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精致利己主义者”现象形成的根源探究——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

2015-03-20王云丽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利己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钱 雅,王云丽

(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81)



大学生“精致利己主义者”现象形成的根源探究
——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

钱雅,王云丽

(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81)

摘要:2012年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提出,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利己主义者”,他们学识丰富,精通世故,善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去达到自己的目的。笔者以此为背景,在研究诸多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角,对当代大学生“精致利己主义”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剖析,指出了我国社会、家庭以及学校教育存在的某些问题,最后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性的意见。

关键词:精致;利己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精致利己主义实际上是一种功利主义的伦理观,其理论前提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自然人性论,其实质是以利用体制达到利己作为最终目的。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行为选择的依据。在面对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时,一方面人是自私的,会想要充分满足个人利益,从而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人都是社会人,在实现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影响,通过体制实现个人利益。在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和招生规模逐年扩张的情况下,学校培育了大量的高智商人才,这些人更善于利用体制实现个人利益。本研究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试图探讨大学生中“精致利己主义者”形成的根源,并为抵制“精致利己主义”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相关理论

1.利己主义

“利己主义”源于拉丁语ego,意为“我”,最早出现于柏拉图的《国家篇》中,为塞拉叙马库斯所明确主张[1]。不同的学者,在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后,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利己主义进行界定。托克维尔认为,利己主义是对自己的一种偏激和过分的爱[2]。而王海明的观点则是,“利己主义是否定无私利他而把利己不损人奉为道德总原则的伦理观”[3]。在邬移生看来,“利己主义是人们在对待人生、处理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关系时,把追求和满足个人的利益快乐和幸福放在首位的一种人生观和伦理学说”[4]。朱贻庭则认为“利己主义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作为思想行为准则的道德原则”[5]。罗国杰则认为,利己主义是一种强调个人至上,把一己私利的得失视为道德上善恶与否的唯一标准的原则[6]。

综上可以看出,利己主义是一种以个人利益为上的行为准则,是在面对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冲突时,首选个人利益的道德准则。

2.精致利己主义

2012年4月,钱理群教授在“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上提出的: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并重点指出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7]。

精致利己主义来源于利己主义,是利己主义的隐蔽的表现形式。利己主义是只顾自己利益而不顾别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思想,它把个人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但在很多情况下,利己主义却又是不方便公开的。于是,一些既想“利己”,又想要有个“好名声”的利己主义者,就开始在“精致”二字上做文章。原本,“精致”这个词语是“精巧细致”和“精美工巧”的意思。但是,当把这个词匹配到这些人的身上,“精致”就变成了“精明算计”、“巧于应对”、“善于钻营”等多种复杂的意思了。

通过分析和观察,不难发现“精致利己主义者”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智商高,财商也高。他们平日里不露锋芒,但却十分机敏,很善于发现并及时抓住周围的机遇。二是精通世俗,处事老道。这些人为人处世往往面面俱到。三是善于表演,随声附和。一旦发现老师或领导喜欢什么,自己马上就会依附于他们的喜好,附和他们。四是非常善于与人交往,懂得如何去配合别人,因而能够不得罪任何人,尤其是不得罪任何对自己有利的人。五是了解并善于利用体制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六是即使得到好处之后也不会留下痕迹。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任何社会都有其核心价值观。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重提出要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一系列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为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和如何满足主体需要这三个不同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和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以及社会主义产生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建立道德规范,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涵盖为以下二十四个字,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精致利己主义作为价值观的一种,是一个有结构的系统,其主要表现在,如何运用有利的内在和外在条件达到自己目的的同时,又博得一个好名声。与价值观的形成一样,其形成受到家庭、学校、社会以及所处交际圈的影响。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看来,大学生应该是以学习知识,造福社会与人类为己任的群体,他们智商高,知识丰富,追求的是自身的修养和提升。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似乎现实与这样的观念有了偏差。这样的偏差是否存在?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偏差?应该怎样来“纠偏”?是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

武汉是一个人口超过一千万的超大城市,是华中地区的文化经济中心、交通枢纽。在这里高校云集,学科齐全,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并且目前武汉各类大学,包括高职高专院校约90余所,在校的大学生人数已越百万。因此,我们以武汉市各大高校的大学生作为我们的调查对象,可以使结果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普遍性。

在调查方法上,我们选择了线上和线下两种调查方式。线上共回收问卷390份,其中有效问卷368份。我们分别到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商学院、武汉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各大高校进行了走访调查,线下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到的有效问卷375份。有效回收率为93.75%,在这样本结构中,男女比例为0.49∶0.51,年龄跨度为17—25岁。本次调查采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同时,结合文献研究、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法,收集了补充资料。

三、研究结论

1.现状

对于精致利己主义是否存在的现象这个问题,有28.89%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这是一个十分常见的现象,已经是大学生的主流倾向;有37.78%的大学生则提到,是有这样的现象的存在,但并不是人人都是这样;而只有15.56%的受访者持有反对意见,认为这样的现象并不常见,大部分的学生还是很有集体荣誉感的,在面临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道义与功利的抉择时,仍然会选择前者。当然,有16.78%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没有关注过这个问题,所以对于这个问题不大清楚。

从调查结果和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出,六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精致利己主义”这个现象是存在的,并且,这个现象会随着就业竞争、生存竞争的加剧而愈演愈烈。有学生表示,如果不采取措施,那么“精致利己主义”现象会成为大学生当中的主流价值观。大学生的重心不再是如何获取更好的知识,而是如何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

2.“精致利己主义”形成根源

针对精致利己主义的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这个问题,25.4%的受访者认是受到社会风气影响,是所有因素中占比最大的,我们有理由认为社会风气是影响精致利己主义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占比23.9%,仅次于社会风气,说明家庭环境也是影响精致利己主要的重要因素,家庭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学校教育占比22.4%,也是影响精致利己主义形成的重要方面,学校教育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方面,恰当的引导对当代大学生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是必不可少。所处的交际圈也对精致利己主义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有20.9%的受访者表示交际圈是影响精致利己主义的最重要因素。

根据问卷的结果可以看出,对“精致利己主义者”影响更大的是社会和家庭,学校培养也有重要作用。现在很多人都把当官和发财当作是人生奋斗的目标,看成是成功人生的标志,而且现实的很多情况也显示出当了官和发了财的人,也过多的得到了人们的尊重。这也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人们对于物质利益和权利过度追求,对于精神层面上的情感、责任心更加的淡漠和不同程度的缺失。当代的孩子们,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一方面在家里受到了爸爸妈妈的悉心照顾,百般宠溺,都像是温室的花朵一样。另一方面,家长们认为考上好的大学,就是通往成功的唯一捷径,对于其他的方面,尤其是道德素养的培养就很少了。从而导致了大学生们自私自利,只知道享乐、索取而不知道奉献为何的心理。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通往成功的路径被统一化了:首先,要有好的家庭背景,这就导致“拼爹”现象层出不穷;第二,最好的学校,这就意味着可以获得有利的同学资源和今后事业发展的“人脉”资源;第三,在进入名校之后,他们就会千方百计地获取高分,利用周围和自身已有的条件去达到最终目的,取得优秀文凭后,跻身官场,占据权力部门的重要职位,最后甚至可能会进行权钱交易。

大学,这座本应该圣洁明朗的象牙塔,也向世俗的环境让步。大学的人才培养任务是向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德与才两相较时,会德为重,德为先。在这个世界上“小人”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高智商、高情商的“小人”。我们的教育不能以分数成绩论人才,不以就业率衡量学校和老师,应该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思想政治课不应是内容空洞,充满说教,而是应该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意识,用正确的心态和方法看待社会的不公正现象和社会的阴暗面,培养正义感和责任心,传递正能量,坚守德行良知。然而,学生们被潜移默化的教导:我们的社会是讲关系、重人情的社会,做什么都要先学会“做人”。这就容易让那些高智商和高学历的精英分子动心,并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追求最美、最好、最丰富的人生高度。在这其中,有些人是为了“做事”而“做官”,也有些人是为了“做官”而“做事”。当我们把“精致”用到利己上是,大学自然就会开出“有毒的罂粟花”[8]。

四、建议

1.净化风气,营造出美好的社会环境

任何人都是生活在社会当中的。人的价值观念的形成是受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影响的,价值观会随着社会的变更而发生改变,只有社会风气正了,处于社会这个“大染缸”的人们的三观才会正。当代大学生“精致利己主义”是当今社会处于现如今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特定产物,要从根源上逐步消除这样的现象,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运用道德与法律的共同作用,规范市场竞争行为,让“走后门”“拍马屁”等所谓的成功手段从市场竞争中逐渐消失,而让个人能力与学识成为竞争的主要力量;

二是加强对大众传媒的传播内容真实性的监督和管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打击虚假宣传和非法利益交换,杜绝通过旁门左道获得金钱与名誉。

三是善于利用大众传媒对当代大学生们进行思想道德的培养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从而传递正能量。注重教育网站的开发以及管理,创建良好的网络学习平台,增强其对大学生的吸引力,用大学生喜欢的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正确的生活态度、正确的处事原则。

2.重视家庭环境的正确引导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从一出生,我们就开始受到家庭环境方方面面地影响。

首先,身为父母就应该以身作则,坚决剔除精致利己主义,更加注重家庭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帮我们大学生坚决抵制精致利己主义。事实上,父母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父母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其次,父母要对孩子的价值观的形成进行干预,及时了解子女思想动态,发现偏离轨道时,通过合理的方式加以干预,避免一味地说教和强硬惩罚。

再次,家长不能无限制溺爱孩子们,要通过日常的小事,培养子女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避免出现以个人为中心的利己主义。家庭都要教育子女不能以追求物质条件极大丰富化作为奋斗目标,要注重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的提高。

3.创建和谐文明的大学校园环境

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是以大学校园为中心,学校的教育体系和文化环境也都会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帮助大学生抵制“精致利己主义”的影响,建立健康积极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既要紧抓教育体系改革,又要着力于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

首先是要紧抓教育体系改革,消除应试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危害,加强素质教育的力量,使得大学生情商和智商发展同步,这样才能有一个强大的心智来抵御来自外界的种种诱惑。与此同时,要建设开放性的校园环境,接受先进积极的思想理念、国家政策的影响,让大学生在一个开放健康的环境中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需要对一些影响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书籍、网络消息、文化交流进行严格的管理,将这些不利影响排除在外。

其次是教师要以身作则。教师的学识和道德修养对学生的影响时非常大的,这种影响,不仅仅来自上课时知识的讲解,更来源于教师平时的行为举止和处世态度。所以教师应该以更加严格的要求来提升自己,并且积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精致利己主义”划清界限。

最后还可以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等班级集体活动,积极倡导我们的大学生们自愿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让大学生在思想教育及公益活动中得到教育和心灵的洗涤。组织个人、集体评优活动,在良性的竞争中加强集体荣誉感和个人荣誉感,引导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4.增强大学生自身的思想觉悟

社会是复杂的,但是人自身可以是纯粹的。在抵制“精致利己主义”的影响时,我们的大学生也应该保持自身思想的觉悟与高度。虽然,家庭、社会、学校等外在因素对大学生抵制“精致利己主义”影响必不可少,但是作为大学生,如果自身思想觉悟足够高,那么这个内因就足以使外部各种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从而达到最佳效果,从根本上抵制“精致利己主义”。

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思想,充分吸收正能量。利用图书馆资源,健康的网络资源,积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其他具有正能量的思想观念,提高自我的判断能力和抵抗能力。

积极主动地参加集体或学校或社会组织的各种活动,特别是志愿者活动以及社会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在抵制“精致利己主义”时,不仅仅需要理论的指导,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去检验与巩固理论知识,加强对理论的理解。

五、结论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了我们新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当今大社会环境所提出来的先进的理念,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影响当代大学生“精致利己主义”形成的根源也是复杂多变的。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都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有利的措施来逐步消除和预防“精致利己主义”现象。只有这样,我们的大学生才能成为我们祖国未来的栋梁、未来的希望,才能成为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才能为我们的社会和民族做奉献。

参考文献:

[1]马秀欢.谈新时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策略[J].2013(4).

[2][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3]王海明.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辨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4]邬移生.极端利己主义病症的道德治疗[D].中南大学.2006.

[5]朱贻庭.伦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76.

[6]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71.

[7]钱理群.北大清华再争状元就没有希望[N].中国青年报,2012,05(3)

[8]刘铁芳,刘艳侠.精致的利己主义症候及其超越:当代教育向着公共生活复归[J].高等教育研究.2012,12(1).

[9]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0.

责任编辑:游涛

作者简介:钱雅(1992-),女,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2014级研究生;王云丽(1972-),女,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现代化等。

收稿日期:2015-10-03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890(2015)04-0048-04

猜你喜欢

利己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世界上不是只有利己主义一条路可以走
精致利己主义的欺骗性及其批判
论精致利己主义对青年使命担当意识培养的危害及化解策略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浅析李箱小说《翅膀》中映射的社会现象