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啃”了恐龙的骨头
2015-03-20冉浩
科学大众·小诺贝尔 2015年1期
冉浩
2013年,在云南禄丰,科学家发现了一具云南龙的化石,它是生活在三叠纪到早侏罗世的早期大中型恐龙。但科学家发现这头云南龙的化石有点不一般——除了化石表面有一些常见的浅沟、槽等结构外,还存在着大量凸起的特殊网状结构!
这些“网线”粗细不一,粗的能有2厘米宽,而细的只有几毫米宽,吸附在恐龙骨骼化石的多处地方。其中,髂骨、坐骨、椎骨的密度最大,除此以外,耻骨、肋骨上也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是谁“啃”了恐龙的骨头?
1.95亿年前的早侏罗世,一头巨大的云南龙轰然倒下。第一批循着气味到来的是嗅觉灵敏的食腐昆虫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它们想在肉里产卵,期待幼虫能丰衣足食地成长起来。但是,它们的“小算盘”多半是不会得逞的。因为,那些大得多的食腐动物比如食腐恐龙,很快就会赶来。它们驱赶上一批的光临者,把虫卵和不愿逃走的小虫连同大块的腐肉一起吞到肚子里,让它们转化成自己的营养。这时候,那些更小的肉食动物只能远远地观望,希望大家伙们吃完以后能剩下一点碎肉供自己填饱肚子。这时,还有一群小家伙正在地下默默地等待着呢。
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在后来的科学考察中,科学家再次发现了几个类似的遗迹标本,而这一遗迹化石被命名为“东方饕餮迹”,为新属新种。希望遗迹的主人当年有个好胃口。
在那头云南龙被食腐动物吃得只剩骨架的时候,所有的高等动物纷纷离去,而隐藏在地下的白蚁终于开始行动了。它们用唾液搅拌泥土,开始建造“掩体”,它们夜晚在骨架的表面活动、取食,白天则躲在“掩体”里面继续生活,直到突如其来的变化将它们的巢穴和骨架掩埋。之后,又历经了亿万年,那些原有的成分被矿质替代,成为了今天的遗迹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