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语习得动机因素探讨

2015-03-20杨学江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二语学习动机动机

杨学江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江苏 无锡 214121)

对人类来说,想了解或学习某种知识的欲望是人的本质。当人们朝着既定目标而去完成某项任务时,推动行动的动机是不可缺少的,并且动机因人的差异、时间流逝、外部原因等也有所不同。比如,我们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时,外语并不是自己主动想学,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人们逐渐对该语言产生了兴趣,想到国外留学或升大学等。将来的理想或方向一旦决定下来就会刻苦学习。由此说明,语言学习与动机有很大关系,个体的心理要素以及围绕这些要素的外因也会对语言行动造成影响。

目前的二语学习动机研究主要有两大趋势:一是从理论上讨论动机的组成成分,提出动机的理论框架;二是用实证的方法探讨二语动机的内在结构。在理论探讨方面,虽然确认了动机因素,但没有进一步考察动机的内在结构和动机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在实证研究方面,已有的研究也未能对动机结构的内在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第二语言学习的意志因素、外部因素探讨不够。我们应该坚持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并举,探讨激发外语学习动机的途径与策略,促进二语教学。

本文首先从动机理论入手,阐述各理论的基本研究内容。其次论述各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延续的关系,以及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对二语学习效果的影响。最后提出二语习得和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对如何提高二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二语教学效果,阐述自己的观点。

1 动机理论分析

加拿大语言学家Gardner认为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行动的内部力量和动因,它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的等,动机是第二语言习得的核心推动力。

1.1 Maslow和Gardner的动机理论

动机理论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他提出人类需求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等级的需要。

人类的动机是复杂的,呈现很多分类。Gardner根据学习二语的目的,认为动机分为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如果学习外语的目的是要对某个社会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或为了融入该团体与人沟通,还准备接受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这种动机就是融入型动机;工具型动机强调“学习一种新语言的实际价值和好处”,比如说外语可以帮助自己在工作中有更大发展。它的主要特点是无持久性、有选择性,一旦学生认为语言作为工具的目的已达到,动机便消失。Gardner等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深入剖析探讨了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的理论框架,构成了动机理论的基础。

1.2 自我决定理论及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关系

20世纪8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Deci和Ryan提出自我决定认知动机理论。Deci认为动机从来源上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指个体出于兴趣和活动本身的快乐而完成一项任务行动,不是因奖惩而产生的被动学习,而是以满足自身的需求为目的。外在动机是指个体受他人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得高分或为避免惩罚或为得到报酬,以采取某种行动为目的而产生的愿望。自我决定理论涵盖了较多的动机类型,可以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学习动机,体现了二语习得动机研究的新趋向。

内在动机是高度自主的动机类型,内在动机强则自主学习意识强,学习效果明显。任何一个人的行为都不仅仅是内在动机或外在动机单纯起作用,外在动机是一种消极的学习态度,可削弱内在动机,也能对内在动机产生促进作用。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把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

经过教学考察,笔者认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对个体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 出于家长奖励、惩罚和家长的期待而学习的个体有更低的生活满意度,更高的焦虑,学习坚持性更差,运用的学习策略较少,取得的学习成绩更差;② 出于认识到学习的价值和作用而学习,和出于学习的兴趣和其中的快乐而学习的个体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更低的焦虑,学习坚持性更强,并且能运用更多的学习策略,取得的学习成绩更好;③ 内在动机对学习成绩有积极的影响,但学生内在的行动有时会伴随外部的奖惩而失去内在的兴趣。

1.3 Dornyei的外语学习动机理论

20世纪90年代,匈牙利学者Dornyei提出了外语学习动机的三维框架理论,认为外语学习动机应该从语言层面、学生层面和教学情景层面进行研究和测量,这三个层面包含了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不同因素。语言层面是指目的语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状况和该语言的实用价值等。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个体的选择和学习目标的确定。学生层面是指与学生个体相关的因素,如成就需要、自信心等。教学情景层面包含三方面的动机成分:课程因素、教师因素、学习群体因素。课程因素是影响学习动机的最基础因素。

Dornyei的学习动机框架最大特点是体现了学习动机与教学情景的有机结合,为在学校教育情景中动机研究的效果提供了实证支持,充分展示了学习动机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种语言学习动机新模式指出了教师可从语言、学生和教学(学习)环境三个层面激发学习二语动机的可行性,具有积极的实践教学意义。

2 影响二语习得的几个问题

不论是Gardner的动机理论,或是Deci的自我决定动机理论,还是Dornyei提出的三维框架理论对习得效果的影响都不是单纯的,学习动机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笔者以为二语习得的动机研究必须与其他学习因素结合起来探讨,同时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处理好以下常见的几个问题。

2.1 学习热情与授课热情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常常面对学生的“热情”问题。学生热心学习,教师的教学热情也会高涨。如果与学生的互动不能顺畅,教师会感到自己的期待和要求受到学生妨碍了,有时会产生纠结情绪。并且,教师满怀热情去授课,但有时却完全看不到学生的热情,教室内的气氛也沉闷,教师得不到期待的成就感,有时会成为教师过重的精神压力。极端时教师会患上疲劳过度症,动力会下降;教师教授成功时,自豪感油然而生。所以,我们要从二语习得的教学经验出发,把重点放到学生的热情上。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助于保持学习愿望和努力行为。

对教师怀有很高期待的学生能取得好成绩,期待低的学生成绩会下降。说明教师的行为关联到学生的动机,因此,教师要采取各种措施,营造轻松愉快的语言学习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同时,学生也应积极配合教师主动发言,做好预习和复习工作。

2.2 自我控制与教师调控

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也很重要,学生应该在自我负责的状态下学习。如果在不能自我控制的环境下,就会处于被动从而丧失热情。学生欲望处于不能满足状态,或者不论干什么都做不好,情绪就低落,学习热情也会下降。这样,自认为不行这种否定的自我认知产生后,即使学习也学得无趣,学生面对事物的勇气也消失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有意识地在学生中营造竞争氛围。教师应让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想方设法从多个层面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身的学习动力。只有这样,我们的外语教学才会更有成效,学生的外语学习才会更成功。为了提高语言教学效率,教师要精神饱满,用鼓励和赞赏的方式对待学生,关心、理解和鼓励学生,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

2.3 学习动机与教学环节

学习动机强烈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效率也高,学习目标明确,愿意且能够积极配合课堂教学,学习过程轻松愉悦,并且呈良性循环之势。与之相反,学习动机弱的学生学习是被动的,容易气馁,学习效率非常低。教学环节等外在因素能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不断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向学生指明学习二语的重要性,使之对二语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习动机更持久和稳定。

教师要学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手段,运用熟练的课堂控制能力和良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真正体会异国文化的乐趣,使更多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外在因素转变为内在需求。

2.4 成绩反馈和评价激励

学业成绩和结果归因关联到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心理焦虑是影响自信心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有必要适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学生探究是内因还是外因,以引起学生关注,使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和弱项,激起上进心。学生要拥有积极的学习态度,高昂的学习激情,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扫除心理障碍。此外教师还应注意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的有机结合。

成就能使人更加自信,适当的自信心能促使学生敢于尝试学到的新知识。学生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用成绩和荣誉赢得别人的赞美和喜爱。奖惩制度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策略之一,教师要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增强自信心,促进自主学习愿望,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就语言学习而言,肯定的评估促进语言学习,否定的评估阻碍语言学习。

3 结语

我们应该根据自身教学实践环境的不同,采取不同策略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实践中,应多结合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需要,调整课程安排和教学手段,采用积极的激励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达到促进其学习的最终目的。对于那些缺乏内在兴趣的行为来说,通常首先需要利用外部刺激给予强化,而后逐渐培养个体对活动本身的兴趣和对行为的控制力,最终通过内部力量操纵行为,完成动机的内化过程。在这里,外部力量可以说是这一过程的前提条件。Deci认为社会环境可以增强人类的内部动机、促进外部动机的内化。

综上所述,二语学习中的动机研究还必须与其他学习因素结合起来进行,比如,社会环境、价值观等对二语学习的影响。为此可以采用新的研究视角,不断深入研究。

[1] 加贺美常美代.言語学習における動機づけ[J].言語文化と日本語教育,2002(5):312-314.

[2] 秦晓晴,文秋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1):51-58.

[3] Gardner,R.C.and W.E.Lambert,Motivational variabl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1959(13):266-272.

[4] 文秋芳.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二语学习动机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Ferris与Truscott二语写作语法纠错之争
国内二语写作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述评
动机不纯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