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科分组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2015-03-22党爱林
党爱林,温 芳
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手术患者的安危,在新时期,外科手术技术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尖端手术在不断开展,先进仪器在不断引进,护理管理模式在不断改变。“十二五”期间,卫生部制定并颁布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1],其中针对深化公立医院护理管理改革一项任务明确指出,以实行岗位管理为切入点,完成护理岗位设置并明确岗位职责、上岗条件,完善与护理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患者满意度相挂钩的绩效考核制度,使护士的收入分配、职称晋升、奖励评优更加注重临床护理实践。为护理专科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科学、规范、高效、优质地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院手术室将护理专科组与护士岗位管理相融合,为患者提供专业化、科学化、精细化的全面优质护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设有13 个层流手术间。本资料200 例患者均为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手术患者。按照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 组患者在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对照组为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手术患者,对其进行常规手术护理,按手术级别安排不同年资护士配合手术,由护士长统一、全面管理手术护理质量。(2)观察组为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手术患者,进行专科分组与岗位管理相结合的优质护理方式。具体实施如下:
1.2.1 设立专科分组 分为六组:心胸外科组(包括体外循环与普胸)、神经外科组,骨科组(包括脊柱、创伤、关节、手足)、普外组、腔镜组、物资组。
1.2.2 专科组构成体系 设置专科组组长1 人;专科组副组长1~2 人,专科组成员:N3:3~6 人,N4:1~2 人。所有专科组人员必须由N3 及N3 以上人员组成,各专科组组长不仅应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与组织管理经验,还应具备较高的业务知识与护理操作技能水平,以及较强的沟通与管理能力;负责护理业务、科研及对外沟通的协调统筹等工作,主要包括人员、设备、器械、环境感染控制等多方面工作的协调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的落实。
组员的选择:由于护士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以及业务素质的层次不同,因此对人员的分工应根据其所擅长的专业发展方向进行合理设置,从而定向培养专业人才,更好地满足外科医学事业的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在专科组内不适应本专科组工作或各项满意度较低的护士,我们给予调离本专科组。同时对于想进入专科组的人员,进行考核达标选入。这样打破了以往护士队伍论资排辈的陋习,充分调动了年轻护士的学习和工作热情。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逐步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退”的用人机制,最终实现护理人力资源动态化和最优化的管理模式”。
1.2.3 专科组的相应职责 专科组组长:在护士长的指导下负责对专科护士的专业培训、各种协调工作、专科护理质控督察工作、定期向护士长汇报专科组发展状况。专科组副组长:负责专科特殊仪器设备、器械、高质耗材的管理与准备工作,遇到特殊情况及时与专科组长联系并共同解决问题。专科组成员:认真完成本专科工作;准时参加专科组会议;对本专科工作上困惑或建议及时与专科组长沟通,共同促进本专科的发展。
1.2.4 专科能力培训 N0、N1、N2 护士均根据专业护士的核心能模块的内容进行专业学习,主要培养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与应用能力;消毒隔离知识及管理能力;安全管理能知识;专科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应急与协调能力;围手术期知识及病人的管理。专科组护士培养在此基础上要求加强对本专科组人员专科业务培训、教育与科研能力培训、实践考核。实行精细化管理[2],把工作做细、管理细化、流程精准,实现标准化的培训管理。(1)将手术室开展的相应专科手术护理常规修订成册(按层级分类手术名称目录)。(2)对于新开展的手术,专科组长和手术护理配合人员及时查阅资料、前沿信息并结合工作经验,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常规,并在专科组会议上组织学习。(3)N3 的护士在相应指导老师(N4 护士承担)的带领下进行手术配合。在本专科组内对不同类别的手术进行定期轮转,达到熟练配合方可进入下一类别手术配合。(4)每月专科组长与副组长按照手术护理常规的标准检查本专科组的手术护理配合情况,并在专科组会议上反馈,薄弱的手术护理配合(1~3 个)作为本月的学习重点,集思广益提出更好的相关护理措施,循序渐进,不断提高护理质量。(5)每次的专科知识学习可以由组内的每位成员相应承担,锻炼大家的授课能力。(6)每季度对学习内容进行一次考核,对低于90 分者进行持续改进直至达标。尽量保证本专科组人员得到均衡发展。
1.2.5 专科组的质量控制 建立手术室三级质量控制体系:一级质控员为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相互之间、二级质控员为专科组长、三级质控员为护士长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一级的质量控制重点是落实质量管理要求和实施自身工作范围的质量控制;二级的质量控制重点是实施本专科组的工作质量监察和质量控制;三级的质量控制重点是实施全方位的质量监督,分析影响安全与质量的高危因素,实现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小组的成立减轻了护士长的工作量,有利于科室梯队的培养。针对医生和患者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根据缺陷进行整改,使满意度逐渐提高。为确保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的护理质量。
1.2.6 专科组的绩效评价(1)在专科组工作中表现突出,受到主任、患者表杨的护士予以褒奖并给予绩效奖金相应加分。(2)在专科组工作中,不能很好的胜任专科组工作的护士予以调离本专科组,并进行个各专科组轮转学习。(3)建立专科组成长日记,记录每次专科学习研讨的内容,及心得和感悟,以促进组员间的不断进步。
1.2.7 专科组的文化氛围 采用人性化管理进行手术室护理管理,给护理人员提供积极的工作环境,多了解体谅护理人员的内心,帮助并鼓励做好工作,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也提高本院的管理质量。在严肃却又充满爱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成长进步。
1.3 评价指标 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服务满意度、医生满意度、护士自身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 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行t 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84.1%,医生满意度为82.7%,护士自身满意度为79.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7.5%,医生满意度为96.8%,护士自身满意度为94.4%。2 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满意度比较(n,%)
3 体会
手术室将护理专科发展与护士岗位管理相融合,并强化了护士的风险管理意识,使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互相融会贯通,达到了满意的效果。专科分组化的管理可以提高护士专业化技能、发挥护士敏锐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学习的创新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3]。近年无重大差错、事故的发生,各项工作指标达标,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提高。
手术室护理对发展医院外科技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护理发展方向不仅注重整体护理,还注重分工精细的专职专护,其是护理迈向高端发展的标志。采取专科培养形式使手术室护士更专业化发展,掌握专科专业的理论基础,熟悉专科手术的配合技能,将出现专科分组,定病种配合和定人配合的发展,从而促使专科配合技能专业化,规范化,程序化,推动手术室专科护理学科的快速发展[4]。
手术室的护士岗位管理还处于改革探索阶段。随着手术室护理专业的持续发展,国内学者需要进一步通过工作分析及流程重组等科研方法来不断整合更新手术室护理的岗位设置,从而构建最适合国内现状的岗位体系、职责及标准,最终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手术室护理专科化管理模式。
[1]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86-288.
[2]沈 敏.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0C):69-70.
[3]胡明宇.分组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优势[J].卫生职业教育,2012,(2):76-77.
[4]孟庆美.手术室专科护理分组对医护配合质量满意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3(18):28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