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在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全局中的地位

2015-03-22赵继峰

新疆社科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新疆资源

赵 毅 赵继峰

●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

新疆在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全局中的地位

赵 毅 赵继峰

新疆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的战略屏障;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区,是国家资源开发的战略接替区,是中华民族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点;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是我国实施向西开放,走向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大陆的桥头堡;在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全局中,新疆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要深刻认识新疆的战略地位,不断增强稳疆兴疆、强边固防的使命感、责任感、光荣感和自豪感,自觉扎根新疆、保卫新疆、建设新疆,这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疆 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 地位

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新疆在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全局中的战略地位。2012年3月,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与新疆代表团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一如既往地加大对新疆的支持力度,做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参与者、推动者。”①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又指出,“新疆安全稳定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要深刻领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战略决策,不断增强稳疆兴疆、强边固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扎根新疆、保卫新疆、建设新疆,切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②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关于新疆战略地位的一系列论述,要深刻认识新疆的战略地位,不断增强稳疆兴疆、强边固防的使命感、责任感、光荣感和自豪感,自觉扎根新疆、保卫新疆、建设新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国家领导人之所以强调新疆在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主要依据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新疆是维护中国安全统一的战略屏障

新疆位于亚欧大陆的中部,是我国西北边陲,是古代三大文明的交汇之处。在世界各国的海上交通开通之前,这里是中西交通的必由之路,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因此,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左宗棠曾讲,“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若新疆不固,则蒙古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③民国时期的历史学家朱希祖曾指出,“吾国新疆为西域最要区域,吾国得之,足以保障中原、控制蒙古;俄国得之,可以东取中国、南略印度;英国得之,可以囊括中亚细亚,纵断西伯利亚。”因此,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中央政府与内外敌对势力必争之地。

西汉建立之时,正值匈奴勃兴之际。当时,匈奴在其著名首领冒顿单于的领导下,趁中原战乱之机“东破东胡,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那、肤施,遂侵燕、代”④,对西汉王朝构成了威胁。直到西汉政府采取“断匈奴右臂”的战略举措,得到西域乌孙等部的强力支持,将匈奴势力逐出西域,使其失去了人力、物力的供应基地后,才使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彻底消除了匈奴对西汉边地的威胁。唐朝时,吐蕃政权同唐朝长期对峙,并一度占据西域、陇右、关中大片地区,致使唐都长安岌岌可危。清朝前期,准噶尔部叛乱,清政府派遣重兵平叛。清朝中后期,阿枯柏入侵,曾一度占领了包括乌鲁木齐在内的南疆北疆广大地区。左宗棠榇舆出关,率军西征,收复失地。这一系列战事说明,对中原王朝来说,来自西域的战事次数多,规模大,影响深远,在时间上同中国封建社会相始终。正如清朝学者王树楠所说:“新疆东捍长城,北蔽蒙古,南连卫藏,西倚葱岭,居神州大陆之脊,势若高屋之建瓴,得之则足以屏卫中国,巩我藩篱,不得则晋陇蒙古之地均失其险,一举足而中原为之动摇。”⑤

在当今时代,新疆地区与中国其他省区相比,主要有以下六个显著的特征。一是新疆所辖的土地面积大。新疆位于祖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二是新疆周边邻国多,边防线长。新疆分别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家接壤,约占全国陆地边界线的30%,在国家陆地边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美国借反恐之机进军中亚,在我国新疆近邻建立军事基地,推行“颜色革命”,直接威胁着中国的安全与稳定。新疆已成为反对美国对我国进行战略牵制和推行“颜色革命”的前沿阵地。三是少数民族人口多。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⑥,新疆共有56个民族成份,总人口2181.5815万人,其中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人口1298.5821万人,约占新疆总人口的59.52%。截至2010年,百万以上人口的民族有三个,分别为维吾尔族1000.1302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45.84%;汉族882.9994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40.48%;哈萨克族141.8378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6.5%。十万至一百万人口的民族有三个,分别为回族98.3015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4.51%;柯尔克孜族18.0472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0.83%;蒙古族15.628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0.72%。一万到十万人口的民族有六个,分别为东乡族6.1613万人,塔吉克族4.7261万人,锡伯族3.4399万人,满族1.8707万人,土家族1.785万人,乌孜别克族1.0114万人中。其余民族人口不到万人,最少的只有3人,分别为德昂族和基诺族。四是新疆的跨界民族多,容易受到境外的影响。新疆有11个跨界民族。如,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在我国新疆是少数民族,而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这些民族却是主体民族。维吾尔族主要居住在我国新疆地区,也有一部分在中亚国家生活。五是多种宗教并存。少数民族居民信仰的宗教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以及道教、天主教、基督教、萨满教等。有的少数民族的绝大多数成员都信仰宗教,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达1000万人。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更具有群众性、复杂性和敏感性。六是分裂恐怖活动多发。新疆周边当面有克什米尔、阿富汗、费尔巴干三大恐怖热点地区,是国际恐怖组织最为集中的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动荡的周边环境,再加上其他各种复杂因素,使新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暴力恐怖犯罪的多发地区。

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新疆稳则全国稳,新疆治则国家治。新疆的民族和谐、社会稳定和边防安全,事关国家安全、稳定和统一的大局。 “新疆战略地位重要,对我国稳定和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不论是在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工作的同志,还是在东部、中部地区工作的同志,对此都要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如果新疆出现不稳定,甚至发生像俄罗斯车臣那样的战乱,全国稳定和发展大局就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⑦

二、新疆是国家资源开发的战略接替区

新疆地区地质构造复杂,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区,是国家资源开发的战略接替区,是中华民族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点。新疆具有作为战略储备区、战略接替区和战略支撑点的优越条件。

新疆地域面积166万多平方公里,农、林、牧用地面积约6339.94万公顷,占总面积的38.08%,未利用土地占总面积的61.92%。可直接利用的农林牧土地有10亿亩,约占全国的10%。全疆的宜农荒地,北疆占55.2%,南疆占44.8%。已垦面积中,现有耕地409.18万公顷,全疆人均占有耕地3.51亩,为全国人均1.5亩的2.34倍。新疆三山和两盆的周围,都有大片优良的牧场。全疆天然牧草地总面积5139.77万公顷,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约20%,仅次于内蒙古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可用草场面积5130.14万公顷;人工草场面积9.62万公顷,占全疆草地总面积0.19%;人均占有草场面积达44.04亩。草资源丰富,牧草品种多、质量好,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

新疆位于东半球古生代六大板块的接合部,横跨全球规模的古亚洲和特提斯两条造山带和巨型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十分优越,形成了极为丰富的各类矿产资源,是我国最重要的一个矿产资源省区。在新疆这块宝地上,矿产资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矿产种类繁多,比较齐全配套。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138种,占全国已知168种的82.14%,位居全国各省区前列。第二,矿产比较丰富,具有一定特色。目前,已探明储量的创产共75种。其中储量居全国首位者有铍、钠硝石、白云母、陶瓷土、蛭石等五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五位者有24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者共43种;矿产储量居西北地区前两位者有33种。从全国讲,新疆的石油、天然气、煤、铜镍、稀有金属、铬铁矿、盐类、建材非金属、宝玉石等矿产具有明显优势和远景,可期建成全国重要的矿业基地。还拥有一些全国乃至世界少有的矿产,如和阗玉、钠硝石、水硝碱镁矾、皂石、蛋白土等。此外,还有尉犁蛭石矿和阿尔泰山稀有金属、云母、宝石等世界著名的矿床,以及全国少有的富铁矿、富铜矿、富镍矿等。第三,矿产资源潜力大。据相关专家初步预测,相当一部分矿产资源总量十分大。如,石油储量约200亿~400亿吨,煤炭储量约2.19万亿吨,石灰岩储量约2054亿吨,石膏储量约5700多亿吨,食盐储量约上千亿吨,金、铜,镍、铅、锌等矿也很有优势。第四,矿产分布广泛。目前,已发现各种矿床和矿点四千多处,其中已探明储量的大型及中型矿床有数百处。矿产的分布在不同地区有其特点。如,盆地主要分布有石油、煤矿、盐类矿产等,阿尔泰山主要分布金、有色及稀有金属、云母、宝石等矿产,西准噶尔地区主要分布铬矿和金矿等等。

1.石油天然气资源。

20世纪50年代发现开发克拉玛依油田以来,油气勘查与开发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新疆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油气基地。新疆三大盆地的油气资源总量占全国油气资源总量的27%,其中,石油资源量占全国资源总量的28.7%,天然气资源为全国资源总量的32.6%。目前,新疆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居全国陆上天然气地质储量首位;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居全国陆上石油地质储量第二位。2009年,由新疆生产或传输的油气总量达到5445万吨,占全国能源供应总量的1/4左右。新疆将打造了独山子、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库车等四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千万吨石油炼化基地,从而促进产业集群建设,延伸石油石化相关产业链。因此,新疆有望变成我国最大的油气炼化基地。在我国能源“梯队”中,新疆正逐渐由“后备军”转变成“主力军”。我国油气资源开发重心正加速西移,资本雄厚的大企业大集团纷纷抢滩新疆油气资源市场。

2.煤矿资源。

新疆有产煤盆地17个,其分布面积达31万平方千米。新疆煤炭资源具有煤层厚度大、煤种齐全、煤质好的特点。煤种有气煤、肥煤、焦煤、瘦煤、弱黏性煤、不教性煤、长焰煤及褐煤等多个品种,特别是丰富的炼焦用煤,可以满足多种工业的需要。据预测新疆的煤炭资源总量为2.19万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40.6%,为全国之首。新疆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准噶尔、吐鲁番-哈密及伊犁三大盆地。新疆煤炭矿区一百多处,以乌鲁木齐、哈密三道岭及艾维尔沟三大矿区建设规模较大。从资源条件讲,新疆可以成为我国的重要煤炭基地。

3.有色金属矿资源。

新疆有色金属矿种齐全,其中铜镍矿优势突出,其次是铜、锌、锡、锌、汞等矿种。特别是富铜矿资源的开发,缓解了我国相关矿产严重不足的局面。新疆将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有色金属资源基地。现已找到一大批大型、中型矿床,如喀拉通克铜镍矿、阿舍勒富铜锌矿、喇嘛苏铜矿、科克塔勒铜锌矿、黄山东铜镍矿等。新疆东天山近期发现千万吨级特大铜矿,其远景储量有可能成为我国最大的铜资源勘查开发基地。据成矿预测,铜矿资源量达5873万吨;据不完全预测镍矿资源量1671万吨,铅资源量约2100多万吨;锌矿资源量3000多万吨,资源潜力很大。

4.稀有金属矿资源。

新疆的阿尔泰山稀有金属矿早已驰名世界,其种类多、储量大。其中,铍矿储量为全国第一,铍、锂、铌、钽、铯、铷均属共生稀有金属矿床,共有70多种矿物,被誉为“天然矿物陈列馆”。天山、昆仑山也有稀有金属矿产分布。

5.黑色金属矿资源。

新疆黑色金属矿种齐全。其中,铬矿产地17处,已探明储量261万吨,储量仅次于西藏,居全国第二位。铁矿分布广、远景大、富矿多,已探明储量大于1000万吨的大中型矿床19处,预测资源总量为77.8亿吨,分布于全疆24个成矿带内。

6.盐类矿产资源。

新疆是全国盐类三大远景矿区之一,盐类矿产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钾盐有一定远景。已知有石盐、硭硝、钠硝石、天然碱、钾盐、镁盐。除此之外还有伴生的矿产资源如硼、锂等。其中钠硝石和水硝碱镁矾(提取硝酸钾),为全国唯一产地。特别是罗布泊钾盐矿勘察近年取得重大突破,含盐面积达6000平方千米,有石盐储量几十亿吨,钾盐储量巨大,其规模可能超过青海察尔汗盐湖,成为我国又一个新的钾盐基地。盐类矿产包括石盐和现代盐类,其中,石盐资源总量达6000亿吨以上,石膏资源总量也达5773万吨。

7.建材非金属矿资源。

新疆的建材非金属矿资源种类繁多,种类丰富,蛭石、石棉、白云母、膨润土、石灰岩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从探明的储量看,已形成四个超大型矿床。其中,蛭石矿床一处,白云母矿床三处。如,尉犁县且干布拉克蛭石矿床,为我国最大蛭石矿床,也是世界级超大型矿床,还有磷灰石、金石母矿,其经济价值也很大。再则是阿尔金的石棉、阿尔泰的白云母及准噶尔的膨润土矿驰名中外。

8.生物资源资源。

新疆地处欧亚交汇的要冲,由于东西方的动植物品种的交流,加之新疆具有多样与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也有利于生物资源的繁衍,故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在我国古代,随着陆上丝路贸易的繁荣,从西域传入中原的食物种类和药材品种日渐增多,其中包括胡麻、胡豆、蚕豆、葡萄、石榴、梧桐、胡桃、巴旦杏、扁桃、胡萝卜、胡蒜、胡瓜、胡葱、胡荽、苜蓿等食物种类,以及药材蒟酱、乳香、胡椒、没药、小茴香、茉莉、红花、青黛、皂荚、胡黄连、沉香、安息香、橄榄、草豉、无花果等品种。据统计,从公元1世纪到元朝忽必烈时代,从西域传入中原的农林品种有68种之多。《重修肃州新志》曾记载:“不是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从西域传入中原的家畜也较多,主要有普通马、大宛汗血马、大尾羊等。目前,据有关部门统计,新疆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共129科、797属、3510种;有兽类137种,鸟类398种,鱼类85种,爬行类43种,两栖类6种。新疆的温带农作物齐全,素有“塞外粮仓”之称,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的90%以上;经济作物有棉花、甜菜、啤酒花、烟叶、药材等。新疆种植棉花具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棉花以色白、绒长、强度大而闻名中外,是我国长绒棉的主要基地。新疆素有“瓜果之乡”的美称,温带果树瓜类品种繁多,如各种葡萄、哈密瓜、西瓜、苹果、香梨、杏、桃、石榴、樱桃、无花果、核桃、巴旦木等优良品种达数百种之多。

9.旅游资源。

新疆具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被中外称为“天然博物馆”。新疆自古还享有瓜果之乡、天马之乡、金玉之邦和地毯丝绸王国的美誉。据相关部门统计,新疆旅游资源非常多,沿丝绸之路遗址分布着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个,自治区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8个。除此之外还有历史文化名城一座,寺观庙宇2万多个。草原岩画、石人、古墓群、烽火台,南北疆都有分布。冰川、冰塔林、雅丹地貌、冰山湖、高山湖、天鹅湖及29个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构成新疆奇异的自然风光。雄伟的高山,浩瀚的沙漠,绮丽的高山湖泊,古“丝绸之路”的名胜古迹,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和文化艺术,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旅游者。境内有世界第二大洼地——艾丁湖,有被称之为“死亡之海”的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有驰名中外的高昌、交河、楼兰遗址,有天池、喀纳斯湖、赛里木湖、巴音布鲁克天鹅湖等多处高山湖泊,有许多温泉、气泉、冰川等奇特自然景观,还有奇台县将军戈壁的硅化木化石林和典型雅丹地貌的乌尔禾魔鬼城、阜康五彩城、哈密五堡的古城堡及古佛塔等旅游区。

三、新疆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战略通道

1.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是我国实施向西开放,走向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大陆的桥头堡。

新疆是古丝绸之路是历史上的重要通道。在当今时代,新疆与中亚国家同处亚欧中心经济圈,新疆是沟通中亚、南亚、西亚的重要地区,是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通道,在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和建立睦邻友好的事业中,在中外合作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大实践中,新疆所处的战略地位非常突出。中央要求把新疆建成面向中亚、西亚、南亚乃至欧洲国家出口商品的重要基地和商贸中心,以此,新疆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周边国家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并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强的互补性。

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周边国家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应该说,中亚、西亚、南亚、俄罗斯以及我国新疆都是市场开发前景很强的资源富集地区。特殊的地质构造使中亚拥有丰富的资源,而且大部分尚未被开发,特别是里海的石油和天然气是全球最具能源开发前景的地区之一。中亚地区拥有着成为21世纪新能源基地的优越条件,石油、天然气、煤、水力、风能、太阳能等多种资源都很丰富。该地区的天然气探明储量达到7.9万亿立方米,排在俄罗斯和中东地区之后,居世界第三位。石油的探明储量已经超过40亿吨,而且随着勘探的进行还在不断增加。中亚能源大国哈萨克斯坦的预测石油储量可达130亿吨、天然气6万亿立方米。而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分别为3亿吨和2万亿立方米。土库曼斯坦绝大部分土地是沙漠,但其地下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其天然气蕴藏量约为22.8万亿立方米,名列世界前茅,其石油的预测远景储量也高达120亿吨,已探明储量约17亿吨。土库曼斯坦三分之二的石油和天然气可供出口,其中天然气出口能力每年可达1000亿立方米。哈萨克斯坦石油产量增长迅速,2010年石油开采量已达到8000万吨,2015年将达到1.5亿吨,成为世界第六大产油国,其中78%的石油出口到国际市场。在未来,哈萨克斯坦每年有能力出口1亿吨原油和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同时,哈萨克斯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铀出口国。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加。我国石油进口主要是水路。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支强大的、能够在公海巡逻和控制海上石油运输通道的大型现代化海军,在能源安全方面尚处于劣势。我国到波斯湾的海上石油运输经过菲律宾、越南、新加坡和印度等国,只要在这条漫长的海上石油运输线上切断任何一处,就能对我国的经济命脉构成威胁。但在未来的几十年内,我国似乎很难通过扩充海军舰队来达到保障海上石油运输线安全的目的。因此,寻找可靠的陆路石油供应势在必行。中亚的能源出口是缓解我国能源需求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经过马六甲海峡的海运能源出现意外的情况下,新疆地区更是重要的能源供给陆路战略通道。

根据新疆总体建设规划,将借助自身的地缘优势,建设国际能源城,进一步开发俄罗斯及中亚五国的油气资源,促进能源区域性国际市场的形成。国际能源城将建设成为集生产、装配、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能源基地,并最终形成六大支柱产业和五大中心平台。其中,六大支柱产业包括:能源资源开发生产产业,能源深度加工增值产业,能源管道运输产业,能源安全生产的机械装备产业,能源钻采装备、炼化设备、新能源设备等制造产业,能源战略储备产业。根据总体建设规划,国际能源城将建设成为现代能源装备制造业中心和能源储备及能源产品深加工中心。国际能源城的建成,也将伴随着对物流、科技、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需求,形成现代服务业中心。

注 释:

①《习近平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年3月13日。

②《习近平在视察驻新疆部队时的讲话》[N],《解放军报》2014年5月4日。

③《左文襄公奏稿》卷50。

④《史记·匈奴列传》。

⑤王树楠、王学曾总纂(清):《新疆图志》卷1,建置志一。

⑥《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上册)[Z],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第35~54页。

⑦《新疆工作文献选编(1949-2010)》[G],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484页。

⑧爱莱娜·E·库孜米娜(俄罗斯):《青铜器时代的中亚草原与安德罗沃文化》[J],《新疆文物》,1986年第2期。

⑨阿·思·泽林斯基(苏联):《帕米尔古道》[G],《帕米尔资料汇编》,甘肃师范大学,1978年,第14页。

赵继峰 新疆军区政治部编研室特聘教授)

〔责任编辑:郭 嘉〕

F127

A

1671-4741(2015)01-0037-06

赵 毅 后勤工程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副教授

猜你喜欢

新疆资源
走进新疆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新疆反恐,暗流与真相
环球资源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