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土资源的幼儿识字教学新策略
2015-03-21陈美娥
陈美娥
(江门市卫生幼儿园,广东 江门 529000)
基于本土资源的幼儿识字教学新策略
陈美娥
(江门市卫生幼儿园,广东 江门 529000)
幼儿期是开发幼儿智力的关键时期,幼儿具有大量识字、提前阅读的巨大潜力。只要方法得当,幼儿早期识字不但可行,还能促进其智力发展和认识水平提高。本文从本土资源出发,致力实现本土文化教育与幼儿识字教学相结合,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力求寻找出适合幼儿认知规律的识字教学新策略。
本土资源 幼儿 识字教学 策略
社会心理学家阿伯特·班杜拉研究认为:人有非凡的使用象征符号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幼年时已经显露出来。3-6岁孩子的大脑就像一个空白的磁盘,这一时期如果错过了将无法弥补。幼儿识字是幼儿生理、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需求,是提前读写的基石,是通向知识宝库的必经之路。
一、幼儿早期识字的意义
早在1928年和1932年,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主张幼儿园应有“读法”(即识字教育),指出“识字是儿童所迫切要求的”。陈鹤琴和张宗麟合著的《幼儿园的读法》提出:“字不是一件神秘的东西,可以作为图画看的……无论图画、手工、读法,都是儿童发表意见的方式,都可以做的。”[1]
1996年6月1日,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把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纲要》指出:“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重申了这一内容[2]。
汉字是音、形、义三个因素构成的方块形符号。幼儿掌握它,既要认识字形本身结构关系,又要建立与音、义之间的统一联系。因此,识字的过程不仅要感知字形,更要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对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甚至思维力都有积极促进作用。幼儿在识字过程中,必须注意听、读,注意观察、比较,并不断重复认读这些字、词,区别相似的汉字需要幼儿细致地观察。这种精神专注的学习,有利于注意力稳定、持久品质的发展。
识字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阅读。谁阅读得早,谁的阅读量大,谁就在知识量的拥有上占据优势。据统计,西方国家的儿童有85%的知识来源于阅读,而我国的儿童还主要靠“听”来获取知识。幼儿早期识字阅读,可以让幼儿开始接触书面语言,通过对规范和优美的书面语言的学习,幼儿可以逐渐扩大词汇量,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大量的句式,并把它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进而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使幼儿具备尽早阅读的能力。
二、传统识字教学的弊端
传统的识字教学一直信奉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说法,将抄写和默写作为识字教育的法宝。有些教师要求幼儿每天都要抄写一定量的汉字,这既不符合汉字本身的学习规律,又不符合孩子的学习规律,不仅费力费时、效率低下,还会带来严重弊端。
(一)阻碍阅读习惯的形成。
在知识经济社会里,会学比学什么更重要。7岁前,既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又是性格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传统的认字起步晚,六岁半就上学,上学后的主要任务就是认字,此时的识字教学基本上错过了儿童语言智力发展的关键期。经过这样教育的学生,长大后很少养成主动看书看报、主动学习的习惯。
(二)影响幼儿智力的发展。
脑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三岁就基本发育完善,三岁以上的儿童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认识能力远远超出其识字能力,产生了识字跟不上智力发展的矛盾。儿童识字量达不到一定的要求,形不成阅读能力,他们就不会主动阅读书籍,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影响所及,不但他们的识字量及语文能力无法提高,还会影响日后其他科目的学习。
(三)挫伤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幼儿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让孩子乐学、会学。日本著名早期教育家井深大在《零岁——教育的最佳时期》一书中提出:婴幼儿认识汉字,是把汉字当成完整的由若干线条组成的“图形”来识记,是一种基于图像对象的“整体模式识别”机制[3]。传统识字教学模式要求孩子强行理解偏旁、部首、表音、表意等字的内涵关系,违背了幼儿识字的科学规律,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痛苦,让刚站在识字大门前的孩子打了退堂鼓,大大挫伤了其学习积极性。
三、幼儿汉字教学的生活化实践
早期识字教学,重在培养幼儿识字或者阅读的兴趣,而不在于教幼儿认识多少汉字。如何强化幼儿识字教学的效果呢?实践证明,幼儿识字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识字本身的规律进行,以兴趣为先导,不必刻意提倡效率或有意崇尚自然,使孩子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接触汉字。我园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幼儿对贴近生活的事物最感兴趣,也较易理解;游戏与教学是一组同位概念,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基于以上认识,我园创新教学理念,充分挖掘本土资源,进行幼儿生活课程与识字游戏的研究,就如何使汉字教学生活化进行深入探讨。
(一)开发本土资源,构建园本课程。
江门又称“五邑”,是全国著名侨乡,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幼儿生于斯,长于斯,对本地区的特色传统文化、生活习惯有很多切身体验。我们根据江门的乡土地理、传统文化、民风习俗和生活经验等,对江门美景、江门特产、江门咸水歌、传统节日等本土资源进行灵活设计,构建富有本地特色的园本课程体系,让课堂教育资源变得更加丰富、更加生动。
实施过程中,我们首先查阅大量反映江门风土人情的文献,搜集广为流传的乡土文化,如民间文学、音乐、游戏、故事等,并进行实地参观、访问,或在网上查找,搜集大量有关图片。对以上内容有了深入认识和理解后,进行主题式的活动设计。按照幼儿年龄段,我们分别设计了“家乡美”、“江门特产”、“赛龙舟”、“江门工艺品”、“节日乐”、“小鸟天堂”等主题。在每一主题中,确定每个年龄阶段要求幼儿认识的重点字词,在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中展开教学,加深幼儿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有效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比如在“江门美景—东湖公园”这一主题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三项活动:识字活动——让幼儿学会“东湖”、“广场”、“公园”、“喷泉”等重点字;美术活动——让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东湖的美;音乐活动——播放歌曲《侨乡美》,让幼儿用肢体动作自由表现东湖音乐喷泉的各种变化。这样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活动,不仅能让幼儿轻松地认识汉字,还能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亲身体验,有效促进幼儿各种技能的发展,更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及爱家乡的情感,挖掘本土资源潜在的教育价值。
(二)以已知带动未知,拓展新的经验。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大量乡土资源,如本地风景名胜、土特产等。我们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选取熟悉的事物为素材,先教他们学习身边常见的字词,再循序渐进,创设情境引导他们获得新的生活和学习经验。
比如在“江门美景”的主题教学中,考虑到幼儿对江门美景认知度不高,我们在安排教学顺序时,不是以景点的出名程度为前提,而是以幼儿的熟悉情况为依据,把离得最近、孩子去得最多的“圭峰山公园”、“玉湖”等安排在前面进行教学。由于孩子们经常跟着爸爸妈妈去这些地方游玩,对这里好玩的、好看的东西十分清楚,教师就能根据幼儿的见闻轻松自然地导入教学,幼儿也极感兴趣,效果很好。
有了前面的学习经验,对于后面幼儿不太熟悉的景点,我们可以这样引导:“江门还有很多景点,跟圭峰山公园和玉湖一样漂亮,你们想认识这些景点吗?”幼儿们通常会热烈响应。根据幼儿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去了解其他景点,从而认识更多平时少接触的字词。
(三)创设丰富情境,学习生活一体化。
幼儿园教育中,环境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特点,把识字糅合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在活动中一边做,一边玩,一边识字,充分发挥幼儿的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作用,帮助理解和记忆词汇。
比如在“节日乐”这一主题中,我们组织幼儿开展了一系列生活化的教学活动:重阳节时,组织幼儿放风筝、野炊、为爷爷奶奶做好事;元旦时,师幼共同布置具有浓厚新年气氛的活动室;春节前,和幼儿一起贴春联、做贺卡……通过多种生活化的课程,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很快理解并记住 “重阳节”、“风筝”、“尊敬老人”、“元旦”、“新年”、“气球”、“灯笼”、“春节”、“春联”、“红包””、“拜年”、“鞭炮”等词语,对家乡过节的传统习俗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四)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在自然中体验生活。
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让幼儿接触生活,在真实的社会活动中学习,从而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和鲜活的知识经验,对幼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非常注重充分挖掘家长和社区资源,让家长在了解幼儿园活动内容与目标的基础上,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帮助幼儿体验社区物质环境,感受社区人文环境。
比如江门的新会盛产柑橘,为了让幼儿对家乡特产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向全体家长发出需求信息,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在一个晴朗的早上,幼儿们坐着校车来到一位家长自家的果园里,开展采摘柑橘活动,随后还到新会陈皮厂参观了柑橘皮晒制成陈皮的制作过程。孩子们到了课堂外的地方,情绪非常高涨,对于接触到的相关字词也记忆得非常牢固。通过家长资源的有效利用,我们不仅能就地取材,利用身边现有资源即兴生成新课程,还能使各项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四、幼儿汉字教学的游戏化实践
在目前的幼儿园识字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如重思想、重知识灌输,而轻想象、轻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把识字活动蕴含于游戏之中,将会让幼儿在学中乐,乐中学,从而使整个学习过程变得极具情趣,也极大激发幼儿的识字兴趣。如何根据幼儿识字的游戏性特征,使游戏与教学整合,让游戏贯穿识字教学的全过程,是我园近年来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挖掘本土资源的游戏性特征。
在实施识字教学游戏性策略的过程中,首先要充分挖掘文本的游戏性。在“江门美景”主题的“东湖美景”和“开平碉楼”项目教学中,考虑到这两个景区包括的著名景点较多,我们设计了“郊游”的角色游戏。教师以导游的身份带游客(幼儿)去游玩,让幼儿仿佛身临其境地领略这些风光。在“崖门炮台”的项目教学中,我们以传说故事形式导入,引导幼儿玩古代战争的想象游戏,让幼儿自由想象,具有极强的游戏性。在“音乐喷泉”的项目教学中,我们则设计了动作游戏,让幼儿伴随着动作沉浸在活动中,产生了美好的体验。
(二)设计丰富多样的游戏环节。
幼儿好动,模仿能力强,对玩游戏永不厌倦。为强化教学效果,激发幼儿的识字兴趣,我们针对各个活动环节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游戏。如在新授内容时,运用 “送字宝宝回家”、“找朋友”、“猜字”、“捉迷藏”、“接尾巴”等游戏;尝试用不同节奏的韵律游戏让幼儿朗读词语,拍手朗读、指划朗读,用肢体动作表现词语等多种动作性游戏。我们还在班上布置了识字园地,引导幼儿利用自由活动或餐后的时间,自发地玩“我来当小老师”、“看看谁猜得又快又对”等游戏,帮助幼儿进一步巩固学过的汉字。此外,为消除幼儿的厌倦感,在每个环节过渡时,适当插入一些活动肢体的游戏,如“小手爬”、“吹喇叭”等。
总的来说,无论在哪个环节,我们都积极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运用有趣的游戏,使幼儿乐在其中,感觉到学习汉字的乐趣,从而积极投入到每一次的识字活动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明确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和地位。
游戏与教学的整合观把教学看做游戏的创生过程,这对教师角色的转换和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文本内容的传递者,而是重要的游戏开发者、指导者,还是幼儿的合作者。
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教师要为幼儿准备游戏,根据游戏的具体内容及特定的教育目的创设物质环境,营造适宜的心理氛围。其次,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和游戏水平的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游戏干预,为他们顺利进行游戏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最后,教师要为幼儿的活动作出建议,拓展活动和学习,引导游戏向深层次进展,将游戏主题带入家庭、社区,以促进幼儿继续学习和发展。在一些角色游戏中,教师还要以假装角色进入游戏,成为游戏的一员,利用角色之间的关系,采取隐藏的方式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五、教学成果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始终坚持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大量的本土资源,对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进行灵活设计,构建成园本课程体系,为幼儿的学习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总结起来,我们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幼儿对本土资源有了进一步认同。
基于本土资源的幼儿汉字教学生活化、游戏化实践,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可以在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中挖掘教学素材。同时,本土资源的历史文化和幼儿生活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有助于教师将课堂回归到生活中,在生动、立体、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展开教学,加深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促进幼儿知识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幼儿的阅读兴趣有了进一步增强。
基于本土资源的幼儿汉字教学生活化、游戏化实践,让幼儿意识到文字能表示特定的含义,他们会主动关注并寻找文字的意义,尝试通过文字来理解图画书的内容。随着阅读经验的丰富及对一本图画书越来越熟悉,幼儿甚至会假装像阅读文字一样来朗读图画书。
(三)幼儿的社会修养有了进一步提高。
基于本土资源的幼儿汉字教学生活化、游戏化实践,让幼儿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接触和了解基本社会规范,有助于形成幼儿集体认知感和归属感,有助于开发幼儿文化修养和智力拓展,让幼儿能够全面发展,奠定健康的心理基础。
(四)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进一步提升。
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课题组成员在教学实践中更新了观念,提高了科研能力。在江门幼儿师范学校和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的展示课上,锻炼了一批人,培养了一批人,也带动了一批人。
实践证明,我们开展基于本土资源的幼儿汉字教学研究,拓宽了汉字教学的思路,丰富了幼儿的识字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很有实践意义的。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1]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文集(下卷).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井深大,著.骆为龙,陈耐轩,译.零岁——教育的最佳时期.北京日报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