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2015-03-20马艳闫庆

文教资料 2015年14期
关键词:媒介校园素养

马艳 闫庆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宁 272000)

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马艳 闫庆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宁 272000)

进入新媒体时代后,以网络为代表的各种新兴媒体成为高职学生最常接触和使用的媒介手段。了解高职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明确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采用多种策略切实提高学生媒介素养,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尤为重要的部分。它有助于深化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和谐校园,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新媒体 媒介素养 高职学生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提高,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逐渐取代传统媒体在传播中的地位,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与之相应的,我国网民的数量也呈现出逐年递增趋势。“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底提升了2.1个百分点”①。青年人是我国网民的主要构成者,其中,大学生的数量尤为可观。新媒体特有的诸如“碎片化、草根化、个性化、族群化、即时性、互动性、跨文化性”等信息传播特征和较之以往更加多元、开放、平等、自由的传播氛围,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习、生活等诸方面的影响愈加深远。面对日益复杂的传媒格局,了解大学生的真实媒介素养状况,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它是高校正确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前提,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

一、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现状

相较于普通高校大学生,高职学生的媒介素养问题更为突出。由于入学成绩偏低,高职学生往往自我评价偏低、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坚强的毅力;自制力差、更容易沉溺于网络;思辨能力较弱、辨别能力差。鉴于此,了解高职学生的媒介使用情况,提升媒介素养能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媒介,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通过课题组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高职学生在日常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在积极表达个人意愿时形成了低水平、浅层次、不系统的媒介素养。这种媒介素养能力,具体表现如下:

1.选择媒介时,更倾向于使用各类新兴媒介。

在网络、手机、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选项中,网络、手机(特别是具备上网功能后)成为学生首选。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中100%的学生拥有一部手机,34%的学生拥有一部以上的手机。在手机具备上网功能后,98%的同学有每天上网的习惯,67%的同学每天上网时长在3个小时以上。对于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介,大多数学生表示很少使用,个别学生表示从不使用。对于每天按时播出的校园广播电台,45%的同学表示从未收听过,更不知道具体内容。只有15%的同学表示对校广播电台的内容有所了解,每天按时收听的不到2%。对于校园内的报纸张贴栏,有10%的学生表示从不关注,36%的同学表示偶尔关注,20%的同学表示经常关注,每天都关注的同学不到5%。有3%的学生表示,从未去过校园图书馆借阅,60%的学生表示每周都会去图书馆借阅,每天都去图书馆的学生只占7%。由此可知,在高职校园内,与具有5A特点的新兴媒体相比,传统媒体已经呈现出明显的边缘化倾向。

2.实用媒介时,呈现出时间过长、娱乐性倾向严重等特点。

据问卷显示,每天上网3小时以上的同学占67%。在最常使用的上网方式中,85%的同学选择手机上网,12%的同学同时使用手机和电脑上网,此类同学每天上网时长可达5小时。就上网动机看,高职学生的上网动机比较单一。约80%同学选择上网的首要目的是娱乐休闲,具体表现在:QQ聊天、在线收看电影、收听音乐,进行网络游戏和网络购物。其次是获取信息。但是在信息类别中,娱乐信息排首位,新闻信息紧接其后,然后才是专业知识信息。

在信息真实性调查中,近一成同学对网络信息的真实性持完全肯定态度,约60%的受调查者认为网络信息基本可靠,可以大胆使用。有30%的同学认为报纸书籍的可信度要大于网络,仅有10%左右的同学对网络信息来源的信息真实性持怀疑态度。由此可见,高职学生对于网络信息有盲从的趋势。在信息的接受和使用时,往往不考据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进行盲目传播。

3.网络道德水平低,网络法律意识淡薄。

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使一些大学生在使用媒介、获取信息时往往不考虑法律法规问题。如:在网络上任意地上传和下载大量图片、音乐、电影电视等资源,而从来没有考虑过是否侵权的问题。约91%以上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有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对网络法律法规有所了解的受访者不到10%。大多数受访学生表示在网上注册身份时偶尔真实,完全真实者只有不到5%。这些虚拟的身份和ID号成为学生在网上进行信息传播和自由评论的“隐形衣”。缺少了真实世界道德规范的约束,年轻学生会放纵自己的网络言行,产生一些不道德行为。具体表现在:不辨真伪,传播虚假信息;人肉网友,曝光别人隐私;为了表达个人主观诉求,展开网络骂战;浏览色情网站,进行网络色情交易;盗取别人的网络账号,进行网络诈骗等。后两项内容所涉及的问题已经不是道德问题而是法律问题。更有学生设计安装手机恶意程序,主观上为展示自身所掌握的技能,客观上已经触犯了法律。2014年8月,波及全国的“××神器”手机恶意程序案嫌疑人李某是一名19岁的大一学生。他宣称设计该程序只不过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计算机能力,但实际上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最终被刑事拘留,而病毒短信发送到的手机已达上百万部。由此可知,大学生在使用各种媒介时,并没有充分意识到相关的道德标准和法律法规,如果不加以约束和指导,则必将造成严重后果。

二、高职院校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

1.媒介素养教育有利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传统媒体时代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运作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所接受到的信息是经过过滤的,渠道是可控的。师生之间是传统的教育与被教育关系。新媒体时代交互式传播特点,使原传播双方的固有地位发生了变化。“人人都是麦克风,个个都是自媒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中心。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低于本科院校学生,媒介素养水平不高,他们在选择、使用、传播、信息时难以分辨真伪、对错,易对自己和他人形成误导。泛娱乐化倾向,使主流价值观受到挑战,易使学生滋长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观念,形成政治意识危机。为了适应传播环境的变化,占领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多数学校里的学工部门、宣传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思想教育网站和网络公众平台。但偏重于宣传教育的内容和传播方式,并没有在学生中引起积极反应,学生参与度不高,也就失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扭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被动局面。通过普及化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及批判能力,自觉抵制网络虚假信息,主动选择符合主流价值观念的信息,成为正能量信息的传播源,从根本上摆脱网络化生存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困扰。

2.媒介素养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

在和谐校园的建构中,“人和”是最重要的因素。新媒体时代,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尊重学生的话语权,要正视学生对教师和学校的“反哺”能力。因此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如果学生具备了较高的媒介素养能力,就能主动地对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和评价,就会正确地使用媒体,减少非理性行为的发生。学生行使自主话语权、进行合理化诉求时,就不会偏离主流媒体的方向,从而顺应校园正面舆论的导向,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3.媒介素养教育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成为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专门化的媒介素养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媒介批判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御不良信息的侵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效的媒介素养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媒介使用能力,让学生理性认识信息、合理分析信息,提高自己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树立媒介素养教育终身制观念,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传播环境,掌握多样化的媒介技术。既在层出不穷的新媒体面前保持理性,合理应用,又切实提升学生的媒介制作与创新能力,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具备独立批判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三、提升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有效策略

1.以媒介素养课程为基本立足点,结合专题讲座和兴趣小组,开展渗透式教育。

就问卷反馈情况看,高职学生并不是通过对媒介理论的系统学习和媒介从业者的专业指导而获取媒介知识。他们的媒介经验源自日常直接使用经验,呈现出碎片化、表象化、片面化的特点。虽然能够快捷地获取大量信息,但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评价、合理使用的能力严重匮乏。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媒介素养公选课,通过讲解媒介素养的基本理论和分析当前热门的媒介现象,使学生习得系统的媒介素养知识,切实提高媒介使用能力。此外,定期举办媒介专题讲座,邀请资深媒体从业者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消除媒介传播的神秘感,让学生了解媒介运作的真相,提高学生的媒介信息辨别能力,分清信息真伪,增强学生对不良信息的抵抗力。成立媒介素养兴趣小组,将喜好媒介的学生组织起来,定期开展媒介活动,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把科学接触媒介和合理使用媒介转化为内在需求,切实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

2.顺应媒介融合趋势,打造立体化的校园媒介平台。

大学校园有丰富的媒介资源,校报、校内广播、校园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和校园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并存是高校普遍存在的媒体现状。在新旧媒体交融的情势下,学校需要对各种校园媒体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避免信息同质化。开通校园微博,开发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多渠道传播才能吸引校园内广大师生的参与,扩大受众范围。同时,立体化的校园媒介平台也进一步适应了全媒体时代受众细分的趋势,让有不同兴趣的学生都能受到校园媒体的影响,潜移默化地接受校园媒体传播的信息,切实提高校园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因此,只有整合各类校园媒体,才能充分发挥校园媒体所肩负的职责,正确解读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正面引导校园舆论、积极传播先进文化,让学生接受到“绿色无公害”信息的洗礼,自觉抵御不良信息,产生免疫力,真正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

3.提供媒介素养实践机会,切实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据调查问卷显示,只有5%左右的同学表示经常使用媒介技术制作和发布网页、flash。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学生缺少相关的制作技术之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缺少相应的机会。高职院校的媒介素养教育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动手能力较强、思辨性较弱的特点,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应用性和操纵性,给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校园采访、网页制作、微电影拍摄等都可以让大学生在参与媒介实践过程中,清楚地掌握媒介知识和相关技能,成为理智的媒介使用者。

此外,转变观念、重视媒介素养教育,充实媒介素养教师队伍,加强媒介素养师资培训,增加媒介素养教育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校园媒体监管制度,将校园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接轨都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媒介素养。

注释:

①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201502/P020150 203551802054676.

猜你喜欢

媒介校园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