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015-03-21李梦醒邓曙光赵政春

关键词:电子信息体系改革

李梦醒,邓曙光,赵政春

(湖南城市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受传统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工作岗位需求和毕业生专业能力错位,导致大多数高校输出的人才与公司、企业等需求的人才脱节的现象[1]。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应用创新实践能力,提高电子信息类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及就业竞争力,是湖南城市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教学所面临的突出而重要的课题。

1 专业理论培养体系改革

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根据当前电信类专业人才需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满足专业理论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对相关专业的理论培养体系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提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培养体系改革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电子信息产业不同于一些传统基础学科,它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新理论新概念层出不穷、技术更新速度极快。目前,一般本科院校培养方案中,大一和大二主要是以学习公共课程及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为主,到了大三才开始学习专业课程。这里所存在的问题是:不管是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所学内容与市场的实际需求差别比较大,因此,按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难以培养出符合人才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规范”知识体系的要求[2],根据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实际情况,相关二级学院制定以教育部发布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理论体系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及应用型人才”这条主线,认真落实学校的“建设特色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的相关指导方针,制订科学务实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2 理论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目前,理论教学方法大多以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为主,辅以粉笔板书的讲授方法,在理论教学中较少引入专业软件来辅助教学。电子信息类专业大部分重要的专业课程,将相关软件教学应用到理论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学生提前接触到行业软件并学会使用,有利于专业能力的提高,为以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课程评价及考核方式的改革

课程考核方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对该课程的学习态度及重视的程度。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寻找适当的学习方法,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对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如增加对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性、自主设计性以及课程应用性等方式的考核,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可以有效避免课堂上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有利于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

2 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改革

2.1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建立科学、多层次、灵活多样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是创新能力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要建立这样的实践培养体系,我们必须从内容、形式及时间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探索。举例来说,在四年的大学学习中,从市场对专业人才技能的需求出发,我们既要考虑相关专业学生在各阶段的知识结构、能力范围,也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科学合理地制定实践计划,设计实践内容。努力实现实践教学内容迎合市场人才需求的方向,促进专业实践教学的职场岗位化培养,促进“教、学、做”相结合的一体化培养模式,打造和积累若干与专业核心能力及职场岗位相关的“创新性能力培养”实训项目。

2.2 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一环,改革的方向是全面执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方式。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是由指导老师先讲解实验过程,然后由学生按实验指导书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这样的实验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利于创新性能力的培养。而采用开放实验室的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根据的自己的时间安排预约进入实验室,自主设计,自主思考完成实验过程,学生往往能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此外通过开放式实验的方式,组织有能力的学生参加各种校内外电子设计竞赛、软件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不同级别的设计性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和勇于实践的信念。组织学生申报创新性实验项目,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参与实验室建设,参加合作企业的科研项目、产品开发等,使学生全面提高实践能力及就业竞争力,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提高实践能力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实践教学和管理中必须加入企业化的思维模式,除了培养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要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后能够迅速融入用人企业的相关岗位,创造价值。为此我们拟采用如下两种措施来实现目的。

(1)采取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这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目前,我校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在达内培训公司、北大青鸟,科瑞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软件测评中心,广州讯联实业公司等地建立了实习、技能培训实践教学基地,从大三开始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及学习能力,选择适合的基地进行实训或实习。相关教学单位必须与实习企业探讨,科学的制定新的实践培养方案,制订更加符合市场用人需求的实习方案。采取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将增加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更快的熟悉实际工作环境,也为工作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2)采取项目化的实践过程模式:根据实践计划安排,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逐个完成的设计好的典型的项目,这些项目必须是严格按照企业的需求高度来设计的,学生按照实际工程的要求和操作步骤完成,形成完整的项目化的实践培养体系。通过这种形式,不仅能实实在在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工作思维及创新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职业素质。

2.4 推行专业认证制度

当前,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行业认证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相关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能够被市场所认可,作为用人企业定岗的参考依据之一。相关的专业认证给学生指明了专业学习的方向和深度,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专业认证制度即“认知—能力—认证”,符合我校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方向。我校关于专业认证制度的推行改革已经启动有几年,通过这种模式,将极大的增加学生主观学习能动性,也为学生毕业后的求职提供较强的竞争能力。

3 结束语

综上,为了提高本校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就业竞争力,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对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理论培养体系和实践培养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改革,采用了专业认证制度等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兴趣,提高专业素养及工程实践能力。项目实施以来,我校在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对学校十二五时期提出的服务地方经济的创新型电子信息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李颖, 曹立新, 包理群.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教学研究, 2013(4):12-14.

[2]高凯, 许云峰等.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1):21-22.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体系改革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改革之路
电子信息与物理系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针对电子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