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色彩在少数民族文化中的运用——以西安回民街为例

2015-03-20徐红蕾许沁玮

贵州民族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西安色彩建筑

徐红蕾 许沁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 710055)

一、少数民族色彩观

(一)色彩概述

康定斯基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对于色彩的研究,他认为色彩存在着某种强大的力量,人们虽然并不可以感觉它的存在,但却表现出十分明显和真实的一面。还有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认为人的色彩好恶直接和这个人性格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艺术学家在艺术创作时可以充分地利用色彩来呈现其创作意图和思想看法。白庚胜作为著名的民俗学家也表达了色彩可以作为某种文化,并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和信仰中能够体现出来,这时候的色彩就具有了表现文化的独特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思想或者是行为有着制约作用,同时还发挥着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二)少数民族的色彩观

什么是民族色彩,狭义来说指的就是某个民族喜欢或者认同的,大家一致推崇的某几种颜色,一般表现为一种主色加上多种辅色;广义来说就指的是某个民族在长时期形成的稳定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1]这些就不只是某种审美取向,还将作为人们真实内心的体现、民族文化的展示和民族对于生活环境的爱憎。我国各民族有其独特和丰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所以在色彩方面,各民族自然也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偏好和意志。一个民族的色彩偏好主要是由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宗教信仰三方面来决定的。

地理环境作为某个区域内人们生活的基础资源,在给人们提供各种资源的同时,也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制约作用。这些制约主要体现在能够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谋生方式、以及建筑设计和穿着打扮等。由于生活的区域环境不同,人们也体现出对客观世界的不一样的认识理解和不一样的依赖性。例如在大草原上长期生活的蒙古族看惯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情景,每日看着蓝天白云、牛羊乳汁、纯白的毡房,这就使得白色在蒙古族中有了一种神圣的力量,显得更加庄严和纯洁,所以蒙古族人们见面的时候为了表示欢迎和友好会送上白色哈达。

社会环境主要包含了历史的发展、文化的进步、生产劳动关系的改变、交往方式的变化等等。各少数民族一般都具有简单的色彩情感,这种情感的产生更多的偏向于一种喜爱或者是让其敬畏的事物。例如,如果崇拜太阳就说明喜欢红色;如果寄情天空则说明喜欢白色。由于实际生活环境的需要,有的民族则更加崇尚黑色,例如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人们,黑色更加有利于吸收热量;狩猎的民族则认为黑色更加有利于隐蔽自己;在古代人们常用木炭取暖和烹调食物,黑色又比较耐脏实用,这样黑色就逐渐地向着受偏爱色发展了。

宗教和图腾同样代表着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一种十分虔诚的意识形态,对于人们的颜色价值取向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不同民族对不同色彩的喜好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不过这种喜好也不简单地被认为是一成不变的,这是个长期演变和发展的缓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多种文化的融合。搞清楚这些现象的成因,对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回族色彩观

白色作为最纯净颜色的代表,回族人们对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认为白色是纯洁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和其信仰伊斯兰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伊斯兰教非常重视对“清净无染,真主独一”的提倡。这就使得回族人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够体现出“清洁”。从生活的庭院来说,虽然谈不上一尘不染,但也是非常的整齐洁净。在穿着服饰方面,他们都喜好白色,并佩戴白色帽子,同样表现出洁净。

回族对黑色和黄色的偏好是历史的沿革和文化的融合。第一、回族人们看来黑色代表着庄严和严肃,但也表现着黑暗。第二、他们喜欢黄色体现出和汉族文化的融合特性。最为经典的例子是在中华回乡文化园有一座叫金色礼拜大殿的建筑物,其就是以金色做顶,以达到充分体现辉煌灿烂之意。

二、城市色彩规划研究现状

城市作为人们集中居住的密集区域,也会表现出特有的城市色彩,其实城市色彩也就指的是城区空间里面的物体所呈现出来的某种突出的颜色总和,其一般可以分为人工色和自然色。城市中的地面和草地、树林海滩河道等就是自然色。与其相对的城市设施、建筑物等都属于人工色。

色彩设计将作为一种系统性的设计而长期存在,这就要求在城市规划时进行统一色彩分析。充分地考虑到主色和辅色的配置,然后对于各个建筑物或者街道的基准色作出明确的规定,对城市的一些辅助设施的色彩进行规划。这些辅助设施包括了公共交通、城市广告、街道装饰等。

(一)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意义

城市色彩和人们的居住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会影响到城市人民的生活质量,所以人们自然也就喜欢美丽的城市,悦人的色彩将会在建设美好城市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城市色彩作为一个城市文化的载体也体现和积淀着城市的悠久历史,也就是说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城市的历史[2]。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是北京故宫的金色屋顶和宫外居民的灰屋相比,金色屋顶更加地展现了封建皇权的尊贵和至高无上;上海外滩的著名灰色历史建筑则体现出了国际金融资本的庄严力量。再例如欧洲的一些城市,仅凭借教堂或许就能找出许多相同之处。不过通过民居色调来看,无论是威尼斯还是阿姆斯特丹,大家都能一眼区分出来;就算建筑物的外墙涂料是刚刷上去的,但是也能体现出浓重的色彩历史。

(二)国外城市色彩规划分析

上世纪70年代,法国一个叫做朗克洛的著名色彩学家在他的研究课题里结合工业社会的发展,第一个提出来怎样从色彩的角度保护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他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概念叫做“色彩地理学”,他指出,由于在地球上所处不同的地理位置使得各区域的建筑色彩呈现出巨大的区别。造成和影响这些不同结果的主要因素不仅有自然条件,还有民族区域文化等。

日本在历史上就很重视色彩方面的管理以及规划。日本有一个关于城市环境色彩方面展开研究的机构,该机构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帮助日本的一些政府管理部门来规划和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城市建筑色彩实施法令”。同时在东亚的韩国也为了加强对城市高层公寓色彩的研究和管理,展开了一项关于高层公寓等建筑物在色彩规划方面的研究。这项研究是以大量实地研究数据作为基本资料,然后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加以科学的研究并对外观色彩进行提炼,最终得出了一套符合国家实际情况的色彩规划指南,用这个指南来达到指导城市高层公寓色彩协调发展的目的。

从这些国家都十分重视城市色彩就可以看出城市色彩的重要性,充分地说明塑造城市特色是可以通过城市色彩的规划来实现的,同时还可以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环境品质。[3]

(三)国内城市色彩规划分析——以西安为例

每个城市都应当表现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色彩环境,这样才能展现自己的城市风采,这样会增加居民对这座城市的感情。对于城市主色调的确认必须要很好地结合城市的发展历史和传统文化,并考虑到城市的发展未来、功能布局等,这样才能使城市具有较好的面貌,做到和精神互相促进的效果。

西安有数量庞大的历史古建筑,而大部分的古建筑采用的是灰色作为主色,灰色十分符合西安作为历史古都的身份,所以在以后的城市建设中,灰色可以作为历史地段建设的主色调。此外,西安处于黄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中心地带,黄土地是具有典型的关中地方人文色彩的,这样建筑的主色调可以确定并呈现出土黄色,还可以扩大色相级数,慢慢地由深到浅,可以是浅土黄色、米黄色、浅沙漠色等。

作为一座古城,历史遗迹数量多是西安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些历史遗迹虽然建造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还是具有共同点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大部分采用了精致而宁静的色调,充分地展现出低调的华丽,这也是为什么西安具有和其他城市不一样的气质的原因。在色彩运用方面,大量运用了中性灰和土黄色,这就使得能够和周围的环境相匹配,并形成一道道自然的风景,衬托并满足了传统审美情趣。十分可惜的是在近些年的城市建设中,城市建设部门没有进行有效地规划,出现了盲目跟照欧美的现象,破坏了许多有历史价值和代表性意义的街区以及建筑,留下了一些非常零散的老旧建筑。这些老旧建筑也慢慢地被人遗忘,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出现了墙壁堆积大量的灰尘、脱色严重的现象,破坏了原有的风貌。西安的商业区也多集中在历史建筑的密集区,例如有东大街、西大街和南大街以及小寨等。这些街区过分的商业色彩对历史建筑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主要有一些店家的色彩招牌采用了高明度多色彩的科技材料,这就很容易使人视觉出现混乱,破坏了历史街区古建筑的整体效果,容易使民众产生厌恶心理,从而影响到人们购物。

总的来说,我国在色彩方面的研究开始得也比较晚,国内这方面的学科虽然引入了欧美关于色彩科学的研究,但还应把更多的力量投入到对色彩基础理论的研究上。

(四)情感诉求与城市色彩设计关系

在色彩心理学方面,因为不同色彩会唤醒人们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城市里的不同色彩自然也会唤醒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是两方面的:一种是正面的,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促使人们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地面对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另一方面,混乱的色彩会使人内心产生负面的或消极的情感,使人们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城市色彩与人们的情感体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4]

城市色彩设计中,设计师及决策者更应该把目光放在城市居民的情感体验上,把城市居民的情感诉求作为城市色彩规划和设计的基石,运用合理的色彩搭配唤醒人们积极的、乐观向上的情绪和情感,避免负面的、消极的情绪和情感产生,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城市环境,促使社会和谐地、可持续地发展。

三、色彩在回族中的运用——以西安市回民街和清真寺为例

从功能方面来看,回族建筑可以分为民居和人造景观等。民居作为日常的生活场所,是生活的必备品和一部分。宗教建筑在色彩方面的运用也是十分丰富的,特别是以清真寺为主。回族建筑的色彩来源是多方面的,既有本民族自己的生活习惯,还有历史传承,也有对外来优秀文化的吸收。

(一)西安回民街色彩现状及分析

西安回民街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回坊”具有历史街区和民族聚居地的双重性质,其对西安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回坊”可以说是见证了西安文化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回坊”内,由于大多数房子都是回族群众自己建造的,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且房子的外形、结构、色彩全凭房主的喜好决定,所以产生了危房、漏水、色彩混乱等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营造民族特色街道色彩环境时应从整体上考虑,[5]将民族色彩和谐地组合到一起。以街道为主线,街道色彩整治逐层向街巷内部渗透、支路延伸应考虑到有连续性和层次性,以及要有街巷发展的纵深考虑,然后通过整体色彩环境的设计将整个民族特色显现出来,这样才能达到具有明显一致性效果的视觉色彩环境。

(二)西安清真寺的建筑色彩分析

从整体来看,西安清真寺将白色、金色和绿色作为主色调。墙体是白色的,穹顶是绿色或金色。绿色和白色互相穿插在外,构成了精美的飞檐,还有绿色的弯顶。这样的造型体现了回族的民族特点。在宗教场所的建筑的内部装饰表现出更加丰富的色彩元素,在内部装饰方面,没有采用动物图案,大部分是运用了几何和花草的图案设计,在颜色的运用上则具有更多的自由。

从装饰方面来看,清真寺主要的设计颜色是白色和绿色,还有在个别地方呈现出木料等材料的原色,照壁和亭阁的屋瓦呈现出了蓝色,达到了和绿色相呼应的目的,从而充分地体现了宗教建筑的幽静和神秘淡雅格调,再加上一些具有辅助意义的小建筑使得寺院具有很强的人文气息。这些小建筑有牌坊、小湖和假山等等。虽然清真寺建筑也随着历史的进步在不断地演化和进步,吸收了外来优秀文化,但是我们还是能从这些进步中清晰地看到回族保持了自己的优良传统文化。

四、结论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色彩不单是只为满足人类审美需求,其实也有非常深层的意义。视觉方面来看,色彩是最先被人感知的,可以说是对一个城市的了解最初印象就是色彩。通过研究色彩在少数民族建筑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色彩,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的艺术风貌,更好地将少数民族的艺术元素融入我们的生活,让城市的色彩更丰富,更富有内涵。

[1]王洪阁,苗 岭.色彩设计的民族特性[J].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2).

[2]尹思谨.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3]马武定.城市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李 亨.颜色视觉原理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5]张东胜.回坊改造势在必行[R].莲湖区政协2004年调研报告汇编.

猜你喜欢

西安色彩建筑
Oh 西安
西安2021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神奇的色彩(上)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