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消费增长的经济效应及促进机制研究
2015-03-21张凤莲
张凤莲
(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2)
文化消费增长的经济效应及促进机制研究
张凤莲
(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2)
长期以来,学术界大多把文化消费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加以关注研究,更重视其社会效应。而从文化经济融合发展、文化消费经济效应的视角来看,文化消费既能促进经济发展“量”的增长,也能推动经济发展“质”的提升。要推动文化消费增长,提升文化消费的经济效应,必须厘清影响文化消费增长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并遵循文化消费发展的规律和实际构建长效动力机制。
文化消费;经济效应;文化产业
文化消费是一个既包含文化因素又包含经济因素的综合性活动,其增长关涉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既会产生社会效应、文化效应,也会产生经济效应、产业效应。在经济文化融合发展趋势日益凸显、经济转型升级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新常态的当今时代,关注文化消费的经济效应、产业效应,厘清影响文化消费增长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研究构建推动文化消费经济效应增长的动力机制,凝聚推动文化消费经济效应增长的强大动力,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文化消费增长的经济效应的主要表现
生产与消费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推动、密不可分,由此决定了作为消费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消费,必然会对社会生产产生重要影响,具有物质、货币实体形态和较强的经济效应。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人们主要致力于物质生活需求的满足,文化消费需求不被关注,其经济效应表现不明显。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文化消费成为社会消费的重要形态,文化消费呈现出巨大的经济价值,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概括地讲,文化消费的经济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文化消费增长具有扩大内需、提振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效应。
投资、消费、出口构成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但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各不相同。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是通过高投资和外贸出口的高增长来实现的,但随着高投资带来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弊端的日益显现,增加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性被高度关注,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文化消费作为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长必然带来社会需求的扩大和消费市场的繁荣,在拉动经济增长、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文化消费增长符合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实际,国际经验表明,国内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需求进入快速增长时期,超过5000美元后,人均文化消费需求进入倍增阶段。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了7000美元,文化消费已进入快速膨胀阶段,在目前阶段通过扩大文化消费提升消费总量、提振经济发展活力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要求,既具有必然性又具有合理性。
其次,文化消费增长具有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效应。
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存在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产业结构决定消费结构,另一方面消费结构又反过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世界产业结构演变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文化消费是消费的重要形态,对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重要影响作用。文化消费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其增长不仅会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文化产业自身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而且还会带来整个社会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战略性调整。文化产业是典型的低碳环保、绿色产业,低消耗、污染小,较少受资源环境瓶颈的制约,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能够带动服务业的发展,增加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同时,文化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渗透力和产业融合性,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使文化渗透到当代经济发展的一切领域,使经济发展因文化的融合渗透,增加了文化附加值,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不断得到提升。另外,文化产业与农业、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的关联和融合发展,促使农业、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提升内涵和品质,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极大地拓展了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
第三,文化消费增长具有拓展产业新领域、催生产业新业态的重要效应。
文化消费作为文化产品和服务价值实现的最终环节,具有热点多、弹性大的特点,其快速增长必然推动相关产业链条拉长,促进新兴产业门类和文化业态不断涌现。对书籍、工艺美术品、电影电视节目、电子游戏软件等文化产品的直接消费,必然带来出版、工艺美术、影视、动漫等产业的繁荣发展,也会带来与此相关的印刷机械、电视机、照相机、影碟机、计算机等各种文化设备制造业的发展,还会带来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电影院线等文化设施建设的繁荣。而文化与科技、旅游、商业、金融等的融合发展,必然催生出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文化创意等多产业交融发展的良好局面,带来数字音乐、数字电影、网络视频、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公共视听载体、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新兴文化产业迅速崛起和快速发展。
第四,文化消费增长具有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人力资本溢出效应。
推动文化消费增长,是满足人类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人的整体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人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其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必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进行文化消费以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不管是马克思的个人发展三阶段理论还是马斯洛的个人需求五层次理论、奥德费的人的需求三层次理论,都把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看作是人在物质生活需求基本满足以后所产生的更高层次的需求。伴随着人的需求满足的逐级推进,人的发展也从生存型迈向发展型、享受型阶段,其文化知识水平、能力素养的提升必然带来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知识支撑等人力资本效应。
二、影响文化消费经济效应增长的主要因素
目前,文化消费在我国还是一种缺乏刚性的消费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受物质消费的挤压。影响文化消费增长、文化消费经济效应提升的因素有多个方面,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既有消费者个人的因素,也有国家、文化企业的因素等等。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构成影响文化消费增长及其经济效益提升的复杂体系。具体讲,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消费者的经济收入。社会生产发展和个人经济收入构成文化消费的物质基础。只有伴随着生产力发展和居民经济收入水平的提升,在物质需求获得基本满足之后,人们才会产生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和消费,而且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收入水平越高,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和能力越强,社会文化消费增长就越快,其经济效应就越明显。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城乡广大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并开始向多元化、高层次发展,知识型、发展型高端文化消费在整个文化消费中所占据的比率越来越高。
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对消费什么、怎样消费的理解、看法和观点构成消费理念的主要内容。消费理念对文化消费发生重大的影响作用。从产生文化消费需求开始,到为了满足需求去获取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信息,再到在多种文化产品与服务中作出消费判断与选择,到作出购买决定,到享用文化产品与服务,再到对文化产品与服务作出售后评价,消费理念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文化消费的整个过程。重视和发挥文化消费的积极作用、注重文化消费需求满足的消费理念,有利于文化消费的增长、文化消费经济效应的提高。消费理念本身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除了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个人经济收入高低的制约外,人们的消费理念还受个人的知识水平、文化素养、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消费主体的文化素养越高,消费者越注重对文化需求的满足,其文化消费的数量和质量也就越高。长期以来,我国居民受传统节俭消费观念的影响,受社会保障不健全、不完善的影响,在生活中比较注重积蓄和节俭,文化消费理念还没有得到高度确立,对文化的消费并没有上升到必须消费的重要位置。
消费者的闲暇时间。“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32页。在工作时间、生活时间之外,拥有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是进行文化消费、推动文化消费经济效益增长的必要条件。只有具有一定的闲暇时间,人们才能够进行文化消费,文化消费活动也才能获得延续扩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经济越发达,人们的生活质量越高,人们对闲暇时间的要求会更加强烈,由此也会在更多的闲暇时间里进行更多的文化消费,带动文化消费经济效应的提升。
社会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数量与质量。文化消费的对象是文化产品与服务,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文化消费的兴趣、意向、热情和经济投入程度。在经济收入、消费能力等因素一定的情况下,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数量质量会成为影响文化消费者进行买卖抉择的主要力量。如果消费者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内容感兴趣,认为价格能够接受,那就会去购买和消费这一文化产品和服务,否则,会放弃文化消费行为或降低文化消费的数量。因而,内容丰富、物美价廉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是推动文化消费增长的重要条件和活水源头。
文化消费政策。通过发挥激励、扶持、引导、调控等作用,文化消费政策在促进文化消费增长方面发挥重要的积极的作用,是推动文化消费增长、提升文化消费经济效应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家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在推动文化消费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至今为止,国家尚未出台针对文化消费的专项政策,全国各省市中只有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文化消费的意见》,因而,建立健全文化消费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其对文化消费增长的积极推动作用的任务还很艰巨。
文化消费环境。文化市场、供给渠道、舆论导向、社会氛围等构成文化消费的主要环境。其中,文化市场是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主要渠道与场所,较好的市场秩序、繁荣发展的市场规模是文化消费所必需的。积极的舆论导向能对文化消费产生引导作用,能激发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和动能。浓郁的社会氛围具有较强的推拉作用和示范效应,具有较强文化消费能力和水平的消费者,往往能够带动影响周围人群的文化消费活动。
三、构建文化消费经济效应增长的动力机制
推动文化消费增长,提升文化消费的经济效应,存在三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动力源——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个人,依赖于建立一个将三种动力源按照最佳方式连接起来,并实现三者之间良性互动的长效动力机制。其中,政府的动力和着力点在于增加居民文化消费的经济基础,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打造文化活动品牌,活跃规范文化市场,提高文化消费治理能力,对文化消费进行积极的引导,为文化消费快速健康发展增力护航;企业的动力和着力点在于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生产大量物美价廉、能够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文化需求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杜绝生产销售假冒伪劣文化产品和服务;消费者作为文化消费的主体,要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更新文化消费观念,增加文化消费,促进文化消费向高层次发展。概括讲,建立文化消费增长的动力机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构建文化消费增长的经济调控机制。
近些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广大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消费水平得到较大提升,但是,由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总体上低于GDP增速,导致我国人均GDP虽然已超过了7000美元,但现实中文化消费的井喷增长现象并没有如期出现,其经济效应也没得得到充分显现。有资料显示,我国文化消费潜在规模为4.7万亿元,而当前实际文化消费规模为1.04万亿元,存在3.66万亿元的文化消费缺口。我国文化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与世界发达国家的15%相比也相差较远,仅为7.5%左右*张良娟:《发展文化产业应先治理文化消费市场》,《四川日报》,2014年1月23日。。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建立推动文化消费增长的经济调控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财政、收入分配、税收价格和借贷利率等方面的调控作用,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大力提高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为提高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能力和水平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要加大文化投入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构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建设一批群众性、娱乐性、普及性文化设施,加快城市居民15分钟文化圈和乡村半小时文化圈建设,增加对农民工和低收入人群的文化消费补贴,定期发放文化消费卡或者文化消费券,保证收入较低人群也有能力进行文化消费。
2、构建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对接机制。
当今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买方即消费者的需求意愿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市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规模。在这种情况下,全面、及时、准确地把握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文化需求,并根据居民的多元文化需求,为广大居民“量身定做”合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就成为文化市场繁荣和文化消费增长的关键环节。为此,必须高度关注社会各个阶层的文化需求,深入开展社会文化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设立公共文化服务专用电话、短信平台、官方微薄等载体,多渠道了解广大居民的文化需求特点、消费习惯、文化诉求,总结文化消费规律,根据社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适合于广大居民特别是农民工等特殊社会群体文化生活的精神产品和艺术形式。
3、构建文化消费产品与服务供给激励机制。
政府、文化企业作为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主要供给者,在促进文化消费增长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但在提升文化消费经济效应方面,文化企业担负更大的直接的责任。政府主要是通过购买文化产品与服务,然后通过建设文化设施、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等途径,将购买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反哺社会,其作用一般带有公益性、普惠性。而文化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单位,在兼顾社会效应的前提下,还具有实现经济效应最大化的功能。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期,由于文化企业和文化市场尚处于培育成长期,政府在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方面发挥主导作用,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市场的繁荣,政府供给将逐渐缩小,文化企业主导的市场供给会逐渐扩大。目前,我国文化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因而,在推动文化消费发展方面,离不开政府和文化企业的共同努力。要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生产大量内容健康、形式活泼、接地气,深受广大消费者所喜欢的文化产品与服务,丰富文化消费市场,保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要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大力打造文化精品,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要策划举办广大居民和文化企业乐于参与的文体活动,用市场化手段打造文化消费活动品牌,充分调动文化企业等社会文化力量的积极性,促使文化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提升文化消费的经济效应。
4、构建文化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机制。
文化消费具有娱乐消遣型、发展型、享受型等由低到高发展的不同层次,在现实中也存在着层次提升、结构优化升级的问题。目前,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虽然有了较大增长,但普遍存在着消费层次偏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许多居民业余时间局限于在家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很少抽出时间外出参加文化娱乐活动和学习进修等高层次文化消费活动,由此严重影响文化消费层次及其经济效应的提升,因而,迫切需要构建文化消费层次提升的长效促进机制。有资料表明,“高学历”群体对需要特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文化消费活动具有更强的接受能力,更倾向于为文化消费活动付费。*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文化消费调研报告(2012):受教育程度对文化消费的影响》,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网站。这充分说明学习在文化消费层次及其经济效应提升中的重要性,因此,要构建学习引导促进机制,配合学习型社会建设,引导广大居民深刻认识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性,全面提升文化素养,培育良好的文化消费习惯,引导文化消费向高层次发展。其次,要加强面向青少年的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加强对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大力宣传和普及,让人们在耳濡目染中逐渐提高自己的文化消费品位和水准。再次,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开展针对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创新内容举措,广泛动员和吸引农民工参加业余学习,开展文化知识、法律常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方面的教育及劳动技能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质,提升农民工的文化消费水平和文化消费层次。
5、构建文化消费治理能力提升机制。
文化消费增长需要好的环境,需要建立文化消费治理能力提升机制,以加强对不科学、不文明、不健康的文化消费活动的规制,为良好环境的营造提供坚实的保障。要加强文化消费法制建设,建立健全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文化消费法律法规体系,特别是加强网络管理法规和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三俗”文化产品和服务,净化文化消费市场。要创新文化市场管理方式方法,构建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综合监管体系,推动文化市场管理从粗放式向分类化、精细化转型发展,满足不同类型文化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消费保障促进机制,为文化消费增长和经济效应提升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文化消费具有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两大重要功能。在现实中,既要注重发挥文化消费在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人的素质现代化、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又要注重发挥文化消费的经济效应,注重发挥文化消费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方面的积极作用,建立文化消费增长的长效动力机制,推动文化消费健康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李然忠]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消费文化的引导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0BZX079)的阶段性成果。
张凤莲(1965—),女,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学所、山东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
G124
A
1003-8353(2015)06-009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