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盘水市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3-21彭德勇刘衍彬张远忠

耕作与栽培 2015年1期
关键词:六盘水市种粮粮食

彭德勇,刘衍彬,全 刚,张远忠

(六盘水市种子管理站,贵州 六盘水 553002)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一直以来,六盘水市始终坚持发展粮食生产不动摇的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具体措施,实现了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但随着目前六盘水市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粮食种植面积正逐年锐减,对原本就是工业重镇的六盘水,今后如何稳定粮食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粮食生产将是当前和今后六盘水市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为此,对六盘水粮食生产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思路。

1 六盘水市粮食生产现状

1.1 粮食生产情况

六盘水市海拔高,山多地少,土地破碎,没有坝区支撑,农业基础比较薄弱,粮食生产条件在全省最差。目前六盘水市农作物耕种面积31万hm2(2013年国土部门数据),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18.7万hm2,主要以玉米和马铃薯为主,粮食常年总产在80万t左右。

1.2 粮食生产特点

一是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减少。近年来,随着六盘水市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粮食种植面积正逐年减少,粮食生产正由高产稳产的“坝子”、河谷等地向生产条件和耕作条件相对较差、基本全是靠天吃饭的山地、坡地转移;二是种粮环境差、成本高。六盘水市地表切割严重、土壤瘠薄、自然灾害严重,粮食从种到收,基本上都是人工操作,种粮既艰辛、成本又高,风险又大;三是小杂粮等所占比重小。白芸豆、苦荞等小杂粮品种虽优,但占比都不大。四是粮食生产对农业科技的依赖大。粮食生产主要依靠良种和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目前两者推广率在95%以上。

2 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1 粮食播面锐减,粮食生产形势严峻

目前,全市市域内在建或已规划的产业园区有红桥新区、木岗园区、两河新区等12 个,总规划面积为4.62 万hm2;农业园已有园区15个,总规划面积为8.1万hm2;城市的扩张以及小城镇建设占地等等。占用的几乎都是相对稳产、高产的种粮耕地。按照现在的规划,到2020 年,工业园区和城市建设等将导致全市耕地面积锐减至26.7万hm2以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最终粮经比调将会整为3:7,届时六盘水市的粮食播面将不足8万hm2,人均种粮面积已不足333 m2,再加上缺少坝区和河谷地带等高产、稳产区域的支撑,六盘水粮食生产将面临单产降低和总产减少的巨大压力。

2.2 粮食生产效益低,农民种粮意识淡化

一是受自然条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六盘水市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和马铃薯,其效益大大低于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农民种植粮食作物增收幅度较小,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的积极性。再加上近年来旱灾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大、危害程度深,给粮食生产带来了较大隐患。二是农资涨幅过快,劳动力成本过高,吞噬了粮食涨价和国家政策补贴带给农民的利益。这几年粮食等农作物的价格涨幅较大,但种粮所必须的化肥、农药、雇工等价格的涨幅更猛、更刚性,农民因粮价上涨等获利不多;三是粮食生产被淡化。受经济作物比较效益高、务工收入高等影响,种粮农民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转移到了非粮食生产上,粮食生产被淡化,耕作水平变得越来越粗放。这一现象在产业园区、城郊等地方显得更为严重、突出。

2.3 粮食生产缺少突破性的技术支撑

一是主要粮食作物缺乏增产潜力较大的新品种。六盘水市平均海拔高,气候冷凉,旱地占比大,适宜推广的优良品种不多。目前主推玉米品种单产水平大都400kg/667m2左右,水稻平均单产500kg/667m2左右,小麦平均单产120kg/667m2左右,马铃薯单产2 500kg/667m2左右;小杂粮如白芸豆、苦荞等大多为传统的农民自留种,虽然品质非常好,但单产较低,对粮食总产的贡献不大。二是缺乏新技术、新科技的支撑。虽然现有的农业实用技术在粮食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很多都是从上世纪80年代沿用至今,在当前耕地面积逐年较少、生产条件逐年变差的情况下,对粮食稳产增产促进作用有限。

2.4 基础设施薄弱,粮食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

六盘水市粮食生产基础设施较差,只有极少部分的河谷区域水稻种植能达到基本的灌溉条件,绝大部分粮食生产依然是靠天吃饭局面。特别是近年来灌溉条件相对较好的良田好土因产业园区建设等原因“转产”,旱灾等发生频率高、灾情严重,稳定粮食生产形势更加严峻。如2008 年、2010年、2011年、2012年的冬春连旱、冬春夏连旱,均导致粮食大幅减产。

2.5 农村劳动力不足,农机化率不高

一方面由于农业的比较效益较低,有知识、有文化、有劳力的农民大多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农村劳动力大多是素质相对较差的老、弱、妇、幼,而且人数有限,农村劳动力较缺乏;另一方面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当前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基本上停留在局部的机耕和机械插秧方面,粮食生产仍然主要依靠人力;再者,六盘水市正在实施的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将会分流相当部分的农村劳动力,进一步加剧农村劳动力缺乏的问题。例如明前茶的采摘期和春耕备耕时间重叠,如果规划的100 万亩(6.7 万hm2)茶叶全部进入采摘期后,按照每人每天1333m2的采摘进度,可带动50万人就业,再加上100万亩 (6.7万hm2)猕猴桃、100万亩(6.7万hm2)核桃、50万亩(3.3万hm2)蔬菜等其他产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分流,将导致农村劳动力更为严重缺乏,劳动用工费用以及种粮成本也会随之大幅增加。

3 发展粮食生产的建议

在当前六盘水市“三化”同步推进过程中,粮食生产面积逐年减少、生产条件变差,农村劳动力缺乏现象逐年加重等现实背景条件下,发展六盘水市的粮食生产,应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入手。

3.1 落实国家粮改政策,保护粮食生产主体

一是严格执行政策不走样、落实政策不缩水。对国家用于鼓励发展粮食生产的各项补贴,严格按照“谁种粮、谁受益的原则,把资金发到实际种粮人的手中,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尽最大限度降低粮食生产成本,保证粮食生产的基本效益。二是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的实施力度,增加对优质农产品价格、农民收入及结构调整方面的补贴,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三是在国家对种粮农民补贴的基上,地方政府应根据实际,加大“反哺”力度,落实粮食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对发展粮食生产的补贴力度。

3.2 打造粮食产业带,实现粮食规模生产

一是注重培育和打造优势粮食产业带。采取规划先导,政策扶持,市场驱动和实施粮食工程等措施,在市域范围建设和发展玉米、水稻、马铃薯等粮食优势产业带。鼓励粮食加工企业在粮食主产区建立自己的粮食生产基地。二是加大对优势粮食产业带的财政、金融支持,支持和帮助农民增加建设投资;三是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等政策,使耕地向种粮大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个人或组织集中,集中力量培育粮食产业带,实现粮食规模化生产。

3.3 提高耕地质量,增大复种指数

在当前种粮面积锐减的现实情况下,要稳定粮食生产,一是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强以水利建设为中心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实施“沃土工程”、中低产田(土)改造、灌溉和防洪减灾工程等建设,增加高产稳产田土的比重;二是合理保护利用基本农田,强化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挖掘、开发,保证土地的合理永续利用。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坚决防止乱占耕地、侵占基本农田的行为发生;三是杜绝耕地撂荒和冬季耕地闲置,推行高效的耕作制度,提高粮食作物的复种指数,充分挖掘粮食生产稳产的耕地潜力。

3.4 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一是加快实施科技兴粮战略,切实转变粮食增长方式,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进以良种培育、良法栽培和防灾减灾为重点的科研攻关。加快构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体培训为载体的推广示范工作机制。实施“种子工程”,借助科研院所的力量,开发和引进适宜于六盘水市推广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优良品种,推广普及节本、增产、增效的粮食综合丰产技术,切实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三是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加快拓展粮食生产机耕、机播、机收等农业机械化发展领域;研发、引进适宜于山区粮食生产的农机具,弥补农村劳动力的不足和提高劳动效率。提高、完善病虫害综合防控、良种繁育推广、地力监测保护等保障措施。

3.5 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

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活动,动员和组织农业科研、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进一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把先进适用的粮食生产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提高农业技术到位率和人户率。

猜你喜欢

六盘水市种粮粮食
珍惜粮食
一线光阴入洞中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山的国度
My Room
画画就如种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