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素养提升的高职文化境界审美研究

2015-03-20李建林

传播与版权 2015年11期
关键词:高职生境界校园

李建林

基于素养提升的高职文化境界审美研究

李建林

根据马斯洛“七层次需求理论”,人的动机和欲望是由低层向高层递进的,越高越接近自我实现的精神境界。高职校园文化的追求,应基于“两个需求”的高职文化境界营造,通过对 “四个层面”的高职美学境界提升,来实现“三个强化”的高职审美教育路径,最终达到以提高高职生素养为目标的高职文化审美的最高境界。

高职文化;审美境界;素养

[作 者]李建林,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一、基于“两个需求”的文化境界营造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在论文《人类激励理论》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分为五层次,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后来,马斯洛在第四需求层次之后,又补充了认知需求和审美需求,被完善为“七层次需求理论”。马斯洛还进一步指出,“前四层次为基础需求层次,后三层次为成长需求层次,人的动机和欲望是由低层向高层递进的,越高越接近自我实现的精神境界”。这种认知需求和审美需求,正是高职文化境界的必然趋势。

(一)“认知”的需求

“认知”的需求,是马斯洛的需要模式中一个心理需求或成长需求的高级层次。“指个体在基本需要满足后产生的认知需要,即人具有解决疑难和理解问题的欲望,探索各种事物的需求。认知需求对人满足低级需要,特别是最高级的自我实现需要都是必需的。”

高职生正处于对一切事物的追寻、认知、了解之中,凡事好问,对新奇事物非常有兴趣,喜欢探讨问题,爱好钻研各种理论知识。需要刺激和唤醒他们对各种事物、各类知识的追寻和渴求。

(二)“审美”的需求

审美需求,是指“具有诗性智慧的人用美的尺度衡量自己,建构自己,使自身从异己的自然和残缺不全的现实中超脱和解放出来的需要”。他主要“用想象为人们创造了一个有意味的形式,让人在其中进行诗意的卧游,在审美同谋过程中走向自由和解放”。

高职生审美素质是集知识、价值、伦理和审美为一体的综合文化素质之一。重视高职生审美素质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德育品性的养成,而且也有利于学生的心智水平的提高,创新创造能力的激发,为未来走向职场、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二、致力于“四个层面”的美学境界提升

高职校园文化具体体现在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这四个层面,通过对应的“精气神”“天地人”“信达雅”和“真善美”这四个层面的提炼,高职校园文化可彰显出独特的审美境界。

(一)精神文化境界:精气神

精气神,本是古代哲学中的概念,是指形成宇宙万物的原始物质和元素。后扩展到道教养生和艺术美学的范畴,并进一步扩大到各个领域。

1.精。乃生命之本、文化之髓。精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之精秉受于父母,是整个生命活动的“生命之根”。后天之精来自饮食的营养物质。

2.气。乃生命之能、文化之力。在艺术审美中,更多是仰仗于气。创作前讲究凝神聚气,创作时追求一气呵成。

3.神。乃生命之主、文化之魂。神是一切意识、知觉、思维等生命活动的集中表现。高职精神文化应突出“精气神”的美学追求,要以先进理念为指导,制定文化策略,引导文化走向,夯实文化内涵,熔铸精神之魂。

(二)物质文化境界:天地人

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党中央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之一,强调“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高职物质文化也应体现出建筑、环境和师生的和谐。

1.天。乃顺应天时、回归天然。中国古代美学讲究“天地人”合一。校园建筑等外显物质,要能“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精华”,就应顺天时、得天道。

2.地。乃利用地利、因地制宜。建筑美学讲究“因地制宜”,不破坏地理的天然地形走向,追求一种“地道”。

3.人。乃促进人和、以人为本。现代建筑美学越来越注重建筑自身审美内涵和建筑个性的完美呈现,特别是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理念。

(三)制度文化境界:信达雅

制度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维持正常运转的基石,体现出学校在组织管理方面的文化思想和价值取向。这里,借用我国启蒙思想家严复“信达雅”的审美理念进行解读,甚为贴切。

1.信。乃科学立章、信守制度。清末新兴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在《天演论》中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信,主要指制度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要规范校风校纪,完善教学管理,要言必信,行必果。

2.达。乃政令通达、落实到位。作为制度文化,达者,至也,至者,无过无不及也。这就要求既要把各种规章制度传达到位,又要不过度解读,过分执行,要适时适度适当,否则过犹不及,贻害无穷。

3.雅。乃温文尔雅、人文关怀。如果说信和达是对制度的“硬件要求”,具有科学的精神和分明的奖惩,那么雅则是一种“软件要求”,要求在执行过程和态度方面要体现大学独有的温文尔雅风格,体现人文关怀和儒雅情怀。

(四)行为文化境界:真善美

行为心理学认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行为心理学派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认为:“长期处于某一组织环境中的人,其行为方式会相互影响并表现为行为方式的某种相似特征。”

1.真。乃追求真知、坚持真理。追求真理是一切人类活动的终极指向,在高职校园,我们一方面要学习科学知识,追求知识价值,是为真知;另一方面要穷尽真相,坚持真理,像《国际歌》所唱“要为真理而斗争”。

2.善。乃与人为善、疾恶如仇。在高职院校,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向善,与人为善;另一方面要助人为乐,积极行善。对一些不良行为,还要疾恶如仇,群起而攻之。

3.美。乃成人之美、美不胜收。在古时中国,“善”与“美”大同小异。如果善追求的是“意志之理想”,那么美追求的是“感情之理想”,是对美好感情、事物和人物的情感诉求。

我们一切的文化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是因“真善美”而存在,以“真善美”为共同的审美目标。

三、实现“三个强化”的审美教育路径

(一)强化精神文化塑造

高职精神文化,是师生一致认同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道德准则、办学理念等精神形态的文化显现,是大学的灵魂。高职院校强化精神文化塑造的途径主要有如下两方面:

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三观”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入课堂。课堂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通过丰富的案例导入、巧妙的环节设计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将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时代发展相结合,与学生的职业发展相结合。

二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瑰丽多姿的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要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涵育中,努力提炼有高职范的浩然“精气”,彰显出学院派的轩然“神韵”,使让高职生能在优秀文化传统的熏陶中,真正能够“诗意地栖居”。

(二)强化艺术审美陶冶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审美教育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处于可有可无的“鸡肋”地位。这不仅影响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效,更与国家教育方针相违背。因此,高职院校应转变观念,真正重视加强审美教育。

高职院校审美教育的任务主要是要培养高职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提高高职学生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一方面,通过校园各种显性课堂,强化学生审美意识;另一方面,通过校园传媒等各种隐性课堂,强化学生审美意识。

(三)强化人文环境建设

校园人文环境对高职生综合素质的涵养至关重要。“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精华”的校园人文环境,对高职生更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涵化功能。

首先,要改进高职院校校园风貌、文化设施等硬环境建设。要让学生无论置身于校园的哪个角落,都能嗅到美的气息,得到美的熏陶,进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激发其热爱学校、发奋学习的情感。其次,要注重校园风尚、文化氛围等软环境营造。在良好的校园风尚的熏陶下,师生优雅的气质、愉悦的心情、高尚的情操都会得到提升,良好的校风学风也会形成。

[1]马修·阿诺德.文化与无政府状态[M].韩敏中,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猜你喜欢

高职生境界校园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品“境界”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慎独的境界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高职生学习投入状况及对策研究
“人师”的境界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