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例临床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2015-03-21曹永跃曹永彤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29
蔡 颖,曹永跃,马 亮,沈 军,龙 红,曹永彤(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北京 100029)
222例临床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蔡 颖,曹永跃,马 亮,沈 军,龙 红,曹永彤△
(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北京 100029)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三系同时减少患者的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并分析其常见疾病类型。方法对222例2005年6月至2011年2月于该院就诊的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骨髓涂片及外周血涂片进行瑞氏染色,结合骨髓组织化学染色及患者其他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疾病类型分析。结果222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中,造血系统疾病占84.65%(188/222),非造血系统疾病占15.35%(34/22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0例进行外周血涂片的患者中58%的患者外周血涂片结果具有诊断价值。结论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中,常见的为造血系统疾病,但也不能忽视非造血系统疾病。外周血涂片对这类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全血细胞减少; 外周血细胞; 骨髓细胞; 形态学
全血细胞减少是指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包括血红蛋白(Hb)]及血小板均低于正常参考范围。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类型很多,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和骨髓细胞学检查有助于临床诊断。现对本院血液科2005年6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222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形态、骨髓细胞形态特点以及发病原因进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6月至2011年2月于本院初诊的全血细胞减少的疑为血液系统疾病患者222例,其中男117例、女105例;年龄11~98岁,平均55岁。纳入患者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血液常规检查至少2次,白细胞(WBC)<4.0× 109/L,血小板(PLT)<100×109/L,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6~14岁儿童Hb<120g/L[1]。222例患者均行骨髓穿刺,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必要时结合髓过氧化物酶染色(POX)、糖原染色(PAS)、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铁染色(FE)等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诊断标准参照2008年发布的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型标准。其中有150例在骨髓穿刺之前进行了外周血涂片检查。
1.2 方法
1.2.1 全血细胞分析 日本Sysmex公司XT-4000i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质控品,对EDTA-K2抗凝血进行全血细胞分析。
1.2.2 外周血细胞形态染色及显微镜分析 末梢血或EDTA-K2-抗凝血涂片,晾干后,瑞氏染色30min,水冲洗、晾干待检。显微镜(100×)分类计数100~200个白细胞,从数量、比例及形态学改变上对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进行分析。
1.2.3 骨髓细胞形态染色及显微镜分析 患者卧位行骨髓穿刺,取骨髓穿刺液涂片,晾干后瑞氏染色1h,水冲晾干待检。显微镜分类计数200~500个有核细胞(100×),计数巨核细胞(10×),观察骨髓增生程度,造血岛充盈状态,各阶段、各系幼稚细胞的比例、形态学改变、异常细胞和异常比例的细胞,结合组织化学染色、临床体征及临床资料等进行分析给出诊断意见,诊断标准参照2008年发布的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型标准。
1.2.4 组织化学染色分析 POX采用四甲基联苯胺法,阳性判断:在细胞浆内出现蓝色或蓝黑色颗粒即为阳性。PAS采用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PAS试剂盒进行染色,在细胞质内出现弥散状、颗粒状或块状红色即为阳性。FE采用酸性亚铁氰化钾将骨髓小粒及幼红细胞内的铁颗粒着色。NAP采用偶氮偶联法,细胞质内出现紫黑色或棕红色颗粒为阳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疾病类型分布 222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中造血系统疾病占84.68%(188/222),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AA)占26.6%(59/22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占32.4%(72/222),急性白血病(AL)占9.9%(22/222),巨幼细胞性贫血(MA)占11.3%(25/222),多发性骨髓瘤(MM)占1.8%(4/22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占1.3%(3/222),骨髓纤维化(MF)占0.9%(2/222),其他疾病共占1.35%,包括1例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和2例转移癌(2/222)。非造血系统疾病占15.35%(34/222),其中脾功能亢进1.35%(3/222),继发性贫血(包括肝性贫血、肾性贫血等)占3.6%(8/222),其他占9.4%(21/222)。血液系统疾病所占比例高于非血液系统疾病。见表1。
2.2 外周血涂片检查对血液系统疾病的提示 阳性表现分为两种,一种是幼稚细胞(包括原始细胞、各阶段幼稚粒细胞、幼稚单核细胞、幼稚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的出现及数量和比例上的改变,一种是形态学上的异常表现(包括粒系的核分化不良、脱颗粒、多分叶、中毒颗粒、空泡变性等;血小板出现的巨大血小板、异形血小板、血小板颗粒减少等)。222例患者中有150例在行骨髓穿刺前血常规检测的同时检测了外周血涂片,其中58%的患者外周血涂片结果有阳性意义,见表2。血液系统和非血液系统疾病外周血涂片检测阳性改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外周血涂片检测中,MDS和AL的阳性率最高,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贫血程度与疾病的关系 分析4种贫血程度患者的疾病类型,Hb≤30g/L为极重度贫血,疾病类型包括AL和MDS;Hb:>30~60g/L为重度贫血,疾病类型以AL、AA和MDS为主,也包括MA和继发性贫血;Hb:>60~90g/L为中度贫血,疾病类型包括AL、MDS、AA以及MA、继发性贫血等;Hb>90g/L至正常参考值下限之间为轻度贫血,见表4。
3 讨 论
全血细胞减少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组不同疾病在某一侧面的共同表现。全血细胞减少症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主要为造血系统疾病,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为AA、MDS、AL等[2]。金建刚等[3]利用Bayes判别分析得出了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中MDS更为常见的结论,本文与此报道一致。目前,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血液病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尤其在骨髓取材困难、骨髓干抽的情况下,形态学检查的骨髓穿刺液用量少、易固定、细胞破坏少的优势十分明显,再结合其他相关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的有:(1)造血原料不足,多见于非造血系统疾病,如MA;(2)异常克隆增生抑制了骨髓正常造血功能,多见于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如AL、MM、MF等;(3)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多见于AA;(4)骨髓无效造血,多见于MDS;(5)血细胞破坏过多,多见于脾功能亢进及免疫因素导致的血细胞减少,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4]。贫血的程度对血液系统疾病有一定的提示作用[5-7]。本组中,Hb≤30g/L的均为血液系统疾病,AA患者Hb大多小于90g/L,非造血系统疾病贫血程度相对较轻,MDS和AL则可能发生任何程度的贫血。
外周血涂片检查方便快捷,标本易取得、易制备,能提供大量血常规所不能提供的信息,对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现及诊断有非常大的提示价值。骨髓病态造血在外周血涂片通常也有所体现,包括异常幼稚细胞的出现以及细胞形态学上的改变。本研究中,AL在外周血涂片中均发现有幼稚细胞;A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比例上升;MDS患者约89%出现了幼稚粒细胞或有核红细胞以及细胞形态学上的改变;MF患者可出现幼稚粒细胞及泪滴红细胞等等,这些改变对于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非常有价值。
[1]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4.
[2] 王莉,董家蔷,高海燕,等.骨髓检查在全血细胞减少中的诊断价值[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1,45(1):83-85.
[3]金建刚,陈虎,刘丽辉,等.Bayes判别分析全血细胞减少的分类诊断[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6):1139-1142.
[4]刘彤华.194例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J].吉林医学,2012,33(1):154-155.
[5]刘丽,胡小平.全血细胞减少症168例骨髓象及病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4):8472-8472.
[6]王莲荣.全血细胞减少96例骨髓象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503-504.
[7]秦枫,杨泽松.骨髓细胞学检查对92例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2):283-285.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n 222 patients with pancytopenia*
Cai Ying,Cao Yongyue,Ma Liang,Shen Jun,Long Hong,Cao Yongtong△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Ministry of Health,Beijing100029,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atients′cell morphology characteristics in peripheral blood and bone marrow with the reduce of leukocyte,hemoglobin and platelet in peripheral blood,and analyze the common cause.MethodsFrom June 2005to February 2011,222patients with pancytopenia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whose peripheral blood and bone marrow smears were stained by Wright,combined with histochemical staining and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the disease types were analyzed.ResultsIn the 222patients with pancytopenia,patients with hematopoietic system disease accounted for 84.65%(188/222),non-hematopoietic system disease accounted for 15.35%(34/222),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In 150patients whose peripheral blood smears were obseved,58%patients obtained positive results.ConclusionThe diseases of hematopoietic system are the common cause of pancytopenia,but can not ignore the non-hematopoietic system diseases.Peripheral blood smear has a high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these diseases.
pancytopenia; peripheral blood cell; bone marrow cell; morphology;
10.3969/j.issn.1673-4130.2015.03.014
A
1673-4130(2015)03-0319-03
2014-11-10)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H24F05)。 作者简介:蔡颖,女,主管检验技师,主要从事临床血液学与检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