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5-03-21胡松

文教资料 2015年16期
关键词:特色学科建设

胡松

(惠州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

胡松

(惠州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学科建设是学校办学质量、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也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龙头。地方性、区域性、选择性、应用性与特色性是地方高校最基本的特点,加强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结合,促进特色学科发展,提升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为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提供坚实基础。文章针对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现状及普遍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和方法。

地方高校 学科建设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1.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学科建设内涵认识不到位,观念模糊,建设步伐缓慢,成效低微。

地方高校虽然有多年办学历史和经验,但在学科建设方面起步比较晚,尽管通过学习和实践、研究和讨论,对学科建设的基本地位和引领作用有所认识,对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基本任务有所明确,对学科建设的基本措施和工作方案有所把握,但对学科理念和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还不够深透,特别是在处理学科建设与学术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服务社会等关系上,还不同程度存在认识偏差。把学科建设简单视同学位点和科研项目的正比例增长,而忽略了大学的第三个基本职能,即通过学科在通过人才培养方式而最终提高其社会服务的能力。

1.2 学科定位不准确,区域发展能力有限,优势特色不明显。

学科定位强调“上规模、上层次、多学科、综合性”,盲目拔高、贪大求全、亦步亦趋、急功近利。地方高校没有潜心研究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新需求。在学科基础尚未夯实,专业壁垒牢固,院系隔阂严重,学科发展不够平衡的现实环境下,学科研究方向亟须进一步凝练,学科特色有待进一步凝练。与此同时,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脱节,特征不是很明显,尽管有些地方高校已逐渐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办学理念,但缺乏独创性和前瞻性,对区域支柱产业及地方经济发展热点关注度不高,没有形成特色化的学科结构,与学校所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脱节。

1.3 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团队合作效率低下,学生参与度低。

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包括年龄、学历、职称、能力结构不够合理,多数教师没有参与或独立承担过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成果不系统、不集中,获国家、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次数偏少,学术论著数量偏少,学术论文数量虽多但质量偏低,发明专利数量偏少,学术交流力度不够,科研活动层次不高,代表高校学科建设水平的省级以上重点学科数量偏少,甚至空白。另外,地方高校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科带头人的认识和选拔有偏差,官本位(行政化)的思想严重,缺乏选拔和有效激励机制。

1.4 科研成果显示度不够,创新能力欠缺,社会服务能力弱。

地方高校一般科研实力薄弱核心竞争力显示度不够,国家级高层次的项目数量偏少;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包括论文、专著、项目、奖项等)数量不多;应用研究水平不高,科技研发与创新能力不强,与企业合作范围狭小,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专利申请及授权数量偏少,以致很难获得企业及行业的鼎力支持,也难以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一席之位。

2.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原则

2.1 特色发展与优先发展原则。

优势学科重点突破,在继续发展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学科和新兴学科,着力打造有独特的学科标识和学科品牌,以特色优势学科促交叉新兴学科建设与发展,树立“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生命力”的理念。同时,要加强政产学研用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依托地方支柱产业,争取区域企业行业对特色学科的大力支持。

2.2 体制机制创新原则。

通过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学术梯队和科研团队建设,形成人才的集聚高地。同时,要着力优化学科建设的政策配套和体制机制保障,建立和完善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培育为手段,以平台建设为依托,以差异化发展为取向,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

2.3 突出重点和兼顾全面相统一、实施学科与专业一体化建设策略的原则。

处理好重点建设和整体发展的关系,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关系,整合力量,重点突破。发挥“地缘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接好“地气”。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还必须打好以下三张牌:第一张打区域牌,第二张打特色牌,第三张打水平牌。

简而言之,要按照“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分层建设,整体提高,自主创新,服务社会”的工作方针[1],以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培养创新人才为工作重点,构建科学合理的重点学科建设体系,不断提升学科实力和水平。坚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学科、学位点建设,促进科学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大幅提升,全面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以专业硕士点建设为突破口,优化学术队伍结构,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改善公共服务体系。

3.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措施和方法

3.1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遵循最佳效益、适才适位、相容互补等三个原则,实施引进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计划,实施优秀青年博士海外访学计划,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等工程,全面加强学校重点人才队伍的整体建设。同时,在协同创新原则的指导下,努力打造一批以高水平学科(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结构合理、创新能力较强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与此相对应,我们要以重点建设的学科专业建设为主导,采取专项投入、协商待遇、与所在地市联合招聘共享资源等特殊优惠政策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结合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构建,在若干学科领域形成领军人物担纲、杰出人才聚集、团队构成合理、有比较优势的研究梯队。

3.2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运行高效、充满活力的公共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提升服务的层次、质量和水平。不断加大经费投入,致力于图书资料、信息资源、网络平台、仪器设备和教学科研用房等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进一步改善教学、科研和学习环境,更好地满足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2]。同时重视资源共享,以“调整、补充、协调、共享”为原则,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潜力,保证学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3]。以重点平台建设为基础,着力培育一批高水平科研项目与成果。建设若干个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取得良好社会与经济效益的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具体措施主要体现在“四个结合”上,即:(1)重点学科建设与国家、地方重点建设项目相结合;(2)与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相结合;(3)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4)与政产学研用有机结合,互动发展,逐步形成学科特色,不断增强学科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3.3 进一步完善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岗位责任制度。

建立对学科带头人的有效激励机制,规范重点学科带头人的选聘条件、职责和待遇,确立学科带头人的选拔标准和程序。为了使有些科研骨干集中精力攻项目,出成果,考虑在一定时间内适当减轻其课堂教学任务。同时,仅仅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是不够的,只有同时具备一流的学科带头人和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才是学科建设的根本保障,否则,即使给予再多的政策优惠、再充足的经费投入、再先进的条件设施,也难以打造成一流学科。充分发挥评估、考核在学科建设中的导向和激励作用。通过各种有效方式,为学科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要加强督促检查,狠抓落实,确保已制订的规划、已出台的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3.4 利用区域特色,密切关注行业产业需求,加强特色学科建设。

注意选准、培育和用好自己的学科特色,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4],可以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当地政府及企业行业对学校的投入,也有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学生在当地的就业,进而扩大地方高校影响力。要着重在“选、育、用”三个环节上下工夫。一是“选”:从地方高校办学实践中找出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学科专长;二是“育”: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整合资源,汇聚学术队伍,挖掘潜在力量,进行重点建设;三是““用”:根据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拓宽服务领域,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同时,学科特色要考虑继承性与稳定性的统一、独特性与优势性的统一、发展性与创新性的统一、集中性与有限性的统一。

地方高校要打造特色学科专业,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走学、研、产相结合的办学道路,要着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1)建立校企创新实践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建立战略联盟,推动成果转化进程;(3)建立合作培养人才的基地,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科发展谋得更多资源,从而提高学校学科的综合实力,以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文化建设,同时逐渐改变过去重科研轻转化、重成果轻推广的观念,积极开展应用型特色学科建设和地方文化研究。

3.5 增进校际交流,实行差异化发展与错位竞争战略。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要坚持“强校牵手地方高校,对接地方产业”的战略方针,依托名(强)校的传统办学优势和地方高校的基础优势,形成“1+1优势”;努力构建“地方高校—地方高校”、“地方高校—行业企业”联盟[5],进行全方位的深度合作,探索不同需求、形式多样的协同创新模式。另一方面,地方高校要依托地方产业基础,作为人才培养和项目开发的动力;有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构建协同创新机制和创新模式的新思路。此外,地方高校还要立足教研并重,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大学生科学创新项目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主导下的科研项目、学科创新与实践锻造,鼓励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同时,与大学生科学创新项目相结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式的学科建设创新。总之,地方高校应努力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高水平、竞争力强的学科方向,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深化科学研究,促进文化传承和服务社会的大学内涵发展。

[1]中大网校.浅析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研 究 [EB/OL].http://www.wangxiao.cn/lunwen/jyl/ 525463188

4.html,2013-05-30.

[2]吕谷来,康锋,叶秉良,陈利江.地方高校特色学科建设策略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3]吴文清,高策,王莉.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与区域经济转型适配性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1).

[4]龚雪云,张磊,郑友益.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对策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5]宋争辉,李瑞,刘明阁.新建本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及其对策[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

猜你喜欢

特色学科建设
【学科新书导览】
特色种植促增收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医的特色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完美的特色党建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