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法模式下加强高职课程管理的探讨
2015-03-21史秀宏
史秀宏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行动导向法模式下加强高职课程管理的探讨
史秀宏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50)
摘要本文针对行动导向法在高职课程中的应用为出发点,分析了当今高职学生的特点,探讨了行动导向法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方法和存在问题,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切实缩短学生自身素质与岗位要求之间的距离。
关键词行动导向法;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高职教育大众化、终身化的发展趋势,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高职教育的特点,选择高职教育的学生数量稳中有升,但一些新情况也层出不穷。如进入高职的学生质量有所下滑,理论基础差,学习主动性不强、自觉性不高,自身综合素质偏低。面对这种情况,如何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成了困扰高职院校的难题。在教学实际中,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能力和习惯只有在行动中才能更好、更快地培养,这恰好与高职教育倡导的以“行动导向法”为指导,以“工学结合”为手段的主旨相吻合,“行动导向法”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行动,有效缩短学生自身素质与岗位要求之间的距离。
1行动导向法的内涵
“行动导向”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使其在“做”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获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这种方法对于培养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理解能力、沟通能力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在教学活动中有所提高。
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学生行为的积极改变为教学的最终目标,通过项目教学、模拟、表演、案例研究、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小组活动和教学内容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此时作好“导师”的作用,重点强调“引导”而不是“讲解”,鼓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教学效果。
2“行动导向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实施办法
2.1以行动导向法为原则,以岗位要求为标准,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在今天的很多高职院校中,我们常可以看到、听到一些教师在抱怨“学生的基础差、素质低,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高职学生基础差,课程难度大确实是目前职业类院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也正因为如此,高职教育赋予了教师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以“行动导向法”为原则,以具体的岗位要求为标准,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认真研究学生的具体状况,以适应生源质量的变化。按照“宽基础、活模块”、“培养一专多能人才”的教学思想,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改变过去在高职院校中存在的“教师努力的教,学生茫然的玩、教师教了很多,学生学到很少、学生学了专业,就业就是转行的”状况。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关键。学生之所以对学习无兴趣、无动力,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就业岗位要求不熟悉、不了解、不清楚学习的目的性、必要性,才会以“混”的方式来学习。高职教师应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将培养目标和学生未来的发展计划详细地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才能使学生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主动学习。
2.2立足岗位要求,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促使学生快速成长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以学生为本,确立高职课堂教学主体化的教学理念。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引导、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是教师的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指导下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探索、健康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在课前教师应认真分析学生就业的岗位需求,立足于岗位要求的技能进行丰富的教学设计和切实有效的教学过程实施。在课中教师应以工作项目为任务分项目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实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后布置学生要解决的工作或岗位任务,分别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进行交流,不仅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技能,而且还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3以“爱岗敬业”为契机培养学生的岗位责任意识,使“行动导向法”落到实处
“爱岗敬业”要求认真对待自己的岗位,热爱本职工作,以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这一点正是企业对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正确地认识社会上存在的职业差异现象。通过“实训、实习、工学结合”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体会整个工作过程,培养对所从事的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能踏实立足于本职工作,勤奋努力,尽职尽责,将行动导向法的真谛落到实处。
2.4强化对学习过程的质量监控,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手段
在很多高职院校中,考试几乎成为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唯一手段。而以行动导向法指导的教学模式里,评价教与学效果的方式和手段应尽可能地多样化。特别是在小组的学习和讨论中,教师应对小组的选题、任务分配、成员配合、整体效果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监控。同时在考核方式上,学校应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考核办法,除卷面考核外,还可以根据课程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个人答辩、小组展示、操作演练等多种个性化的考核,强调能力的提高,而不只是分数的高低。
3存在的问题
3.1教师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行动导向法要求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而在我国的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中,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少,整体素质不高。很多高职的教师都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或从其它普通高校转入进来的,没有进行系统的专业实践训练,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行动导向法”在高职课程中的实施。
3.2教学手段的单一化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仍然在一些高职院校大行其道。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气氛沉闷,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方法仅停留在口头上,具体实施效果有待进一步加强。
3.3实训基地建设难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有效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但在当今的高职院校中,实训基地建设缺资金、缺场地、缺人才、缺管理的现象仍存在,部分院校的校企合作协议形同虚设,很难真正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勇治强.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特殊性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4)
2姚新钦.基于行动导向法的高校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24)
3高德菊,韩照波,高慧.“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探析[J].科技信息,2012(4)
(责任编辑:谭银元)
To Strengthen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urse
Management under the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odel
SHI Xiu-hong
(Wuhan Institute of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Wuhan 430050, China)
Abstract:Based on application of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 higher vocational courses, this essay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odel in class teaching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poses that students should be guided to learn by doing so as to shorten the distance between students’ quality and the job requirements.
Key words: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rse reform
作者简介:史秀宏,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
收稿日期:2014-11-1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8100(2015)02-00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