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285例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2015-03-22汪建锋刘丽萍
汪建锋,刘丽萍,吴 君
(1.南京医药合肥天星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41;
2.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学部,安徽合肥 230601)
据国家统计数据,中国每年人均输液8瓶,远高于国际上3瓶的水平。分析表明,70%的输液都是不必要的。目前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住院的病人多达250万人,死亡的多达20万人,其中大部分和输液有关。注射剂是输液的常用剂型,包括粉针剂和注射液,注射剂作用迅速,其吸收不受食物、pH值、酶及首关消除的影响。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和不能口服的病人以及危急重症患者,可在局部或全身发挥药效。本文就某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上报的注射剂ADR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某院注射剂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可能原因进行一些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某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ADR报告,其中注射剂285例,占报告总数的57.2%。分别按报告类型、患者情况、药品种类、累及系统或器官及临床表现、给药方法、报告人职业身份、不良反应预后等信息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报告类型 在285例ADR报告中,一般的ADR有267例(占93.7%),严重的 ADR 有18 例(占6.3%)。
2.2 患者情况 在本组ADR报告中,不良反应高发年龄段以>60岁的患者居多,占25.6%,其次为0~10岁的儿童,占21.8%。详见表1。
2.3 涉及的药品分类情况 不论从品种及数量来说,引起ADR的药品中,抗感染药均居首位。其次是抗肿瘤药。具体见表2。
2.4 累及系统或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 本组285例ADR报告中,由于部分ADR病例涉及多个系统或器官,使得ADR累积系统或器官有334例次。ADR累积系统前三位的分别是全身性损害、皮肤及其附件和消化系统,其构成比和主要临床表现,详见表3。
2.5 给药方法 在285例注射剂的给药方法中,静脉滴注占首选86.6%。不同给药方法引发的ADR见表4。
表1 ADR的年龄和性别分布
表2 ADR涉及的药品分类情况
2.6 不良反应的报告人职业身份 在本组ADR报告中,医生报告的例数最多,不同的报告人职业身份详见表5。
2.7 不良反应的预后 本组ADR经及时处理后,好转168例(58.9%),痊愈107 例(37.6%),10 例不详(3.5%)。
表3 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相关情况
表4 ADR给药方法分布情况
表5 ADR报告人身份及构成比
3 讨论
以过敏性休克和过敏反应最为常见。过敏性休克多发生在注射当时或几分钟后,静脉滴注多发生在滴注20 min后,如出现面色苍白、青紫,出虚汗,喉头水肿,胸闷、呼吸困难,严重者心跳减慢,血压迅速下降,脉搏细弱或摸不到,体温降低,四肢厥冷,更严重者出现抽搐、大小便失禁等。如不及时抢救可很快死亡。医护人员应警惕严重ADR的发生,加强用药过程监测,一旦发现,及时处理,避免产生严重后果。
3.2 注意ADR易发人群 年龄高于60岁以上的老人和10岁(含)以下的儿童分别占ADR的多数,这与这两个特殊年龄段的特点有关系:(1)一方面,老年人患病多为慢性病,需长期用药,这就使得老年人成为发生 ADR的高危人群;另,由于老年人皮肤弹性降低,血管张力下降,在进行静脉给药时注射部位引起的不适、疼痛及静脉炎的发生概率要明显增加[1-2]。因此,在给老年人的用药过程中,需要结合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给予适合的治疗药物。(2)另一方面,有报道,北京、上海等地聋哑学校70%儿童的残疾症状是因药物使用不当所致[3]。儿童脏器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肝肾对药物的代谢、排泄作用相对较弱;加上儿童用药安全性数据的缺乏,儿童专用药品较少,儿童用药成人化极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或中毒[4]。医生在选择尽可能相对安全的儿童药物的同时,也应准确计算儿童用药量,在使用过程中严密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
3.3 ADR与药品品种的关系 抗感染药居ADR首位,由于其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且有可能存在滥用现象。因
3.1 报告类型 在本组285例注射剂ADR报告中,一般不良反应占267例(占93.7%),说明注射剂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仍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在应用抗感染药物时,必须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和适应证结合药敏结果用药,使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更加合理、规范。
大多数的抗肿瘤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的组织细胞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产生各种类型的不良反应[5-6]。因此在应用抗肿瘤药时,应积极预防ADR的发生,如化疗时适当加用司琼类止吐药,在使用阿片类止痛药时,给予乳果糖溶液预防便秘的发生等;加强ADR的监测力度,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尽可能减少抗肿瘤药ADR的发生,减轻患者的不适。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组ADR报告中,由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例数虽不多(14例,4.9%),但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引起重视。有文献指出,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的原因之一是注射剂中的杂质残留或颗粒过大[7]。中药注射剂因其成分及结构的复杂、制备工艺的不稳定、缺乏严格的质量标准等因素,较易引起不良反应。临床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严格遵守《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掌握中医药辨证原理,科学地使用中药注射剂。
3.4 ADR累及的系统或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 本组报告中ADR以全身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全身性不良反应以寒战、发热、过敏反应多见,这可能与注射剂这种特殊剂型有关。注射剂制作工艺要求均较高,为保持其稳定性而加入添加剂或缓冲剂,会含有多种致敏原[8],而注射剂大都直接快速进入全身的血液循环,容易导致这种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皮肤和附件及消化系统为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较易发现或感受到的不良反应。同时,我们还应提防其它不易察觉的不良反应,如肝肾功能的损害,血象的变化等;对有可能有其它损害的危险因素,也应定期监测,确保患者安全地使用药物。
3.5 ADR与给药方法的关系 在本组ADR报告中,由于涉及的药品为注射剂型,给药方法以静脉给药为主,且多为静脉滴注。由于静脉给药可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作用迅速,其血药浓度、pH值、渗透压等因素均为引发 ADR的直接诱因[9]。中药注射剂要求静脉注射的药物不得静脉滴注,否则易产生输液反应[10]。注射给药,相比其它的给药方法,也会给患者带来除药品作用外的身体的不适,如注射部位疼痛、静脉炎等,因而建议临床选用更加合理的给药方式。
3.6 ADR与报告人身份的关系 本组 ADR报告人身份以医师居多,其次为药师和护士。由于注射剂主要在医疗机构内使用,患者用药后情况及各种体征、症状可以得到医务人员的有效监护。药师作为医疗机构内药学专业技术人才,是链接医师和专业监测机构的纽带,是ADR监测的中坚力量[9]。
3.7 ADR与转归 本组以一般 ADR所占比例最大,且发现处理及时,经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后,绝大多数治愈或好转。
4 结论
注射剂作为临床常用的剂型,因其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完全,而备受临床青睐。但应注意到,不合理地使用注射剂,所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2014年6月起,安徽省卫计委在全省开展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工作。提出只有在患者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以及出现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这三种情况下才使用静脉输液;并给出了具体的使用指征。
医务人员必须重视注射剂所可能带来的风险性,熟练掌握注射剂的适应证,在全面了解各类注射剂的作用特点的基础上,依据病人、病情及相关的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慎重合理地选择注射剂,并加大对注射剂应用过程的监测,使注射剂药品的使用更加安全、规范、有效、经济,为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注射剂药品所带来的ADR做出应有的努力。
[1] 杜望春,杨 涛,高宁舟,等.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预防[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4,23(6):385 -388.
[2] 侯 颖.1045例基本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业,2014,23(13):54 -56.
[3] 陈艳红,李晓娥.儿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类型及特点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3,19(8):34 -37.
[4] 严 康沈爱玲.我国儿童专用药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5,28(2):44 -46.
[5] 刘琳琳,孙言才,姜 玲,等.661例抗肿瘤药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1,20(5):229 -232.
[6] 李 蓉,董 志,路晓钦,等.重庆市818例抗肿瘤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34):3225 -3227.
[7] 吴 昊,谭光羡,蒲 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9):146 -147.
[8] 陆逸雁.上海市宝山区1394例基本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究,2014,4(127):36 -41.
[9] 文计福,陈 希,龙丽萍.国家基本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170例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23 -24.
[10]任晓辉,黄 莹.4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及防范对策[J].兵团医学,2014,40(2):57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