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聋生道德情绪的理解特点

2015-03-20张晓贤

关键词:聋生定向道德

向 丽,张晓贤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311121)

0 引 言

情绪理解是情绪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情绪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以往的研究可以看出,对情绪理解概念的界定由于研究者的侧重点不同,给出的定义也有所差异.十多年来相关的研究对情绪理解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1)Pons,Harris和DeRosnay(2003)认为,情绪理解包括9个成分:根据面部表情识别情绪、对情绪线索的理解、对基于愿望和信念情绪的理解、过去发生过的事情对当前情绪影响的理解、对情绪可控性的理解、对情绪隐藏的理解、对混合情绪的理解和对道德情绪的理解[2];2)陈英和,崔艳丽,王雨晴(2005)认为情绪理解是指个体对所面临的情绪线索和情境信息进行解释的能力,主要包括对面部表情的识别能力以及对各种引发情绪的情境的认识和解释两个方面的内容[3];3)徐琴美和何洁(2006)认为情绪理解包括两部分,即对情绪状态的理解和对情绪过程的理解[4];4)谭千保和蔡蓉(2009)认为情绪理解指个体解释情绪信息的能力,包括描述情绪体验,识别情绪线索和情绪引发事件,理解情绪内部体验和外部表现的差异,理解冲突性情绪[5].如果把人类的情绪分为简单情绪和复杂情绪两种,那么道德情绪则属于复杂情绪的范畴.所谓道德情绪则是指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和思想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6].

一直以来,道德情绪就像一个冷门,并没有被研究者足够的重视.早期的道德研究也主要集中于道德认知方面,直到20世纪末研究者才开始关注道德情绪的研究,从多维的角度探讨儿童道德心理发展规律,其中影响较大的有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的道德情绪判断及其归因研究[7].何为道德情绪判断,则是指从道德方面对某种行为做出的情绪判断或儿童对与道德有关的情境或事件的情绪判断,例如在道德违背中,许多4岁儿童会判断把别的小朋友挤下去而自己玩秋千感到高兴[8-9].虽然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道德情绪的研究,但是研究对象总的来说还是范围较窄,多为普通儿童.尽管在特殊儿童中也有个别研究涉及到些许道德情绪,不过却没有对聋生道德情绪理解做一个系统完整的研究.

情绪理解包括情绪面部表情识别、对混合情绪的理解和对道德情绪的理解[10],也有研究者将情绪理解划分为三个维度,即理解外部情绪,理解内部情绪和理解反思情绪,道德情绪理解则是反思情绪理解中的一种.笔者认为结合道德情绪理解的归类和前述情绪理解、道德情绪判断的概念而言,道德情绪理解是指在道德情境中对道德情绪状态的理解和对情绪过程及原因的理解.而道德情绪判断和道德情绪理解的区别,笔者认为前者着重的是对于情绪的判断,后者包括了对情绪的判断理解和原因理解.

听障儿童作为特殊儿童的组成部分之一,有其独特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历程.一些有关听障儿童个性的研究发现,因为听觉受损,听障儿童的情绪控制和社会成熟度较为低下,特别表现在自尊心、社会交往、同情心、面部表情确认、面部表情和情境的匹配、道德发展等方面较为滞后[11].同时听障儿童往往很固执、自我中心、缺乏内部控制力、易冲动和易受暗示,时而会做出一些在常人看来有违道德规则的事情,而导致出现以上种种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他们并不了解道德规则,不能很好的表达他们的情绪和对他人或自我道德情绪理解出现困难.

以往的研究更偏向于对听障儿童情绪理解特点的研究,如李娜的“听力障碍儿童情绪理解研究”,对四个年级(幼儿园、一三五年级)的情绪理解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讨四个年级情绪理解的特点,结果发现儿童的情绪理解水平随着年级的增长而提高,性别对情绪理解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2].再如郑裴和马伟娜的“聋哑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研究采用情绪理解研究范式考察119 名11-18 岁聋哑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结果表明在情绪观点采择和二级情绪理解中,听力障碍儿童均存在年龄和听力水平的差异[12].这些研究不难看出听障儿童情绪理解的特点,但是听障儿童道德情绪理解特点如何,是否在年级和性别上存在差异并没有一个具体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对聋生道德情绪理解的年级差异、性别特点及对道德情绪理解的原因做一个系统的研究,扩展和丰富有关道德情绪理解的研究,为听障学生的教育,以及形成良好人格、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回归主流社会提供一定的指导.

1 研究方法

1.1 被试

本研究的被试随机抽取杭州聋人学校小学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的学生共22名(男生12名,女生10名),年龄8-16岁,平均年龄11.27岁,标准差为1.956.其中一年级有5名,男生3人,女生2人;三年级有8人,男生4人,女生4人;五年级有9人,男生5人,女生4人.

1.2 研究材料

通过对聋生日常生活活动与学习的观察自编3个故事情境,为帮助聋生更好理解故事内容,每个故事均配有图片,情境故事分为积极情境(高兴情境)和消极情境(身体伤害情境、偷拿情境).每个情境呈现后都会有3个问题,道德理解问题、道德情绪理解问题和情绪观点采择问题.道德理解问题主要是为了测量聋生是否能做出符合道德准则的判断;道德情绪理解问题主要是测量聋生对他人在道德情景中情绪体验的认识并对引起其情绪反应的原因做出合理的解释;情绪观点采择问题则主要是测量聋生假设自己为当事人时感受如何.

道德情景故事及问题例举(详细看附录).

如高兴情境:

材料:走廊上,小红看到前面有一团纸屑,于是弯下身把纸屑捡起来扔进了垃圾桶,老师看到了表扬了小红.

问题:

①道德理解问题:你觉得小红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②道德情绪理解问题:你觉得小红的心情是什么?(如无法说出情绪词,则给予选择:高兴/不高兴)为什么?

③情绪观点采择问题:如果你是小红,你的心情是什么?(如无法说出情绪词,则给予选择:高兴/不高兴)为什么?

辅助工具:手语、手绘情境漫画、纸和笔,糖果.

1.3 研究程序

本研究采用情境故事访谈法,抽取杭州聋校1、3、5年级共22名学生作为实验被试.

首先与班主任或带班老师或随班家长联系商议,询问该实验材料中的情景故事对于学生是否可行,并进行适当的完善(例如配图),然后征得老师的同意.

其次与被试进行交流,缓解被试因为面生而产生的一些紧张情绪,并征得被试的同意.

拿出情境手绘漫画本,看图讲故事.每个被试的三个任务故事出现的顺序随机抽取.在进行看图讲故事环节时,因为面临的对象是聋生,比较特殊,则需配以手语进行讲解,确保进行实验的每个被试都能在理解故事的前提下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时,对周围环境加以控制,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里,不能让其他的学生干扰到正在进行实验的被试学生(除了偶尔帮助手语讲解故事的同学),让被试独立思考作答.

在被试学生作答的同时填写记录单,记录其回答的内容.

最后,在每一个被试完成问题后,则奖励一些糖果,感谢他们的帮忙.

1.4 编码过程

由于对道德情绪理解的测量采用的是开放式问题,需要先对被试的回答进行编码.参考前人相关研究,笔者将被试回答的原因划分为以下5个方面:

1)结果定向——认为行为者达到了他(她)想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如:“她吃了糖果”.

2)道德定向——判断中考虑道德准则.如:“他弄坏了别人的玩具”.

3)惩罚定向——儿童将行为的结果归咎于行为本身的客观价值,反应偏向于结果,意识到可能存在的外部惩罚.如:“妈妈知道了会骂他的”.

4)移情定向——儿童表现在对角色的关心或者对故事情境的关心.如:“她不想让她感到难过”.

5)无效回答——儿童回答与上述无相关或者没有回答.

根据以上5个原因定向标准,笔者请了两个同学单独对所有对象的原因回答进行了编码,录出两组数据,在SPSS22.0上通过一致性kappa检验,检验两组编码数据的一致性,得出kappa值为0.908,一致性程度很高.然后请两人对彼此不一致的编码进行讨论分析,达成一致统一的意见,最终形成一份被试的原因定向编码.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学聋生道德判断特点

所有的聋生在高兴情境下都认为主人公是好孩子,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是对的.在身体伤害情境和偷拿情境下,一年级聋生判断当事人是不对的(80%),相较于三年级(100%)和五年级(100%)较弱;总的来说,有95.5%的聋生在身体伤害和偷拿情境下认为当事人是不对的,不应该采取那些行为.且在高兴情境中,也就是积极情境中,聋生道德理解原因倾向于认为主人公达到了他(她)想要达到的目的或结果(95.5%);在身体伤害情境(86.4%)和偷拿情境(81.8%)中倾向于行为结果的价值方面,认为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道德准则.

2.2 小学聋生道德情绪理解特点

通过2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得出,男女聋生在高兴情境、身体伤害情境中道德情绪理解不存在显著差异(χ2=2.52,P>0.05;χ2=3.315,P>0.05);在偷拿情境中,男女生在对他人的道德情绪理解上存在差异(χ2=5.044,P<0.05),该情境中对于道德情绪的理解男生明显比女生更胜一筹,具体表现:男生认为偷拿者的情绪为不高兴的有75%,害怕的有16.67%,而女生不高兴的仅30%,害怕仅10%.

高兴情境中,从被试的结果看,不管是对他人的道德情绪理解还是对自我的道德情绪理解,各年级都不存在差异,一致认为故事主人公的情绪是高兴的(100%),且情绪理解的原因都倾向于主人公达到了她想要达到的目的或结果(100%).因此,具体来看身体伤害情境和偷拿情境.

分别对身体伤害情境和偷拿情境中三个年级组对象的道德情绪判断类型采用年级(3)×情绪判断类型(4)非参数独立样本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情境聋生道德情绪理解Tab.1 Deaf students'moral emotion understanding in different contexts

表2 不同情境聋生自我道德情绪理解Tab.2 The situation of deaf students self moral emotion understanding

结果显示,在身体伤害情境中各年级的道德情绪理解存在差异显著(χ2=7.14,P<0.05);其中有90.9%的被试对当事人情绪判断为不高兴,包括了生气难受在内,同时从表1中也能很明显的看出,一年级在该情景中的情绪理解要比三年级和五年级弱,一年级并没有全部认为当事人的情绪是不好的,相反认为当事人是高兴的有40%,但是进一步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分析两年级组差异,却得出一年级与五年级有显著差异(Z=-1.975,P<0.05),一年级与三年级没有显著差异(Z=-1.868,P>0.05);偷拿情境中各年级道德情绪理解差异并不显著(χ2=3.40,P>0.05),不过能从表1中看出小学聋生在身体伤害情境和偷拿情境中的情绪判断类型逐渐增多,逐渐复杂化,这种多样性在偷拿情境中尤为明显,三年级和五年级在偷拿情境中出现了害怕情绪.

将3个年龄组聋生在各个情境下的自我道德情绪理解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由表2可以得出,无论是身体伤害情境还是偷拿情境,三个年级组间聋生的自我道德理解都不存在显著差异(χ2=1.654,P>0.05;χ2=1.04,P>0.05).进一步对不同情境中,聋生自我道德情绪理解和他人道德情绪理解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一年级、三年级被试组他人和自我情绪判断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χ2=1.875,P>0.05;χ2=5.000,P>0.05;χ2=3.733,P>0.05).五年级被试在偷拿情境中他人和自我情绪判断存在显著差异(χ2=6.000,P<0.05),五年级被试在偷拿情境中有44.4%的聋生对他人情绪判断为高兴,而在自我道德情绪理解中则没有.

2.3 小学聋生道德情绪理解原因分析

由表3可知,小学聋生的道德情绪理解原因类型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在身体伤害情境和偷拿情境中结果定向比较少,多倾向于道德定向、惩罚和移情定向.对同一年级聋生在两种不同情境故事中的道德情绪原因定向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消极故事情境对一年级、三年级的道德情绪原因定向不存在显著差异(χ2=2.533,P>0.05;χ2=3.200,P>0.05);五年级学生对道德情绪的原因定向存在显著差异(χ2=10.00,P<0.05),主要表现在移情定向上.

在每种道德情境中,3个年龄组之间的道德情绪理解原因定向类型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χ2=0.437,P>0.05;χ2=5.605,P>0.05).进一步两两分析,三年级和五年级在偷拿情境中原因定向结果存在显著差异(Z=-2.144,P<0.05).

表3 小学聋生在各情境中的道德情绪理解原因定向Tab.3 Primary deaf pupils'moral emotion understanding in situation reason orientation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小学聋生能够做出正确的道德评价.尤其在高兴情境下,所有的研究被试都能准确的评价出主人公是好孩子,所作所为是对的.尽管在身体伤害情境和偷拿情境下,一年级相较于三年级和五年级较弱,这也验证了,听障儿童的道德理解发展比较缓慢,三年级才有了一定发展,到了五年级左右,才有了显著进步[2].但总的来说,有95.5%的聋生在身体伤害和偷拿情境下认为当事人是不对的,不应该采取那些不好的行为.由此可见小学聋生已经具有了很好的道德评价标准.

在高兴情境中,各年级不管是道德理解、情绪理解还是原因的定向都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在高兴任务中不同年龄儿童在道德情绪判断问题上没有差异一致[13],所有的研究被试都能准确的做出道德评价,把情绪判断为高兴情绪,以及在原因上都倾向于结果定向.又如相关研究所说:情境或者事件的性质会影响到儿童的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例如对于积极道德行为的事件,如帮助、共享,儿童通常认为行为者具有诸如高兴之类的积极情绪[8].

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小学聋生道德情绪理解存在年级差异.在偷拿情境中小学聋生男女差异显著,笔者认为原因是小学聋生对偷拿概念不清,属于认知范畴.前人研究把道德情绪理解归类于二级情绪理解,研究结果发现11-18 岁聋哑儿童二级情绪理解在性别上的主效应不显著[12],本研究主要是研究小学聋生年级上的差异,在年龄上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被试的具体年龄没有得到落实,因此,笔者大胆揣测11岁之前的聋生在消极情境中存在性别差异,当然这还有待进一步查实.身体伤害情境中各年级的道德情绪判断存在差异显著,尤其是一年级与五年级,讨论一年级与五年级有差异,和三年级却没有差异的原因,笔者认为究其原因是由于三个年级的被试人数差异而导致;在偷拿情境中,五年级组有44.4%被试把情绪判断为高兴,笔者发现这些被试较多的是认为有汽车可以玩,所以情绪判断为高兴,并不理解这个汽车是偷拿的并不属于自己,而一年级和三年级可能由于年级低,老师管得严,会考虑到偷拿行为的不良后果.通过对小学聋生自我道德情绪和他人道德情绪理解分析发现,五年级被试在偷拿情境中他人和自我情绪判断存在显著差异.同时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当这件事发生在聋生自己身上时,聋生会更多的考虑其带来的不良后果.

已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归因定向逐渐多样化、复杂化[14].本研究结果发现,三个情境中,聋生对道德情绪理解的原因定向也从单一的结果定向逐渐多样化、复杂化到道德定向、惩罚定向、移情定向.国内研究指出儿童8 岁后形成道德定向的情绪归因[15],本研究结果显示一年级聋生就能够做出倾向于道德定向的原因分析.

对于此次研究笔者反思,首先是研究的被试少,各个年级研究被试人数差异较大,对被试的具体年龄由于某些因素没有得到好的落实;再者聋生个性差异大,很容易出现误差;研究材料内容上也较为缺乏,情境故事较少;在做实验的时候也应该控制一些影响因素.诸如:聋生的文化水平、认知水平、阅读理解水平等,但笔者并没有对这些方面进行一个好的控制.笔者认为,以后的研究应该更加具体、可控、多维度的进行分析.

4 结论

1)小学聋生能很好的做出正确的道德评价.

2)小学聋生道德情绪理解特点存在年级的差异,尤其是身体伤害情境中差异显著;偷拿情境中小学聋生对道德情绪的理解存在性别上的差异.

3)随着年龄增长,小学聋生道德情绪原因定向逐渐多样化、复杂化.

[1]张玉梅.心理理论视角下3-6岁儿童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2]李娜.听觉障碍儿童情绪理解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3]陈英和,崔艳丽,王雨晴.幼儿心理理论与情绪理解发展及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3):527-532.

[4]徐琴美,何洁.儿童情绪理解发展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2):223-228.

[5]谭千保,蔡蓉.聋童与听力正常儿童的情绪理解及其比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3):145-148.

[6]任俊,高肖肖.道德情绪:道德行为的中介调节[J].心理科学进展,201l,19(8):1224-1232.

[7]谭文娇,王志艳,孟维杰.道德情绪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J].心理研究,2012,5(6):3-7.

[8]刘国雄,方富熹.关于儿童道德情绪判断的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1):55-60.

[9]唐洪,方富熹.关于幼儿对于损人行为的道德判断及有关情绪预期的初步研究[J].心理学报,1996,28(4):359-365.

[10]李佳,苏彦捷.儿童心理理论能力中的情绪理解[J].心理科学进展,2007,12(l):37-44.

[11]王丽.浅谈听障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行为及解决策略[N].新课程·教师,2011(7):12.

[12]郑裴,马伟娜.聋哑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5):584-587.

[13]陈憬.儿童道德情绪判断与心理理论发展关系的初步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

[14]陈少华.儿童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模式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0,23(6):703-707.

[15]潘发达,卢家楣.儿童道德情绪归因研究的进展及未来展望[J].心理科学,2005,28(5):1162-1163.

猜你喜欢

聋生定向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基于FANUC-31i外部一转信号在三档主轴定向中的应用
定向越野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基于虚拟社区的定向出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