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5-03-21王成伟
王成伟
(淮阴工学院 机械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据《中国高等学校教育评估》统计显示,从1997年到2001年,我国高校的学费从800元/年上涨到5000元/年[1].到2014年新生入学之际,学费又由4600元/年上涨到5800元/年.高昂的学费使得一些贫困学生压力巨大,这部分学生有来自偏远地区,有来自城市下岗职工家庭,甚至还有单亲家庭和孤儿.他们由于家庭经济的困难,在学习和生活上都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他们的心理上也承担了非常大的压力.及时发现、分析和解决这部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于大学生的自身的发展以及高校的长治久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高校贫困生出现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处在人生的转型时期,从高中的青涩到踏入社会的成熟,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困扰.贫困的大学生相比较于其他的学生,受到的困扰更多,尤其是经济上的压力,这样一来他们会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烈的自卑感.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上面的困窘,造成了在生活和学习上有很强烈的自卑感,在这个时代,物质生活被推到了极高的位置,精神生活却相对贫乏.这样一来,导致了在学校中贫富差距很大,家境优越的同学出手阔绰,在日常生活当中有着很强的优越感;贫困的同学由于巨大的心理落差,自己觉得处处不如别人,造成对自己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巨大冲击,从而离群索居,不与别人过多的交流,在自己的空间内封闭自己.即便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会发现这部分大学生的自尊心非常脆弱,心理上比较敏感,自尊心较强却也容易受挫,在自尊和自卑的情感之中,产生了交错复杂的一种性格.
二是有一定的心理焦虑的情况.焦虑是由于心理上产生挫折,自尊心受到损伤,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贫困大学生焦虑的原因不尽相同,有的是因为自己上了大学,由于学费的高昂,原本贫困的家庭更加困难,看到父母为了筹集自己的学费,更加辛苦的工作和更加省吃俭用,而自己却帮不上一点忙而感到十分的不安;有的是因为生活上的贫困而感到焦虑,每天都将自己的开销降到最低的水平,但是看着别的同学吃喝不愁甚至浪费粮食,自己生活上的贫困所引发的焦虑感更加深重;有部分贫困生因为学习而焦虑,在高中时代,他们往往是学习上的佼佼者,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同学的敬佩.但是到了大学之后,大家都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之上,但是城市里的同学的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和文体活动的参与能力更强,这样在竞争的时候,这些贫困生往往会落后于别人,这也让这些学生感到焦虑和不安;另外,现如今较大的竞争压力也让大学生在将来就业的时候感到非常的不安,他们担心家长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去培养他们,结果却找不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这也让大学生产生了深深地焦虑之感.
三是有一定的依赖心理.由于学校对学生的关怀不断深入,学校为贫困生提供了奖助学金,以及一定数量的勤工俭学的机会,甚至政府和企业也会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帮助.并且学校和社会对大学生的帮助以物质为主,精神上的帮助很少.这样一来,让部分贫困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依赖心理,认为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关怀和帮助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甚至把美好生活的愿景都寄托在别人的身上,忽略了自身努力的重要性.甚至在这种依赖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对学校、对社会产生不满甚至是对立的极端情绪.
2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经济原因.经济条件上的不满足是造成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人只有满足了最基本的需求之后才能向更高的追求发展[2].贫困生的家庭收入很少,而且并不稳定,所以为了缴纳高昂的学费往往会省吃俭用,甚至到处借债.他们每年开学之际,都要为学费而四处奔波,学校为了保证缴费率,也会不断的催缴学费,甚至将一些经常拖缴学费的学生列入“黑名单”,这其中包括有钱但是不愿意交钱的同学,当然绝大部分是交不起学费的同学.这样一来,导致这一部分同学自尊心受到打击,总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在基本的生活都保证不了的情况下,贫困大学生难免会处在一种长期的焦虑之中,思想压力大,内心焦躁不安便成为了他们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这也必然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二是自我认知有偏差.现在我国高校对贫困生的帮助主要还是体现在物质层面上的帮助,在精神层面上的帮助相对较少.贫困生在高校很容易就给自己贴上“弱势群体”的标签,他们会认为学校和社会对于他们的关心和关爱是理所应当的,并且有很多的贫困大学生发现自己没有得到学校的特殊关注的时候,他们往往做的并不是去自力更生,而是对学校、对社会产生不满、愤怒的情绪.另一方面,贫困生由于经济上的弱势,他们往往希望在学业上好一些,从而能够树立自己的自尊心.但是由于基础上的差距,另外非贫困大学生由于教育条件和环境的优势,在第二特长及社会活动方面,比贫困大学生有一些特长,这样一来导致贫困大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不如非贫困大学生.这样一来,由于经济方面的弱势和综合素质方面的不足,很容易让贫困大学生产生处处不如别人的感觉,从而产生自卑和压抑之感.
三是就业方面的压力.现在由于高校的扩招,每年的大学毕业生都有大几百万.而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和用人单位的职位的需求却是不完全匹配的,这就导致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十分困难,与此同时企业却也为招工困难而感到非常的烦恼.其实,大学生已经从原来的“天之骄子”变成了社会上的普通的劳动者.但是由于传统的就业观念的影响,导致贫困大学生非常渴求找到一份体面地工作去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并且渴望成为父母的骄傲.但是由于贫困大学生来自农村,社会关系的缺乏和个人综合素质的不足,让贫困大学生很难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谋取到一份好的工作.这样一来,渴望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和渴望在家乡父老面前扬眉吐气的大学生不得不面临毕业就失业的窘境,巨大的就业压力让贫困大学生喘不过气来,这也造成了这部分大学生巨大的心理问题.
3 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是要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贫困大学生无法改变自己家庭贫困的现实,但是他们最关键的还是要正确面对贫困.我们作为班主任、辅导员要走进班级,及时了解班级同学的情况,多与贫困学生交流,了解贫困生的家庭情况和思想情况,给与他们精神上的关怀,并且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他们现实上的困难.我们要通过交流和沟通,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让他们正确的看待自己眼前的困难,让他们明白在国家经济发展的现阶段,贫困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当前的贫困并不代表将来贫困.贫困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但是不奋斗,甘于贫困却是一件丢人的事情,让学生意识到人生很长,我们通过奋斗可以改变一些事情,并且我们可以让贫困的学生明白年少时代贫困的经历是他们人生中的一笔财富,可以激励他们去奋斗,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去更加珍惜未来的生活.
二是要对贫困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指导.由于贫困生的贫困主要是由物质生活的不足造成心理上的问题.那么我们应当针对贫困生心理上的问题,作出相应的帮助和指导.我们应当利用好学校优质的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并且通过心理咨询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方面的辅助教育.在当代,快节奏的生活工作的节奏之下,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我们要培养学生使其掌握一些常用的心理调节的方法,从而能够更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态.其次,学校应当注意校园文化的建设.我们大学生的家庭环境各不相同,但是学生用的是家长的钱,并不是自己的劳动所得.所以我们应当教育大学生合理消费,勤俭节约,反对攀比和铺张浪费.学校还应当积极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广大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一来,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也有益于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尤其是贫困生的综合素质,使得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与人合作、交流,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
三是合理的减轻贫困生的经济负担.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还是由于经济上的不足造成的,所以我们在经济方面也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去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实际的困难,力争做到让每一个大学生都不会因为贫困而上不起大学.首先,高校应当完善奖学金、助学金和减免学费的体系.其次,要开通大学生贷款体系,让大学生通过贷款的方式,来完成学业.由于近年来出现了很多恶意欠款不还或者推迟还贷的情况,所以我们还应当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来保障真正需要贷款的贫困大学生的利益.第三,虽然学校的勤工助学的机会有限,我们仍然应当空出部分办公室、图书馆、食堂、实验室、机房等岗位,让我们的学生进行勤工俭学.在工作的过程当中,不仅仅能够获得相应的报酬和劳动带来的自信,而且还可以减少他们的依赖的思想.第四,我们应当发挥社会上的资源,如联系和动员部分企业开设企业奖学金和助学金,一方面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另外可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让学生毕业后在择业的时候有的放矢.
四是注重贫困生学业的情况.贫困生往往是来自偏远地区或者是农村地区,他们学习情况并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的学习基础较差,特别是英语、计算机等科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积极主动的形成一对一帮扶小组,帮助困难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且能够有效的提高困难学生的成绩,让他们收获自信,在将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获得主动.
五是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要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贫困大学生虽然在经济上需要帮助和扶持,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忽视他们情感上的需求.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不要带有有色眼镜看人:不能因为学生贫困就对其有什么看法,也不要由于学生家庭困难就处处照顾和维护,让学生活在“襁褓”之中,我们应当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有部分贫困学生的内心比较敏感,并不愿意让别的同学知道他家庭困难的情况,也不愿意向老师反应和得到组织的关怀和帮助.对于这部分同学,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深入了解这部分同学,让他们了解学校的一系列关怀政策,避免由于不熟悉而导致这部分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关怀.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应当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大资助的透明度.对于资助来源、资助力度、资助对象应当予以公示,增加公平、公正、透明性,让广大贫困学生都可以从中受益.
〔1〕肖杏烟.关于贫困大学生问题的思考及解决对策[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
〔2〕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