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干预产后便秘护理体会
2015-03-21娄建玲
娄建玲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钱营中心卫生院护理部,河北丰南 063300)
产后便秘又称“产后大便难”、“产后大便不通”,是指产后饮食如常,大便数日不解或艰涩难以解出[1]。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手术麻醉、损伤、刺激及术中术后失血等,必然导致产妇脾胃运化无力,气血亏损,产后便秘发生率逐渐增高,成为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产后便秘增加了产妇痛苦,不利于产后乳汁分泌,影响母乳喂养的成功率。2013-03—2014-03,笔者对145例剖宫产初产妇采取针刺干预措施联合护理,并与常规护理14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部290例均为我院妇产科收治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剖宫产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针刺组145例,年龄(26.8± 3.21)岁;孕周(38.6±1.04)周;体质量(58.1± 4.27)kg。常规护理组145例,年龄(27.3± 3.08)岁;孕周(38.3±1.50)周;体质量(57.9± 4.98)kg。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参照《妇产科学》[2]中产后便秘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产妇为初产妇且为足月剖宫产者;年龄20~35岁;正常剖宫产术,无其他并发症;产妇无并发全身各系统疾病;产妇及家属知情自愿进行本临床观察。
1.3 护理方法
1.3.1 常规护理组予产后常规护理。①产后常规宣教:产妇因剖宫产术后切口疼痛及宫缩痛而不敢下床活动排便,心里存在恐惧、焦虑等不安情绪,护理人员应在充分理解产妇的情况下,耐心讲解,消除产妇顾虑;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②饮食指导:术后8 h后指导产妇进食流食,多饮萝卜汤促进排气,待排气后进食半流食,适当进食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坚硬、油炸等不易消化及刺激性食品。③活动指导: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和肛门排气,尽早预防产后便秘的发生。④如产后3 d仍未排便,产妇出现腹胀等不适症状,次日应用开塞露治疗,缓解便秘。
1.3.2 针刺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进行针刺干预。术后8 h给予针刺大肠俞、足三里、天枢穴,每日1次,连续针刺7 d。热结者加合谷、曲池;气滞者加中脘、行间;气血虚弱者加脾俞、胃俞。护理人员在医师指导下掌握准确的定位方法,对于首次针刺的产妇,在针刺前做好解释工作,消除产妇恐惧心理,观察产妇针刺后的神态,如出血、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肿[3]等异常情况,应立即配合医师做好护理干预。对于晕针的产妇让其平卧,头部放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暖;滞针产妇应先做好解释工作,嘱其消除顾虑及紧张使局部肌肉放松,进针者用手指在邻近部位作循按动作,或弹动针柄,或在附近再刺1针,以宣散气血,缓解痉挛;弯针后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顺着弯曲的方向将针退出;断针后嘱产妇保持原有体位,折断处针体露于皮肤外,可用镊子钳出,若折断部全部深入皮下须在X线摄片下定位,行外科手术取出;针刺后若出现血肿,小块青紫一般不需处理,若青紫面积大可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
1.4 观察指标观察2组产妇产后1周内发生便秘(产后3 d内无排便或有便意而难以解出)例数。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145例,便秘28例(19.31%);对照组145例,便秘60例(41.38%)。治疗组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便秘是产后最常见的三大症状之一,《金匮要略》明确指出“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其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血虚津亏,肠燥失润;或脾肺气虚,传导无力所致。辨证在气、在血。大便干燥,艰涩难下者,多属血虚;大便不坚,努责难解多属气虚。血虚者,以滋以润;气虚者,以补以行。吴少珠等[4]还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妊娠生理改变,如腹壁肌肉松弛,肛周肌肉收缩力降低,盆底组织松弛及内分泌改变使肠蠕动减弱,另外痔疮形成导致不敢排便,都成为产后便秘的因素。②由于产后饮食结构不合理,产后水果、蔬菜进食过少,而进食高热量补品及刺激性调味剂,这些不良饮食方式都会引起产后便秘。③产时和产后失血及出汗,引起体内液体量不足,体液流失引起大便干结。④剖宫产产妇由于术中麻醉药物的应用,影响术后肠蠕动功能。⑤产后腹压下降,肠肌神经丛兴奋性低下,影响肠蠕动功能,肠内容物通过时间延长,水分吸收增加而出现便秘。⑥药物影响。有一部分产妇因产后贫血而口服铁剂,也是导致便秘的原因。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产后便秘发生率也逐步上升,如果产妇治疗失当或未予重视,严重时可影响产后子宫收缩及乳汁的分泌。子宫收缩不良又可导致产后出血多,从而加重便秘或恶露不绝,子宫复旧不良;乳汁分泌减少则影响新生儿的母乳喂养。还可发热、烦躁不安、失眠乏力、饮食减少,甚至长期便秘、肛裂、痔疮等发生,从而导致产妇生活质量下降,对母婴健康十分不利。因此,积极预防剖宫产术后便秘,提高产妇的护理质量十分重要。
本次临床观察通过对剖宫产产妇术后7 d内行针刺干预护理,对预防产后便秘起到良好的效果。针刺组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显示出针刺干预在产后便秘发生率上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大肠俞出于《脉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大肠之背俞穴,有理气降逆、调和肠胃的作用。足三里首见于《灵枢》,《灵枢·五邪》曰“邪在脾胃……皆调于三里”,它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天枢出自《灵枢·骨度》,属足阳明胃经,大肠之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大量临床试验表明,针剌或艾灸天枢穴可以改善肠腑功能,消除或减轻肠道功能失常而导致的各种证候。大肠俞配天枢,为俞募配穴法,有培土健中、消积导滞的作用,主治胃肠积滞、肠鸣腹泻。天枢配足三里,健脾降逆通腑。此3穴合用,健脾益气,降逆通腑,增强胃肠蠕动功能。产后便秘多虚实夹杂,因此在针刺选穴时补虚与祛实共用。产妇大便正常后有助于产妇的饮食结构丰富多样化,这也为脾胃发挥其腐熟和运化升清作用提供了可能,也进一步提高母乳质量和母乳喂养率。综上所述,针对产后便秘的预防,笔者在产后常规护理(包括心理、饮食、活动指导等)基础上配合针刺,取得显著疗效。该护理方法简单有效,对产妇与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值得在各级医院产科护理中推广应用。
[1]马宝璋.中医妇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00.
[2]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15.
[3]孙国杰.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72-174.
[4]吴少珠,关北平,钟贵玲.饮食干预和脐周按摩对昏迷病人便秘的效果探讨[J].家庭护士,2008,6 (7C):1895-1896.
(本文编辑:习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