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肉鸽念珠菌病的诊治与体会
2015-03-20吕瑞青
吕瑞青
(安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安阳 455000)
一例肉鸽念珠菌病的诊治与体会
吕瑞青
(安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安阳455000)
2015年秋,安阳市殷都区张某饲养肉鸽500只,笼养,60日龄时发现90只鸽出现口疮,有喘气症状,死亡18只。据养殖户张某说从外地引进一批肉种鸽后,第2天发现有个别肉种鸽不欢,食欲不振,第3天数量增多,随后出现死亡,用抗菌素饮水不见好转,因此,带来3只死亡的种肉鸽前来就诊,经解剖,最后确诊为鸽念珠菌病,随后换用抗真菌药物3~5 d后,控制了病情。
念珠菌病别名鹅口疮,酸臭嗉囊病,念珠菌口炎和消化道真菌病,该病是鸽的一种散发性常见病,如遇饲养不良或某些应激,可突然暴发,造成大批死亡,此病多发生于春秋潮湿多雨季节。
1 临床症状
病鸽精神呆滞,羽毛松乱,头缩眼闭,行走迟缓或不愿走动,食欲不振或废绝,病鸽频频喝水,嗉囊增大,内容物充实或有波动感,呼吸急促,频频伸颈张口,呈喘气状,时而发出咕噜声,口内有酸臭的白色疏松的干酪样物,排稀粪,有的眼发炎,病鸽消瘦,最后衰竭死亡。
2 主要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鸽体消瘦,口鼻腔有分泌物,口、咽、食道有黏膜增厚,嗉囊内有白色疏松样物及白色鳞片状的干酪样伪膜,极易剥离,有的小片自行脱落,质地稍硬,有的喉头已被干酪样物堵塞,有时可见眼睑肿胀,眼周围被沾湿,嗉囊内有鳞片状、干酪样伪膜是该病的特征性病变。
3 实验室检查
3.1镜检
取嗉囊和腺胃黏膜进行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有边缘暗褐、中间透明、形似树枝状的菌体。
3.2培养
用无菌接种针从腺胃黏膜挑取病料在沙保氏琼脂培养基上划线培养,经37℃培养24~48 h,形成白色、奶油状、明显凸起的菌落。幼龄培养物由卵圆形出芽的酵母细胞组成,老龄培养物出现菌丝,有横隔。
4 治疗
该病由于是真菌性疾病,因此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无效。而应选用下列抗真菌的药物:
4.1制霉菌素
按成鸽每只10万IU~15万IU/只,每次混料饲喂:或每只每次1/4片,每日2次,逐只喂服。
4.2曲古霉素
每只成鸽每次4 000IU~10 000IU,每次混料饲喂,每日2~3次。
4.3两性霉素B
按每只成鸽每次1 g,混料饲喂,每日2~3次,连用7~10 d。
在喂药的同时,饮用电解多维素增强鸽体的抗病能力,也可助于鸽体的恢复。
4.4禽念珠菌属于酵母类霉菌
防治以碘制剂、结晶紫、硫酸铜以及制霉菌素为主。个别治疗时,病鸽口腔黏膜上的溃疡面可涂敷碘甘油,嚎囊中可以灌服数毫升2%的硼酸溶液消毒。大群治疗可以在饮水中按1∶2 000的比例加入硫酸铜(兰矾),或在每4克饲料中拌入50~100 mg制霉菌素混饲,能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与发展,疗效也最佳。加强消毒,不喂霉变饲料,密度不宜过大,通风透气良好可减少该病的发生。
5 小结
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养殖户从外地引种,鸽群发生应激,饲养管理不当,环境消毒不严格而造成,因此笔者建议预防该病要做好以下几点:
引种时尽量减少引起鸽群发生应激的因素,引种后先让鸽群饮用电解多维,以减少应激的发生。
搞好饲料、环境、栏舍、垫巢布及饮水的防真菌工作,尤其在梅雨季节更应重视。避免进料过多、存放时间过长或被雨水淋湿受潮,同时对鸽舍要严格消毒,不能认为是新舍就不用消毒,只有严格认真的管理,才能有效地杜绝该病的发生。
S858.39
B
1004-5090(2015)12-0045-02
201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