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转型期群众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研究

2015-03-21陈宇佳王建永

东岳论丛 2015年6期
关键词:群众工作

陈宇佳,王建永

(山东社科院 机关党委,山东 济南250002)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凸显交织,需要不断改进和加强群众工作,创新和发展群众工作方法,推动和实现社会转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研究把握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党的群众工作创新,对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创新群众工作对于实现社会转型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到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描绘出新的宏伟蓝图。实践反复证明,实现既定的宏伟目标,仅仅依靠我们党自身是无法做到的,要求我们党必须发扬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团结和依靠亿万人民群众共同奋斗。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共产党基本的一条,就是依靠广大革命人民群众”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 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年版,第581 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党要始终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最大限度地挖掘、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强大力量,为实现党的伟大事业的奋斗目标获取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创新群众工作,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是顺利推进社会转型的前提与保障。在当前社会转型重要时期,我国经济社会正在发生重大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改革开放30 多年来,伴随经济快速增长,社会领域发生深刻变革,社会组织结构日趋多元化,群众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化,社会纠纷不断增多,社会矛盾有加剧趋势,如何加强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转型发展成为党和政府当务之急,也是衡量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关键因素。历史反复证明,我们党能不能执好政,关键在于人民群众拥不拥护、赞不赞成、支持不支持,在于是否有稳固的阶级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新的历史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正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四大考验”,以及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四大危险”。在此历史条件下,作为推进中国社会转型的政治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最重要的就是要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积极主动地做好群众工作,以最大限度地赢得广大群众的理解和信任、拥护和支持,进而凝聚力量,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顺利实现社会的转型发展与和谐稳定。

创新群众工作是提高领导水平和提升执政能力,促进社会转型的现实需要。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群众工作水平直接影响并集中体现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效果。衡量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高低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是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赖,是否众望所归、人心所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是否重视做群众工作,是否善于做群众工作,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工作上是否称职、领导能力强不强的一个基本标准”①习近平:《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人民日报》,2011 年2 月24 日。。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政策观念、效率观念、公平观念和民主意识、参与意识、法治意识等不断增强,表达个人利益诉求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这种变化对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只有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规律,不断改进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才能进一步增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做好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各项工作,努力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为推进社会转型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社会转型期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时期,各种利益冲突加剧,社会矛盾更加凸显,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环境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分析、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不断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序推动和促进社会转型发展。

1、群众的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化。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促使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差异化,利益矛盾日渐突出。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致使群众利益诉求也发生了转变。从群众利益诉求的内容上看,以往的群众工作,主要是围绕政治问题展开,政治利益居于中心地位。然而,在推进改革的进程中,社会主体根据各自的生存状态,追求利益的主动性得以充分释放,导致社会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日趋多样,从单一普遍化的物质利益转变为生存利益、精神利益、民主权益并存的多种利益需求。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层面多、领域广,既有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就业保障、环境保护、企业改制等问题,也有干部作风、分配不公、民族宗教、历史遗留问题等,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和各个层面。从群众利益诉求的性质上看,有正当的利益诉求,也有不正当的利益诉求;从群众利益诉求的途径上看,存在制度化利益表达和非制度化利益表达并存的局面。正是这种群众利益诉求的多元化,使得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挑战。

2、群众工作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市场经济、群众组织、社会团体、媒体舆论等构成了当前群众工作的多维、复杂环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变化,阶层群体冲突逐年增加;社会状态更加活跃,开放性、流动性问题增多,传统“单位体制”发生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以及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变得更加困难。过去由政府直接分配资源实现群体利益均衡化的方式逐步弱化,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满足群众需求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新时期各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相互激荡,无时无刻不对群众的思想观念造成冲击和影响,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多元多样多变,社会失范风险加大。同时互联网和手机互动平台等新媒介的兴起,使社会舆论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在塑造公众价值观念、强化公众意识、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等方面新媒体的作用越来越大。

3、群众工作的对象更加多样。当前党的群众基础已经发生了代际更迭,群众的构成情况发生了深刻变化,既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时期的群众,也不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群众。“群众”已经成为一个内涵深刻、外延广泛而又有时代性动态感的概念。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与经济社会转型的加快,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的同时,社会组织结构、就业市场结构、产业发展结构也迅速调整。在此局面之下,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行业、新组织不断涌现,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其中既有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又有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城乡贫困人口等群体,“人民群众”的成分日趋多样复杂,群众的外延不断扩展,当前群众工作的对象更加广泛、多样,类型呈现多元化。

4、群众工作很难做到全覆盖。过去通过党和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各级组织,比较容易在体制内就可以把群众工作覆盖到每一个角落。在新形势下,社会的流动性、开放性显著增强,传统“单位体制”发生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原有的组织机构社会管理机能发生重大变化。而群众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与形势发展变化还不相适应,群众工作缺乏有效抓手。从内部看,党的组织体系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一张内网,在工作机制、平台载体建设方面不够完善,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党组织覆盖面需要进一步延伸。一些群众和新社会组织未按党章要求建立起相应的党组织,党的领导出现缺位,给群众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二是组织内部建设存在不足。党的组织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在代表制度、党内民主、党内监督、党员队伍、干部队伍、基层组织等诸多方面,都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三是整体合力不强。党的组织网络尚未完全形成群众工作的内部合力,没有统一的、可分解量化的群众工作标准,各部门、各方面的协调性和合作力度都还不够等等。从外部看,新兴组织机构社会管理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新的群众工作组织网络有待进一步健全。目前过于依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没有很好地去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参与社会管理,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也未充分发挥,社会管理格局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加快构建服务群众工作网络。

5、群众工作方法固化落后。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比以往面临着更多的问题与挑战,但少数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发展。一方面,长期执政条件下,一些党员干部对群众工作产生了“情感疲劳”,尊重群众、依靠群众的紧迫感不如以前强烈,取而代之的是高高在上“管理”群众的思维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强化。同时,由于传统的理想信念“褪色”,奉献和投入意识趋弱,自身利益的意识也在一些党员干部中滋生出来,更着眼于对实际利益的考虑,群众观念逐渐变得淡薄。另一方面,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对政策、法律、科技等有一定的理解、认知和需求,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提升、知识结构更全,随之而来的是人民群众对实现自身群体利益的愿望越来越高,诉求问题来越迅捷,但与群众工作对象的全面发展相比,一些党员干部表现出思维固化,迂腐而逃避自新的问题,其能力跟不上工作对象的发展。固化的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缺乏自我更新的能力,影响了群众工作的实际效果。

三、积极适应社会转型发展,不断提升群众工作水平

社会转型时期的新特点、新变化,决定了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组织群众、联系群众、教育引导群众、沟通群众、服务群众和化解矛盾的能力。以更新的理念、更广的渠道、更强的力量去做群众工作。

第一,坚持与时俱进,树立做好群众工作的新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形势下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强化改革创新,改进工作作风,自觉从各种不符合、不适应工作实际的思想观念、惯性思维、习惯做法束缚中解放出来,着力用新理念、开放思维研究新情况、用改革的思路解决新问题。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牢牢把握和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这一群众工作的主线,把热爱群众、尊重群众、时刻为了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认真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集中群众的智慧、凝聚群众的力量。二是要树立服务群众的理念,始终坚持党的宗旨,牢记公仆意识、树立与群众平等的思想,突出人民群众是发展主体的观念,由管理为主向以服务为主转变,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出发点,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在服务中提高管理水平。三要树立起民主平等理念,在开展群众工作过程中,坚持民主原则,更加强调党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的互动交流,真正体现权利平等、规则平等、机会平等,这是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的基本要求。四是要树立法治理念,使群众工作在法治的基础上开展,体现法治精神。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强化法治理念,重视法治思维养成,促进理念思维从“行政思维”向“法治思维”转变,坚持用法带动人民群众的学法信法尊法用法,引导群众树立法制观念,从内心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既把法律作为保障自身权利的重要工具,也把法律作为规范自身活动的行为准则,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诉求、维护权益。

第二,加强教育引导,以共同的理想目标凝聚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①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 年4 月29 日。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一方面应重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综合运用政治、法律、经济等方法,针对不同群体的思想特点,坚持人对人、手拉手、心贴心做思想工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引领群众思想,引导群众学习、思考、实践和创新,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内化为人们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凝聚智慧力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在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科技素质和思维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增强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认同感,巩固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另一方面,要注意运用丰富多彩的方法和形式引导、教育群众。现代科学技术为采用丰富多彩的方式方法引导教育群众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实践中,除了可以运用如授课、会议、座谈、走访等传统的、面对面的方式引导教育群众之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络发展的资源和技术手段,如微博,微信、论坛等,来加强改进党的宣传和信息工作,寓教于生产、生活、娱乐、休闲、健身等各种活动之中,最大限度地弘扬网上主旋律,凝聚社会正能量,牢牢掌握宣传话语权和主动权,在教育引导群众方面创新突破。

第三,拓宽民主渠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群众。发扬民主是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的方法。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只要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地做工作,把道理向群众讲清楚,就能得到群众的同情和谅解,再大的困难也是能够克服的。”②《邓小平文选》(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229 页。要坚持将推进民主建设、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作为组织发动群众的有效措施与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一是进一步扩大重要信息的公开,全面推行党务、政务等公开工作,健全社会公示、新闻发言人等制度,对党和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改革措施、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重大突发事件情况等,依法实行公开,不断扩大群众知情权。二是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建立民意调查、信息公开、决策协商、民主评议等群众利益表达制度,自觉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不断扩大群众参与权。三是要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要时刻秉持与群众“平等对话”的意识,注意疏通和拓宽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各种渠道,使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渠道、直接和间接的渠道有机结合,更加注重建立党委政府与社会群众互动交流的平台并保证互动的效果。四是要进一步保障和支持群众的监督。完善群众举报制度,降低群众举报和反映问题的风险和成本,扶植、保护和支持社会群众成立各种群众性监督组织,开展有组织的监督活动;主动创造条件让广大群众监督政府,通过媒体公示、社会听证、人大政协监督等形式接受群众监督,同时进一步加强创新,探索网上举报、公开承诺、民意测评等监督形式,有效缓解利益冲突,化解不满情绪和各种矛盾,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使推进民主建设的过程,成为组织教育群众和联系服务群众的过程。

第四,适应时代特点,构建社会化、开放式的群众工作新格局。群众工作必须更加注重整合各种组织和力量,发挥不同主体共同做好群众工作的职能作用,充分激活社会自我管理机能,特别是要把“虚拟社会”作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一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把行政措施与社会化工作方法有机结合,探索群众乐于接受的亲情化工作方式。通过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现代化,实现基层组织功能定位的转变,引入新的组织方式,运用现代化的工作手段、组织理念,充分借助社会资源,以社会能够接受、社会欢迎的方式手段展开活动,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服务群众的坚强堡垒。二是积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必须改变党和政府“包揽一切”的社会管理理念。要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强化和优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同时,将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进一步整合群众工作资源,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支持人民团体、群众组织、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形成加强群众工作的社会合力。三是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要善于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加强与群众的沟通,拉近普通大众同网络的距离,使群众工作从现实社会向网络虚拟社会延伸和覆盖,随时了解群众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把握社情民意,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增强在网上的正面宣传和影响力,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教育引导群众、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辅助手段。

第五,建立长效机制,为群众工作提供体制和机制保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以建立制度为着力点,在建章立制中提升原动力,把群众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一是不断健全群众利益表达和协调机制。要发挥党和政府主导作用,构建政府与社会互动的利益协调体制,确保现有的利益表达渠道畅通,把各级党员代表、人大代表和政治协商等传统制度,作为反映社情民意的主要渠道;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新的更加直接有效的表达诉求渠道,进一步疏通和拓宽民意表达渠道。二是构建新型的沟通机制。要通过建立公开民主的社会对话协商机制、深入基层调研等多种途径来实现干群零距离接触、直接沟通;尤其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比如利用政务微博等,使之成为社会舆论和群众意见的重要表达平台,同时也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沟通渠道。三是健全民主决策机制。要围绕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认真总结群众的经验,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将群众的意愿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坚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是否符合群众利益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和衡量决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以决策的制度化、民主化来保证决策的科学化,真正做到作决策、定政策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四是完善群众工作考评机制。要把党的群众工作的对象纳入评价主体范围,增加群众评价的权重。充分利用互联网、大众媒体等技术手段,不断开辟群众工作的评证党的群众工作绩效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的与时俱进,推动群众工作评价与社会发展的同步互动。在考核方法上,要实行多元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部门或单位的整体目标责任制考核中,与工作绩效评定挂钩。

群众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各项事业发展,关系民族伟大复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指出的:“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①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 年6 月19 日。在社会快速发展和转型时期,必须更加重视和不断加强群众工作,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以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标准,更好地体现党的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最大限度地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一道前进。

猜你喜欢

群众工作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不工作,爽飞了?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我要出舱工作
再说还有工作忙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