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城市道路设计理念
2015-03-21鲁明
鲁 明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浅谈现代城市道路设计理念
鲁 明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运输变得越来越重要。道路是城市交通的基础,是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以及舒适的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是城市生活非常重要的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主要根据织金绮陌至茶店洪家渡大道设计阐述了现代城市道路设计的理念。
现代;城市;道路;设计;舒适;安全
1 工程概况
织金县位于贵州中部偏西,毕节地区之东南。地处乌江上游六广河与三岔河交汇的三角地带,地跨东经105°20′~106°11′,北纬26°21′~26°58′,县城东至贵阳约151 km,南距安顺约95 km,北距毕节约129 km;境内东西长82.5 km,南北宽66 km,总面积2 868 km2,2010年总人口108.62万人。目前连接规划的县域主城区和工业园区的主要道路是省道S209,开发区对外公路除省道S209外,无其他公路或市政道路。
拟建的“织金绮陌至茶店洪家渡大道(一级公路兼城市主干道)”以省道S209为主要导向,是连接织金县城主城区和茶店工业园区的主通道,是经济开发区的主要过境对外通道。本项目建设标准为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兼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60 km/h,路基宽33 m(3 m人行道、0.5 m路缘带、11 m行车道、3 m中央分隔带)和26 m(0.75 m路肩、0.5 m路缘带、10.5 m行车道、1.5 m中央分隔带)两种。
2 现代化城市道路设计的理念
2.1 安全性理念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造就了交通运输的不断增长,但是与此同时也导致了交通事故量的不断增加。当前以及今后道路交通安全的重大问题之一就是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对国家财产以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进行保障。这就要求要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就应当将交通安全新理念引入到道路的设计中去。安全性新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主要体现为以运行速度代替设计时速、注重平面线形的衔接以及标志标线的合理设置、考虑车辆交会和临时停靠问题、为行人设计横穿通道以及为交通事故救援设计专用通道和相应设施等方面。
2.2 舒适性理念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给城市道路提出了新的要求,安全、经济和舒适性指标在衡量城市道路质量方面变得更加重要,人们衡量城市道路的好与坏的标准,己经从过去的“宽阔平坦”变化到“畅、安、舒、美”。而以前在道路设计时,设计者主要注重的是道路力学方面的因素,在人的心理、生理方面考虑的比较少,现代的道路设计必须紧紧围绕人这个主体,在维护环境的同时,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用路者即驾驶员或乘客的需要。
2.3 景观理念
合理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应在满足公路安全、快速、舒适、经济的使用功能的同时,遵循以因地制宜为前提,以环境保护为基础,以灵活、宽容和创作为理念,力求将道路建设与自然、人文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贯穿到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最终实现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双赢。道路路线及其结构物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平衡道路对自然风景的影响,使新建的道路能与原有景观融为一体,以便形成新的道路交通景观系统。
3 织金绮陌至茶店洪家渡大道设计总体设计
3.1 项目特点
通过广泛收集织金县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交通、旅游、矿产、水利及土地利用等方面的资料,本项目的特点如下。
(1)本项目是一级公路兼城市主干路,连接织金县城和织金经济开发区,是区域交通的重要通道。
(2)本项目处于贵州黔西北煤炭资源富集区,路线尽可能绕避煤矿,以降低工程风险,节约工程造价。
(3)本项目地质条件相对复杂,路线方案布设时尽量绕避不良地质地段。局部路段地形起伏,地面横坡陡峻,路线尽量减少对山体的开挖。
(4)本项目沿线村庄较多,路线布设尽量绕避,以减少建筑物拆迁。
(5)本项目沿线输电线路密集,路线尽量绕避,以减少电力、电讯拆迁。
(6)选线时考虑方便地方群众的同时,以地质、环保、少占良田好土、减少对沿线居民的干扰以及节约投资为原则,同时力求与地方规划相吻合。
针对上述特点,勘察设计过程中,加强地形、地质、生态环保选线,配备桥梁、路基路面、环保、地质等相关专业人员,开展本项目的勘察设计工作,使本项目最大限度的与沿线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和谐共存。
3.2 项目设计理念
本项目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在公路设计新理念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本项目的勘察设计目标和设计理念、行动纲领。
公路设计新理念:“安全、环保、舒适、和谐”。 本项目设计理念:“重地质,严指标,少挖山,低填方”。 根据上述设计思想,总体设计时,首先应合理灵活掌握平纵面设计标准;根据沿线工程地质条件、现有道路及河流等地物实际情况及环境保护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线位和路基断面型式,合理布设结构物,严格控制路基填挖高度;使平纵面线形设计流畅、公路构造物与自然环境和谐协调;以相对经济的工程造价,取得尽可能好的社会综合效益和提供较高的服务水平,充分体现安全、经济、快速、舒适的使用特点。
3.3 环境保护设计原则
结合本项目沿线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具体情况,项目组提出“高度重视、全面细致、经济适用、便于养管”的环保设计思路,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把环保因素放在特别突出位置加以考虑,将环保理念贯彻于主体工程设计的全过程。从路线线位布置到桥梁、隧道方案的选择,均充分考虑环境景观的要求,将沿线景观视线及范围作为一个完整的景观体系,以生态绿化为背景、以视觉景观为主导,形成“点、线、面”结合的链状景观体系,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和利用,力争将本项目建设成为环保型、生态型工程,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3.4 道路设计
(1)路线设计
合理利用地形,贯彻“标准选线、地质选线、‘耕地’选线、生态选线、安全选线”相结合的理念。路线设计要注重立体设计,灵活运用技术指标,做到平面顺适、纵面均衡、横面合理。不遗漏任何一个有价值的比选方案。路线尽可能协调处理好过境城镇段、长大下坡段、及水资源敏感点与路线经济技术指标之间的关系。路线尽可能避免分割村庄和耕地,尽量少占良田、少拆迁房屋。尽量减少对原有自然景观的破坏,避免大填大挖。
(2)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
对自然横坡较陡的山坡或走廊狭窄的沟谷路段,充分研究和选择左右分离式路基、半山桥、顺河桥等设计方案,尽可能减少对自然山体的开挖。尽可能避免高填深挖路基,路堤边坡最大高度尽可能按20 m控制,路堑边坡高度尽可能按35 m控制。当填方高度超过20 m,路堑挖深超过30 m时,与桥梁、隧道方案进行比较。若综合造价高出部分不超过30%时,优先考虑桥隧方案。路基防护结合工程地质条件,采用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相结合的原则,确保路基稳定,并与生态环境相协调。路面设计应结合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候及筑路材料等自然条件,借鉴贵州省已建高速公路路面的成功经验,并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便于养护的原则。优先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基排水结合路线、桥涵设计,在充分调查沿线水文、排灌系统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边沟排水沟及截水沟通过桥涵构造物与自然沟渠形成独立的排水系统。本项目土石方经纵向调配后,需设置取土场,取土场布设时,宜少占良田、耕地,尽量利用坡地和荒地,尽量选择在视线以外的支沟等处,以避免形成视觉污染,应有具体的取土方案和取土后的植被恢复方案。
(3)桥涵构造物设置
桥位在服从路线走向的前提下,需考虑桥梁跨越处河道、沟渠的排洪、引水的要求。同时根据路线两侧的通行需要,适当增加桥长,尽量做到一桥多用。跨越主要河流、等级道路和重要水利设施时设置桥梁构造物。桥位选择与河道整治、水利规划、防洪、泄洪、环保等密切配合。桥梁轴线尽可能与中高洪水位时的水流方向正交,以便缩短桥长,减少工程投资。对于有泄洪功能的河流,分别征求地方水利部门的意见,明确近、远期河道整治规划、河流疏竣规划。同时参照水文分析成果资料,桥梁布孔必须满足泄洪和抢险要求。兼跨农田排灌沟渠及通道的桥梁,根据现场调查所搜集到的资料并征求该级政府部门意见,孔跨布设时注意满足农田排灌需要,满足不同通道净空需要,在此前提下,对少量沟渠及通道适当改移、归并,必要时增加线外工程,以降低主线工程造价。当桥头有高路堤,占用农田较多,且需大量借方或远运填料时,设计中考虑适当延长桥孔。在跨越深沟时,根据沟底纵坡、填土高度、工程地质条件及环保、美观等因素具体分析,一般当填土高度大于20 m、沟底地质条件不良或沟底纵坡较陡、路基放坡侵占沟下游构造物或主河道而设置路基挡墙不合理时,选择采用桥梁跨越。在路线受地形限制,桥梁跨越深沟时,水文计算一般不作控制要素,桥梁尽量按正交布置。桥梁桩基位于溶洞区时,桥基应单独设计,保证结构安全。小桥涵的布设,一般采用逢沟设涵的原则,只要路基在冲沟处有条件者均设置小桥或涵洞。为了减少涵洞淤积和水毁发生,涵洞进出口考虑设置消力槛和沉砂池等消能设施。交叉构造物严格按建筑净空要求布置,施工期间桥下有通行要求时,结构宜采用预制件,以降低施工期对正常交通运营的影响。交叉通道视具体情况分别设置了汽车通道、机耕通道和人行通道,采用盖板与空心板结构。
(4)隧道设计原则
隧道轴线选择以地质条件与路线总体走向为首要控制因素,尽量避免穿越断裂及严重的不良地质地段,布置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层中,洞口段坡体稳定,并有利于两端接线及洞外工程布置。注重隧道进出口路段线形设计,使线形连接顺适,过渡自然。设计达到安全可靠,技术可行,不渗不漏,经济合理。注重水保、环保与洞口景观设计,尽量减少对原始地貌的破坏,使洞门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本着“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以人为本”的原则,隧道内需设置与交通量、重要性相适应的运营管理监控设施,各系统具有可扩充性和可升级性,使人、车、路、环境和管理运营设施组成有机统一的交通系统,为隧道使用者提供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的行车环境。
[1] 李因宜..现代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思路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09,(12):45-46.
[2] 徐爱军.道路设计中的几种新技术和新方法[J].中外公路,2005,(2):22-23.
[3] 盛建祥.劳卫华..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城市道路交通设计[J].中国科技财富,2011,(19):67-68.
2015-03-26
鲁明(1984-),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公路工程方面的工作。
U416.1
C
1008-3383(2015)11-0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