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奔跑吧兄弟》
——“撕名牌”游戏产生的社会体育文化效应

2015-03-21黄冠峰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5期
关键词:奔跑吧兄弟名牌队员

黄冠峰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100)

探究《奔跑吧兄弟》
——“撕名牌”游戏产生的社会体育文化效应

黄冠峰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100)

《奔跑吧兄弟》因为节目内容新颖,明星效应突出,互动积极多变,不但调动观众的感官和思维,还衍生出很多追随者对节目游戏环节的效仿.特别是节目中的撕名牌游戏,因为简单又不失趣味,比赛方式易懂难精,角力过程激烈精彩,比赛结局常常出人意料,一时间在现实生活中也掀起了一股“撕名牌”的运动热潮.探究在这一运动热潮背后隐含的社会体育文化效应产生的影响,反衬出的是国内大环境中社会体育文化的单一,以及国人对新兴体育运动方式的向往追求和高接受度.

社会体育;体育文化;体育游戏;明星效应

1 引言

《奔跑吧兄弟》是浙江卫视在2014年引进韩国《RunningMan》节目,根据我国观众收视习惯,整合推出的一档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是浙江卫视和韩国制作团队SBS联合制作.因为节目轻松愉快,设置的情景总能吸引观众一起跟随主持人的脚步和镜头如同身临其境,而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特别是节目中的撕名牌游戏,看似简单,却对每个人的应变能力和体能有十足的考验.现实生活中很多大众的运动休闲娱乐和商家在推广活动策划游戏环节的时候也都积极效仿应用了撕名牌游戏.撕名牌游戏随着《奔跑吧兄弟》的热播,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国内的常规体育游戏和大众体育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较深远的影响,对由此产生的各种社会体育现象进行反思归纳,将对我们体育教师或者体育社会指导员制定类似的体育游戏或者比赛提供好的思路和建议.

2 撕名牌游戏产生的社会体育文化效应

2.1 现阶段社会上的体育活动现状

随着社会的良性发展,物质生活的富足,大众对自身的文化、精神、健康越来越关注,时尚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深入人心.为了能够愉悦身心,拓展自身素质能力,体育运动成为了大家首选的娱乐放松、交际沟通的媒介.各类球赛、野外拓展训练、益智棋牌类、趣味运动会等等都成为了很好的运动休闲方式.但司空见惯的体育运动项目具有需要对应人数、配套规则或者特定空间的特点,让忙碌于工作生活的人们产生畏难畏繁情绪,伴随审美疲劳导致很多体育运动项目逐渐被多数人摒弃.而撕名牌游戏简易可行,省去了很多准备环节;游戏进行时,积极调动你全身,辅以适当的博弈策略,既能活络筋骨,还能考验智慧,增强交际沟通能力;最重要是组织方式简单高效,游戏规则通俗易懂,让这个“舶来品”从电视里走进了现实生活当中并且悄悄地在各地风靡开来.

2.2 撕名牌游戏的现实应用

在节目中,比赛用衣服都是经过特别设计的,名牌都是通过魔术贴牢牢黏在服装上,队员在比赛中撕下对方名牌不仅需要快准狠,还需要一定手上的力道.现实中自制名牌即便是做不到节目中的那么精致也没关系.可以通过别针、缝线、双面胶条等方式将名牌固定在衣服上就可以玩了.该游戏的道具简单易制作让其有了庞大的群众基础,互相只需遵循把对方名牌撕下来这一游戏规则便可.而且该游戏对空间场地要求也不高,在节目中制作单位为了视觉效果和商业运作等原因,选择比赛的场所都是大空间;但实际上私下自己组织玩,有一定小空间即可,具体根据玩的人数而定.撕名牌游戏的规则十分简单,通常是将参与者分成两组到四组之间,每个队员的背后都会贴上自己标签的名字,这个就是名牌.当对战开始的时候,双方队员斗智斗勇,目的都是为了将对方的名牌撕下来,在对战形式上可以采用运动战、游击战或者是正面对决;在人数上可以是单对单、单对多或者多对多,只要遵循不伤害到彼此的前提下,把对方的后背上的名牌撕下来就算是胜利者;如果在比赛过程中,有人的名牌被撕了,那这个人就要被淘汰出局.撕名牌除了要遵循一定规则外,还讲求撕名牌的技巧,即出手快,力量狠,角度准,这样才不会让到手的名牌轻而易举地逃走;掌握了这些规则跟技巧,撕名牌游戏玩起来才更有趣.

2.3 由此产生的社会体育效应

凭借从开播到现今第二季即将横空出世的极高人气和关注度,节目中的撕名牌游戏拥有着基数相当庞大的一群游戏效仿者.游戏中怎么对决角力,如何安排队友出战,是正面冲突还是迂回突袭等等,作为团队的核心人物是需要做出考虑的.七名明星主持人在这一环节将自身的性格特点和各自能力优势展现的淋漓尽致,邓超的腹黑,陈赫的萌贱,李晨的勇猛,王宝强的实诚,王祖蓝的搞笑,郑恺的凶狠,BABY的机灵;除了个体气质差异的对比,游戏通过变换人员组合的方式,让每一次的组合都产生奇妙的荧幕效果,激起观众发自内心的想要参与到这样的游戏当中,去模仿,去跟去追,去快乐着偶像明星的快乐.

众所周知,如今的社会通律讲究团队合作,而中国人团队合作精神比较缺乏,习惯单干,害怕失去,通过撕名牌游戏的团队协作,起到了很好的沟通、磨合、激励作用.这种社会效应是良性的,这样的节目对大众来说是喜闻乐见,因为它不仅仅娱乐我们的精神,还能让我们的动起来,让体育精神不再只是纸上谈兵,而是能真正锻炼我们的身体.

撕名牌游戏引起的社会体育效应主要还集中在商业经济上,自从撕名牌游戏风靡大江南北,在大众中推展开后,许多商家看到它背后潜藏的巨大商机.像重庆某大学近日举办的“撕名牌”大赛作为学院社团活动,在校园里掀起了一股撕名牌热,还成功获得了不少商家的赞助;有些商家看中撕名牌成本低,观众基础大,实施起来简单,现场氛围好控制这些特点,也各自在大超市,大商场举办撕名牌游戏,甚至连续几天举办,每次报名者都爆满,他们将自己的商品做成名牌的形式,让队员撕对方名牌赢取战利品的同时也宣传了商品,通过人群传达产品信息;即让参与者莅临商场,促进了消费,商场聚集了人气,得到了宣传;而商品也因为成为角力过程中的战利品,醒目标签成功吸引了大众的眼球,起到了很好的广告效应.甚至有的商家还发挥创新怪才精神,将女性用品直接粘在队员T恤上,方便也牢固,这一创新之举,实乃惊艳,自然赢得了不少网友的点赞和传播,娱乐效果与广告效果实现共赢.

2.4 由此产生的体育文化效应

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先贤智者所著典籍颇多佳作,如《史记》,《三十六计》等.其中《史记》中的“田忌赛马”典故就在撕名牌游戏中应用过多次,撕名牌游戏中,选择什么样的队员与对方对垒,需要考虑彼此的体力实力,可以以柔克刚,以虚敌实,尽量避免出现实力相当的对决,彼此都需要考量彼此的客观实力.看过撕名牌是如何应用“田忌赛马”的典故,映照现实生活中做事情也能多动动脑子.比如《三十六计》之胜战计中的“围魏救赵”,两方队员厮杀中,眼看己方队员名牌马上要被撕掉,本方队员若要想解救本方弱势队友,可迅速围攻对方另一名实力较弱的队员,形成强大攻势压力,迫使对方队友放弃当前大好形势回防队友,这样便可有效化解己方队友的危机.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搞笑片段和营造的紧张刺激氛围,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忍俊不禁.还有几期撕名牌游戏借用了古代中国兵法中著名的“计中计”,“离间计”这些计策,颇有征战沙场运筹帷幄的感觉.这些博弈策略贯穿了撕名牌游戏过程,既丰富了游戏环节,潜移默化中观众也普及了些许文化知识.

撕名牌游戏环节还能启发人们关于人生的思考.游戏环节中,大家为了撕对方的名牌想尽了各种方法,而且还要在规则内实施这些方法,其实这里面渗透的知识与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是相似的,胜利就像对手背后的名牌那样近在咫尺,可又远在天涯,因为你要遵守规则,靠自己的努力去摘取胜利果实,采取不一样的方式导致的结果就有可能不一样,但不管如何,都要遵循生活跟社会的规则,这样才能当一名自己人生的掌舵人.

2.5 如何利用撕名牌游戏的社会体育文化效应

撕名牌游戏内含的这些体育文化特质在现实生活中引起了广泛的思考,大家不是单纯在玩游戏,是在健身的同时,也思考战术,队员部署,也是在审视自己的生活模式,人生态度,这样的体育文化效应是正面有意义的,非那些靡靡之音,低俗的娱乐节目所能比拟的,是值得国人去继续探讨的.当前我国社会体育组织化程度低,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较少,缺乏对社会体育的正确认识与引导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体育作为文化娱乐业的新时态,这其中有多少类似“撕名牌”这样的体育运动游戏,带给人们欢乐健康的同时推动着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撕名牌游戏在体育场所、道具、规则、人员、技战术要求等所有游戏组成部分都可繁可简,光这一点,便为社会体育的开展和推广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种以体育为休闲、健身、娱乐的形式成为小康社会中的一种文化现象,通过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的宣传推广,《奔跑吧兄弟》中撕名牌游戏产生的社会体育文化效应,带动社会体育新兴运动的热潮,为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的培养,适应和推动社会体育的发展起到了点睛的作用.

3 结论

3.1 撕名牌游戏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大的社会体育文化效应,在于该游戏能与其他运动游戏明显区别开来,真人竞技游戏在我国目前的社会体育运动资源中还是稀缺的,现实中考虑到安全与趣味性的多种复合因素,很多道具我们无法配备,忙于工作生活的普通大众也不是说想玩就可以有时间去玩的,通过观看《奔跑吧兄弟》,可以很好的寄托一份情感,点燃一份运动热情,当这份情愫达到一定的量,在适宜的环境催化下,自然而然地付诸于实际行动.

3.2 亚健康越来越多威胁我国国民身体健康,且越来越多的国人意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去健身房吧,太贵,坚持每天运动吧,没意识、没毅力.而撕名牌游戏通过跑男团人气明星主持人适时出现在国内大众眼前,让深受亚健康困扰苦于没有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的国人找到了一项简单有趣的体育游戏来调节自己的身心,同时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说撕名牌游戏引起的社会体育文化效应是天时地利人和产生的综合作用结果.

〔1〕赵青.《奔跑吧兄弟》:大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化表达去哪儿了?[N].中国艺术报,2014-12-3(004).

〔2〕卫明.从《奔跑吧兄弟》“跑”进《中国好声音》想到的[J].视听纵横,2014(04):99~100.

〔3〕杜悦.从明星真人秀节目看受众的使用与满足——以《奔跑吧兄弟》为例[J].新闻世界,2014(12):197.

〔4〕王晓萍.户外真人秀《奔跑吧兄弟》节目热播特色解读[J].科技传播,2014(下):219.

〔5〕王永超.简析《奔跑吧兄弟》和《RunningMan》的异同[J].文教资料,2014(29):143~145.

〔6〕冯娟.试论《奔跑吧兄弟》制作成功的原因[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92~95.

〔7〕方新普.论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的互补性[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7):954~955.

G80-05

A

1673-260X(2015)08-0203-02

猜你喜欢

奔跑吧兄弟名牌队员
撕名牌
以“一刻钟”导航队员“一辈子”
企业名牌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队员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
电视节目与微博的融合传播研究
电影宣传方式新探究
《奔跑吧兄弟》:携手公益一起奔跑
水下考古队员的一天
名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