1] 祖大玲,丁红美,叶莲侠,等.应对手足口病疫情的护理管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242-243.

[2] 张俊琴,时红梅.小儿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1,9(8):2202-2203.

[3] 谢小建,崔燕萍,于燕波,等.儿童手足口病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9,23(5):1285-1286.

[4] 曹春菊.240 例小儿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的护理体会[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4):789-790.

[5] 卢创波,周子杰.维生素B2联合西瓜霜喷雾剂外涂治疗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2):183.

[6] 杨 慧.小儿手足口病188 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56.

[7] 胡雪元,叶 玲.634 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8):59-61.

[8] 欧翠萍,梁宝嫦,陈丽容,等.45 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J].吉林医学,2009,30(16):1766-1767.

[9] 梁 琪.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4B):70-71.

[10]鲁 萍,黄一文,刘立美,等.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8,23(19):15-17.

[11]吴立青,刚晓光,于俊华.小儿手足口病的观察与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9B):45-46.

[12]吴金霞,韩明峰,张祝娟,等.46 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急救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9,23(7):1830-1831.

[13]刘爱萍,谢红艳,韩 颖.手足口病病区的医院感染管理[J].护理学杂志,2009,24(11):19-20.

[14]吕春容,白 云,余巧林,等.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体会[J].华西医学,2011,26(6):938-940.

[15]汤卫兰.手足口病68 例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7,5(1):52.

[16]郝慧杰,高秀丽,华莅平.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08,25(2):207.

猜你喜欢

口病小儿护理人员
手足口病那些事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警惕手足口病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