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模式初探

2015-03-21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对口中职院校

张 辉

(1.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205;2.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武汉 430070)

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模式初探

张 辉1,2

(1.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205;2.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武汉 430070)

实现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是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本文从学制的角度出发,研究“五年一贯制”和“对口招生”中高职衔接模式,打通中、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适合职业院校学生成长、发展的桥梁。

中高职衔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五年一贯制;对口招生

中高职衔接模式是职业院校采用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中高职衔接模式”是指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在政策法规、招考方式、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内容等方面相互衔接、共同合作。中高职衔接在微观和宏观的层面上会存在着错综复杂又相互联系的问题。中高职教育的科学衔接能更大限度地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更有效地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1 中高职衔接模式概述

目前,中高职衔接大致分为两种,即学制衔接模式与非学制衔接模式。如图1所示。

学制衔接模式有两种操作模式,即“五年一贯制”模式和“对口招生”模式。“五年一贯制”面对初中毕业生,经过考试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学制五年,前三年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五年一贯制”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面实践性、职业性、专业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口招生”模式,又称为分段式,即中职学生毕业后参加高职的入学考试,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当前,许多中职学校采用了“3+2”或“3+3”模式。

非学制衔接模式是一种相对灵活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它通过灵活的教学制度以及一定的教学评估手段来实现衔接。申请人员通过规定的考试或评估,达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入学标准,就进入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学习,从而实现中高职的衔接。

2 “五年一贯制”衔接模式

采用“五年一贯制”的学校,一般将教学分为两个阶段[1],即中职学习阶段和高职学习阶段。中职学习阶段以基本知识和初级技能学习为主;高职学习阶段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在实施过程中将这两个阶段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2.1 “五年一贯制”衔接模式的优点

(1)有好的生源,利于统筹安排教学计划,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其一,“五年一贯制”的招生对象的是参加统一中考的初中毕业生,学生的基础较好。其二,五年的学制里,可以对中职和高职两个阶段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统筹安排,学生能够更系统地进行学习。从这个层面上,“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衔接模式具有总体上的办学优势,更好地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2)吸引生源,实现中高职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更好地发展职业教育

目前,职业院校正面临着招生难的问题,“五年一贯制”的教学模式,能同时增加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吸引力。中高职衔接能使师资力量、实训设备等方面进行互补,使教学更顺利地进行。

(3)统一安排教学,有效避免教学重复

“五年一贯制”学习的学生,在五年里完成中职和高职的学习,获得高职毕业证书。与中职和高职独立分开的教育模式相比,能缩短一年的时间。“五年一贯制”在教学过程中,中职与高职教学计划相呼应,在理论课程、实训课程等方面能实现一体化,避免了中高职衔接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重复,教学计划执行更科学、更高效。

2.2 “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衔接模式的缺点

(1)五年的学习,学生易产生疲怠

“五年一贯制”实施的是五年制教学过程,时间较为漫长,没有淘汰机制的约束,学生易产生疲怠,影响学业的发展和毕业生的质量。

(2)中高职衔接难以实现真正的一体化

在“五年一贯制”的中高职衔接模式中,中高职院校是不同的机构,这样的合作易流于形式,一般是3年中职和2年高职的简单相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高职教育的无缝对接,甚至在办学主体之间还存在权力、利益、责任等方面的博弈[2],使得“五年一贯制”名不副实,教学质量下降。

(3)淡化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界线,不利于高职教育的发展

从办学层次看,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的层面不同。中高职衔接的“五年一贯制”做法,使得中职与高职之间的界线淡化,不利于高职院校高等教育属性的展现。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不经过考试就能读高职院校,淡化了高职的升学价值,也降低了学生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

2.3 建议

(1)改革考核方法,实行学分与阶段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学分制体现学生的学业构造和完成状况,阶段性考核为学生建立起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并引导学生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努力学习,促进学生学业发展。

(2)健全监督机制,促使中高职院校的有机融合

为了避免中高职学校在实施“五年一贯制”的时各自为阵,需要使用一定的监督机制对釆取“五年一贯制”招生的中高职院校进行监督。在专业建设上要协调统一,在学校管理、经费预算、教学交流等多方面进行沟通,实现“五年一贯制”的真正落实。

(3)中职阶段实行人才分流

中职阶段实行人才的分流,主要表现为:第一,对中职阶段的毕业生升入高职院校设置必要的“门槛”要求,划清中高职的边界,使学生有升学的意识,获得高等院校学生的自我认知。第二,对学生负责,通过必要的测试,对于不适宜继续升入高职的学生,调整教学策略。不适宜继续升学的同学,侧重职业技能训练;对适合升学的同学,进行升学训练。

3 “对口招生”衔接模式(“3+2”模式或“3+3”模式)

“对口招生”衔接模式是指初中学生进入中职学校之后,选择就读“3+2”或者“3+3”模式,并在第三学年通过测试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就读的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的联合培养。中职学生可以在进入中职学习后,选择就读“对口招生”模式的相关专业。二是通过自主招生考试升入高职院校。毕业时既能获得中职学校毕业证,也能获得继续升入高职的机会。

3.1 “对口招生”衔接模式的优点

(1)形成教育的合力

“对口招生”模式,从教学过程来看,是中高职院校的合作培养,在保证教学系统与教学目标独立的状况下,实现教学资源与教学目标的对接,形成了教育培养的合力。

(2)提升教学效益

中职学生进入相关专业的高职学习,在专业技能上实现从初级技术工人向高级技能型人才转变,节约了人才培养的时间跨度,提升教学效益。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要。

(3)促进中职和高职“双赢”

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在联合招生培养实施“3+2”或者"3+3"模式之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职学校的招生吸引力。此外,中高职院校在师资建设、教学设备、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资源共享,促进“双赢”。

3.2 “对口招生”衔接模式的缺点

(1)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容易厌学

“对口招生”衔接模式中职学生不用参加高考进入高职学校,学生易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在进入高职学校学习后,会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其二,由于“对口招生”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学生连续五年以上的专业课程学习,易产生倦怠,造成“厌学”现象产生。

(2)降低了高职院校的门滥,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选择“对口招生”模式的中职学生,在三年的中职学习后,能进入对口专业的联办高职院校继续学习。这种方式学生不用参加高考,升学较为轻松,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一些学生和家长认为三年后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应该不是困难的事情,从而放松了日常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降低。

3.3 建议

(1)抓好教学关,实施成绩的动态评估

面对“对口招生”模式的优缺点,学校对选择该模式的相关专业学习的学生,制定动态的成绩动态评估,将过程性评估和阶段性评估相结合,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2)增加专业选择的灵活性,形成必要的竞争机制

“对口招生”模式是定对象、定指标的招生方式,没有竞争和淘汰的加入机制和退出机制。这样,没有了外界环境的挑战,形成了“旱涝保收”的升学系统,从而压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增加一些有效的竞争方式,在促证中职学生继续发展的同时,能具有一些外部环境的刺激,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

(3)严格把好招生关,加强中高职学校的沟通与协作

首先,严格规范招生制度,优化生源,体现“对口招生”模式公平公正,保证“对口招生”模式良性发展,更具吸引力。其次,加强中高职学校的沟通与协作,促进教学与管理的衔接。中高职院校应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资源等方面更好地沟通与协作,避免不必要的教学重复和资源浪费,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4 结 语

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无论是“五年一贯制”,还是“对口招生”模式,其根本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解决中高职衔接的发展问题,从而实现真正的中高职衔接一体化的发展,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1 刘育锋.论我国中高职衔接的模式高职教育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2(10)

2 张守祥.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制度研究[J].教育研究,2012(7)

On the Linking Between Junior and Senio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ANG Hui1,2
(1.Wuhan Railway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Wuhan 430205,China;2.Central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China)

The linking between Junior and senio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necessity for vo

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Starting from the academic year,this essay studies the five-yea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3+2”linking mode,and explores ways to link junior and senior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so as to build the bridge for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chools and college.

linking between junior and senior vocational education;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five-year education system;3+2enrollment

G710

A

1671-8100(2015)01-0001-03

(责任编辑:谭银元)

2014-10-17

张 辉,女,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对口中职院校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对口帮扶这一年
从对口帮扶到合作共建
对口支援的6篇“代表作”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