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示语的文化语用视角
2015-03-20赵文
赵文
(新疆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指示语的文化语用视角
赵文
(新疆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指示语不仅体现话语与特定人物、时间、空间等语境信息的联系,还反映文化语境信息。指示语与文化信息的关系等问题将文化语用视角引入指示分析,为指示语研究注入文化动因。文化语境、指示场、文化信息承载与激活的动态关系表明,指示场的文化中心即说话人所处的文化语境;指示语承载特定文化信息,能够激活相关文化语境联想,为话语提供深层文化解释。
指示场;指示语;文化语境;话语;文化优选
指示语(deixis)在特定的指示场(deicticfield)内产生作用,涉及语言将话语或言语事件的语境特征编码的方式,即通过词汇和语法化等手段体现语言与语境的关系。例如,人称指示语(我/你/他、I/you/he)、时间指示语(现在/那时、now/then)和空间指示语(这里/那里、here/there)分别对人物、时间、空间等语境信息进行编码。文化语境作为语境信息的一部分,可以通过特定的指示语在话语中得以体现;文化语境可以理解为言语互动、言语行为、话语理解或解释所参照的文化信息的总和。指示场具有文化属性,承载特定文化信息,日常交际中指示语能激活相关文化信息。
一、指示场的文化属性
言语交际总是发生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情景和特定的人之间,这一过程离不开语境,而指示语是语言和语境关系最直接、最明显的体现。根据交际中所指的信息,指示语可以分为人称指示语、时间指示语、空间指示语、社交指示语和话语指示语,[1][2]其使用和理解具有很强的语境依赖性。除这五种所指信息外,指示语对文化信息的承载、文化语境对指示场的影响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奥地利心理语言学家比勒(Bühler)首先使用指示场的概念,认为指示语的意义在指示场内得以实现。指示场以说话人“我”,说话地点“这里”和说话时刻“现在”为原点形成一个坐标,即言语行为中的“我—这里—现在”主体定位系统。人物、时间、空间构成指示场的基本参数,人称指示语、时间指示语、空间指示语成为指示语的基本范畴。Levinson进一步强调了指示中心(deicticcentre)的存在:通常情况下,指示的人物中心是说话人,时间中心是说话时刻,地点中心是说话时所处的地点,话语中心是说话人所处的话语位置,社交中心是说话人相对于听话人或第三者的社会地位。[3]Hanks提出,指示语的使用是说话人在指示场内的站位,即说话人选择不同视角凸显相关的语境信息。[4]
文化语境是否影响指示场的基本参数、指示场内是否存在文化中心以及说话人在指示场内的站位是否受文化语境的制约等问题,都涉及到话语和文化语境的联系。了解指示场的文化属性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文化因素在指示场内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语境影响着“我—这里—现在”指示系统中人物、时间和空间等基本参数的理解。“我”的定位、“我”与“你/他”的关系、“这里”与“那里”的对比、“现在”与“过去、将来”的关系都受文化语境的制约。例如,受传统中国文化影响的“我”通常遵循集体主义原则,与“你/他”形成以和为贵的关系网。中国文化对和谐稳定的强调和熟悉环境的眷恋赋予“这里、那里”不同的联想:“这里”可以借指故乡,而“那里”则指异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慨凸显出异地的悲凉和“我”的思乡之情。同时,中国文化强调“过去”或历史积淀,认为“将来”充满不确定因素。美国文化则不同:“I/my”等人称指示语在特定情景中体现出独立、自主、隐私等文化理念;人们对将来和变化的期待与憧憬为“future,move,look forward to”等时间、空间指示语赋予积极的文化内涵。
指示场的文化中心是说话人所处的文化语境;说话人以此为原点选择自己的站位、设定文化信息,而听话人据此理解相关信息。处于同一文化共同体内的交际双方更容易理解和传递特定文化信息,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双方则遵守不同文化语用原则,可能导致文化冲突和交际失败。以宗教信仰为例,有神论和无神论者从各自的文化中心出发,对“God”等表达有不同的理解,在话语中选择不同的指示语承载自己的文化背景、视角站位和交际意图。有神论者可能采用“Our Father,the All Mighty”等指示语指称万能的上帝、表达自己的文化身份,而无神论者则缺少相应的真实感受。
二、文化信息的激活
说话人在文化因素影响下选用某些指示方式,其功能不仅包括在指示场内承载文化信息,而且能够激活相关文化语境联想。指示语能激活文化信息,使交际过程在文化语境的设定和推理中逐步进行。
通常情况下,文化隐匿的部分远远大于显露的部分,尤其是对文化内部成员而言。[5]Moran使用“文化冰山(the ice berg of culture)”这一概念强调文化的隐性特征。[6]由于文化语境信息呈现出隐含性、稳定性等特征,交际双方很难察觉文化语境的影响。文化信息的激活,即特定文化语境在话语中得以凸显、进入交际环节的过程。
文化信息的激活首先体现在某些指示语对文化物理存在或文化符号的提及。例如,孔子、长城、故宫等文化符号,在话语中作为文化指示语而存在,激活儒家思想、防御为主、尊卑有序的社会关系等丰富的文化信息;故宫中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名称凸显中国文化语境下“和”的概念。
文化信息的激活还体现为指示语对行为、生活方式的指称和凸显。以变化(change)为例,中国文化认同变化的必然性及事物的发展规律,认为人们可以在变化中顺其自然,以不变应万变。在社会地位方面,中国文化强调长幼有序、亲疏有别的差序格局和秩序;每个人在社会中有其固定的身份和地位,各守本分。而在美国文化中,人们追求地理位置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地理位置的移动对汽车等交通工具的依赖程度非常大,相关指示语(如“drive-in churches,drivethrough chapel/prayer booth”等)凸显美国生活方式的特色。在变化这一文化核心设定的影响下,严肃的宗教仪式和结婚仪式都可以在免下车教堂、免下车礼拜堂、免下车祈祷台内进行,生活以便捷为目标。美国文化中还借用“up the social ladder”等空间指示语凸显社会地位变化相关的文化信息。努力工作、公平竞争可以改变每个人的地位和处境,整个社会处于变化之中。
除词汇、短语等语言形式对文化物理存在和行为、生活方式的指称之外,文化信息的激活还涉及较为抽象的文化语用原则、文化信念等文化设定。文化信息在言语互动的方向和行为准则中得以激活,有助于解释言语行为背后中没有言明的动因。如例(1)所示:
例(1)Taylor:I think maybe I should call Steffy.
Brooke:(Sighs)Or I could try reaching Hope.
Ridge:Look,they’rehandling this.I think we need to stay out ofit.
例(1)中并没有出现直接提及特定事物的文化指示语,但文化信息通过间接的方式得以激活。Steffy和Hope出现矛盾,她们的母亲Taylor和Brooke正在考虑是否需要给女儿打电话,帮助她们解决问题;Ridge建议孩子的事情应该有由她们自己处理,父母不应该干涉。这一建议激活了美国文化中个人空间、隐私等相关信息:家庭成员不能干涉彼此的生活,即使是父母也不能随意干涉子女的生活。可以设想,如果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中国文化语境下,父母作为长辈通常会选择直接干预,父母的介入不是对子女隐私的干涉,而是关心和疼爱的表现。因此,例(1)中Ridge的建议“stay out of it(置身事外)”可以理解为美国文化语境指示,言语行为的背后动因是美国文化对独立、隐私的强调。
如上例所示,交际双方倾向于选择符合文化规约的行为或文化共同体内成员普遍认同的行为,从而增强成员的亲和力、建构良性文化体系。另一方面,当交际一方违反文化规约时,对方通常选择批评或制止相关行为,激活话语背后的文化信息。
三、结语
文化语用视角强调指示语对文化信息的承载与激活。一方面,某些指示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文化语境为指示场内的基本参数赋予文化内涵;说话人所处的文化语境影响说话人的视角站位。另一方面,在文化设定的影响之下,特定词汇、短语或言语行为等形式存在于话语中,通过提及文化物理存在、映射行为规范等方式激活相关文化信息。处于指示场中心位置的说话人,在文化语境的驱动下,倾向于选择符合文化规约的话语,从而实现交际意图。
[1][3]Levinson,Stephen C.Pragma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51.63 -64.
[2]Yule,G.Pragmatics[M].Shang Hai:Shang 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49.
[4]Hanks,William F.Explorations in the Deictic Field[J].Current Anthropology,2005,46(2):191 -212.
[5]Hall,Edward T.The Silent Language[M].New York:Double day,1959.29.
[6]Moran,Patrick R.Teaching Culture:Perspectives in Practice[M].Bei 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9.35.
【责任编辑:王 崇】
H030
A
1673-7725(2015)08-0103-03
2015-06-01
赵文(1983-),女,讲师,主要从事语用学、英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