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种草养羊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15-03-21杨春艳赵兰印
杨春艳,赵兰印
(贵州省六盘水市草地站,贵州 六盘水 553001)
六盘水位于贵州西部,地处长江和珠江上游分水岭,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气候独特,全市年均气温12.3~15.2 ℃,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19.7 ℃,适宜动植物生长繁育,饲草资源丰富,牧草种类繁多,天然草场广阔,利用和改良天然草地发展养羊业具有较好条件。现将六盘水市种草养羊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分析如下,供参考。
1 天然草地资源状况
1.1 六盘水市33.3万 hm2以上成片草地1 235片,总面积14.6 万hm2,其中草丛5.87 万hm2、灌木草丛6.93 万 hm2、疏林草丛 0.99 万 hm2、山地草甸0.79 万 hm2。
1.2 据近期统计,全市草地面积16.47万hm2,其中,人工草地面积1.05 万 hm2,天然草丛 4.81万hm2,灌木草丛6万 hm2,疏林草地2.93万 hm2,四边草地1.72 万 hm2。
1.3 近期对成片草场调查统计,66.7 hm2以上草场全市49片1.96万hm2,载有草食畜15.5万个羊单位。
1.4 据六盘水市国土资源局、六盘水市统计局第二次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公报,全市草地面积10.855 万 hm2,占总面积的10.95%。
2 养羊业发展概况
“十一五”以来,贵州省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种草养羊项目,市辖水城县、盘县、六枝特区分别成立草地畜牧业发展中心,2007—2013年,连续实施养羊项目5~7年,存栏羊群总量保持稳定,生产方式从传统散养向规模场和大户养殖转变特别明显,出栏率和商品率快速提高。2013年底,羊存出栏≥100只的规模养羊场137个,存栏羊3.5 万只,占全市存栏总数 20.43 万只的 17.1%;共出栏羊1.9万只,占全市出栏总数11.87万只的16%。基础母羊存栏≥10只或羊存栏≥30只的养羊大户2 770家,共存栏羊13.8万只,占全市存栏总数的67.5%;共出栏羊6.2万只,占全市出栏总数的52.2%。规模养羊场和养羊大户共存栏羊17.3万只,占全市存栏总数的 84.6%;共出栏羊8.1万只,占全市出栏总数的68.2%。
3 改良天然草地技术措施
3.1 改良平缓草场 平缓草地一般距村寨较近,过牧较严重,可采用全耕播种,培育优质草场。
3.2 改良缓坡草场 已达轻度退化的草场可采用豆科和禾本科混种,用带状和穴播相结合的方法改良草场,达到保护生态,提高载畜能力的目的。对劣质草和有毒有害植物较多的天然草地,在秋季连续晴天时喷洒除草剂,待劣质草和有毒有害植物死后集中烧毁再撒包衣种,同时采用重牧蹄耕办法使种子入土。
3.3 改良灌丛草地 选用豆科草本和木本牧草同时进行补播。先将原有劣质草和有毒有害植物用砍、挖、烧、等方式清除,再播种有饲用价值的豆科草本和木本优良牧草。
3.4 封山育灌育草 对强度过牧,沙、石、土裸露,产草量太低的区域,可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实行封山育灌育草,以恢复生态为主,适当收草养畜为辅。
4 草畜结合发展养羊产业建议
4.1 抓好“3155”草地畜牧业工程的实施 根据《中共六盘水市委、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农业特色产业发展“3155工程”的实施意见》(六盘水党发[2014]2号)文件和《六盘水市50万亩草地畜牧产业化发展规划》精神,2014—2018年培育草地3.33万hm2,其中,调整产业结构种植人工牧草培育草地1.33万hm2,改良天然草地2万hm2,改良后的2万hm2天然草地可增养20万只羊。抓好“3155”草地畜牧业工程要按照“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原则,改良草地与《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种草养羊项目》、《退牧还草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养畜工程》以及各类种草养畜项目紧密结合,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建设牛羊交易市场和加工厂为发展战略,以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为支撑,适度发展养羊业,依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要求,健全保障体系,落实政策扶持,做强产业,做大总量,加快推进养羊业和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全市草食畜牧业发展,实现传统饲养向现代生态养殖跨越。
4.2 抓好《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 近年来,中央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投资力度,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53条“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中,强调“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范围”。根据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省发改委、省农委下达2014年贵州省退牧还草工程建设任务的通知,以及市发改委《关于盘县、水城县2014年退牧还草工程实施方案的批复》等文件,安排我市水城县实施《退牧还草》0.4万hm2,盘县实施《退牧还草》0.27万hm2。要严格按照退牧还草工程建设要求,在相对集中连片的地方打造核心示范区带动全面实施。
4.3 改良劣质草坡发展养羊 靠近村寨的草场多数已退化,远离农户的部分未利用或利用不充分,改良后潜力很大,若在今后的5年内开发改良利用20%以上,可建成人工草场3万hm2左右,增加养羊30万只,增加经济收入4.5亿元。
4.4 林间种草养羊 六盘水陡坡耕地较多,是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在退耕种植经济林和用材林的坡耕地内,可在幼林间种植豆科优良牧草,幼林地内种植豆科牧草,快速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保肥保土保水能力,头几年每年可收优质鲜草30 t/hm2左右供给半圈养羊饲草,可实现种树种草经济效益的长短结合和生态功能的互补。豆科根瘤菌能把游离氮活化变成氮肥供给幼树生长需用,牧草过腹后变成优质有机肥可以作追树肥料,幼林地内种豆科牧草能提高土壤肥力,达到用地同时能养地的目的,不但有生态效益,也有经济效益。
4.5 推行半圈半放养羊模式 传统养羊以放牧为主,是造成天然草地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加大科技培训和宣传力度,普及科学放养知识,使农牧民真正懂得合理利用天然草地,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性,改变以牺牲草地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模式,转变传统放养习惯,提高生态保护意识,推行半圈半放养羊模式,减轻草地载畜压力,实现草畜平衡。
4.6 改变乱放滥牧习俗 边远山区农户有乱放滥牧习俗,并且牛、羊、猪马混群,过牧严重,破坏的草场植被难以再生。农户没有圈养山羊习惯,长期放牧对植被有一定破坏,特别过牧时更严重。要控制放牧强度,采取少放牧多圈养的方法,改进饲养方式,减少放牧强度,探索圈养模式,保护生态环境,达到草畜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