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民生教育探析

2015-03-20刘伟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刘伟

【摘 要】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民生教育的意义,从充分发挥形势政策课在大学生民生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建设人文校园、把民生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等方面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民生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民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C-0038-03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教育、医疗卫生、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民生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改善民生已经成为我们党和政府的头等大事,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他们加强民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当前,将民生教育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民生教育:历史溯源与当代要义

民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民生指的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它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现实中,民生是指人们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的状态,以及关系人们自身全面发展的社会问题,主要包括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关于民生教育的研究,从近代有关史料来分析,至少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曾有重要影响的重要教育学术团体中国民生教育学会1936年创办的会刊《民生教育》,该刊在创立之时已有学者提出:“民生教育之重要,已为国人所注意,深望因中国民生教育学会之努力,而使民生本位教育能为全国教育界作为学习之目标,期民生教育普及国内。”当然,本文所提的民生教育与彼时的民生教育有一定差别;同时,本文所指的民生教育与赵文丽“职业教育就是民生教育”,“办好学前教育就是民生教育”也不尽相同。本文所讲的高校民生教育,是指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有关民生领域方面内容的教育,它涉及的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社会改革等方面的一系列内容。当前,我国的民生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不公平,失业和就业问题凸现,看病难、住房难和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以及关系人民生命安全的食品安全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而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对高校学生开展民生教育,既非常必要又非常迫切。

关于民生教育,目前有少数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如张云霞认为对大学生进行民生教育,包括树立社会主义民生理想、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加强权益保护意识、加强人文精神和文化修养、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等六个方面;董一冰则认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行民生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理想,培养大学生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素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但据收集的文献材料看,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政治工作的角度去研究民生问题、对解决民生问题有着怎样的作用,却论述不多。我们认为民情民生是筑牢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石,思想政治工作在解决民生问题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特殊作用。因此,作者想从思想政治工作与民生问题解决的内在联系出发,做一些理论上的探索,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吸引更多的人来研究此论题,为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解决民生问题实践中的特殊作用,推动和谐社会构建提供一些参考。本文着重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民生教育方法,其是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融入民生教育内容而采取的方式方法,这是一个方法论的研究范畴,旨在寻找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

二、民生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所需

对大学生进行民生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必然选择,他们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把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到正确的轨道,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义不容辞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大学生开展民生教育,引导他们自觉地将民生观纳入自己人生观、价值观改造的良性轨道上,努力做到心系于民、投身于民、服务于民、奉献于民。同时,对大学生进行民生教育也是克服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自我中心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心理的强大思想武器。

(一)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大学生的思想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大学生盲目崇拜西方、民族观念和爱国主义思想淡薄;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导致的集体观念、组织纪律观念不强;生活条件优越导致的缺乏献身精神、理想信念意识不强等。对大学生进行民生教育,为他们展示了一个真实和广阔的国情视野和民生视野,大学生借此可以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党和国家当前的一些重大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看到我国在国际比较中的优势和差距、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能真实把握当前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和人民的生活现实,了解我国普通民众在当前形势下的思想和生活状况,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二)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形式。把改善民生提高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强调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升华,也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的基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主要采取理论教学的形式,民生教育作为其中一个方面,大体也是被“灌输”的内容,仅仅停留在知道、了解的层面。中共中央宣传理论局2010年出版的《“六个怎么看”》、2011年出版的《从正面看到这么办》,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参考读物,它紧密联系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回答,打开了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民生教育方向的重要改革方向。但是,仅仅依靠读物,依靠课堂讲授,依靠象牙塔中老师的心口传授是达不到让大学生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目的的。大学生已经遭遇众多现实社会问题,只有传授给他们正确的方法,他们才能客观公正地看待当前的民生问题,这就给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思想政治教育中民生教育方法的探索,也正可以填补这一领域的欠缺,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形式。

(三)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任何先进的思想都要依托一定的载体才能进入人们的视野,最终才能成为人们改造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思想利器。民生,就是一切与人们密切相关的大小事,它发生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大学生所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比如,住房、教育、分配这些现实问题,关系到人们的现实利益,对大学生进行民生教育,有利于他们早日树立民生观,早日养成良好的民生意识,把身边民生事件与课堂的理论教学结合起来,提高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四)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通过说服人进而改造人以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说服,不是用强制或武力手段,而是用理论的魅力达到内心的彻底接受。改造,不是短期的或表面化的转变,而是一种思想内化为行为的持久的本质转变。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能以理服人,让大学生达到本质的思想转变,而解决民生问题是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在思想理论课中进行民生教,能提升大学生思想素养、提高政治素质、培养道德品质,引导他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明确人生方向,使他们更好地把握人生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选择。同时,培养大学生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意识品质,使他们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社会现实和参与社会竞争。在思想政治课中加强人文关怀,尊重大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平等地位,能够实现其价值需要,维护大学生权益,有利于改善疏淡的师生关系,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三、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民生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充分发挥形势政策课在大学生民生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高校的形势政策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民生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理应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学习内容。“形势政策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认清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大局和大趋势,激发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珍惜和维护稳定的大局,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形势政策报告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看,不仅仅是向学生传达当前社会发展问题,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理解、认同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采取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且要求学生主动承担起为国家和社会建设的重任。因此,当形势政策报告会的信息为学生所接受,并达到思想上的认同时,对学生的国情教育和民情教育的教育功能才得以实现。

(二)建设人文校园,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体现了学校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重视。学校可以通过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同时加强校报、校刊、校园广播和学校出版社的建设,引入更多关于民生建设的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报告会、讲座的管理,将民生教育纳入到学校的基础建设上来;另外,在加强人文校园建设的同时,要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有利于化解大学生的思想矛盾,从而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平等的人际交往观念,促进其形成团结、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完善资助政策和措施。应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助学奖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的助学体系,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

(三)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把民生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民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大学生进行民生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与现实问题面对面,切实感受发生在人民群众当中大大小小的民生问题。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就要求高校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积极探索一条能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1.持续深入开展“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自上个世纪开展,通过高校组织青年人将城市的科技、文化和卫生知识带到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向当地人传授知识,通过文艺下乡、科技下乡、卫生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进社区活动,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此不再累述。

2.多方面开展志愿活动。志愿服务是目前高校中最受欢迎的活动,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高校文化现象。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志愿服务使大学生在服务他人的同时达到了对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促进了良好道德修养的养成和精神境界的提高,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大学生民生教育工作的开展。把志愿服务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范畴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的新发展,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有效范式。通过志愿活动,他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众多的志愿者本身不仅在思想水平上有了提高,而且能亲身体会到身边的民生事件、民生问题,比如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西南宁民歌艺术节等大型活动和每年的雷锋活动月,能让志愿精神延伸到大学生群体中。因此,大学生志愿活动在学生群体中也起到了典型示范和榜样带头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功能。

3.探索大学生与群众“三进三同”。大学生“三进三同”是指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成为继“三下乡”和“四进社区”之后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该社会实践要求大学生立足基层、深入群众、埋头实干、锻炼体验,在实践活动中升华思想,树立责任,提升能力,发扬精神,做出贡献和实现价值。当前,在重庆、浙江等地,一些大学已经将此类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到课程体系建设中,广受青年大学生欢迎。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大学生加深了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会,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中国国情的认识,关注新农村建设和民生问题,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增进了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情感。因此,高校“三进三同”活动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到了实处,增强了实效。

4.成立“求是社区”。求是社区与前文所提的“四进社区”既相似但又不尽相同。求是社区要求大学生从理论学习内容、当前社会实情、学生本身实际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出发,选定具体的方向和目标,确定研究主题和路径,以团队学习为载体,在个人自学和共同研讨的基础上解决问题或难题。这种实践活动可以在大三以上学生中进行。求是社区实践活动紧扣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或现实民生问题,既有助于提高学习的针对性、趣味性,又较好地发挥了当前大学生在认知水平、心理素质、组织能力和社会经验上的优势。这种团队学习方式的步骤是:问题提出—分头调研—小组研讨—分别探究—总结理论探讨对策,基本特征是往复循环式学习。这种带着实际问题进行的研讨式实践活动,学生既可以增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可以达到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民生教学方式。

(四)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就业,是关系大学生最密切的民生问题,而就业问题,又是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要更多宣传西部和基层,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让他们了解那里才更需要人才,创业的机会和成功的机会更多,人生的价值更容易得到实现。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通过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把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的关怀落到实处。通过这些行动,切实改善大学生遇到的现实问题,同时也对改善民生问题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民生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对大学生进行民生教育,是一项重大而持续的教育工程,不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单个个体作用或具体工作也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集合多方智慧,群策群力,持续深入,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08

[2]雷志松.中国民生教育学会会刊《民生教育》[J].宁波大学学报,2011(3)

[3]张云霞.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民生教育[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4]董一冰,张新,郑有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大学生民生教育探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10)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2012SZ021)

【作者简介】刘 伟,男,湖南邵阳人,广西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社会工作理论与政策。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