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标对接”的高职院校《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
2015-03-21陈大波
陈大波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基于“三标对接”的高职院校《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
陈大波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高职院校的《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以“三标对接”为导向,推进《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以实现《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课程标准与助理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企业物流业务岗位技能标准的有效衔接,从而使高职院校能培养出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高技能物流专业人才。
高职院校;物流成本管理;三标对接;教学改革
伴随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热点和经济增长点。物流行业作为一种新的行业,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因而,人们渐渐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对企业进行的物流管理上,而物流成本管理业务作为物流管理业务的关键环节,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也使得企业对于从事物流成本管理业务的人才的需求渐渐增加,同时人才市场对于从事物流成本管理业务的人才的需求缺口也日趋增大。虽然学校作为物流管理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承担着培养物流管理人才的主要任务,但是在中国物流作为一个产业进行发展总体上还处于起始阶段,在人才的需求结构上依然局限于在物流环节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以人才培养模式来看,物流管理专业从产生到现在时间依然较短,人才培养的模式仍旧处于不断探究和革新之中,高等学校的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的人才培养观念仍未能彻底改观,进而使得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和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有效衔接。
1 高职院校《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偏重理论知识,忽视技能培养。
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时间不长,职业院校的教育模式在很长时间内受普通高校教育模式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过多地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使职业院校对技能性的专业人才培养的内涵把握不够,尤其是在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上过分欠缺,也无法真正在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专业性理论知识的学习替代了职业教育,导致职业教育成为了理论知识教育,从而使职业教育失去了原有的特征和职能。
就高职院校《物流成本管理》课程而言,在课程教学中同样存在着上述问题。由于专业教师受知识所限,在《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注重传授理论知识,忽视实际技能的培养,同时专业教师的讲课内容与课程教学计划不一致,理论知识讲授脱离真实业务。再者,因为许多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设施和设备不完善,未能使学生在接近真实业务的模拟环境下操作物流成本管理业务,由此导致了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教学太过空洞抽象,不能达到学以致用。
(2)《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在诱导性和交互性上有所欠缺。
当前,高职院校多数依然使用以教师为重心的“填鸭式”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以课程和课堂为中心,未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在现代信息社会,学生有很多搜集信息的渠道,也希望有更多的互动出现在课堂中,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已不能对他们形成注意力,所以常常在课堂中出现教师在上面侃侃而谈但学生在私下上网或聊天的情形,显然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制约了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使得《物流成本管理》的课程教学在诱导性和交互性上有所欠缺,以致课堂不能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平台,同时也很难激起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难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影响课程教学效果。
(3)《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高校已经在教室中配置了计算机多媒体设备,以利于高教师利用先进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但这一手段在很多高职院校的应用却不多,虽然很多已普及了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即便教师采用了计算机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但大多数教师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设备变成了课本内容的显示器,教师只是通过多媒体幻灯片给学生展示理论知识,没有真正使其发挥作用。同时很多高职学校的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沿袭了以前一些传统的做法,比如过多依赖于口头讲授和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而忽视实践操作,导致学生不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4)《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考核方式有待改进。
当前,高职院校《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考核主要通过结业考试的方式进行,但闭卷考试只能对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情况进行考核,未能对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进行考核。另外在某些高职院校,教师使用课程论文的方式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这种考核形式使得很多学生仅是随意在网络上搜一些论文任意进行加工,胡乱拼凑的复制和粘贴后提交以敷衍了事,显然这种考核形式也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考核。
2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实训教学的整体规划在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中没有得到突出体现。
通过对很多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的分析,笔者发现很多课程的教学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首先是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层面上没有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规划,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基本实行以理论课程为主,同时很多课程经常把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合成一门课程,显然上述课时分配的方式实际上还是沿袭了原来的教学模式,即使很多高职院校按照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做了改进以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但在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整个实践教学体系未能相对独立出来,从横向来看,实践教学是依附于理论课程,从纵向来看,实践教学未能形成一个体系,它只是单一和割裂的实践教学环节。同时很多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大多没有开发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仅有的实训教学大纲却沿用学科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要求上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实践教学的内容过少。
具体而言,在国内高职院校《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往往只重视教授教材内容,讲解时只注重概念的内涵、计算方法的掌握、案例分析的程式,而对于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并不重视,对《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并不关心,使得学生觉得自己距离企业还很远,很难认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知识与企业的生产和服务实际进行实地对接,这样必然使得理论和实践脱节,从而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实际的业务技能。
(2)《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过于陈旧,缺乏创新。
高职院校的很多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在《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教学上更多地沿用了本科学历教育的教学方法,侧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实质上是实践教学资源匮乏的一种无奈之举。即使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毕业顶岗实习课程,很多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也缺乏对学生的有序组织和悉心的专业指导,只是让学生自己找能就业的单位实习,这种“放任式”的实践教学方式无法保证实习教学质量。同时很多高职院校缺乏现代教学手段和现场教学的条件,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产生的新要求。比如在讲到《汽车运输成本管理》的有关内容时,尽管教师在黑板上不断地写出并讲授现代汽车运输成本管理的有关知识,但由于课程缺乏实践操作环节,学生不但不能理解汽车运输成本管理的有关理论,更不能掌握汽车运输成本管理中的具体核算业务。
(3)物流管理专业校内所需的教学设备投入不足,校外实训模式单一。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所需的实训教学资源欠缺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缺乏具有实际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缺乏从事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尤其是缺乏具有高学历同时又具备丰富实际经验的高级物流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是缺乏形成实践教学内容的硬件与软件资源,即仿真的物流实践活动及物流实践的相关环境。与其他管理类专业相比,物流管理专业对实训场地、物流技术及相关设施设备等的要求更多,这也需要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所以,很多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教学设备投入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就不能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为解决实践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许多学校也加强了同相关物流企业的联系以实现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即在很多起立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但很多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大多企业还主要是以生产为主,学校无法在企业实现“厂中校”的教育职能,致使很多物流企业只能接受学生的认知实习或参观,这也无法满足物流岗位技能培养的需要。
(4)《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内容与物流行业实践脱节而且不能统一。
在我国,物流管理专业起步时间较晚,高等学校在设立物流管理专业时偏重引入国外新式的物流理论和实际经验,然而这与国内当前的物流企业实践存在很大的差距。高职院校较少能做到在制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实践环节时与企业的相关业务人员接触,并邀请他们参与上述教学规范的制定、设置和设计。因此,我国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授课内容、课程设置与当代物流行业发展实践差距很大。
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教材内容差异较大,同时《物流成本管理》课程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教学大纲,课程缺乏明确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在教材内容上,有的教材以物流成本的预测、决策、分析和物流成本管理的实际效果评价为主线编写,有的教材以物流中包含的运输、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仓储等物流功能环节为主线编写,有的教材重点描述物流成本包含哪些内容,有的教材重点描述物流各功能环节成本的核算等。
(5)《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缺乏核算案例和实训软件。
在课程教学中,恰当的案例能使教师在课堂上以案例为导入点,将课程知识贯穿起来,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而在《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方面的适当的案例很少。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诸多教材没有提供能进行全面物流分析的案例,或者在案例中只描述降低物流成本的过程和方法,而没有实际的数据支持,这都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也无法进行具体而深入的核算和分析。
同时由于物流行业在中国发展较晚,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很多企业也没有足够重视物流成本管理工作,研究开发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软件的公司较少,因此导致《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缺乏实训设备和相关的教学支持软件。再者目前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不统一,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教学软件开发的难度,导致当前几乎没有适合的物流成本管理的教学软件,另外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会计基础知识薄弱,也间接地影响了《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讲课效果。最后《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内容大多都涉及物流成本计算的过程,而且计算起来非常烦琐复杂,计算量较大,所耗时间较长,导致很多教师无法在课堂上进行具体的数据计算,而只能讲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无法给学生留下直观的印象,较易使课堂气氛显得枯燥乏味,更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目前的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出满足社会和企业要求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因而,《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 以“三标对接①”为导向,推进《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学习《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是要求在掌握了《仓储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配送管理实务》、《物流财务会计》等课程后进行的,是上述课程的交融与升华,《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对财务会计、供应链管理等课程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培养起着融合和提升的作用,是物流实际业务技能和管理能力的有机结合。《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应该以物流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各种物流成本的汇集与分配为着眼点,根据物流成本的相关计算方法,完成物流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同时课程应强调应用能力教育,以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从而实现《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课程标准与助理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企业的物流管理业务岗位技能标准的有效衔接。
3.1 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革新教学理念
在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依托市场需求,以服务于地方相关企业为宗旨,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实现校企合作及工学结合。高职院校应该成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教师到物流企业进行详尽的市场调研,同时以物流管理工作岗位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需求为切入点,科学规划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所应该具有的理论知识、实际能力与素质;另外要基于学校和企业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型培养方式进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构建以企业物流管理职位的岗位需要为专业教学目标、岗位职业技能与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相交融、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衔接与一致的人才培养模式;再者要依据企业物流管理职位的岗位需要,结合国家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制订《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课程标准,以形成理论知识够用和侧重实际操作技能的教学内容,并以提升学生的物流成本管理实际操作技能和素质为主干,构建强调应用性和侧重实践性的物流成本管理教学体系;最后高职院校还要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紧密结合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实际技能操作与物流成本管理实际业务,以革新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2 基于企业实际需求和物流管理岗位需求,以培养“三标对接”的物流管理人才为教学目标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开发应该以物流企业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突出高职教育的特征,并将培养“三标对接”的人才作为该课程的教学目标。《物流成本管理》的课程教学改革要以企业真实需求作为选取教学内容的着眼点,将课堂教学内容与过程与企业生产内容与流程衔接,在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侧重提高学生的物流成本管理专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课程还应以物流管理岗位的需求为基础,并将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从而形成“三标对接”的教学目标。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开发,应由物流管理专业的一线教师与物流企业的相关专家组成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对物流行业中的相关企业需求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然后依据调研结果,以物流行业、企业对从事物流管理实际业务的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基础素质的需求与助理物流师的职业资格标准为基础,开发出与物流企业人才需求更相符的课程内容。《物流成本管理》的课程内容要以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流程为主干,以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顺序为依托,以企业的物流管理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着眼点。根据对湖北省很多生产型和流通型企业的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很多生产型企业的物流管理业务混乱、物流服务水平较低、现场物流管理的方法陈旧、物流的成本居高不下、在产品数量太多等问题。因而笔者认为,《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教学要使教学内容和实际的生产情境相融合,使课程内容能更复合企业物流管理的实际需要,以利于企业的实际问题的解决。
3.3 以生产过程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的项目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开发要以具体的学习项目为载体,把代表性工作任务作为驱动,依据企业的生产流程,把教学内容划分为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绩效管理、信息管理、成本管理等学习项目。教师应在每个学习项目中悉心设计对应的工作任务,进而把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同时理解和掌握对应的理论知识和实际业务技能。
在《物流成本管理》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具体课堂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教学舞台,把企业的真实生产业务作为教学情境,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自身的知识和经验设置具体的教学任务和问题,使用交互和多样的教学手段,把课堂变成学生作为主角进行表演的舞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组织者和协调者,并在课堂中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问题的讨论,制定对应计划从而模拟实行,让学生在独自思考和互相讨论中探索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法,在完成学习项目中包括的代表性工作任务的进程中掌握企业所需的理论知识和企业实际业务所需的业务技能,进而逐步加深对企业物流管理业务的理解。
另外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以教师和学生交互、学生和学生交互的互动式教学方式为主,并主要采用案例引导法、工作任务驱使法、岗位业务仿真模拟等教学方法,辅之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物流成本管理业务操作实训、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参观访问等教学手段,这样大大扩大了课堂授课空间,使学生能在教学中学习和在学习中操作,也使得学生能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努力结合起来,进而把《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达到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新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3.4 基于业务操作的实践性进行多方位的考核
《物流成本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特别注重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此,本课程要从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入手,设计实践性教学:一是实施课堂讲授与案例讨论相结合,每章均配置实际的案例作业;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考察,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成本会计核算的具体操作;三是根据学生调研的资料,设计实战案例,将学生分组分角色模拟,提高学生能力。实践性教学环境主要是分两步走:首先由老师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实际参观学习,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了解物流成本管理的日常控制技术和方法;其次在物流管理实训室进行模拟实训,以便使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强化学生对物流成本管理实训软件的应用。同时本课程要充分利用物流管理实训室环境,让学生能在实训室针对物流成本管理的实际案例并利用财务会计软件进行具体的账务分析和处理,提升学生对物流成本进行统计分析的能力。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考核要以贯串学习过程、透明度、强化能力、提升素质为考核主要依据,以课程的教学目标作为考核原则,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呈现出的“实践业务能力”为评价根据,以学生形成的物流成本管理业务能力、知识运用能力、革新能力作为评价指标;同时必须秉持理论知识考核和业务能力考核结合、学习的阶段性评价与学习的成果性评价结合,构建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再者必须把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综合起来进行考核,以任务考核为基础,经过案例讨论、理论知识考核、物流活动的仿真模拟业务操作、物流业务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考核和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
1 黎红.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运输、仓储类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探讨[J].物流科技,2009(5)
2 李慧兰.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研究[J].物流工程与质量,2009(3)
3 黄志宁.基于“任务驱动”《物流管理基础》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15)
4 陈大波,龙振华.浅析高职院校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8)
5 庞凌.高职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改革与创新[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8)
6 曹慧,朱俊莹,王燕.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研究[J].企业经济,2012(1)
7 张光跃,张萌.工作任务导向职教课程实施的边界条件研究[J].职教论坛,2012(3)
8 赵艳玲.《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改革与实践[J].物流技术,2012(9)
(责任编辑:谭银元)
On 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 Course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hrough Abutting Joint of the Three Standards
CHEN Da-bo
(Hubei Water Resources Technical College, Wuhan 430070, China)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eaching process of 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 Course teaching reform through abutting joint of the three standards. We will try to realize effective connection among the course standard of 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 course, the 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standard of assistant logistics division and the logistics post skills standard of enterprises, so that high-skilled logistics professional talents can be cultivated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and enterpris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 course; abutting joint of the three standards; teaching reform
本文系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项目“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技能考核改革研究”(项目编号:hbsy2013jg03)的阶段性成果。
2015-01-20
陈大波,男,讲师,高级物流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和物流管理。
G712
A
1671-8100(2015)03-013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