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

2015-03-22韩霁昌王欢元胡延涛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10期
关键词:项目区整理效益

雷 娜,韩霁昌,王欢元,张 扬,胡延涛,曹 源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075)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

雷 娜,韩霁昌,王欢元,张 扬,胡延涛,曹 源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075)

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土地整理;效益评价

为从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等方面对土地整理效益进行综合评价,本研究采用特尔斐咨询法确定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合模糊数学原理建立了土地整理效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到实际项目中,计算出榆林市孟家湾项目区土地整理效益的等级值为87.88,属于优秀级别。并以项目竣工报告加以验证,通过构建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模型得出的评价结果与项目实施后所产生的实际效益基本吻合,说明该模型在土地整理效益评价中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用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手段,对土地利用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治理,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确保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良性循环的一项工作[1-2]。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是土地整理工作的重要内容[3],科学、准确地评价土地整理项目的综合效益,有助于促进土地整理理论体系的形成,规范与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近年来,国外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整理对生态变化的影响、土地整理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比如Sklenicka[4]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评价了捷克3个土地整理项目的生态效益,指出初始条件对土地整理效应有显著影响,开展评估有利于整理资金的分配和整理方法的改进;Aric等[5]对土地整理效益进行指标化评价,提出了土地整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评价指标。国内学者主要从理论、技术、方法等方面对土地整理效益评价进行了探索,并尝试对具体项目区进行实证评价研究,比如张正峰等[6]和范金梅等[7]分别对土地整理效益的内涵、评价内容等开展了相关理论研究;李金成[8]和吴冠岑等[9]分别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可拓物元模型进行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彭群等[10]和李霞等[11]分别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多目标决策方法开展了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从目前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方法来看,大多是以独立项目数据论证为主,缺乏在同类别间、统一评价体系下的效益评价研究。基于上述原因,本研究计划采用特尔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用分值量化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定项目区综合效益等级,并采用该评价模型对榆林市孟家湾项目区土地整理的效益进行评价,希望能为国内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提供参考。

1 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1.1 选取评价指标

指标是评价的基本尺度和衡量标准,在选取评级指标时要考虑评价目标的实际情况。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2],综合我国土地整理项目的实际情况,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3个方面出发,构建了由目标层A、准则层B、指标层C 组成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图 1)。

图1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1.2 确定指标权重

采用特尔菲咨询法确定土地整理项目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指标权重确定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构建两两成对比较的判断矩阵。在构造好的递阶层次结构中,要比较同一层次中各元素对上一层次元素的影响,从而决定它们在上一层因素中所占的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评判时,引入了Saaty提出的九分位的比例标度(表1),按1~9比例标度对指标相对重要程度赋值[13]。得出的数值为判断矩阵中的元素aij。第二步,在Excel中计算得到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和对应的特征值。计算出各评价指标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即先取判断矩阵的n个列向量归一化后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权重向量W,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第三步,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指标CI=λmax-n/(n-1),求出CI后查找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其随机一致性比率为CR=CI/RI,若CR<0.1,则认为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要求,否则重新调整判断矩阵,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表1 相对重要性的比例标度

1.3 构建评价模型

建立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土地整理效益进行评价,可以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评价模型构建流程如下:建立评价因素集(指标集),U=(u1,u2,…,un);建立评语集,V=(v1,v2,…,vn)=(优,良,中,一般,差);通过调查问卷,邀请对项目整治状况了解的人员对土地整理项目的评价指标进行评判,在5个评价等级中选择适合的等级;计算评价指标隶属度,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土地整理项目每个评价指标的评判结果,这种评定是一种模糊映射,评价结果通过隶属矩阵R表示,其中每个元素代表相应评价指标的评判结果。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如下

B=W×R

(1)

式中:B为评判结果向量;W为评判因素的权向量;R为模糊关系向量;rmn为对第m个评价指标做出第n种评判结果的人数占参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

2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

2.1 计算评价分值

为了便于对项目实施前后的综合效益进行比较,客观反映土地整理后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采用分值(100分、80分、60分、40分、20分)量化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中的5个评价等级(优、良、中、一般、差),得到评价分值标准函数为F=(f1,f2,f3,f4,f5)T=(100,80,60,40,20)T。项目整理前后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评价分值计算公式为Z=B×F。

2.2 综合效益等级评定

根据土地整理工程实践,参照水保、农业、林业等相关标准,将土地整理综合效益划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和差4个等级,即评价分值≥80分为优秀、70~80分为良好、60~70分为中等、60分以下为差。评价分值越高,代表项目区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建设越完善,越有利于项目区的可持续发展。

3 实证分析

3.1 项目区概况

以榆林市孟家湾项目区土地整理项目为研究对象。孟家湾项目区位于毛乌素沙漠的东缘、榆阳区孟家湾乡孟家湾村,距榆林市区35 km、孟家湾乡西北7 km,地理坐标东经109°34′28″~109°38′36″、北纬38°36′48″ ~38°40′18″。地质构造属鄂尔多斯地台,海拔1 200 m左右,区域地势总体平缓开阔、起伏变化不大。属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季节变化明显,温差大,热量资源丰富。土壤以风沙土为主,占土地总面积的93.4%,还有少部分绵沙土和淤土,其中:风沙土为吹扬沙土堆积而成,松散无结构;绵沙土由风沙土发育而成,土壤粒径小于风沙土,持水性和养分略优于风沙土。主要植被类型为沙蒿半灌丛,另有少量沙柳和长芒草、针茅、冷蒿等,植被覆盖率不足7%。

项目区土地整治工程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道路工程、水利工程、林网工程等。目前,项目区已完成203.70 hm2的土地平整任务,动用土方量275.04万m3。对平整后的土地进行客土(砒砂岩)覆盖,采取拉运客土盖沙的改土方案,覆土厚度为8 cm,覆客土16.30万m3,以每个田块为一个施工单元,以保证覆土厚度均匀。项目区还修建道路8 164 m,开凿机井16眼(出水量30 m3/h),地埋管道5 296 m,修建80 m3蓄水池4座,配套中心支轴式喷灌机4套,种植杨树31 042棵、柳树21 043棵,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

3.2 确定效益评价指标权重

表2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权重

3.3 计算项目效益评价分值

按照分值计算法,分别计算项目区土地整理前后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及综合效益的评价分值见图2。结果表明,土地整治实施后综合效益为87.88分,评价等级为优秀,说明该项目的实施较为成功。

图2 孟家湾项目区整治前后各效益评价分值

(1)社会效益。首先,建成了榆阳区第一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土地的集约经营、农业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经营管理的现代化,对于推动区域规模农业、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其次,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将部分荒草地改造为优质高产基本农田,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再次,项目实施后增加了部分建设用地,为基本农田配套完善了防护林、道路、水利设施等,改善了人居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

(2)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新增耕地200 多hm2,综合考虑市场需求和土地状况,结合当地农民种植习惯,以马铃薯为主要农作物,复种指数为1.0。据估算,新增耕地产量稳定后预期年新增纯收入542.37万元。项目区还将建成规模化的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引种大量优质高产的商品薯、专用薯,对促进当地马铃薯产业的优化升级,带动加工、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3)生态效益。在项目区应用工程、生物措施实现综合治理,优化了土壤理化性状,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抑制了土地沙化。项目建设后栽植杨树、柳树、沙棘等,增加了林草地面积,提高了植被覆盖率,能有效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减弱噪音、净化空气,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根据项目区的竣工报告,本研究通过构建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模型得出的评价结果与项目实施后所产生的实际效益基本吻合。

4 结论与讨论

(1)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模糊数学原理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赋值引入分等定级的评价方法,对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整理前后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进行量化评价,取得了较理想的评价结果。实际应用证明,采用的方法可行,建立的评价模型较为合理,具有实用价值。

(2)本研究采用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是通过精确的数字手段处理模糊的评级对象,能对蕴藏信息呈现模糊性的资料做出比较科学、合理、贴近实际的量化评价,评价结果不是一个点值,包含的信息比较丰富,既可以比较准确地刻画被评价对象,又可以进一步加工,得到所需要的信息,比如通过赋值引入分等定级对评价结果进一步分析,得到了更直观的评价结果,但是该模型还存在计算复杂,对指标权重向量的确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等问题。

(3)运用构建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价孟家湾项目区土地整理前后的社会、经济、生态和综合效益,评价指标建立在同类文献资料研究基础上,评价指标选取易于量化的指标项,对于个别指标不宜量化但对评价结构有重要影响的指标选取不够。另外,在选取评价指标时有些指标间存在相容性,这对评价结果是有影响的,应在后续研究中加以注意。

(4)孟家湾项目是省级土地公益性项目,公益性项目不仅要重视经济效益,更要关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本研究的评价结果能够客观反映该项目的公益性特点,符合国家提出的土地整理要从注重数量向数量、质量、生态管护并重的方向转变的新要求。

[1] TD/T 1012—2000,土地开发整理标准[S].

[2] 李正,王军,白中科,等.基于物元评判模型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方法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0,30(6):190-194.

[3] 周丹,盖艾鸿,杨柳.基于模糊模型识别法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分析评价研究——以格尔木市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5):208-213.

[4] Sklenicka P. Applying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the land consolidation effect to three contrasting study areas in the Czech Republic[J]. Land Use Policy,2006,23(4):502-510.

[5] Aric I, Gundogdu K S, Akkaya Asian S T. Some metri indices for the assessment of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J]. Pakistan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2007,10(9):1390-1397.

[6] 张正峰,陈百明.土地整理的效益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2):210-213.

[7] 范金梅,王磊,薛永森.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探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增刊):116-118.

[8] 李金成.土地整理效益的层次分析法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07(5):103-105.

[9] 吴冠岑,刘友兆,付光辉.基于熵权可拓物元模型的土地整理项目社会效益评价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5):40-46.

[10] 彭群,龙花楼,罗明,等.西部地区土地整理生态评价——以甘肃省酒泉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3,23(6):822-825.

[11] 李霞,刘秀华.论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5-7.

[12] 马志昂,程久苗.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以安徽省郎溪县南丰镇土地整理项目区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3,30(4):41-45.

[13] 鲍金星,葛霖,刘学涛,等.多视角农村土地整理效益评价[J].农业工程,2012,2(5):54-58.

(责任编辑 李杨杨)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411008)

F301.1

A

1000-0941(2015)10-0068-04

雷娜(1985—),女,陕西合阳县人,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水土保持;通信作者韩霁昌(1966—),男,陕西渭南市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土地工程、土地经济、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2015-03-18

猜你喜欢

项目区整理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宝鸡峡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