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5-03-21黄春英
黄春英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212)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黄春英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212)
随着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由单一学科建设走向学科体系化建设。高校要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形式,实现课堂教学与活动教学相结合、教师传授与学生自主体验相结合、尊重与鼓励等相结合,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2011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的通知。《基本要求》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各高校要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结合本校实际,制订科学、系统的教学大纲,组织实施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1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引导学生积极乐观面对生活。从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来看,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处理好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发生的变化,能够正确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但是,也有不少大学生在处理学业、工作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由于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个性特征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甚至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学生数量日益增加,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较为突出。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有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也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师资配备等方面的不足等原因。
1.1 高职院校学生自身主观原因
(1)学生自卑心理的影响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迈向大众化教育,不少高中毕业生由于种种原因迈入高职,心理产生了很大落差。他们中有些学生心理滑入高职院校“门低府浅,学而无为”的误区。情绪上产生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失望,致使心绪失落,学志低沉;行为上沦入吸烟、酗酒、旷课等现象。其心理原因有如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价值否定。理想与现实反差太大,以至他们心理失衡,产生了对高职教育价值的否定。二是学法错位。高职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实际技能训练重于理论学习,这与普通本科的理论性研究大相径庭。三是需求倒错。高职院校门槛较低,入校者层次参差不齐,素质五花八门,让人又添几分低微感。高职学生层次比较多,成分较广,结构复杂,学习的多元化,技术实践的开放性和社会性,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技巧方面觉得力不从心,无所适从,容易产生孤独感。
(2)学生身心特点的影响
此时的学生处于心理断乳期,生理上已经成熟而心理尚未成熟,在这一过程中,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出现矛盾,表现在:一是寻求独立与心理依赖的矛盾。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希望能够自立、自强,强烈要求摆脱父母的约束,由于心理、经验尚未成熟,在遇到挫折和难题时,自己不能很好地处理,因此心理上表现出仍然依赖父母。依赖还表现在经济上对父母的依赖,学校教育依然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地位。二是自我封闭与渴望被人理解和接受的矛盾。高职院校的学生层次比较复杂,会封闭自己,情绪内隐,不希望被人打扰,而情绪必然需要途径发泄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又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理解和认同,希望能够被接受。三是知行不能同一的矛盾。表现为虽有明确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但在行动上却又不能够正确判断,容易从众;认知上表现为有成熟的理论知识,却又有着不成熟的行为表现,容易感情用事。
1.2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标准不明确,教学成效甚微
《基本要求》指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规定各高校应根据实际开设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覆盖全体学生。《基本要求》还规定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了解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高校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实施(教学)应该主要探讨“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这四个核心问题[1]。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存在着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认识不清楚的现象。
调查发现,部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大多停留在单一“课”或“活动”层面上,过多探讨“教什么”和“怎样教”,课程体系开发和研究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公共必修课课时学分严重不足、以心理咨询代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案例讲座代替基础教学、部分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任教师比例小,大多由兼职,甚至由专职辅导员兼任,这些问题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学生系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也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2)课堂教学设计不完善
《基本要求》规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层面、技能层面、自我认知层面三个方面的目标。课程教学应采用理论与体验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教学过程中应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验、团体训练、情境表演、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目前,因为部分高职院校教育资金限制,心理体验室设备简单,心理测验和活动的相关器材不到位,部分老师和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受限,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单向传授,学生体验仅仅局限于观看部分影片、团体案例讨论等,传统的课程中以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为主,个人真正体验较少。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与专业课程建设密切相关。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的教师应具备三方面的素质能力,包括学科专业素质能力、教育专业素质能力和一般文化素质。调查发现,高职院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教师专业化程度远低于普通高等院校的水平。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来源出现多样性、教师身份多重性。主要表现为:目前高职院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主要有心理学、教育学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医学工作者。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部分教育学工作者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学训练,对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把握不到位;部分高校和地区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但尚未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也缺乏全面系统有效的督导体系。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部分老师,亦担任了学校部分行政工作、或者心理咨询工作。多重身份造成教师工作压力较大,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多重身份和工作也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影响了学科体系的建设。
2 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水平的对策
2014年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成功成才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2]。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具有技术精、业务强的学生,更要培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综合能力强的大学生,要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不仅关注问题学生、弱势学生,更要关注全体学生。
2.1 明确目标,制定制度规范
《基本要求》规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途径,需要依靠师资队伍、课程安排、课程内容、教学对象和方法等多种课程要素共同作用来实现课程目标[3]。利用知识传授、心理体验、行为训练三条渠道有机地连为一体,以此达到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学会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切实提高自我心理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目的。首先,应严格按照《基本要求》的规定,增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公共必修课,增加课程课时,保证全体大学生每学年至少学习36个课时,让大学生有足够的学时系统学习相关的知识。其次,改进教学评估。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除了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学和体验活动影响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所以,在教学评估中应注重对知识理解能力、心理调适能力、解决实际心理问题能力的评估,重在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和解决实际心理问题能力方面的评估。
2.2 教学更加多样化
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思想早熟、个性独立、价值观多样化、且更加注重实际,这对传统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单纯说教、形而上学、信条灌输的范式容易遭遇学生反感,而内容活泼,形势多样、具备实际应用价值的课堂教学比较受高职学生欢迎。
心理健康课程应更多地注重其体验性。体验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一种情境上的陶冶与内心上的感悟有机融合的一种感受,是在经验和直觉基础上的一种内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体验作为学生获取感悟的桥梁,通过参与活动过程,激发学生心理的内化机制,促成心灵的成长。活动课程需要老师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小组合作活动,促进学生原有经验发生转化并形成新的理解,在活动中突出“学生本位”,充分展现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参与者在内在的心理历程中发生情感交流和思维碰撞,并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心理品质和心理能力的发展。
2.3 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学者史宁中、柳海民指出,所谓的教师职业专业化包括教师职业训练、职业能力以及在从教过程中的专门化、熟练化、程式化和独到化。学者申继亮认为,教师个人专业化是促成我国教学课程改革的骨干力量。良好的职业道德、稳定的知识结构和一定的自主发展是教师实现个体专业化的主要条件。
心理健康教育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掌握心理学的核心知识;发展专业决策能力;加强人际交往能力;掌握设计和研究技能;了解伦理知识和建立职业价值观;重在寻求专业性实践所需的问题解决能力等[4]。各高职院校应针对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主要措施有:定时定期培训、灌输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训练、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人格培养、职业道德教育等,但重点应放在专业技能操作训练上,同时,可以开发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通过专家远程教学、与专家远程互动交流等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2.4 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范围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个别人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教育,不是针对问题学生,消极案例来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用积极教学来转变传统的消极教学模式。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出现一种误区,总是给学生灌输的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学中举出的案例大多都是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觉得无中生有,夸大事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上要转变思路,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让学生去预防不健康心理,不是去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该是全体学生,是让学生助人自助,是积极健康快乐地生活着。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心理健康状况是处于亚健康状态,整体上心理健康水平是积极的,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中,考虑的应该是提高全体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是仅仅帮助那些有问题的学生。
3 结 语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关系到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关系到高职院校教育目标的实现。纵观高职院校发展的前景以及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迫在眉睫,是高职院校需要认真规划的课题。
1 崔允漷.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J].教育研究,2009(1)
2 新华网,习近平.加快发展职业教育[J].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DB/OL].2014-06-24
3 马前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现状与对策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3(10)
4 陈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胜任力探析-以福建省为例[J].教育评,2006(1)
(责任编辑:谭银元)
On Construc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UANG Chun-ying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430212, China)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e main channel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work. With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s developing from a subject to a subject system. The teaching form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should be innovated by combining class teaching and activities, teacher’s lecturing and students’ self-experience, respect and encouragement,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l cours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本文系2014-2015年湖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研究成果的一部分,课题编号:G2014B020)
2014-11-15
黄春英,女,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712
A
1671-8100(2015)03-01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