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庭坚:自成一家始逼真

2015-03-21介子平

读者欣赏 2015年12期
关键词:黄庭坚草书东坡

文介子平

黄庭坚:自成一家始逼真

文介子平

王士禛《池北偶谈》论苏轼黄庭坚诗:“许彦周诗话云:东坡诗不可轻议,词源如长江大河,飘沙卷沫,枯槎束薪,兰舟绣鹢,皆随流矣;珍泉幽涧,澄泽灵沼,无一点尘滓,只是体不似江河耳。杜文轩论苏黄云:譬如丈夫见客,大踏步便去,若女子便有许多妆裹,此坡谷之别也。”坡诗(苏轼号“东坡居士”)汪洋恣肆,开阖自如,信手拈来即能纵横,而谷诗(黄庭坚号“山谷道人”)如“玉堂岑寂网蜘蛛,那复晨妆觐阿姑”者,如“花上盈盈人不归,枣下纂纂实已垂”者,盖“女子妆裹”所指。

诗之外,二人皆书法大家,列坐“宋四家”之一二,明人潘之淙《书法离钩》云:“苏文忠坡正行出入徐浩、李邕、擘窠大书,源自鲁公而微韵,行草稍自结构,虽有墨猪之诮,最为淳古。黄山谷大书,酷仿《瘗鹤铭》,狂草极拟怀素。姿态有余,仪度少乏。”诗如其人,是否也字如其人?苏轼为人倜傥不羁、内旷外疏,其诗奔腾澎湃、白浪滔天,其词忘怀得失、无忧无虑,其文直出直进、百无禁忌,然其字却矜持局促、束手束脚,如《黄州寒食诗帖》《梅花诗帖》粗放跌宕,排闼一泻者,屈指可数。多数情形下,苏字遵守法度,顾及体态,虽尚意,意气不尽释。南宋曾敏行《独醒杂志》中记述:“东坡尝与山谷论书。东坡曰:‘鲁直近字虽清劲,而笔势有时太瘦,几如树梢挂蛇。’山谷曰:‘公之字固不敢轻议,然间觉褊浅,亦甚似石压蛤蟆。’二公大笑,以为深中其病。”此言衍自于王羲之《笔势论》:“字之形势不宜伤长,长则似死蛇挂树;不宜伤短,短则似踏死蛤蟆。”项穆《书法雅言》对苏字则有另外的看法:“苏似肥艳美婢,抬作夫人,举止邪陋而大足,当令掩口。米若风流公子,染患痈疣,驰马试剑而叫笑,旁若无人。”

这其中显然带有插科打诨的意味。当黄庭坚见到苏轼“短长肥瘠各有态”的《黄州寒食诗帖》后曾跋言盛赞此卷:“于诗胜李白,于书兼有唐、五代诸家之长。”被苏轼病为“树梢挂蛇”的黄庭坚,为人诚朴厚道、纯仁慈善,《廿四孝》中的“涤亲溺器”讲述得便是他的故事:“身虽贵显,奉母尺诚。每夕,亲自为母涤溺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赞曰:“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性虽如此,然其字却不泥于古人,自有主张,疏放挥斥,笔意纵横,随意所适,扭曲盘结,其擒释之势、摇摆之姿,据说得趣于观荡桨拨棹、泛舟掌艄。他的诗也喜用奇字僻典、拗字险韵,而反对陈词滥调、老旧窠套。山谷书如剑戟,长在构密,短在潇散,东坡书则以老朴胜,不似其人之洒脱也。

清光绪八年(1882年),蔡元培补应殿试,文章一流,深受主考汪柳门赏识,另一阅卷大臣说卷面一般,不是馆阁体,汪圆场说:“他是学黄山谷的。”后又有人嘲笑蔡字如鸡爪,其笑曰:“余学黄山谷书,惜未得其长,而短处辄不能自掩耳!”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豫章、黔安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世称“黄山谷”。北宋诗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学苏轼门下,世称“苏门四学士”。推崇杜诗韩文,善于借鉴翻新,诗风瘦硬,气象森严,自成一家,开创江西诗派,为江西诗派之鼻祖。他出身于一个家学渊博的世家,自幼聪慧过人。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中进士,历官集贤校理、著作郎、秘书丞、涪州别驾、吏部员外郎等,一生命运多舛,仕途坎坷,曾以修实录不实罪名遭贬谪。

黄庭坚善书,真、行、草俱佳。最早学时人周越书法,后转“二王”,尤其推崇杨凝式,曾写诗赞之曰:“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风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又评其书法“无一不适徽入妙,当与吴生画为洛中二绝”。黄作为苏门弟子,书法不可能不受苏风影响,“余尝评东坡善书,乃其天性”,“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芋芋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

书艺探寻上,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黄庭坚强调向古人学习:“凡作字须熟观魏晋人书。令之于心,自得古人笔法也。”(《跋与张载熙书卷尾》)又论:“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唯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格。”(《书赠福州陈继月》)他主张“尚意”:“《兰亭》虽是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以为准,譬如周公、孔子,不能无小过,过而不害其聪明睿圣,所以为圣人。不善学者即圣人之过处而学之,故蔽于一曲,今世学《兰亭》者多此也。鲁之闭门者曰:‘吾将以吾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可以学书矣。”

技法上,其为高执笔,“提笔去纸数寸,书当左右如意,所欲肥瘠曲直皆无憾”,行笔速度缓慢,以隶篆笔法入行草。硬毫行驶中,少有枯笔,长笔伸展中,伴随波动震颤,用笔着墨颇具韵律。

其行书,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冯班《钝吟杂录》讲其运笔:“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其结体自柳公权楷书得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气魄宏大。《松风阁诗帖》《苏轼寒食帖题跋》是其代表作。

此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全文计29行,153字。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松风阁诗》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

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蕴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

松风阁,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我来名之意适然。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今参天。风鸣娲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嘉三二(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泉枯石燥复潺湲,山川光辉为我妍。野僧(早)旱饥不能饘,晓见寒溪有炊烟。东坡道人已沉泉,张侯何时到眼前。钓台惊涛可昼眠,怡亭看篆蛟龙缠。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

《松风阁诗帖》是其晚年作品,黄庭坚一生创作无数,最负盛名者,当推此帖。崇宁元年(1102年)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蕴十足。此帖受到了《瘗鹤铭》的启发。《苏轼寒食帖题跋》书于元符三年(1100年)七月至九月间,文曰:“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此跋用笔锋利爽截而富有弹性,字藏锋护,纵横奇崛,长笔画波势明显。在布局上,从欹侧中求平衡,于倾斜中见稳定,故而变化无穷,曲尽其妙。一行字忽左忽右,却能够呼应对比,浑然一体。此跋与原帖《黄州寒食帖》堪称双璧。

黄庭坚的草书最能反映其“尚意”主张。“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舜钦)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此前运笔不当,笔画少势,后见众人划桨,悟出笔法笔势:“余寓居开元寺夕怡思堂,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然颠长史、狂僧皆倚而通神入妙。余部不饮酒,忽五十年,虽欲善其事,而器不利,行笔处,时时蹇蹶,计遂不得复如醉时书也。”由此,心能转腕,手能转笔,直达如来境。赵孟頫评价曰:“黄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叹。”王世贞谓其“大书酷仿《鹤铭》,狂草极拟怀素”,“老骨颠态、种槎出”。其草书的骇俗之处,在于“乱花飞舞不离其树”,纵敛有度,散中寓整,翻腾飞跃中,存靖安之气。

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纵横穿插,活泼洒荡,笔势飘逸,转折流畅,为黄山谷“入古出新”的代表作。《诸上座法帖》,书于元符三年(1100年)左右。此卷是黄庭坚为友人李任道抄录的五代金陵释《文益禅师语录》,为其晚年代表作,用笔流畅,笔势破竹书,奔放雄健,挺劲瑰丽,随心流转,无所拘束,一气呵成,有龙蛇翻滚之势,深得怀素遗意。《书杜甫寄贺兰铦诗》,笔法圆劲,笔势连绵,已达心手两忘境地,尾“寄贺兰铦”四字写作行楷书,矫拔精健,与前草书诗文的飞动气势,相映生辉。另有《刘禹锡竹枝词》《公以道安帖》等,也是上乘之作。

黄庭坚书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宋徽宗评价曰:“黄书如抱道足学之士,坐高车驷马之上,横钳高下,无不如意。”《宋史·文苑传》称其“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明草书大家祝允明、文徵明,皆是其隔代传承者。由于黄庭坚生前曾列“党人碑”,被称作奸党,故诗文书画多因此而毁,后人不得见其全貌,管窥而已。

猜你喜欢

黄庭坚草书东坡
白饭、皛饭与毳饭
康里巎巎草书谪龙说卷
东坡诗元代接受论
自作诗(草书)
《阳泉 草书赋》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加一倍”写法——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东坡画扇
书法欣赏(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