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育人视阈下应用写作课程文化建设研究

2015-03-20罗国仕周演华

文教资料 2015年14期
关键词:育人职业高职

罗国仕 周演华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0)

文化育人视阈下应用写作课程文化建设研究

罗国仕 周演华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0)

文化育人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时期提高课程品位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应用写作中进行传统文化、专业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活动文化与课程文化的融合研究,是为专业服务、为学生职业发展服务的课程宗旨使然,对应用写作课程文化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职 应用写作 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1],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竞争最终就是文化的竞争。“文化价值是学校的主导性价值,文化育人是学校价值的核心和灵魂”[2]。在高职教育中,文化贯穿育人的全过程。无论育人方式怎样变化,但万变不离“文化”之宗。因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都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由此可见,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竞争力是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发展的当务之急。而基于文化育人视角,进行应用写作课程文化建设,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

一、传统文化发掘及现代诠释

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了民族的智慧,既可以为应用写作教师开展思想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又可以为高职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提供力量源泉。从现代社会需要和职业发展角度来看,传统文化具有三性:

第一,人文性。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性。它决定了应用写作课程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放眼未来,绝不能停留在单纯培养应用写作技能的层面,而应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发展,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塑造健全的人格。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文化建设应兼顾学生的智商和情商,通过发掘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性,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使学生在人文与技能的融合中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

第二,审美性。诗词对联、俗语故事等是传统文化的语言表现形式,向来为人们喜闻乐见。它们在应用写作中的广泛运用,不仅丰富了应用写作的文化内涵,而且增强了应用写作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张力。许多文种诸如调查报告、广告文案、新闻、求职信等,都能使学生在案例阅读与模拟写作中充分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品味诗词之“雅”、故事与俗语之“趣”和应用写作之“实”的同时,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礼义仁信”和“经世致用”的精神实质以陶冶情操,并获得美的享受和智慧的启迪。

第三,生成性。应用写作与社会现实的关联决定其中的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具有必然联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必然会生成新的文化,并富有思想道德教育内涵,从而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如古诗词、俗语、成语等在广告中的活用,自然会生成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创新文化。像“不打不相识,越打越开心”(打字机广告)、“一毛不拔”(牙刷广告)等广告用语,源于传统文化又新意盎然、令人称奇。其他如公文中的服务文化、礼仪文书中的活动仪式文化和人际关系文化、规约类文书中的制度文化和团队文化等,无不与传统文化具有渊源。由此看来,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必然会丰富课堂文化,使应用写作摆脱格式的模拟,具有文化韵味。

二、企业文化融入及路径探索

深化校企合作为课程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提供了绝佳的契机和施展的平台。现代人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及社会化的发展取向昭示应用写作课程文化建设要兼收并蓄,与时俱进,才能有所创新,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化。

第一,课程内容要体现“三性”:

一是应用性。课程内容设计必须从职业活动出发,对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析,从中提炼出能够体现工作过程的应用写作项目,使学生在训练时掌握应用文种的写作技巧,同时熟悉办事程序,懂得在工作过程中文种选择及配合使用的方法。

二是实践性。课程内容设计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选择与学生生活和未来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案例,特别要融入现代企业应用写作的鲜活案例作为学生训练的材料,让学生在讨论交流和写作实践中感受时代的气息和企业文化特有的价值与魅力。从而扩大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性的关联度。

三是发展性。课程内容要与时代进步和企业发展合拍。让学生于潜移默化之中沐浴企业文化,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第二,课程学习要注重“三联”:

一是联系企业应用写作背景。应用写作要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就应在文化传承和创新过程中,紧密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不断融入企业文化。而对背景材料的阅读讨论,可以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诱发角色意识,使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迅速进入学习(工作)状态,为下一步完成应用写作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是联系企业应用写作任务。课堂学习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相联系,能使学生以多重角色的身份进入学习状态,培养服务社会的能力。如求职信教学,学生作为求职者要掌握求职信的写法。而招聘者要写招聘启事,要设计面试问题、组织面试活动。在角色转换中,学生无疑会在设身处地的多向思维训练中开阔视野,增加知识,消除书生气,增强职业性。而在模拟招聘者审视求职信时,必然会在社会化思维活动中走出当局者迷的狭窄自我,获得旁观者清的深刻反思,最终实现对自我的超越。显然,在此基础上学生写出的求职信无论是对岗位能力需求,还是用人心理需求,都将更有针对性和吸引力。

三是联系行业专家评价。课程学习不能局限于教师点评、学生互评。要对照行业企业标准,结合企业应用写作实际对人才能力与素质结构的要求,从职业活动的真实需要和解决工作问题的实效性层面进行审视,引入行业专家或企业专家人士的评价。使学生在理解和接受行业规范和企业标准的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适应能力,使课程文化能够在合作育人氛围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三、专业文化融入及方法探索

应用写作要为专业服务,必须融入专业文化,以体现课程目标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和谐发展中获得课程学习的整体认同。改变以往基础与专业相互割裂造成的厚此薄彼现象。

第一,要增强课程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应用写作主动适应专业文化并为之服务的关键所在。教师在思想上要增强对专业文化理解的主动性,在实践中要加强对应用写作课程文化的反思和对专业文化的接纳,以促进二者的高度融合。

第二,要重塑课程文化形象。应用写作长期遭到冷遇及被边缘化的事实极容易使人产生基础课低人一等的错觉。进而弱化其基础地位和服务功能,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改变自我认知,重新塑造课程文化形象。应用写作既有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有根植于职业活动的天然优势,在融入专业文化的过程中,必将获得长足发展,彰显自身的文化魅力,并以文化浸润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影响力。

第三,要紧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内容设计要实现模块化,以体现各专业应用文写作的区别,突出专业文化个性。从而更好地适应现实社会各行各业对应用写作的不同要求。在案例选取上要体现行业特色和专业区别。在实践训练上要变刚性的应用写作技能的单一训练为柔性的融入专业文化的应用写作技能、思维和智慧的综合训练。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学习应用写作时思接专业,视通职业,富有弹性。对教师来说,便于针对专业教学时突出重点和灵活选讲。

四、校园文化活动融入及系列写作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通过设计活动项目,串联若干应用文种的系列写作,可以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第一,校园文化活动是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发展的实践平台。投身于校园文化活动中,在由活动项目串联的若干应用文种的写作训练中经受锻炼,吸取营养,才能获得真知灼见,为应用写作课程文化建设添砖加瓦。借助这一平台,学生感受真人真事,学会做事做人,能够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角色意识和岗位适应能力。

第二,校园文化活动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根据综合职业能力的需要,运用各种活动项目串起系列文种写作,是强化应用写作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既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又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学生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可以将独立思考、自主训练与合作学习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结合起来,有利于增强主体意识和角色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和拓宽知识视野,变单一的应用文种写作为综合职业能力训练。

第三,在系列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应用写作课程文化建设的核心。系列写作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在真实情境中,学生开展应用写作实践活动,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激发创新思维,检查创新能力,交流创新成果。在系列写作活动中,学生可以更深刻地领会课堂所学知识,更牢固地掌握应用文种的写法,培养组织与协调能力,于特定情境中获得强烈的感受、深刻的体验和丰富的情感。同时,学习和掌握建构新知识的方法,并使学习者个体的应用写作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发挥与小组合作交流整合,融汇而成学习文化。从而不断丰富课程文化内涵,使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富有特色,更有成效,惠及学生未来职业发展。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DB/OL].http://wenku.baidu.com/ view/60079a3943323968011c92fc.html.

[2]刘玲.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J].职教论坛,2012(16):23.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研究指导性计划项目“文化育人视阈下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文化建设研究”(主持人:罗国仕。编号:201412)。

猜你喜欢

育人职业高职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