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大沙河上游段河岸生态治理实践
2015-03-22李晓刚覃建华
李晓刚,覃建华,何 强,郑 磊
(1.深圳市水务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广东 深圳 518048;2.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3)
深圳市大沙河上游段河岸生态治理实践
李晓刚1,覃建华2,何 强2,郑 磊1
(1.深圳市水务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广东 深圳 518048;2.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3)
大沙河;上游段;生态治理;石笼护岸;景观设计;深圳市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河道治理工程不仅要满足行洪排涝等基本功能,还要具有景观、休闲、娱乐等功能。深圳市在大沙河上游段河岸综合治理中的生态治河理念是:摒弃以往的浆砌石或混凝土固岸、裁弯取直、疏挖河道等措施,采用了生态石笼护岸,这种护岸形式不仅贴近自然、结构稳定,而且工艺简单、造价较低;在两岸景观设计中兼顾河流的形态、空间和沿线人文历史等因素,分区、分段设计景观,选用绿化植物,布设景观小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提速,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河道两岸土地常常被大规模开发利用。深圳市在以往河道治理中多采取浆砌石或混凝土固岸、裁弯取直、疏挖河道等措施,这样做虽在一定时期内保障了河道水系的安全,但也出现了一些生态问题,如硬化了河道,改变了河流自然属性,侵占了生物栖息地,割裂了水陆系统的联系,等等。在深圳市大沙河上游段河岸生态治理中,应用生态石笼的护岸形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实践表明,生态治河技术的应用能有效促进河道水环境的良性循环,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河流水生态系统和两岸生态景观。
1 大沙河上游生态石笼的护岸形式及特点
1.1 生态石笼起源和结构形式
生态石笼的起源,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李冰父子在都江堰工程中所使用的竹笼、羊圈工艺。而现代意义上的新型生态格网结构,通过在材料、工艺等方面的改进、提高,来实现生态环境与工程结构的有机结合。生态石笼不仅保留了传统河道防护结构的特点,而且兼备了适应基础变形、生态环保、工艺简单等优点,因而已经成为河道防护、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修复、抗洪抢险等方面的首选结构形式。生态石笼是将热镀10%铝锌低碳钢丝用机械编织成格网,再将格网片裁剪、拼装成箱体。箱体成型后,将块石等填充材料码放于其中。生态石笼网详见图1。
1.2 生态石笼护岸的优点
(1)贴近自然。生态石笼为多空隙结构,既为水体流动创造了条件,也增加了水体与土体的自然交换通道,为水生植物和微生物营造了生存环境,从而提高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此外,生态石笼中有人工铺填或自然沉积的土壤,也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对改善水质及美化环境有显著的效果。
图1 生态石笼网示意
(2)结构稳定。生态石笼与浆砌石、混凝土等护岸结构形式相比,由于相邻网箱全部用钢丝扎紧,因而具有良好的连贯性、整体性、延展性,以及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性能,即使有不均匀沉陷,整体结构会自行微调,不会产生裂缝或出现箱体整体性破坏。
(3)工艺简单。生态石笼结构中所使用的网箱为工厂加工制成的半成品,在被运至施工现场后再按设计要求进行组装定型。在开挖成型的边坡上,将网箱放置固定后码放块石等填充材料,最后加上盖网并绑扎牢固。由于施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受气候影响较小,因而施工质量和进度均可保障。
(4)造价较低。生态石笼结构主要由钢丝网箱和填充物组成。填充物只要满足抗风化要求,且有一定的强度,粒径较网孔大些即可。因而可以就地取材,有效降低工程造价。
2 大沙河上游段河道生态景观设计及工程效果
大沙河上游段综合治理工程是由深圳市政府投资建设的重大防洪减灾和治污保洁项目,另外该段河流极具文化色彩,在设计其生态景观工程时从河流的形态、空间、绿化等几方面入手。
(1)河流形态展现。以现有河床形态为基础,对常水位河流形态进行布局,通过河床浅滩和护脚置景石的组合,塑造蜿蜒曲折的河流形态,通过壅水构筑物布置景观水面,沿河设置游人下河道路、亲水平台和缓坡护岸。
(2)滨河空间塑造。滨河空间塑造分为两段设计,第一段是从设计河道起点至中部临近山坡的河流段;第二段北侧均为山坡,南侧是城市规划过境道路。
第一段河道:此段河流在远古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是商周文化遗址,新中国成立前曾经可以通航。该段人流较为集中,并具有人文历史文化印迹,是景观设计的重点河段。根据实际情况分区域设置景观节点,沿河设置多级平台区、古埠风情区、竹林听涛区、远古大遗风区、自然河道区。①多级平台区。该区位于河底到河堤顶高差约10 m的河段,根据现状条件设置四级平台,形成河流大地景观。②古埠风情区。营造古码头的意境,引起人们对过往历史的联想。具体建设内容为:设置有特色形状的码头,摆放仿木的小平台,建设形如斗笠的特色凉亭等,构筑有本地人文特色的休闲空间。③大沙河故道、观景平台。在大沙河故道口设置景观小品,刻上“大沙河故道遗址”,并在附近设置观景平台,用以欣赏河道特色景观。④竹林听涛区。在此区布置竹林,形成素雅秀丽的河岸植物景观,同时与附近的跌水声形成“有声有色”的“竹林听涛”意境。⑤远古遗风区。该河段是商周文化遗址,在此段设置特色小矮墙,仿制并放置远古人类用过的器具,使人们不用进博物馆就可以看到远古遗风。同时,此处是看塘朗山的最佳观景点,故在这段设置了滚水堰,并形成开阔水面,设置富有特色的亲水平台,打造“远山近水”的秀丽河道景观。
第二段河道:人流量较少,通过控制河岸线、河底线,使河道蜿蜒曲折,岸坡有陡有缓,并在岸坡置石点缀。植物种植疏密有致,形成林间河流的自然河流形态,营造自然的生态河道景观。
(3)绿化种植配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景观平面布局及功能分区进行绿化种植配置。①在亲水休闲活动区,为满足人们亲水需求营造出接近自然的水岸植物景观,选用芦苇、竹类、菖蒲、落羽杉、水石榕等。在浅滩河洲上尽量营造出野草葱葱的沙洲生态岛景观。②在河道自然生态区,充分考虑该区分布范围较大,最能体现生态、自然的设计宗旨等因素,选用的乡土植物种有黄槿、海红豆、水翁、水黄皮、血桐、铁刀木、青皮竹、佛肚竹等,在地势较高的地段布置蜜源植物,如黄槐、水蒲桃、高山榕、黄槐、白兰、九里香、乐昌含笑、四季桂等,以吸引鸟类和昆虫。③人行道。行道树选用樟树,沿巡河路按6 m株距布置,胸径10~15 cm,保证建成初期路网绿荫覆盖。④在河道自然生态区及亲水休闲活动区局部点种大规格苗木(胸径控制15~35 cm)作为绿化骨架树,品种包括榕树、凤凰木、海南蒲桃、水翁、白千层、黄花风铃木、桃花心木、南洋楹等。⑤配置水生植物、花灌木和草坪,营造出接近自然的滨水植物景观群落。生态石笼护岸施工后的效果详见图2。
图2 大沙河生态石笼护岸施工后的效果
3 结 语
深圳市大沙河上游段综合治理工程,成功运用生态石笼护岸结构,因地制宜地配置绿化植物,结合河流的形态、空间、人文、历史等因素创造出的河道生态景观,明显有别于传统的浆砌石或混凝土固岸等治河效果。城市河流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人文和自然属性,因此河流治理方法也需要因地制宜,形成各自特色。但总体来说需要融入生态理念,采用一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法,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越来越高的需求。
(责任编辑 孙占锋)
S157
C
1000-0941(2015)10-0039-02
李晓刚(1964—),男,甘肃天水市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水务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201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