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丽乡村生态绿地廊道规划
——以秦皇岛北戴河规划为例
2015-03-21郑彬
郑彬
秦皇岛市城市规划管理信息中心(066001)
浅谈美丽乡村生态绿地廊道规划
——以秦皇岛北戴河规划为例
郑彬
秦皇岛市城市规划管理信息中心(066001)
美丽乡村生态绿地廊道规划包含规划原则、规划目标、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绿线控制、绿道系统建设等内容。这里以秦皇岛北戴河美丽乡村总体规划为例,详细阐述了美丽乡村生态绿地廊道规划的方法与步骤。
美丽乡村;绿地;廊道;规划
0 概述
秦皇岛北戴河风景名胜区性质主要从风景特征、主要功能和风景名胜区级别三个层次来概括。考虑景观资源评价,风景资源同其他资源间的关系,同时参照现状分析中对风景名胜区发展优势和区位因素的论证,总结该风景名胜区是以海滨旅游和休养度假为特征。对于该风景名胜区的定性落实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首先表明其景观资源在全国具有重要的代表性,对于该风景名胜区的一切规划、保护、建设和管理都应该符合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各项标准和要求。风景名胜区性质确定为:秦皇岛北戴河风景名胜区是以夏都海岸、长城雄关、鸟类湿地为特色景观,融山海关古城、老龙头、长城,北戴河近代名人别墅、夏都文化等人文景观与北戴河海滨、黄金海岸沙丘、生态祖山等自然景观为一体,以避暑度假、观光游览、科普教育等为主要功能的海滨与山岳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秦皇岛北戴河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具有以下特点:植物种类比较丰富,乔灌草藤本应有尽有,具有典型地域性景观特征;植被分布广泛而不均匀,植被的垂直及水平分布变化较大;森林资源脆弱,可变性大,立地条件差,生长能力低,易受气候、地理、人为等因素影响而遭到破坏;森林生长缓慢,产材量低,木材缺乏,现有森林大都属防护林范畴,属不可采资源,木材用量缺口只能靠外来资源补充;城市绿色开敞空间面积大,城区绿地覆盖率为45.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9.9m2。根据以上特点及技术原则,制定出适合北戴河的生态绿地廊道规划。
1 规划原则
1)生态优先
规划优先考虑基地的生态环境。对区域生态造成重大影响的区域进行重点保护和控制。规划优先考虑绿地系统的建设,尤其是绿地系统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修复作用。
2)有机融合
绿地系统规划应重点加强村庄及城市建成区内部绿地与外围生态地区的沟通与融合,使人文生态景观与自然生态景观能够有机结合,创造独特的地形地貌、河流水系与生态文化和谐融通的绿地系统,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观环境。
3)远近结合原则
片区生态绿地建设是一个发展的动态过程,首先应确立远景目标,再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分期建设计划,做到远近结合,提高规划的可实施性。
4)人本性原则
一切从居民、村民和游客的根本利益出发,从实际生活、健康、审美等需求出发,探索适合片区的游憩绿地体系,增进人民身心健康,真正服务于民。
5)特色性原则
建设特色鲜明的生态绿地廊道体系,绿地布局应因地制宜,挖掘区域自然和文化特征。
6)系统性原则
体现系统性原则,完善生态绿色空间体系,合理分布各类园林绿地,增强绿地系统功能,完善绿地类型和布局。
2 规划目标
将区域建设成为一个以农田为基底、四季皆绿的绿色网络以及花成簇、绿成片、树成景的浪漫乡村片区。
3 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滨海景观带、滨河景观林带、沿路防护林带及环村林带等共同组成绿色网络体系。
1)滨海景观带
沿沙滩和海滨道路之间规划一条连续的景观林带,作为游客游憩场所,也作为沙滩与城市建成区之间的缓冲。
2)滨河景观林带
沿新河、戴河、深河、洋河、蒲河、人造河两侧规划景观林带。
新河、戴河、深河、洋河建议两侧景观林带宜控制在50~100m,蒲河、人造河两侧景观林带宜控制在20~50m。
滨河景观林带以水源涵养的风景林为主,保持自然清新的整体风貌。
3)沿路防护林带
沿路防护林带主要包括京沈高速公路连接线、抚南连接线、留守营连接线、西部快速路、秦抚快速路、沿海公路、205国道、102国道两侧的8条防护林带。
规划京沈高速公路连接线、抚南连接线、西部快速路、秦抚快速路、沿海公路两侧防护林带宽度各不少于50m,其他高速连接线和公路两侧防护林带宽度各不少于30m。
4)环村林带
环村规划林带使村庄处在绿树掩映中,改善村庄生态环境。
5)公园绿地
片区存在四处大型公园绿地,为滨海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联峰山公园、南戴河森林公园。此外,北戴河区内还存在多处中小型公园绿地。
6)街头绿地及广场
除城市建成区街头绿地及广场外,各村庄在入口及中心根据实际情况规划街头绿地及广场,作为村庄对外展示的文化场所,也为村民及游客提供游玩休憩空间。
4 绿线控制
结合沿海景观带、滨河景观林带、沿路防护林带、环村林带、公园绿地等划定绿线。
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绿线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
5 绿道系统建设
绿道包括从社区自行车道到引导野生动物进行季节性迁移的栖息地走廊,从城市滨水带到远离城市的溪岸树荫游步道等。
绿道由“绿带+慢行道+配套设施”构成,具体包括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游径和停车场、游船码头、租车店、旅游商店等游憩配套设施及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
由众多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组成的绿道网是城乡、区域生态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集环保、运动、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是一种能将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完美结合的有效载体。
考虑不同连接需求及不同风貌类型,片区绿道系统由市级绿道系统、地域绿道系统和田园绿道系统三个级别构成。
1)市级绿道系统
依托重要河流、交通干路等设置,连接片区与其他功能区,是片区绿道系统骨架。
市级绿道系统包括海滨绿道系统(滨海大道——鸽赤路——东海滩路——中海滩路——西海滩路——戴河大街——沿海公路)、戴河滨水绿道和洋河滨水绿道。
2)地域绿道系统
依托片区内河流、城市主干路等设置,连接片区内各个景点和重要景观节点。
地域绿道系统主要沿秦抚快速路、新河、站南大街、联峰路、联峰北路、剑秋路、西部快速路、蒲河、南戴河海滨路设置。
3)田园绿道
依托现有村庄道路设置,连接片区内各村庄,是最体现乡土田园特色的微绿道体系。
规划田园绿道5条,其中北戴河片区1条,田园风光区和都市生态区各2条,将区内各村庄紧密联系在一起。
6 结语
生态绿地廊道规划应根据本地特点,结合规划原则与标准,制定出适合本地的规划,做到生态优先、有机结合、远近结合等,将区域建设成为一个以农田为基底、四季皆绿的绿色网络,花成簇、绿成片、树成景的浪漫乡村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