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创新思考

2015-03-22张思瑶

黑龙江气象 2015年4期
关键词:天气预报气象传统媒体

张思瑶,刘 昕,张 郁,高 桐

(沈阳市气象局,辽宁 沈阳 110168)

1 引言

传统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问世以来,就成为人们关注与喜爱的电视节目之一,随着新媒体的强势崛起,传统媒体下的电视天气预报从过去的独树一帜到如今收视率每况愈下,直至今日依然没有新的突破[1-3]。因此,研究探讨新旧媒体形态下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互补对接,对传统天气预报节目形式进行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传统电视天气预报的分析

2.1 传统电视天气预报优势

电视天气预报作为一档最贴近人们生活的原生态传媒节目,它具有直观性、权威性、覆盖面广,有着固定频道及收视群体,视觉效果强的优势[1]。

2.1.1 电视天气预报覆盖面广

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实施以来,电视覆盖了农村在内的各个地区[1]。虽然近几年由于新媒体的出现,城市中的电视收视率下滑,但农村、牧区或偏远山区依然在通过电视收看天气信息[2]。

2.1.2 电视天气预报权威性高

传播天气信息是天气预报的首要任务,要求预报内容严谨、准确。近年来很多网站都是通过转载发布天气信息,而天气是受诸多因素影响随时变化的,通过转载发布天气,全天信息是一成不变的缺乏准确性,而电视天气预报是通过卫星全天候的监测传输,再由专业人员采用气象资料、图表分析等手段、最后通过电视平台播报出去的更具有权威性。

2.1.3 气象信息传播视觉效果强

因为视觉传播比语言、文字表现的更生动直观,而电视天气预报恰具备了这一特点,从文字语言到图像符号,再到主持人出镜,声画同步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2.2 传统电视天气预报的劣势

首先传统媒体下的电视天气预报存在形式简单、内容单一,缺乏互动性等问题,而新媒体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则多形态、多手段,迎合了人们需要多元化传播方式的心理,而电视天气预报仍保持着原有模式;其次电视天气预报受时间、地点、频道等限制,存在局限性,而现代人生活节奏快,随机性大,很难拿出固定的时间收看,所以更多的人会选择通过其他渠道获取信息;再次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作为公众服务类节目,只能考虑到大众化的需求;另外,天气预报节目时长在2-3min,主持人出镜也只有不到1min。以沈阳天气预报节目为例,节目总时长要求2 min40 s,主持人出镜35 s,在有限的时间里传递的气象信息只能是大范围内的区域天气,难以完成天气信息的分析讲解。

3 新媒体助力传统电视天气预报发展

3.1 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

关于新媒体有一个共识[3-5]:新媒体是一个相对传统媒体而言,不断变化的概念,它不会终结在某个固定的媒体形态上。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已从边缘走向主流。新媒体是建立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基础上以多媒体的方式传递信息,具有资源丰富、传播快捷,发布便捷的优势;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及时性、海量性、共享性、个性化与群体化的功能。比如,一个预警信息在网络或手机平台上可以达到即收即发的效果,而传统的电视媒体则需要通过多道程序才能完成发布,甚至恶劣天气已经出现,电视信息还没有发布出去。而新媒体则不然,可以轻而易举地破解传统电视媒体新闻传播时效性的难题,还可以从天气衍生出相关方方面面的信息,利用互动平台营造氛围增强影响力,这些优势的体现是传统媒体难以比拟的。

3.2 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天气预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手机、微博、移动电视等新媒体优势的凸显不仅可供传统媒体加以借鉴,而且使传统电视天气预报的传播实现了空前的开放性、分享性、移动性、交流性、可选择性。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改变了电视天气预报模式单一的现状,为建立多元化的预报服务模式起到了引领作用;拓展了天气预报的服务领域(环境气象服务、交通气象服务、旅游气象服务)等;为改变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播出形态奠定了基础,然而在给传统电视天气预报带来机遇的同时就如何突破传统节目模式,同样是传统电视天气预报所面临的挑战。

4 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天气预报的创新之路

传统媒体虽然遭遇到挑战,但新媒体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媒体而独立存在,传统的电视天气预报仍有其自身优势,所以说电视天气预报若与新媒体相互借鉴、渗透,还是有着很大发展空间的。

4.1 改变天气预报节目播报方式向多元化发展

传统的电视天气预报可以更多的尝试用情感交流及互动或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做。比如亲身经历的天气事件以聊天的方式陈述给观众,邀请气象专家做客节目,还可采用前方记者连线,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解惑答疑演示天气云图等方式解密人们对天气的神秘感,营造轻松的交流环境,增加节目的互动性。另外还可以以声像、文字、图形、影像的方式增加寓教于乐的动漫、娱乐元素吸引各年龄段的受众群体。比如,凤凰卫视的《凤凰气象站》节目就把气象信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主持人艺术化的处理将气象信息与娱乐性溶为一体,大大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有效地增加了节目的播出效果[6-7]。

4.2 打造分众化的天气预报节目

在如今"人本位"的时代,应集观众所需,根据不同频道收视群体的需求,树立起以分众化服务为引领的发展理念,打造专业化服务的天气预报节目。比如:早间和午间天气预报内容应偏重于出行和穿衣指数方面的建议,晚间节目应偏重于农业、牧业方面的服务,文体娱乐频道由于其定位于时尚、娱乐方面,因此将受众群体应定位于中青年人,节目内容则应偏重于穿衣搭配、旅游天气的服务,少儿频道的天气预报节目应增加通俗易懂的气象科普知识,以提高孩子们的认知能力。通过采取个性化服务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分众化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及人性化的优势,以扩大受众群体。

4.3 与网络平台联动,打造精细化、专题化天气预报节目

在新媒体的催生下,用户需求开始趋于多元化、个性化。传统电视天气预报不仅要在节目定位、形式上要有所创新,而且在节目的播出时间和频次上也需要改革,要在打造精细化、专题化天气预报节目上下功夫,增加特色天气预报,随时更新短时气象信息,以方便人们随时随地全天候的掌握天气情况,合理安排生活与工作,还可利用公共汽车、地铁、超市、卖场视频、网络平台传播速度快、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等优势,与网络平台互动,发布气象热点事件对其分析解读,也可现场与观众视频、电话连线。观众在网络上也可对节目提出建议或感兴趣的话题,借此有针对性地编辑气象专题,以拓宽天气预报节目领域增加收视率。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时代,还要继续发挥传统天气预报的优势并要与新媒体形成互汇贯通,传统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应在体系、形态、功能、受众群体等诸多方面改革创新,以巩固原有收视群体,吸引新的受众群体,增加收视率,提高自身竞争力,已达到发展气象事业的目的。

[1]矫梅燕,龚建东,周兵,等.天气预报的业务技术进展[J].应用气象学报,2006,17(5):594-601.

[2]徐青.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的创新 [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32(3):122-126.

[3]金鑫鑫,王楠.浅谈少儿天气预报节目的策划与包装[J].黑龙江气象,2014,31(3):35-35.

[4]刘新莹,王润泽.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创新思考[J].河南科技,2014,1:191-192.

[5]吴广珍,陈海坚.电视天气预报风格创新思路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24:246-247.

[6]叶虎.多种媒介融合拓展天气预报节目传播空间[J].内蒙古气象,2014,4:34-37.

[7]韩邵良.电视天气预报栏目创新与栏目广告策略探讨[J].科技传播,2013,9:51-52.

猜你喜欢

天气预报气象传统媒体
气象树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测不准的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的前世今生
大国气象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美丽的气象奇观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中期天气预报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