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宾虹书法与其山水画线条审美特征在教学中的思考

2015-03-20彭育龙

文教资料 2015年14期
关键词:法度黄宾虹山水画

彭育龙

(衡阳师范学院 美术系,湖南 衡阳 421008)

黄宾虹书法与其山水画线条审美特征在教学中的思考

彭育龙

(衡阳师范学院 美术系,湖南 衡阳 421008)

黄宾虹的艺术作为近现代史上的一座高峰,其山水画与书法都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并且两者在精神上的审美追求是一致的,正如他所说:“江山本如画,内美静中参。”“内美”就是黄宾虹一生追求的,他延续着传统书画艺术“书画同源”的轨迹探寻以书入画,试图以书法线条促进山水画线条,最后两者臻于化境,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这就是黄宾虹追求的“内美”,那么这种赋有“内美”的线条如何在教学中理解,如何认识,使得高格调的艺术品位在教学中得以延续与发展,以下是作者的思考与认识。

黄宾虹 山水画线条 审美特征

中国近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的艺术作为近现代史上的一座高峰,其山水画与书法都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并且两者在精神上的审美追求是一致的,正如他所说:“江山本如画,内美静中参”。“内美”就是黄宾虹一生所追求的,他延续着传统书画艺术“书画同源”的轨迹探寻以书入画,试图以书法线条促进山水画线条,最后两者臻于化境,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这就是黄宾虹追求的“内美”。黄宾虹在山水画上一生遍临诸家,对传统中国画所下的工夫甚深,所以形成了非常精到的认识,就是紧紧围绕中国画最富有生命力的线条入手,同时黄宾虹自小就注重对书法的练习,潜移默化地形成对线条审美取向的高格探求,并希望通过书法的线条融入山水画,已达到心中的“内美”效果,因此对书法的学习下了很大的气力,几乎篆隶真行楷无一不能,尤对篆书、行书下了很大的功法,使黄宾虹艺术的线条兼具大篆的苍拙与行书的秀逸,进而达到大美的境地。那么在时下的教学中,黄宾虹的“内美”线条在教学中如何力矫时弊,同时又能不适得其反,误导学生,仍不拘于黄宾虹的行迹之中,在这诸多矛盾的对立并存之中需要进行必要的协调、消解与斧正。笔者将通过对黄宾虹书法与其山水画线条审美特征的三个方面探析其精神内涵,以促进中国画教学中的纯正自然之路。

一、入于法度之中,又超出法度之外

用“入于法度之中,又超出法度之外”形容黄宾虹的线条一点也不高估。在山水画上,黄宾虹通过自己长期的实践,不断积累与总结,无论是在线条的笔墨、位置的布局上还是树石的结构上,都进行了深入详细且系统的研究。因此,能出手便极尽合符传统理法,更是创造性地总结出五笔七墨,这与他长期不懈的深研传统有极大的关系;在书法上,黄宾虹更是没有丝毫倦怠,一直都对各类书体进行着不断的研究与临习,同时也尝试着不同的消解与融合,以至于其线条一直都向着高格调的方向前行,没有留于流俗,而是沿着清代的金石碑学之路,探索以碑化帖,以帖融碑,对先秦的篆籀铭文进行了大量的吸收,因此其线条苍厚、古朴,然后再融入其行书的探索中,使之行书的线条既灵动变化又苍劲有力,在其大量的书法墨迹手稿中可见一斑。通过画理与书理的深厚研究、积累与沉淀,同时也进行着各种的尝试、融合与消解,到晚年时期,其书法线条和山水画线条完全融为一体,更主要的是看似粗头乱服,不暇修饰,但细审其线条,又极尽理法,笔笔有力,字字合法,同时如小孩随意涂鸦的线条,无拘无束,一派生机,但实质上是把书法的提按转折的理法给弱化,续而融入上古朴素天真的笔意,已达到无法而法的境地,从其晚年的山水写生墨稿不难看出这种“入于法度之中,又超出法度之外”的内美线条,这正是中国画在当代中国画教学中的缺少的刚正之气,所以在时下的教学中,对学生灌输这种传统书画正能量的方向把控,也是中国画教学的一个思考方向。

二、线条的稚拙与老辣

线条的稚拙与老辣是黄宾虹晚年书画艺术的一个境界,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有“平淡天真”之说,而黄宾虹晚年的很多作品都有此境界,很多作品寥寥数笔,点画几不类物象,看似漫不经心,有糊涂乱抹之嫌,但细看其线条笔笔有精神,处处有生意。其较黑重的那类作品,亦是无数遍的积染,形成“黑团团里墨团团,黑墨团中天地宽”的内美格调,同时作品具有很强的视觉形式感,但其线条又没有因无数遍的积染而有所损耗,而是笔笔力透纸背,这都得益于对线条的千锤百炼,对书法艺术的高格探求。在黄宾虹对其线条的锤炼过程中,一直都注重各方面的广滋博取,尤其是对先秦的钟鼎铭文进行诸多的吸取,所以黄宾虹的线条具有先秦时期的那种古朴与自然,不故弄玄虚,不飞扬跋扈,这在他大量的篆书墨迹中很容易看出,尤其愈到晚年其线条就愈加醇厚,愈加老辣。同时由于黄宾虹对山水画理法的吸收与感悟,从而形成很强的结构意识与敏感的空间意识,这为其线条在空间上赋予艺术秩序感,线条烦乱而有序,因而也造就了黄宾虹艺术的浑厚华滋。对比现阶段中国画的教学,对线条艺术魅力的深度挖掘显然是不够的,也存在诸多令人担忧之处,从全国美展的工笔画倾向也能可想而知,大家都避难从简,以至于写意中国画在当代每况愈下,写意画最重线条的质量与生命力,那么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很难驾驭的,而在国画教学中对线条的锤炼仍显得薄弱,其一是写意课程设置规范与时间的安排就有一些出入的地方,其二对通过书法提炼线条的课程设置也存在改进之处。在诸多问题存在的情况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对学生加以指导,那么学生就必然出现诸多基本功的问题,所以对于当下中国画教学中注重线条写意精神应是一重要课题。

三、以书润画,以画融书

“书画同源”、“以书入画”的理论在历代很少有人能通过自己的实践反应在其作品里,而黄宾虹却做到了,其山水画与书法两者之间做到了非常和谐的互补与融合。首先当我们看他晚年的书法,很多字形的笔画完全就如山石的画法,突破书法常规的空间布局与线条的法度,字形的结构开张奇崛,线条的笔画形态生姿,轻松自然,干湿浓淡,中锋侧锋,虚实轻重,变化丰富,其字法全如画法,进一步丰富书法理法所局限的范畴,也拓展书法的表现形式。观其山水画,其勾皴擦点就同其书法中的转折提按的形态,跟他的书法笔法做到高度的统一,这源于他不断进行各类书体之间融合的结果,同时不断地与山水画用笔之间逐步促进,当我们观看黄宾虹90岁以后的山水画作品时,其整体气象混茫茫一片,有大象无形之境,画面中已看不出具体的物理形象,全是抽象的点线,不同的点线之间相互重叠,当站在远处看时,山水的葱郁、浑厚的感觉跃然纸上,因此可以把晚年山水画作品看成是抽象的线条艺术,这无疑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第一人,把书法线条与山水画线条达到如此的高度统一,同时其艺术的面貌既有传统性又有强烈的现代感,把极富精神性内涵的中国画线条推向抽象的境界。在当代中国画教学中,对书法与绘画的学习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体系,两者之间没有做到一定的联系性,这是很多学生的字画极不协调的原因所在。写书法时是一种状态,画画时有时又是另外的一个状态,以至于最后画面出现不协调的现象,那么在中国画教学中是否可以尝试用字法解析画法,用画法融字法,启发学生更多地思考两者之间的联系,逐步理解书法线条与绘画线条的一贯性、统一性与变更性等,这无疑有助于中国画线条艺术的深度拓展能力。同时也有助于线条的交叉运用,体会它们的不同形式美感,加强艺术的个性训练,形成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

结语

黄宾虹一生都在对画法与书法做穷尽的剖析与研究,最终在其山水画与书法之间的线条做到和谐的融合,形成他个人极赋风格的面貌,其线条的无法而法、天然去雕饰及刚柔相济等个人特点,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对形成黄宾虹山水画风貌与书法风貌都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黄宾虹对其线条的审美追求对我们后来者在追求高品格艺术的向标中有一定的指引性与借鉴性。诚然,黄宾虹山水画除了书法线条的直接影响以外,用墨法,用水法也是形成其风格的重要方面,而不同书体的线质用不同的墨法、不同水法来融合运用,更是其山水画美学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可以继续深入探讨的课题,无论从哪个方向研究黄宾虹的山水都对重振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这是毋庸置疑,也是时代的要求。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不拘泥在黄宾虹的行迹之中,需要不断对其进行探讨与摸索,启发学生多思考,继承发扬中国画的精髓,既要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线条艺术的拓展能力,又要训练学生的个性艺术,形成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这样才能够起到延续和发展中国画的作用。

[1]张同标编.黄宾虹谈艺录/黄宾虹著[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7.9.

[2]邱振中著.书法的形态与阐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0.

猜你喜欢

法度黄宾虹山水画
我来打开山水画
黄宾虹《致昂青信札》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灿然一灯——再读黄宾虹笔记一则
Understanding Chinese Characters míng 明
浅析黄宾虹入蜀画作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
法无定法:禅宗法度论的审美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